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57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因子发现Word格式.docx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解析 由于双亲皆为褐眼,在孩子中出现蓝眼,所以可推知双亲均为杂合子,若控制褐眼和蓝眼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则孩子可以是蓝眼(aa),也可以是褐眼(AA和Aa),所以无法确定甲、乙、丙三个孩子中哪一个是收养的;

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

1/2=1/8;

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可以是AA,也可以是Aa。

5.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结果如下表,如果亲本一栏中杂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交配,子代表现为(  )

杂交组合

亲本

后代

灰色

白色

82

78

118

39

50

74

A.都是灰色B.都是白色

C.3/4是灰色D.1/4是灰色

解析 设相关基因为A、a,则由表中四组杂交信息可知:

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则Ⅳ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A,Ⅱ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a,产生的子代都是灰色。

6.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解析 不去雄会发生自交,干扰实验结果。

答案 C

7.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在实质上是指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8.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能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解析 孟德尔设计的实验程序,可以通过测交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即验证遗传定律的成立。

9.下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解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代数与各种类型个体比例的关系见下表:

自交代数

Aa

纯合子

AA

aa

1

1/2

1/4

2

3/4

3/8

3

1/8

7/8

7/16

n

1-

n+1

 根据题意,要求对y=

n+1作曲线,B选项符合要求。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算出自交的前几代中的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而推出自交到第n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10.等位基因一般位于(  )

A.DNA两条链上

B.联会时形成的四分体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解析 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部位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四分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B正确。

11.岩羊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

雄性个体有有角和无角,雌性个体只有无角。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

A.♀Aa×

♂aa   B.♀aa×

♂AA

C.♀aa×

♂aaD.♀Aa×

♂Aa

解析 B组的后代中只会出现Aa的基因型,雌性的无角,雄性的有角,B项正确。

12.人类眼睛褐色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眼睛蓝色由其相对的隐性遗传因子控制。

假定一个蓝色眼睛的男子与一个褐色眼睛的女子婚配,而该女子的母亲是蓝眼。

问其后代的眼色预期比率是(  )

A.1/2褐眼、1/2蓝眼

B.3/4褐眼、1/4蓝眼

C.全部褐眼

D.1/4褐眼、3/4蓝眼

解析 设控制该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为A、a,则蓝眼男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而褐眼女子为A_,其母亲为蓝眼aa,故该女子为Aa,即杂交组合为Aa×

aa。

13.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Pd——深紫色、Pm——中紫色、Pl——浅紫色、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

其显隐性关系是:

Pd>

Pm>

Pl>

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

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解析 若深紫色企鹅基因型为PdPd,与浅紫色企鹅(PlPvl)交配,则后代为PdPl与PdPvl全为深紫色;

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后代深紫色(PdPl、PdPvl)∶中紫色(PmPl、PmPvl)=1∶1。

若深紫色企鹅基因型为PdPvl,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若深紫色企鹅基因型为PdPl,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深紫色∶1浅紫色。

14.某科学家在遗传研究中发现一种显性纯合致死遗传因子。

实验中黄皮毛鼠不能纯种传代,灰皮毛鼠能纯种传代。

黄皮毛鼠与黄皮毛鼠交配,其后代总会出现灰皮毛鼠,且黄∶灰=2∶1。

据此可推知在黄皮毛鼠与黄皮毛鼠这一交配组合中后代致死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

A.1/4B.1/3

C.1/2D.3/4

解析 根据亲本和后代的性状表现可确定黄色为显性性状,亲本为Aa×

Aa,后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1∶2∶1,由于显性纯合子致死,因此,后代中黄∶灰=2∶1。

黄皮毛鼠与黄皮毛鼠交配组合中,AA出现的概率为1/4。

15.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可能性是(  )

A.50%B.25%

C.75%D.100%

解析 其母Aa,父aa,则生患病孩子的概率(Aa×

aa→1Aa∶1aa)为1/2,又因生女儿的可能性为1/2,故生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2×

1/2=1/4。

16.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圆果对长果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B.1∶2∶1

C.1∶1D.1∶1∶1∶1

解析 根据题意杂交的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基因型不确定,如果红色与黄色分别用A、a表示,圆果与长果分别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和aaB_,如果二者都为纯合体,子代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比例为1∶0;

如果二者均为杂合体,则子代有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如果二者一个是纯合体一个是杂合体,则子代有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

17.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

A.1∶2∶1B.4∶4∶1

C.3∶2∶1D.9∶3∶1

解析 F1基因型为1RR、2Rr、1rr,去掉1rr后,则RR∶Rr=1∶2,1/3RR自交后为1/3RR,2/3Rr自交后为2/3(1/4RR,1/2Rr、1/4rr)。

然后相加可得RR∶Rr∶rr=3∶2∶1,因此选C。

18.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

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这种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

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双亲中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

解析 据题意可知,基因型正常的个体也可由缺碘引起甲状腺缺陷,与隐性基因控制的甲状腺缺陷个体的基因型不同。

19.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

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杂交组

F2总数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699

1592

107

14.88∶1

1546

1450

96

15.10∶1

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

解析 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说明黑色是显性性状,杂交组1的F2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5∶1,说明鲤鱼体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

20.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图,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DDSS×

DDSsB.DdSs×

DdSs

C.DdSs×

DDSsD.DdSS×

DDSs

解析 子代中DD∶Dd∶dd=1∶1∶0,SS∶Ss∶ss=1∶2∶1,所以亲本为DD×

Dd组合与Ss×

Ss组合,即DDSs和DdSs。

21.某种植物的绿色叶对彩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下表是采用纯合植株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绿色叶

彩色叶

①绿色叶×

528

35

②绿色叶×

90

236

A.该植株叶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C.表中组合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aabb

D.表中组合①的F2绿色叶个体与彩色叶个体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1

22.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代别

亲本(P)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表现型

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

=13∶3

若F2中黑色羽毛莱杭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2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F3,则F3中(  )

A.杂合子占5/9

B.黑色占8/9

C.杂合子多于纯合子

D.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

解析 由题干分析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两种,其他基因型全是白色个体。

在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依次为1/3aaBB、2/3aaBb,因此F2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的F3中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依次为4/9aaBB、4/9aaBb、1/9aabb。

所以F3中杂合子占4/9,黑色占8/9,杂合子少于纯合子,黑色个体不都是纯合子,白色个体都是纯合子。

23.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图所示:

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三种表现型:

其中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为能合成药物1,不能合成药物2;

基因型为A_bb的个体能合成两种药物;

基因型为aa__的个体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

24.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1/4B.1/6

C.1/8D.1/16

解析 

对于红花和白花这对性状:

F2中有

BB、

Bb、

bb。

如果去除白花(bb),则BB占

,Bb占

所以F3中基因型为BB、Bb、bb的比例分别为

25.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乙

丙丁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

C.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不相同

解析 甲、乙、丙、丁四个图中的豌豆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

其中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基因型比例是1∶2∶1。

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不相同,但表现型相同。

二、简答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表示一个白化病家族的系谱(人的肤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据图回答:

(1)Ⅲ-7和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

(2)Ⅳ-9为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

(3)Ⅳ-10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生出的第二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4)Ⅳ-11与一个正常女性(其父亲患白化病)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根据Ⅲ-7与Ⅲ-8生出患病孩子可知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隐性纯合突破法,可以判断该家族中Ⅰ-1与Ⅳ-11的基因型均为aa,那么Ⅱ-4、Ⅱ-5、Ⅲ-7、Ⅲ-8的基因型均为Aa,Ⅳ-9的基因型为AA或Aa。

其中为AA的概率是

,为Aa的概率是

因为Ⅳ-10与正常女性生出患病孩子,因此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出的第2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Ⅳ-11与一个其父患白化病的正常女性结婚,生正常孩子的概率可按:

aa×

Aa→

Aa、

aa计算,为

答案 

(1)Aa Aa

(2)

 (3)

 (4)

27.(10分)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

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________。

(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

若上述两头黑牛生出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D.以上都不对

(4)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交配,共生出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

如果子牛中10头黑色,10头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

若子牛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

解析 

(1)若棕色性状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而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一定来自亲代,则亲代必定有棕色牛,这与题目相矛盾,所以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

(2)子代的隐性遗传因子必来自双亲,亲代黑牛有棕毛遗传因子但表现出黑毛,说明亲代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3)Bb×

Bb→1BB∶2Bb∶1bb,亲代黑牛(Bb×

Bb)产生黑色子牛(BB或Bb)的可能性是3/4;

若已知子牛为黑色,则它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3。

要鉴定一头黑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即选用棕色牛(bb)与之交配。

(4)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的后代全是黑色牛;

杂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3∶1;

棕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1∶1。

答案 

(1)黑色

(2)Bb、Bb、bb

(3)75% 1/3 C

(4)BB bb Bb

28.(15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

有人做了如下三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

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

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

实验3: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________果是隐性性状。

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3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

(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2中分离比红果∶黄果=3∶1可推知红果对黄果为显性;

由实验1中F1的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2∶1。

可推知有茸毛对无茸毛为显性,且显性纯合致死。

(2)根据实验1的F1中有茸毛红果的表现型可推测其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可通过测交或自交并观察其子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鉴别,二者相比,自交法操作更加简便。

(3)根据实验2中两亲本的表现型推测基因型为A__B__×

aaB__,根据F1中的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1∶1、红果∶黄果=3∶1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4)根据实验3中亲本的表现型可推测基因型为A__B__×

A__B__,根据F1中两种性状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Bb×

AaBb,由于AA纯合致死,F1中每种性状的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2∶1、红果∶黄果=3∶1,基因型分离比为Aa∶aa=2∶1、BB∶Bb∶bb=1∶2∶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

(5)因AA纯合致死,实验2的F1中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为AaBB∶AaBb=1∶2,若全部自交,则F2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为

(Aa有茸毛)×

(bb黄果)=

答案 

(1)黄 AA 

(2)AaBB、AaBb 让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自交,看果实颜色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3)AaBb、aaBb (4)6∶2∶3∶1 6

(5)1/9

29.(15分)(实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①将纯合长翅果蝇的幼虫放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成虫发育为长翅;

②将纯合长翅果蝇的幼虫放在温度为35~37℃的条件下处理6~24h后,再放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成虫表现为残翅;

③将实验②产生的残翅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成虫仍然为长翅。

(1)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上述生物学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果蝇翅的发育是经过特定酶催化系列反应的结果。

基因型为BB的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温度处理后,发育成为残翅的原因________。

(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只用一试管基因型相同、雌雄各占

的残翅果蝇,通过最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其残翅性状的基因型。

Ⅰ.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子代果蝇翅的形状。

Ⅱ.预测实验结果并获得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信息

①纯合长翅果蝇幼虫在25℃和35~37℃的温度条件下培养,翅的发育不同。

②果蝇残翅的性状不可遗传。

③翅的发育是经特定的酶催化完成的。

④要确定基因型的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思考分析

①环境因素影响了果蝇的翅型,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②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③只用一试管基因型相同的残翅果蝇完成实验,只能是让残翅果蝇雌雄交配。

④可先假设残翅果蝇的基因型(bb或BB或Bb),推出子代的表现型,然后再回答预期的结果和结论。

答案 

(1)①生物的表现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