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5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文档格式.docx

所以,教师在报告测验结果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简单笼统、概而化之。

(二)促进教学的原则

“促进教学”是说教师在报告测验结果时,要最大程度上避免给学生下定论式的报告方式,要从能够促进教和学的角度出发,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语言等报告学生的测验结果,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之所以在报告测验结果时要提出“促进教学”这条原则,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测验结果就是对学生的一个评价,如果陈述测验结果的方式不当,很容易将测验结果的报告变成给学生下结论,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信心和教师等对学生的看法,结果是测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报告测验结果时,要以“促进教学”为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等,以合适的方式反馈测验结果。

(三)保持客观公正

“保持客观公正”是指在报告测验结果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全面。

“保持客观公正”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以测验的分数为依据来报告学生的测验结果,保持客观性;

二是在报告测验结果时,教师要能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带光环效应,不以偏概全。

这条原则很好理解,但教师在实际使用时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报告测验结果的教师一般都对学生有相当的接触和了解,这就很容易对学生形成某些成见以致反映到测验结果的报告上来。

所以说,测验结果报告时,教师要以客观、公正为原则,有条件的话可以综合两个以上教师的意见后再作结论。

(四)综合考虑各种需求

这里主要指反馈对象的不同需求,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

反馈对象一般来说有学生、管理者、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而这些反馈对象所要了解的测验结果的侧重点往往不同。

如,家长想了解学生在班级内的名次,管理者更需要知道测验的整体情况,而学生会更关心自己比上次测验进步还是退步了等。

教师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将测验结果反馈给不同的反馈对象是最为理想的,但事实上对测验结果进行分别反馈需要大量的精力、时间,所以往往是以一种形式将测验结果报告给不同的反馈对象。

因此,要成功地报告一次测验结果,教师就要综合考虑不同反馈对象的需要,这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实现。

三、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

一般来说,要恰当地报告一次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要经过两个步骤: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

(一)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分析是指对已经解释过的测验结果(分数)所进行的综合分析。

具体地说就是在向反馈对象报告测验结果前,为了确保所反馈的测验信息客观有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对测验结果所作的分析。

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反馈有误而致的负面影响的出现,以便更好地达到测验目的,所以在综合分析时就要考虑许多因素,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介绍在综合分析测验结果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

有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在父母眼里,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最大的梦想是出一本历史连环画,他对历史人物滚瓜烂熟,绘画水平明显高于同龄孩子。

然而,一张智力测验报告单断送了他的前途。

他所在的小学在开学后对全校新生作了智商测定。

结果测验下来,他的智商为68,低于正常的80,被判定为弱智生。

(金瑜:

《心理测量》,363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考虑测验本身是否适当

这是在综合分析测验结果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当发现有反常情况或不合逻辑的事情出现时,教师首先就要考虑测验本身是否有问题,如上例中该学生绘画水平很好,但智力测验为弱智,显然有些反常,这时就要考虑这个测验对这个学生是否合适了。

考虑测验本身是否适当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考虑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即测验测量的是不是所要了解的内容,测到的内容是不是稳定,信度、效度的问题在这节前面曾阐述过,这里不再重复;

二是测验是不是适合学生,也就是它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如上例中的智力测验可能就没有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智力水平。

在综合分析测验结果时,一般要首先考虑一下测验是否适当,如果测验本身就不适当,接下来的因素就都不用考虑了。

2.考虑学生本身的情况

这里是指教师在报告测验结果时,不能仅仅依据测验成绩对学生作结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测验时的状态等。

因为有时学生测验成绩较低可能会是因为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在创造力测验中学生完全没有测验任务方面的知识背景,这时测验结果反映出的就不完全是学生创造力的高低了,有可能就是知识掌握的差异。

3.考虑测验的时效性

“时效性”在这里是指测验结果的寿命是多长。

一般来说,测验结果的有效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如问题解决能力测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会随着努力或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所以,在报告测验结果时,教师考虑到并在测验的报告中体现出这一点,避免因为一次的测验结果而给学生贴上一个标签。

4.“临界分数”的处理

所谓“临界分数”是指在用于作决策的分数附近的那些分数,如合格分数线附近的分数。

在上例中,一般智商低于70分被认为是弱智,而该学生为68分,这个分数就是临界分数。

对于这样的分数,教师一定要慎重,尤其在智力测验、创造力测验中。

一般来说,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对处于“临界分数”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其他量表(测验)再测一次,然后再作结论。

上例中的学生就应该换一种量表再测一次。

以上介绍了在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综合分析时教师需要考虑的一般问题。

在具体的应用中,还会出现新的情况或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

(二)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

对测验进行成绩综合分析后,教师就应该向反馈对象报告测验结果。

按照被试的容量,这里将测验结果的报告分为个体报告和团体报告。

个体报告最常见,就是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报告,一般用来将测验信息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也可以用来反馈给学校管理者。

整体报告是指对团体学生测验成绩的报告。

整体报告一般是指由学校管理者对整个测验情况所作的报告,也可以是由教师对某个班级的测验结果向学校管理者作出的报告,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所说的测验结果的报告一般是指个体报告。

因此,这里重点介绍个体测验结果的报告。

1.个体测验结果的报告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关于个体测验结果的报告(如表7-3)。

([美]查尔斯·

杰克逊:

《了解心理测验过程》,123~12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表7-3个体测验结果的报告

数学成就测验结果的报告

──给学生和家长或监护人的报告

姓名:

约翰·

理查德  年级:

五年级  学校:

道森小学  时间:

1995年春

测验结果

你们的孩子得分为63分,最高分是80分,这表示你们的孩子答对了79%的问题。

如何解释测验分数

你们孩子的测验结果可与本县城其他五年级的孩子进行比较。

数学成就测验有80道题。

1.本县城中等的孩子得分为55分,即答对69%的题目。

2.你们的孩子在这个测验中得63分,比本县城72%的同龄孩子的分数更好。

你对本测验结果的相信程度

测验成绩会变化,你们的孩子在一种不同的场合对这个测验可能做得稍微好一点或差一点。

这一测验的误差分数范围是±

3分,有95%的肯定性是你们的孩子分数范围是60~66分。

如何使用测验分数

这一测验结果将在你们孩子的教育决策中加以考虑。

还要考虑包括孩子教师的报告在内的其他资料。

描述测验所测量的内容

这个测验主要测量这一水平的孩子的数学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1.简单的数学计算(加、减、乘、除的计算);

2.对乘法表的运用;

3.对小数和分数的运用以及对钱的处理(如:

算出要找的钱的正确数量);

4.使用时间的计算(例如,计算乘火车旅行时开车与到达之间的时间长度)。

进一步信息

如果你们要进一步了解关于本测验以及测验结果如何使用的材料,或者你们要找机会讨论你们孩子的测验成绩,请联系:

道森小学校长。

(1)测验结果报告的形式。

测验结果的报告分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上例采用了书面报告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如电话告知、学生口头转达等。

但口头转达一般只用于不重要的非正式的测验结果的报告,对于学校的正规测验以及对学生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测验,建议用书面报告单的形式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等。

(2)测验结果报告的格式。

上例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书面报告单样例,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校有自己通用的有固定格式的报告单。

没有正规的成绩报告单的学校,教师可以参考其他报告单灵活把握。

(3)所要报告的测验结果的要点。

这是报告的中心所在。

教师在报告个体的测验结果时,具体内容可以因情况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都要包含以下要点。

①被试测验结果的报告。

如上例中“得分63,答对79%”。

对于一些试题项目分类很明确的测验,如学业自我、态度评价测验,在这部分可以分类报告测试结果,也可以用图表方式来报告,使测验结果一目了然。

②被试测验结果“解释”的报告。

这部分是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给出的,如上例中“如何解释测验分数”部分。

这部分可以分类解释,也可以只给出一个总体的解释,或者二者都在报告单上显示。

所给出的内容一般有:

学生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被试是否达到合格水平或具体水平(如中等、优秀等)──在标准参照测验的解释报告;

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给出的总体解释。

③给出意见或建议。

这部分一般是在测验结果的解释后,给出家长或学生一些建议、意见或者测验结果的用途,以促进学和教的进一步发展,如上例中所述“如何使用测验分数”部分。

另外,这部分还可以和上述的第二部分“被试测验结果的解释的报告”合起来作为一部分,也就是说这部分很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目的作不同的调整。

④对测验本身的报告。

它是指对测验信度、效度的解释报告,目的是为了确认该测验的可信度,相当于上例中的“你对本测验结果的相信程度”部分。

这个部分在一些测验中常常被省略,如那些经常使用并且已被人们广为认可的测验。

但这里建议教师在报告单上给出这部分内容,以使反馈对象对测验结果有更为客观的理解和认识。

⑤测验材料的报告。

“测验材料”相当于上例中的“描述测验所测量的内容”部分。

在具体使用时,对于一些很难描述清楚的测验内容,如一些问题解决能力测验等,可以在报告单的后面附上全部的测验内容和评估标准。

如果测试内容很多,可以给出学校的具体联系方式,允许家长到学校查看。

⑥给反馈对象提供质疑测验结果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测验报告单里要明确一点,测验不是绝对的,会有误差,如果反馈对象对测验结果有疑问,学校提供给再次讨论和商量的机会,如上例中“进一步信息”部分。

这一点对于一些非学业测验如创造力测验等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报告测验结果时要明确给出有关的信息。

这里只是列举了测验结果报告时的一般要点,在实际应用时,这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完全可以借鉴其他测验结果的报告加以调整。

(4)测验结果报告中要注意的问题。

除上述报告要点外,要有效地报告一个测验结果,一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选用通俗恰当的语言。

在报告测验结果时,反馈对象对于测验结果解释中所用的专业术语不一定能够理解,因此在测验结果报告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富于建设性,尽量避免专业语言的出现,以便于反馈对象的理解,并让反馈对象感受到测验的作用。

②不要过度解释单一的测验分数。

一般来说,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促进学生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在测验结果的报告中,教师要避免过分地专注于测验分数的解释,要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对测验结果作出客观的报告,让学生明了自己的优势、不足以及差距,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关于团体测验结果报告的一个样例

相对于个体报告来说,团体报告一般是管理者用来了解学生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所用,一般不需要考虑学生及教学的发展问题,所以相对个体测验结果的报告来说,团体报告相对简单,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地调整报告内容。

所以,本章不作重点介绍,这里只给出一个团体报告的例子,以供教师借鉴。

表7-4团体测验结果的报告

×

学校高二

(1)班语文期中测验结果报告

班级:

高二

(1)班  时间:

2003年11月  报告人:

李×

(语文任课教师)

测验

结果

班级实有人数:

40人;

参加测试人数:

40人

最高分:

96分;

最低分:

52分

及格率(60分以上):

85%;

优秀率(85分以上):

17.5%

测验结果的解释及建议

此次测验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对该班来说难度适宜;

与往年同期测验比较,此次测验成绩稍微偏高;

较同年级其他班级,测验成绩普遍偏高,说明该班语文水平偏高。

建议该班在语文教学上难度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