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1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册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2、李牧连却之.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日削月割 

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7.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四、一词多义

兵:

⒈斯用兵之效也2.非兵不利 

 

3.其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战:

1.战不善 

2.赵尝五战于秦

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洎牧以谗诛4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子孙视之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故:

1.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暴:

1.暴秦之欲无厌 

2.暴霜露

始: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2.始速祸焉

为: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荆卿为计 

3.邯郸为郡

或:

1.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得:

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此言得之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4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五、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洎牧以谗诛

3.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5.赵尝五战于秦

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填空

1.《六国论》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________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分论点是: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重点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

4、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5、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八.默写《六国论》第一段和最后两段

《金字塔感言》

1注音

毗()邻溯()流而上墓冢()

骷()髅()陵()墓藐()视

逻辑()蔑视()埋藏()遗骨

硕()大无比

2字形

云xiāo()绿zhōu()lì

()()在目wǎng()费心机mó

()拜范chó

u()宽hó

ng()大量

3.解词

白驹过隙

漠不关心

臻于不朽

《阿房宫赋》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

辘辘(lù

)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

尽态极妍(yá

n)

架梁之椽(yuá

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

媵嫱(yì

ngqiá

ng)

逦迤(lǐyǐ)

2.下列加线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加线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线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

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

泛指农田

③九土:

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

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

孤单的人;

⑥戍卒:

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

指刘邦;

⑧焦土:

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

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

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

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

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9.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奈何取之尽锱铢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吾妻之美我者 

D.则思正身以黜

11.与“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而况于明哲乎

C.其势弱于秦 

D.师不必贤于弟子

12.找出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

13.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一旦B.专一C.统一D.数词E.全部,都

(2)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或师焉,或否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A.助词无义B.兼词“于之”C.怎么D.哪里E.……的样子

14.填空题:

(一).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阿房宫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宫人的生活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

④秦亡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第二三单元

一、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

攫住()毋庸()赘言()丰腴()回溯()脊背()

洋溢()气氛()孕育()髋部()迥然()擎着()

玉笏()驰骋()卓越()角逐()销魂勾魄()

出神入化()奇谈怪论()彷徨()彳亍()惆怅()

凄婉()颓圮()跫音()迷惘()斑斓()憧憬()

春帷()寂寥()娴熟()静谧()刚毅木讷()按捺()深邃()尘滓()刹那()造诣()深隽()真谛()憎恨()熏陶()汀草()潜隐()阜盛()敕造()

怯弱()癞头()疯癫()放诞()绾着()绉裙()

嫡亲()翠幄()轩峻()厢庑()美人觚()孽根()溺爱()盥手()懵懂()瞋视()诽谤()辜负()

韶光()纨绔()两靥()杜撰()缜密()诽谤()

潦倒()惊愕( 

) 

湍急( 

揣摩( 

祥瑞( 

伺候( 

敲诈( 

勾当( 

汗涔涔( 

咀嚼( 

谛听( 

忏悔( 

为人处世( 

)繁漪()江堤()

解剖()喁喁()黑黝黝()作揖()舔舐()城垣()蛮横()苦难()创伤()漂泊()提防()慰藉()

露天()雪茄()干酪()瓯()越翼轸()睇眄()

捧袂()台隍()舸()舰 

遄()飞 

潦()水 

簪()笏 

桑梓() 

帝阍() 

懿()范 

彭蠡()虢()州

二、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精美绝论()变换无穷()侥有兴趣()不可思意()迥然不同()融汇贯通()积毁消骨()不落柯臼()矫往过正()不迳之谈()敛声屏气()顾盼神飞()蘖根祸胎()胜券在握()雕粱画栋()杜撰()素昧平生()镌刻()迫在眉睫()中心企求()

有利有蔽()表情严俊()近在咫尺()兴高彩烈()心灰意赖()游戈()肇事()迫在眉捷()衣冠楚楚()熙熙壤壤()不明一钱()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重点字词

1、枕:

台隍枕夷夏之交()2、维:

时维九月()

3、序:

序属三秋()4、上:

俨骖騑于上路()

5、披、闼:

披绣闼()6、旷:

山原旷其盈视()

7、浦:

声断衡阳之浦()8、甫:

遥襟甫畅()

9、遄:

逸兴遄飞()10、凌:

气凌彭泽之樽()

11、迥:

天高地迥()12、数:

识盈虚之有数()

13、舛:

命途多舛()14、疏、引:

恭疏短引()

15、赋:

一言均赋()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④聊乘化以归尽()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④不忍穷竟其事()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④使者驰传督趋()

⑤趋令销印()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

“敬诺,年几何矣?

”()

三、词类活用

1、襟、带:

襟三江而带五湖()

2、下:

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起:

腾蛟起凤()

4、屈:

屈贾谊于长沙()

5、窜:

窜梁鸿于海曲()

6、星: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美:

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句式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童子何知()

3、纤歌凝而白云遏()

4、怀帝阍而不见()

5、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五、文学常识积累

1.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3.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4.《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主要作品有《日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6.巴金,原名李尧棠,写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7.欧亨利,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六、翻译句子

1、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第四单元

《报任安书》

一、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分、、、、五个部分,共篇。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曩者囹圄倜傥缧绁

强颜将相愠色桎梏

剌谬绛侯魏其以头枪地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或重于太山

2.其次诎体受辱   

3.其次剔毛发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及以至是

7.及罪至罔加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0.思垂空文以自见  

11.网络天下放失旧闻

12.则仆偿前世之责

1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四、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1.若望仆不相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3.用之所趋异也

4.积威约之渐

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6.下至于兹

7.若有所亡

8.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9.亦以究天人之际

10.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2.恨私心有所不尽

五.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太上不辱先

2.衣赭衣

3.通其狂惑

4.倡优畜之

5.流俗之所轻也

6.曷足贵乎?

六、指出下列句式属古汉语哪一种特殊句式

1.西伯,伯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3.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终不可用

7.下流多谤议

8.不信,适足取辱耳

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0.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七、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八、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思来者。

3.亦欲,,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综其终始,.

6.盖,仲尼厄而作《春秋》;

,;

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

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