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354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docx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

福州屏东中学历史高考二轮复习校本导学案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

(1895~1927:

新旧民主革命的嬗变)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

练真题抓规律知己知彼

1.(2010·全国课标卷)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2.(2011·全国课标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012·全国课标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4.(2014·全国Ⅰ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5.(2014·全国Ⅱ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6.(2015·全国Ⅰ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7.(2015·全国Ⅱ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8.(2016·全国Ⅰ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9.(2016·全国Ⅲ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0.(2017·全国Ⅰ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11.(2017·全国Ⅱ卷)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12.(2018·全国Ⅰ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3.(2018·全国Ⅱ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4.(2018·全国Ⅲ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0~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客观题对“清末民初(1895~1927)”考查情况表

年份

试卷

题号

考查情况

考点

2010年

课标卷

31

清末教育制度的转型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011年

课标卷

30

公车上书到五四运动的民族觉醒

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

31

1900年东南互保与清朝统治

清末中央集权变化

2012年

课标卷

30

甲午战后张謇冲破传统投身实业

实业救国观念

31

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

毛泽东思想

2013年

全国Ⅰ卷

29

晚清现代化历程

晚清现代化历程

全国Ⅱ卷

/

/

/

2014年

全国Ⅰ卷

29

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戊戌变法

全国Ⅱ卷

28

维新派重视易服以营造改制的气氛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9

1926年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015年

全国Ⅰ卷

2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局动荡

北洋军阀统治

全国Ⅱ卷

29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

康梁维新思想

2016年

全国Ⅰ卷

29

甲午战前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就

洋务运动

全国Ⅱ卷

/

/

/

全国Ⅲ卷

29

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根本目的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017年

全国Ⅰ卷

29

清末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全国Ⅱ卷

29

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全国Ⅲ卷

/

/

/

2018年

全国Ⅰ卷

29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全国Ⅱ卷

29

孙中山晚年对革命的反思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全国Ⅲ卷

29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2010~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第29题(个别年份28、29两道题),试题时段均落在清末民初:

1895~1927年。

【本阶段考查特点】

据上表可知,全国课标卷考查视角关注甲午战争及其影响、维新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等。

此时段应为近代中国复习的重中之重。

巩固练习

1.《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介绍:

“令孙(中山)感到沮丧……他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

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这表明(  )

A.当时中国思想革命落后于政治革命B.推翻清朝时当时革命的最重要任务

C.辛亥革命的失败,导致了军阀割据D.孙中山倡导的革命脱离了中国国情

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施暴力的同时,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

这一认识(  )

A.是没有基于史实的错误分析B.是在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辩护

C.忽视了武昌起义的暴力作用D.强调辛亥革命的推进富有理性

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虽有赔款,但其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

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

4.20世纪初期,汉语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以“国”字开头的词语,包括“国画”“国乐”“国术”“国药”“国学”“国医”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些词汇的运用逐渐普遍化。

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

C.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发展D.新文化运动纠正了形式主义偏向

5.国人曾对巴黎和会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利权。

但“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

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帝国主义压迫是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

B.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退让引起国人情绪的变化

C.社会主义思想点燃了国人实现民族振兴的新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6.下表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部分)的状况。

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时间

地点

企业

原因

1868

上海

耶松船厂

反对工头克扣工资

1883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反对延长劳动时间

1912

汉口

俄商砖茶厂

反对俄国策划外蒙“独立”

1915

上海、长沙

码头、日资企业

反对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1916

天津(北京等

地工人支援)

法资企业(各业工人组织“工团”领导斗争)

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

A.工人阶级逐渐成熟B.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C.列强侵略不断加剧D.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

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  )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8.下表为1871~1910年间中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量。

从材料可知(  )

年代

棉纱(1000担)

价值(海关两1000)

棉布(1000匹)

价值(海关两1000)

1870

70

1877

14439

24877

1880

152

3648

13561

19735

1890

1081

19392

16561

25629

1900

1488

30187

15964

45419

1910

2282

62831

17013

67852

A.《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了棉纱棉布进口量的增加

B.棉布进口量的相对稳定反映了中国贸易地位的改善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二者进口量折射出近代民族织布业发展变化的特征

9.有学者对张謇在1901—1911年创办和投资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

在大生纱厂出现引人注目的连年赢利的条件下,一个新出现的现象同样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张謇新创办和投资的企业数目,同时出现了超大幅度的迅速的增加。

该分析意在强调张謇(  )

A.投身实业的勇气B.实业救国的智慧

C.企业发展的危机D.工业强国的成就

10.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表明(  )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1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

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

这一变化说明(  )

A.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C.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D.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

12.“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

……但是紧张对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

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

13.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将儒学改造为孔教,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

这说明(  )

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B.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C.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D.康有为思想在当时较为激进

福州屏东中学历史高考二轮复习校本导学案(教师用)

高考历史29题专题复习

(1895~1927:

新旧民主革命的嬗变)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教师评价:

______

练真题抓规律知己知彼

1.(2010·全国课标卷)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2.(2011·全国课标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012·全国课标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4.(2014·全国Ⅰ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5.(2014·全国Ⅱ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6.(2015·全国Ⅰ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7.(2015·全国Ⅱ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8.(2016·全国Ⅰ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9.(2016·全国Ⅲ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0.(2017·全国Ⅰ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11.(2017·全国Ⅱ卷)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12.(2018·全国Ⅰ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3.(2018·全国Ⅱ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4.(2018·全国Ⅲ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010~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客观题对“清末民初(1895~1927)”考查情况表

年份

试卷

题号

考查情况

考点

2010年

课标卷

31

清末教育制度的转型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011年

课标卷

30

公车上书到五四运动的民族觉醒

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

31

1900年东南互保与清朝统治

清末中央集权变化

2012年

课标卷

30

甲午战后张謇冲破传统投身实业

实业救国观念

31

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

毛泽东思想

2013年

全国Ⅰ卷

29

晚清现代化历程

晚清现代化历程

全国Ⅱ卷

/

/

/

2014年

全国Ⅰ卷

29

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戊戌变法

全国Ⅱ卷

28

维新派重视易服以营造改制的气氛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9

1926年民主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015年

全国Ⅰ卷

2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局动荡

北洋军阀统治

全国Ⅱ卷

29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影响

康梁维新思想

2016年

全国Ⅰ卷

29

甲午战前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就

洋务运动

全国Ⅱ卷

/

/

/

全国Ⅲ卷

29

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根本目的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017年

全国Ⅰ卷

29

清末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全国Ⅱ卷

29

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全国Ⅲ卷

/

/

/

2018年

全国Ⅰ卷

29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全国Ⅱ卷

29

孙中山晚年对革命的反思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全国Ⅲ卷

29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2010~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第29题(个别年份28、29两道题),试题时段均落在清末民初:

1895~1927年。

【本阶段考查特点】

据上表可知,全国课标卷考查视角关注甲午战争及其影响、维新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等。

此时段应为近代中国复习的重中之重。

析重点提能力百战百胜

★历史阶段特征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化进一步探索的时期。

政治方面: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层积极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最终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经济方面:

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轻工业迅速发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在轻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重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