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854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省xx杂粮小米米粉玉米粉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概述

1、项目名称:

杂粮、米粉、小米等农副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XX县XX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

4、建设性质:

新建

1.2承办单位概况

XX县XX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副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及其技术研发为主体的现代加工企业。

公司位于XX县经济开发区,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生产、供销、财务、质检、行政等部门。

公司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主要包括:

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质量体系运行考核办法、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等。

作为新建企业,公司计划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靠制度约束人,通过管理要效益。

公司将弘扬“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企业精神,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强企业管理,引进技术人才,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1.3编制依据和范围

1.3.1编制依据

(1)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4)《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

(5)《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6)《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7)《山东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J36-79);

(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11)《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

1.3.2编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

其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概况及市场分析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建设条件与选址

(4)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

(5)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节能、节水与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经济效益分析

(10)项目的结论及建议

1.4项目基本情况

1.4.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项目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合4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900平方米,其中包括:

生产车间、物流仓库用房126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及其他辅助用房3300平方米。

2、引进现代化的谷物加工设备,购置仓储机械设备与器材、质量检测检验仪器、环境保护设备等。

并配套建设道路、晒场、停车场、围墙、栅栏、绿化、环保设施、供配电、给排水、消防等公用辅助工程。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盒装精选杂粮10万盒、袋装精选小米40万斤(200吨)、袋装米粉30万斤(150吨)、袋装八宝粥精料10万袋、盒装米粉10万盒、精装玉米粉30万袋的加工生产能力。

1.4.2项目选址

项目位于XX县308国道北侧,会盟公园西400米处,福润纺织有限公司西邻。

1.4.3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30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0万元。

资金来源:

全部由项目业主单位自筹。

1.5项目建设的背景

1.5.1产业背景

1、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背景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传统产业,在新一轮农业经济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是工业化理念、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的核心环节和重要突破口。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在生产(初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品)、流通(农产品市场)这一农业产业链条中,农产品加工环节是增值空间最大的环节,也是改变农业弱质、低效形象,逐步使农业产业达到甚至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潜力所在。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不仅是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油消费和加工大国。

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

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

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2、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发展背景

当前,物流已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标志。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必然要重视物流现代化。

生产企业首先意识到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

同样,新世纪的粮食产业更急切呼唤现代粮食物流。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各地粮食部门加快了企业改制和重组,实现政企分离、资源重组。

一些大型粮食企业逐渐形成,特别是大型粮食企业开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粮食物流主力军作用。

粮食物流物品多元化。

粮食生产、加工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加大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继续推广粮食深加工、精加工,不仅丰富了市场,同时也为粮食物流提供了丰富的物品保证。

加入WTO后,我国的粮食流通已完全市场化。

粮食物流第三方物流模式开始出现。

粮食流通企业和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进行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大物流。

粮食企业开始突破以实物移动为主的物流模式,向产、购、销、加工以及粮食电子商务一体的供应链物流转变,并以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为主要方向。

1.5.2政策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篇中指出:

要“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一篇中指出: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2、国务院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指出:

要“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与设备。

开发粮食、油料、果蔬、肉类、奶类等大宗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发展农产品专储、专运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依靠科技,建立新型农产品加工业。

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培育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开发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3、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促进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联合编制了《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粮食局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为加快推进我省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以粮食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为标志的粮食储运方式的变革,着力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山东省粮食厅也组织制定了《山东省粮食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

1.5.3地域背景

XX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全年降雨量平均565.5毫米,约67%集中于夏季。

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适合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种植,全县现有耕地83万亩,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4万,当地农民多年来有种植小麦、玉米的习惯和种植经验,小麦、玉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

2010年XX县小麦、玉米总产量30多万吨。

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伴随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特别是人们的主食结构调整变化较快,从单纯追求食用细粮向粗细搭配和粗粮细做转变,人们需要丰富多样或具有食疗功能的主食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杂粮等农副产品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消费量逐渐上升,绿色农副产品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大。

而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农副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保障农副产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

发展农副产品现代物流,实现农副产品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大力提高农副产品物流业的自动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顺利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建设起现代化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的保障下形成一套科学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

2、项目建设的意义

(1)本示范项目的实施,是更好的挖掘产品潜力,开括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绿色食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本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可直接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而且可以通过项目带动及产业关联,带来大批的就业机会,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因而项目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本示范项目的实施,是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措施之一,发展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对于提高质量,发展食品工业,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对于进一步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切实实现《山东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标,促进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全面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经营)收入2155万元,年总成本费用为1521.4万元,年利税481.32万元。

项目全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289.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18%;项目投资利润率14.57%。

 

第二章市场分析

2.1农副产品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过去一味追求“吃精”、“吃细”向“优质、营养、保健、方便”的食品消费趋势发展。

而杂粮由于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保健性强,正适应了广大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杂粮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是人体摄入的最合理比例。

同时,杂粮还富含药用成分,具有“食药两用”的特点。

例如,谷子主要碾制成小米和小米粉,被赞为保健食品,为妇幼老弱喜爱之食物;绿豆富含氨基酸、矿物元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广用途的食物原料,具有清凉解毒、止泻利尿、滋补强身的作用。

这些品性和功效,就决定了杂粮能够成为食品工业、餐饮业中具有极高价值、特殊风味的原料,通过精深开发可以制作出多种优质食品,大大丰富了食品市场,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极大经济社会效益。

这些都为杂粮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的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等因国内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缺少竞争力,而国产的小米、绿豆、红小豆、高粱、荞麦、燕麦等杂粮杂豆,因投入少,成本低,出口前景较好。

因此,杂粮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市场潜力巨大。

2.2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

粮食流通主要有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两类,在我国目前还以包粮流通方式为主。

用麻袋将农民生产的粮食装运到基层粮库,经过检验、过秤、拆包等过程后堆放在仓库中,需要外运时,再由人工或机械灌包、称量、装车运到火车站或者码头,到达目的地后,人工装卸、搬运和入库。

包粮流通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包装材料和人力。

虽然通过在车站和码头安装装卸搬运机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包粮流通系统中由多环节搬运造成的低效率和粮食散落浪费大等缺陷。

而且由于近几年连续对农业生产进行结构性调整,我国的粮、棉、油生产已经逐渐表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粮食的品种和质量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粮食流通总体上表现出量大、点多、面广、生化特性强的特点,而我国的粮食流通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发展阶段,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很难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3.1建设内容

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并推进现代粮食物流建设,为区域粮食产业发展服务,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收购、储备、运输基地,XX县XX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计划在XX县308国道北侧、会盟公园西400米处,福润纺织有限公司西邻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项目占地4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900平方米,包括办公、食品实验室、加工车间、仓储及物流等配套设施,其中办公及食品实验室约为3300平方米,物流配套用房2200平方米,2个加工车间、2个仓储为10400平方米。

2、引进现代化的农副产品加工设备,购置仓储机械设备与器材、质量检测检验仪器、环境保护设备等。

并配套建设道路、晒场、停车场、围墙、栅栏、绿化、环保设施、供配电、给排水、消防等公用辅助工程。

3.2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精美盒装精选杂粮10万盒、精选小米40万斤、袋装米粉30万斤、袋装八宝粥精料10万袋、精美盒装米粉10万盒、精装玉米粉30万袋的加工生产能力。

成为具有规模的专业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收购、储备、运输基地。

 

第四章建设条件和场址选择

4.1建设条件

4.1.1XX县概况

XX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鲁冀两省交界处,隶属德州市,辖5镇14乡,总面积871平方公里,总耕地87万亩,人口48万人。

“十五”期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81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3元。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力调整了农业结构,种植62万亩棉花、23万亩粮食、16万亩蔬菜、形成了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格局。

既保持了传统优势,又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产业棉花资源丰富,素有“银XX"之称;林果业品种繁多、品质上乘,自古有“小杂果之乡"的美誉,梨、杏、桑椹、红枣等干鲜果品及加工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新兴产业蔬菜和地瓜蓬勃兴起,迅速走上了产业化、系列化的快车道。

全县工业以纺织、工艺品、食品、机械、化工、酿酒、榨油行业为主,棉纺织、面粉加工、植物油加工三大产业群逐步形成,整体效应渐趋突出。

XX西临晋冀煤炭基地,北依华鲁电厂,煤炭、电力资源充裕。

2万门容量的程控电话以及早已开通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电传、国际互联网等均处国内领先水平。

4.1.2交通优势

XX县交通位置优越,县城位于省道315和国道308的交汇点,是鲁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距省会济南100公里,距离首都北京350公里,东距京沪铁路5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30公里。

县内公路纵横,乡乡通公路,交通便利,公路总里程列全市第二。

4.1.3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XX县属黄河下游冲击平原,土质肥沃,土壤质地以中、轻壤为主。

气侯适宜,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5。

0,日照2678.9小时,无霜期217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引进发展新品种。

水资源充裕,水质好,地下水可利用时平均2.9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622mm左右,境内沿黄堤长62.5公里,年可引黄量平均2.52亿立方米。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

2、地形、地质条件

项目区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总的地势平坦,基本为平原。

项目区所在地为褐土类,地基承载力为10—12T/㎡,无不良工程地质因素。

地震烈度为9度。

3、水文条件

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客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多年平均0.8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l0%左右;客水主要是黄河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地下水较丰富,水质好,PH值7.0-8.5,矿化度0.3-0.9mg/L,埋深15m,是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4.1.4建设资源

1、供水

生产用水在厂区内打2眼200米深井,日取水量l00立方米,可以完全满足生产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或用白备井井水。

2、排水条件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

项目场址位置地势较高,雨水根据地形可分区分别排入周边道路边沟。

3、供电

县内备有河北、山东两套供电网,双回路供电线路保证了生产、生活用电,所以本项目用电完全有保证。

4、交通、运输条件

XX县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京沪、济邯铁路交汇贯通,京福、济聊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国道308、省道804、101、316、324穿越县境,高等级公路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30分钟可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4小时到北京,3小时到青岛,出口货物3天可到达日本、韩国,所有这些条件都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非常有利。

4.2场址选择

4.2.1厂址选择的原则

1、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划要求。

要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不造成新的布局不合理和新的发展不平衡,做到全面考虑,统筹安排。

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重视节约用地和合理用地。

3、有可供选择利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存放场地、污水排放口及纳污水体,有省市规定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场所。

4、有丰富可靠(或靠近)的原料供应市场和产品销售(或靠近)市场,减少运输环节;有充足的水源和电源。

5、有便利的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6、有利于生产协作和上下游加工一体化,有利于原料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

7、厂址地形地貌要适合项目特点。

8、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可依托的基础设施和方便的生活设施。

9、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防洪防涝、防潮、防台风、防地质灾害、防震等条件。

10、环境条件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

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不会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4.2.2厂址选择方案

依据以上原则,本项目拟选址于XX县308国道北侧,会盟公园西400米处,福润纺织有限公司西邻。

该厂址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符合上述的厂址选择原则要求,适宜于该项目的建设。

 

第五章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

5.1工艺技术方案

5.1.1 精选谷物加工工艺

1、技术方案

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成熟可靠,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谷物→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检验→成品包装

2、主要工艺流程

(1)谷糙和谷壳分离工艺流程

①原理

砻谷机通过一对相向不等速旋转的胶辊,在一定的压力下对谷物进行挤压和搓撕,达到脱壳的目的。

利用谷糙与谷壳悬浮速度的差异,通过吸风,使谷糙与稻壳分离。

②工艺流程

净谷从进料斗由流量调节阀门,通过短滴板、长滴板均匀地进入机头箱中两胶辊之间进行脱壳。

脱壳后的谷、糙、壳混合物经缓冲板落入下槽,经下滴板流入大糠分离风选器,使谷糙与谷壳分离。

谷壳经垂直风道进入大糠间,谷糙混合物经出料口由提升机送入下道(谷糙分离)工序。

(2)谷糙分离工艺流程

①原理

利用谷物和糙米的比重不同,在往复摇动筛板的作用下,使谷物和糙米分离,在碾米工艺中安排谷糙分离机可以大大提高加工小米的整米率,提高加工的经济效益。

②工艺流程

原料→料斗→分配器→分料器→分离板→接料口→糙米

(3)谷物分级工艺流程

①原理

该机利用整米、碎米在粒度上的差异,通过配备适当孔径的筛页,在筛船的回传运动下达到分级的目的。

②工艺流程

物料→进料口→筛板(4层)→出料口→(整米、一般米、大碎米、小碎米)

(4)精制豆类工艺流程

进料→除尘→筛选→抛光→包装→成品

(5)玉米粉加工工艺流程

进料→除尘→着水→脱粒→磨粉→平筛分级→玉米粉成品(玉米面)→成品包装

(6)小米粉加工工艺流程

精选小米→进料→除尘→着水→脱粒→磨粉→平筛分级→小米粉成品(小米面)→成品包装

(7)杂粮加工工艺流程

进料→除尘→平筛→着水→脱粒→分选→成品包装

(8)八宝粥精料加工工艺流程

精选小米、大米、糯米、红枣、花生仁、豆类、桃仁、葡萄干、桂圆→进料→除尘→平筛→混合→检验→成品包装

(9)包装工艺流程

成品→装盒(袋)→封盒(袋)→喷码→灯检→贴标→装箱→入库

5.1.2产品方案

1、产品标准

项目生产的各类谷物杂粮系列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

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玉米粉(GB/T-10463-89)、小米(GB/T-11766-89)、黑大豆(GB-10383-89)、花生果(GB-1532-86)、黄豆(GB-1352-86)、绿豆(GB/T-10462-89)等。

2、产品方案

项目预计年产盒装精选杂粮10万盒、袋装精选小米40万斤(200吨)、袋装米粉30万斤(150吨)、袋装八宝粥精料10万袋、盒装米粉10万盒、精装玉米粉30万袋。

5.1.3 粮食储藏工艺

粮食储藏是整个粮食流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粮食仓储技术对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绿色储粮,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通过自然低温、强制制冷及无公害综合防治害虫体系达到储粮品质无劣变、无污染。

当前粮食储藏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

1、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技术

通常情况下,低温储粮是指能将粮温控制在15℃以下,准低温储粮是指能将粮温控制在20℃以下的储藏技术。

低温储粮能杀虫抑菌,抑制粮食呼吸,减少粮食干物质损失,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粮食安全卫生,尤其重要的是,低温储粮能有效延缓粮食陈化,确保粮油食品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这是其他储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我国的低温储粮技术体系应包括自然低温、机械通风低温、谷物冷却机低温三项主要技术措施和以改造仓房增强隔热保温效果为重点的配套技术措施。

各地应最大限度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