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2062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

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

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

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3.(2018.4·

浙江高考·

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8·

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A项正确;

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

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

5.(2017.4·

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

【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7.4·

25)右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WTO

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

【解析】从欧共体到欧盟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无关,故A项错误;

1986年开始进行乌拉圭回合谈判,使关贸总协定走向WTO,故B项正确;

从两级格局走向多极化与苏联解体有关,故C项错误;

乌拉圭回合谈判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谈判,中国没有参加,故D项错误。

7.(2017·

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解析】“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合乎逻辑,故A项错误;

把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是说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在经济方面,故B项正确;

全球化的意图是经济上的,无法实现政治全球化,故C项错误;

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没有彰显全球化的经济意义,故D项错误。

8.(2017·

海南高考·

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误;

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9.(2017·

天津高考·

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

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

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

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解析】从材料“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

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可知清代史籍著述开始注重研究本朝历史,针对社会危机,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从材料“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可知清代史籍也开始关注世界了,故A项正确;

治史方法是整理、编纂史籍的标准和原则,与材料中史籍著作的内容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是材料中的部分体现,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C项错误;

明清文字狱是指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史籍的著述关注的领域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不能反映其是否摆脱文字狱的枷锁,故D项错误。

10.(2016·

江苏单科·

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解析】1967年,欧共体成立,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表明欧洲一体化逐步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1993年欧盟的成立,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但是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

欧元是在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成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欧盟成立后,逐渐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故D项错误。

11.(2019·

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

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3分)

【答案】

(1)后果:

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新疾病肆虐;

非洲黑人被贩卖;

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

欧洲具有主导性;

内容具有丰富性;

范围具有全球性;

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

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

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

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

(1)第一小问(后果),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理可能更大…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从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归纳后果。

第二小问(动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等进行分析。

(2)据材料二“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归纳特点。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12.(2016·

上海单科·

39)“全球化”(13分)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

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

观察下列漫画并回答问题:

问题:

(1)你认为漫画作者对全球化持何种态度?

(2分)

(2)你是否认同作者的看法?

(11分)

(1)水平1:

能准确地判断漫画作者的态度

·

批判

悲观

其他答案。

(2)史实:

水平1:

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史论结合。

我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加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关系;

区域一体化为全球化提供了范例;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协调机制,有利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促进其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异,“南北关系”日趋紧张;

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迭现,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出现温室效应、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

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危险程度增加。

总之,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

水平2:

看待问题较片面,论述缺乏历史感

组织:

观点与论证逻辑一致

观点与论证逻辑混乱、不一致

(1)漫画作者认为全球化像一只怪兽吞没地球,可见其对全球化持批判悲观态度。

(2)辩证地评价全球化的影响,既要肯定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同时也要指出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举例说明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世界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

【模拟训练】

1.史学家黄邦和说:

“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解析】 这里的“地理大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故B项错误;

“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但并没有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2019·

雅安模拟)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

这一技术的应用(  )

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

C.是欧洲封建制度解体的根源

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武器装备能力的提升推动了17世纪海外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

战争性质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而非武器装备,故B项错误;

生产力发展是欧洲封建制度解体的根源,故C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00年前后,故D项错误。

3.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

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

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答案】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的物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故A项错误;

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出世界交往的理性化,故C项错误;

欧洲、美洲、中国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4.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

“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解析】 据材料“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可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密切,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民国时期,巴黎的时装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

一首流行俚语说道: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上海(  )

A.已成为全国服饰制作中心B.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习俗与世界关系紧密

【解析】 上海服饰的变化速度之快说明当时上海的社会习俗与世界的关系紧密,故D项正确。

6.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立了银行业联盟;

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答案】B 

【解析】材料阐述的是欧盟内部的合作与分歧,不涉及其国际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政策”可知,欧盟各国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也注重保护本国利益,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的深化,故B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欧盟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非场地交易,大量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组织监控的“无国籍”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这反映出信息化(  )

A.加快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

B.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D.刺激了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解析】 根据材料中“资本市场”“互联网”“‘无国籍’资本”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互联网加快了国际资本流动,A项符合题意;

跨国公司与题干材料叙述无关,不符合材料中资本“非场地交易”,故B项错误;

C、D两项叙述较为偏颇,大量“‘无国籍’资本”不易为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组织监控,冲击着部分国家的金融安全,排除。

8.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

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A.使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

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

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解析】 美元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材料表明美元将黄金挤出了流通领域,而且美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故B项正确;

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而世界货币体系在1880~1914年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9.(2019·

南通六校联考)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由此可知,该机构(  )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解析】 由“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购买美国商品”可知该机构成为美国资本扩张的工具,故选D项。

10.(2019·

聊城模拟)“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

材料主要表明(  )

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解析】 材料信息“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贸易规则的践踏,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中国制造业基础并不薄弱,故C项错误。

11.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

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解析】 材料反映出英国的脱欧阻碍了当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A项夸大其后果,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英国脱欧带来的新挑战,故B项正确;

材料只反映出英国的脱欧对当今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故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12.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它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  )

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

D.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两个组织的建立均体现了国家间的合作,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

在集团内部的合作,对集团以外的国家不再适用,实际上也是新的壁垒的形成,故A项错误;

两大组织形成时没有明显的国际格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旨在摆脱大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

13.(2019·

惠州模拟)如图为1870~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

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  )

A.全球资本均衡发展B.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

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D.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解析】 根据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亚非的总资本较欧美有所提高,亚非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C项正确。

非洲资本较少,明显不符合均衡发展的特点,故A项排除;

B项在图片信息中无从反映;

D项与材料无关。

14.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

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

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

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