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176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x

遗传因子的发现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紫花和白花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

白花植株=9: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紫花植株中有4/9的个体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B.子代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6

C.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D.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紫花:

白花=1:

3

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1:

2:

1:

2:

0B.1:

2:

0C.4:

4:

1D.l:

2:

1

3.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

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

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l、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4.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体自花传粉,后代全显性的个体中,杂合子的几率是

A.27/64B.37/64C.9/16D.26/27

5.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cm。

如果已知亲代玉米高10cm和26cm,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

A.12cm、6种B.18cm、6种

C.12cm、9种D.18cm、9种

6.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

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

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均为黄色短尾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7.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B.DdSs×DdSsCDdSs×DDSsD.DdSS×DDSs

8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9.下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A.①⑤⑧B.①③④C.⑦⑧D.⑤⑧

10.下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A.图①、图④B.图③、图④C.图②、图③D.图①、图②

11.下列关于遗传规律有关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B.性状分离指杂合体之间杂交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生物性状的基因

D.纯合子指基因组成相同的配子结合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

12.在研究同一种哺乳动物的三个个体的两对相对性状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

甲——DBb;乙——DdBB;丙——dBb。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三个生物的体细胞在细胞增殖后期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B.甲的体细胞中不存在D的等位基因

C.甲与丙交配,其子代可存在3种基因型

D.甲与乙交配,其子代的基因型有8种

13.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M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D.M表示伴X隐性遗传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14.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15.M、m和N、n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

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

D.M和N染色体复制后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

16.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

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B.AACCRRC.AACcRRD.AaCcRR

17.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

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TTSS×ttSSB.TTss×ttssC.TTSs×ttssD.TTss×ttSS

18.人类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其父母肤色都正常,但丈夫的弟弟、妻子的姐姐都患白化病,请问这对年轻的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

A.1/6B.1/4C.3/8D.4/9

19.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aaBC表现型女儿的比例分别是()

A.1/8,3/8B.1/16,3/16C.1/16,3/8D.1/8,3/16

20.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增加效应相同且具有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植株自交,F1中重量为21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8/64B.14/64C.20/64D.24/64

21.某种蛙眼色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杂交,F1表现型有三种,理论上F1中蓝眼蛙:

绿眼蛙为

表现型

蓝眼

绿眼

紫眼

基因型

AB

Abb、aabb

aaB

A.3:

1B.9:

7C.3:

2D.5:

3

22.如图所示,牵牛花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花色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间接控制花的颜色

B.开紫花的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4种

C.植株DdRr与ddRr杂交,后代植株中1/2为紫花

D.植株DdRR与Ddrr杂交,其后代有3种表现型

2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装置内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此操作模拟了

雌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

A.等位基因

的分离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4.“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作用于下图中的()

A.①和②B.①C.②D.③

25.一般情况下,下列不能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

C.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D.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26.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a基因决定无色素合成,B基因使颜色变浅,BB的效应大于Bb的效应,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现用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_

表现型

粉色

红色

白色

27.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Ⅰ1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28.某生物细胞内具有2对染色体,A、a与B、b分别是位于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图示的排列方式正确的是

2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0.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并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甲所示)。

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带谱,可将这些DNA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

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1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乙),由此可推知四个孩子的基因型(用D、d表示一对等位基因)正确的是(  )。

A.1号为纯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B.3号为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2号为杂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D.4号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3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关于孟德尔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豌豆为遗传材料B.将多对相对性状同时进行分析

C.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D.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3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④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4.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

B.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

C.研究的是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D.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35.下列有关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为1:

1

D.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

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36.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 C.1/16D.3/16

37.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38.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蘑菇

A.①②B.③⑤C.②③D.①③

39.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遗传性状传递的规律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C.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

4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

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A.11/18B.5/9C.4/9D.3/5

41.(12分)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利用小鼠所做的有关研究。

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

下表表示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

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①灰

②白

5

6

③白

④灰

4

6

⑤灰

⑥灰

11

0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

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让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观察后代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灰色为显性性状;

如果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42.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多选)  .

①Aayy×AAYY②AAYy×aayy③AaYY×aaYy④AAYY×aaYY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父本的基因型是  ,母本的基因型是  .(只写与毛色有关的基因)

(3)基因型为Yy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不考虑性别)及其比例为  .

(4)现有足够多的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纯合杂合都有),欲选育出纯合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

其步骤为:

第一步:

选择多对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第二步:

选择子代中表现型为  的雌性个体与子代中表现型为  的雄性个体交配,每对双亲产生的后代足够多,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该个体基因型是  .

43.在某种安哥拉兔中,长毛(由基因H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长毛×短毛(♀)

F1

雄兔

全为长毛

雌兔

全为短毛

实验二

F1雌雄个体交配

F2

雄兔

长毛∶短毛=3∶1

雌兔

长毛∶短毛=1∶3

(1)实验结果表明:

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若规定短毛为隐性性状,需要进行测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有关推测,既可让F1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也可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期后者测交子代雌兔、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本题14分)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性果蝇。

(2)此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__对等位基因,1和3是_______染色体,A和a是_______基因,A和B是_______基因。

(3)果蝇在产生的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_______。

(4)图中A与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同时遗传时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D与d基因在遗传中不光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还与_______有关;D、d与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_______规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11分)西瓜果形有圆形、扁盘形、长形,果肉有红色和黄色。

为研究西瓜的果形和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某小组做了如下图实验。

请回答:

(1)西瓜是雌雄异花植物,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可避免_____________的麻烦。

(2)西瓜果肉红色对黄色呈_____________(显性/隐性)。

(3)西瓜的果形由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决定,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F2的黄色圆形南瓜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

(5)实验l的F1与实验2的F1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___。

46.(9分)下图甲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图乙所示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苯丙酮尿症的家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由图甲可知,酶⑤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酶______________的缺乏会导致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进而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空气中变成黑色,称为尿黑酸症。

酶__________的缺乏会导致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称为苯丙酮尿症。

以上三种疾病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B的母亲是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

如果A和B婚配,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_。

避免近亲结婚__________(能,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针对该病有效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

若减少婴儿食物中苯丙氨酸的含量,则患儿智力衰退现象可完全避免,这说明表现型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决定的。

47.(7分)果蝇直翅、弯翅基因(A、a)和有眼、无眼基因(B、b)均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置临近紧密连锁。

研究人员利用纯合的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和弯翅无眼果蝇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杂交一:

弯翅有眼×直翅无眼→直翅有眼

杂交二:

杂交一子代直翅有眼♀×弯翅无眼♂→?

(1)杂交二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为。

(2)杂交二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表现型为直翅有眼的雌性后代。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其亲本中的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换。

若符合上述解释,理论上则还可能出现另一种表现型为的子代。

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杂交二子代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将该雌蝇与表现型为雄蝇测交,结果子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分别是直翅有眼、弯翅有眼、直翅无眼、弯翅无眼。

由此说明该雌蝇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分裂而产生基因组成为的配子,由该配子受精后形成意外出现的直翅有眼雌蝇。

48.(12分)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G和g)控制的,一对亲本杂交图解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老师说:

“黄果和白果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她判断的依据是。

遗传因子G和遗传因子g的根本区别是。

(2)F1中白果的F2中出现白果:

黄果=3:

1的条件是:

①,

②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③每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且存活率相同。

(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遗传因子(A、a和B、b)控制。

现有2棵南瓜植株M、N(一棵结圆形南瓜,一棵结长圆形南瓜),分别与纯合扁盘形南瓜植株杂交获得大量F1,全为扁盘形,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甲:

M的F1的全部与长圆形个体相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

圆形:

长圆形=3:

4:

1。

乙:

N的F1全部自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是扁盘形:

圆形:

长圆形=9:

6:

1。

①M的基因型为,N的基因型为。

②假定N的F1就是图中的F1中的白果(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其自交后代中白色圆形南瓜所占的比例是。

49.(12分)甲、乙两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在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

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种颜色的色素就表现为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

色素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甲种植物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能合成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的酶,则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中,D基因(能、不能)正常表达。

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能、不能)正常表达。

(2)基因型为BbDd的甲种植物开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基因型为EeFf的乙种植物开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0.(9分)番茄茎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正常叶和缺刻叶由基因B、b控制,植株的茸毛性状由基因D、d控制。

根据茸毛密度,可将番茄植株分为浓毛型、多毛型和少毛型。

用绿茎浓毛和紫茎少毛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

(1)番茄茸毛的浓毛、多毛和少毛互为,茸毛性状的遗传(遵循,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F2有种基因型,F2紫茎浓毛型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