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066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6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docx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势下的创新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式下的创新

——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

课程名称政治理论

(二)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HUM151

指导教师刘建萍

组名第四小组

组长姓名/学号张艾琳201410012

组员姓名/学号王芷晴201441179

陈熙元201401212

张少桢201401376

郭宁一201419026

李君201460026

探究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式下的创新

——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例

摘要

本文以“新乐府”音乐厂牌为切入点,探究戏曲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并将不同年龄层对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传统戏曲所接收的市场调查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传统形式与创新形式要协同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戏曲创新流行

一、理论分析

“新乐府”是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2015年起打造的世界音乐厂牌,萃集各领域卓越音乐家,撷取经典戏曲完整唱段,以世界音乐的理念重新演绎,以鲜明的节奏律动切入千年淬炼迤逦唱腔,将传统的锣鼓铙钹替换为现代表达。

2016年4月16日,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召开新专辑发布会。

公司CEO和音乐家们都传达了关于戏曲创新的理念和创作过程,笔者就发布会内容进行分析。

(一)生产方式革新

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卢中强说,所谓“新乐府”,就是用现代音乐元素重新挖掘和包装各类传统戏曲,使其更加符合现代音乐审美。

同时,相比之前张军、范宗沛等音乐家的单打独斗,“新乐府”也是一个孵化平台,把国内外顶尖的现代音乐家和有深厚古典功底的戏曲艺术家集结起来,让这类形式的戏曲形成气候。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十三月文化CEO卢中强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塑造“新乐府”品牌,搭建音乐资源共享平台,吸引优秀艺术家参与,形成规模效应。

笔者在了解“新乐府”的音乐创作过程中发现,虽然分了昆曲、评弹、粤剧等不同项目,但是各项目的音乐家都能互相交流,音乐制作人陈伟伦、电子音乐人王璐在主攻昆曲的同时也能照顾到评弹项目的需求,协助创作和伴奏。

同时在制作中也把戏曲带入编曲、录音、混音、母带处理这样一套流程。

这是将传统戏曲创作与现代音乐生产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戏曲音乐生产方式的革新。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生产方式容易让音乐风格趋同化,这也是现代流行音乐生产中已经出现的严重弊端。

“新乐府”在诞生近两年的时间里不断吸收各路音乐家,可见其能够较好地应对这种不足。

(二)表现形式革新

参与“新乐府”昆曲项目《幽游》专辑录制的江苏省昆剧院演员施夏明说,在元末明初是流行音乐的昆曲,在当代需要有更新鲜的力量来注入其中。

“新乐府”就是把活跃于当代的流行音乐加入到昆曲里,又没有篡改昆曲。

昆曲在“新乐府”的专辑中仍是原汁原味,其本身没有遭到任何改动,这让昆曲以全新的样式进入当代视野中。

传承与创新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矛盾体,解决好戏曲的传承与创新的矛盾,是传统戏曲存活发展的根本。

各个剧种演出的一套行头,有着特殊而严格的规定,是一定历史文化沉淀出的集体认知和心理认同的艺术表演语汇。

“宁穿破不穿错”讲的就是戏曲中任何脚色的穿戴在表现任何朝代、任何地方、任何时令季节等均遵循一定的规矩和法则,这些规矩和法则不会因时、因地而乱,不允许滥穿,更不允许张冠李戴。

(王子文,2016)在“新乐府”的表演中,笔者观察到,不仅仅是旋律唱腔没有改动,连演员的打扮也是完整保留。

甚至念白时的动作,水袖一挥,眼眉一蹙,都清清楚楚。

确实如施夏明所说,是“原汁原味”的。

而同时,戏曲曾经的流行也是因为它产生于民俗文化。

某种程度上戏曲的艰难不是别的,恰恰是它与民俗文化渐行渐远的“变质”。

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戏曲的母体和载体,而戏曲则是这个母体载体中最为活跃、热闹和狂野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

(王子文,2016)因此,“新乐府”将爵士、摇滚、电子等符合当代大众审美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戏曲中,大大拉近了观众与戏曲的距离。

同时,这样的改造让表演形式也更加灵活,在2015年7月“新乐府”昆曲项目的演员就登上了“张北草原音乐节”的舞台,成为昆曲表演进音乐节的首例。

发布会上,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也笑称,如果600年前有摇滚,那么昆曲一定是摇滚昆曲。

这种既有符合当代审美的亲切感,又保持传统戏曲自身最根本特质的音乐,是对戏曲表现形式的革新。

需要警惕的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使对戏曲的改编流于表面,配以流行音乐的伴奏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和谐感,破坏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的美感。

施夏明也承认,一开始面对这样的伴奏,从哪开始唱都不知道。

对此,“新乐府”在制作中精心雕琢,制作人陈伟伦介绍,编曲的构思推倒重来了多次,在专辑录制过程中,一首歌至少要录30遍。

参与“新乐府”评弹项目《腔调》专辑录制的上海评弹团评弹演员高博文说,经过重编的评弹既有节奏的把握,也有一些宣泄洒脱的演唱,能把固有的内涵释放出来,也是一个突破。

可见音乐家的职业素养保证了“新乐府”作品的艺术高度。

(三)传播方式革新

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民谣音乐的开拓者,其宣传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针对年轻人和互联网展开高效有力的宣传动作。

“新乐府”在这样的团队的运作下,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2015年5月首演就引起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媒体的报道。

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思享空间讲座、XX百科等形式传播新乐府理念,借助微信群聊、斗鱼直播、千龙网直播等形式传递演出动态。

此外,还制作live音频视频、拍摄MV,借助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呈现作品。

对于戏曲的传播,在传统意义上,往往是通过现场直播、刻制光碟等方式进行整场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时间较长,难以获得年轻观众的注意。

(王好文,2014)“新乐府”宣传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抓住年轻观众的眼球,挖掘他们对戏曲的热情与关注,是对戏曲传播方式的革新。

需要留意的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有过度夸大的现象,使受众期待过高。

如果作品本身未能达到宣传的水准和效果,会领观众非常失望,导致坏口碑的出现。

“新乐府”的宣传工作一直与受众有所互动,接受反馈,可见该团队对宣传力度有一定的把握。

二、实践调查

“新乐府”的革新是否真的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是否真的被社会各年龄段的人群所普遍接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组进行了一次实地问卷调查。

调查者共分三个年龄段:

50、60年代,70、80年代以及90年代,且每个年龄段调查人数均匀分布。

问卷共9个问题,其中包括8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题目设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图表、文字分析,探究每个年龄层对于每个问题所透出社会的现状,最终结合三个年龄层对传统戏曲文化创新得出普遍结论。

(一)对50-6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的数据分析

我组在校区周边针对50-6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发放了15份,即占总样本数量30%的问卷,以下是受访者对每个问题回答的统计结果及相关分析:

(1)你平时是否喜欢听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中国风的流行音乐是我国音乐产业近十几年来对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初步开展的主要创新形式,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功,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和比较固定的受众人群。

从数据结果来看,所有50-6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都表示喜欢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由此可以看出,该年龄段的人群普遍喜欢带有优雅古韵的音乐,对在年轻人中兴起的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并没有对新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不分缘由的反对。

(2)你是否对中国传统戏曲感兴趣?

(3)你是否曾经完整地欣赏过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或听过传统戏曲音乐?

与现代快餐式量产的碎片化流行音乐不同,传统戏曲表演往往耗时较长,需要受众更大的忠诚度和更强烈的喜好倾向。

结合

(2)的图表,从数据结果来看,该年龄段绝大部分的受访者完整地欣赏过传统戏曲表演,且对传统戏曲很感兴趣,表明他们对传统戏曲也有着充分的了解。

在这一代人的时代中,传统戏曲是主要的娱乐形式,流行音乐尚未兴起,传统戏曲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

(4)你是否曾经听过用现代音乐形式改编的传统戏曲?

近七成该年龄段受访者都听过经过现代音乐改编的传统戏曲,说明改编的戏曲受众比较广。

结合第一题的结果来看,该年龄段的人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比较高,青年音乐也有打入该年龄段人群并兴起的可能。

(5)现在为你播放一小段经过现代音乐形式创新的传统戏剧,你是否对此类音乐产生了兴趣?

听过播放的音乐之后,表示对其感兴趣的受访者占近七成,表示有可能发展兴趣的占两成,明确表明不感兴趣的仅占一成,即接受并欣赏这种创新形式的该年龄段人群占九成。

(6)请你评价一下你刚才听到的这首歌:

在此题的调查中,没有受访者明确表示非常喜欢这类音乐,近六成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喜欢”的选项,三成的人表示这类音乐比较怪异,也有一成的人明确表示非常不喜欢这种创新音乐。

由此看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这种创新音乐持开放态度,四成受访者则不太支持。

(7)你以后是否会尝试试听、下载或购买此类音乐?

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本次试听过此类音乐之后选择继续下载和试听的人群占八成,其中有一成表示即使付费也愿意购买,只有两成人表示不会下载。

与上题结果相比较,对这种创新音乐持保守态度不太支持的受访者也会选择继续尝试再做出判断,而不是一味地、果断地拒绝。

(8)你觉得此类对传统戏曲的创新以后能否取得成功?

在了解过新乐府唱片对戏曲的创新之后,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感受评判创新产品的吸引力,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近八成的该年龄段受访者支持这类传统戏曲创新,并觉得可以取得成功,说明该年龄段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对这种创新音乐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对70-8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的数据分析

我们在校区周边针对70-8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发放了15份,即占总样本数量30%的问卷,以下是受访者对每个问题回答的统计结果及相关分析:

(1)你平时是否喜欢听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六成该年龄段受访者都比较喜欢具有传统戏曲元素的中国风流行音乐。

由此可以推断,该年龄段人群普遍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中国音乐产物有一定的了解,且其中大部分人对此类音乐持肯定态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年龄段人群在中国风流行音乐开始盛行的时候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是音乐消费的黄金时期,比较容易受新兴曲风的影响,接受力相对于更年长者也更强,但同时相较于青年学生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对于新兴曲风不倾向于表现出追捧等狂热行为。

(2)你是否对中国传统戏曲感兴趣?

调查数据显示,在该年龄段受访者中,有一半感兴趣,而另一半则没有,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是呈五五开的平分状态。

分析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这一代人受父母影响仍会接触到一些传统戏曲,但是受外界新兴潮流文化影响可能逐渐丧失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3)你是否曾经完整地欣赏过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或听过传统戏曲音乐?

在该年龄段受访者中,超过六成人曾经完整地欣赏过传统戏曲表演,说明其所生活成长的年代中,传统戏曲仍有一定影响力,但是结合第2题的数据和结论可以看出,纯粹的传统戏曲形式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受众的忠诚度和喜好程度都在下降,受众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4)你是否曾经听过用现代音乐形式改编的传统戏曲?

调查数据显示,在该年龄段受访者中,大部分人都曾经接触过这类经过创新的音乐产品,由此可见这种创新方向已经被成功推向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传播。

(5)现在为你播放一小段经过现代音乐形式创新的传统戏剧,你是否对此类音乐产生了兴趣?

对于这种较为大胆的创新形式,该年龄段受访者表现出了较为分散的态度。

在试听过后,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对这种音乐产生了兴趣,但仍有超过三成的人觉得没有兴趣,超过三成的人觉得有可能会喜欢。

由于喜欢戏曲的受访者占少数,且喜欢戏曲的受访者可能不喜欢这种改编形式,而不喜欢的受访者也可能会对改编后的戏曲产生兴趣,所以整体结果成较分散的状态。

(6)请你评价一下你刚才听到的这首歌:

总体来看,有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喜欢的选项,而另一半在试听过后则并不喜欢这类曲风。

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非常喜欢,而还有八分之一的人表示非常比喜欢,剩下的超过六成受访者对这类创新的兴趣一般。

呈现出这种情况的愿意可能与上一题相似,这一代受访者经历了改革开放从最初阶段到现在新时期的完整过程,在接受过不同文化元素的洗礼之后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也呈现出更加开放、分散和多元化的观点和态度。

(7)你以后是否会尝试试听、下载或购买此类音乐?

随着版权问题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付费音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额。

在调查过程中,只有八分之一的该年龄段受访者表示愿意付费下载这类音乐,而还有将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兴趣不大,根本不会下载,可见该年龄段受访者普遍对此类创新形式的音乐热情不高。

(8)你觉得此类对传统戏曲的创新以后能否取得成功?

有一半的受访者觉得这类创新能够取得成功,还有一半受访者持怀疑态度。

此题的结论依旧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呈五五开的平分状态。

受访者对这类音乐创新形式的发展呈观望态度。

(9)你对此类对传统戏曲的创新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挺好听的,可以继续开发这个类型的音乐形式。

改编形式流于表面,在年轻人中的效果不明显,建议不要这样改。

……

……

从留言的情况来看,受访者的态度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分散,有点人非常赞同和欣赏这种创新形式,同样也有人认为这种改编创新形式的前途不明朗,应该调整创新发展的方向。

(三)对9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的数据分析

我组在校区周边针对9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发放了20份,即占总样本数量40%的问卷,以下是受访者对每个问题回答的统计结果及相关分析:

(1)你平时是否喜欢听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90后的年轻朋友大多都喜欢听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这样的调查结果与现代流行音乐发展趋势、媒体快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年轻朋友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喜欢创新音乐的形式。

(2)你是否对中国传统戏曲感兴趣?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相比50、60年代感兴趣的人群高达89%,以及70、80年代感兴趣的人占50%,90年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戏曲感兴趣的只占20%,数量相比前两类人群大幅度减少。

究其原因,与流行音乐快速发展且冲淡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意识有极大关系,与传统戏曲相比,90后的年轻人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欣赏流行音乐。

(3)你是否曾经完整地欣赏过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或听过传统戏曲音乐?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的年代特征非常相近。

90后的年轻人,相比早些年代的人来说,完整的欣赏或听过中国传统戏曲的人更少。

但因为如今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仍有一半的年轻人主动或者被动的欣赏过中国传统戏曲表演。

(4)你是否曾经听过用现代音乐形式改编的传统戏曲?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90年代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都听过用现代音乐形式改编的传统戏剧。

究其原因,一是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音乐市场上,将新元素与传统戏曲相结合,是进行创新的一条途径,此类做法在如今音乐市场越来越普遍,二是现代传媒发展,使得人们又更多的途径听到这类音乐。

(5)现在为你播放一小段经过现代音乐形式创新的传统戏剧,你是否对此类音乐产生了兴趣?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相比于50-80年代的人群,对创新形式的传统戏剧有直接、明确的兴趣表现的年轻人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年轻朋友对创新的传统戏剧的第一认知有明显的排斥性。

但是,相比直接拒绝的态度,年轻朋友更愿意选择“有可能”,说明年轻朋友有更大的接受可能性,也说明了年轻人更勇于接受新事物。

(6)请你评价一下你刚才听到的这首歌: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首先,90后没有人非常不喜欢此类音乐,相比早些年代的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所以对音乐有更宽容的接受力。

其次,90后对于此类创新戏曲音乐不太喜欢的人群要比其他年龄段都多,这说明,90后受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的,年轻人对创新形式的传统音乐的观念很难有质的改变。

(7)你以后是否会尝试试听、下载或购买此类音乐?

这一问题的数据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做区别分析。

(8)你觉得此类对传统戏曲的创新以后能否取得成功?

数据表明,相比50、60年代的老年人认为创新形式的传统戏曲有更大的几率取得成功而言,年轻人认为成功与否的几率各占50%。

有很多年轻人认为,传统戏曲还是应该保持其本身的面貌,加入流行元素反倒是画蛇添足。

三、结论

50-6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们对这次的问卷调查的热情和配合度很高。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对青年音乐和这种创新音乐的接受程度、开放程度、支持程度也都很高。

时代在推进,社会在发展,五六十年代的人群也在改变观念,不落后于时代潮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创新。

对于70-80年代生人的受访者来说,他们对于这种力图保留传统戏曲风貌的音乐创新形式的态度呈现两极化分散的趋势,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首歌的态度会非常不同。

其中有一位对传统戏曲颇有研究的受访者就明确表示不支持这种创新,更喜欢纯粹的传统戏曲或者已经抹去旧痕迹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但是也有一位几乎没有了解过传统戏曲的受访者对这种创新表示非常欢迎。

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该年龄段的受访者不仅呈现出比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更多的耐心,填写过程非常认真,而且给出选择的过程也比较谨慎,有时还会就不同选项之间的区别或者试听音乐本身对调查者进行提问,在明确音乐创作的相关背景和调查问题目的后才会给出自己认为比较准确的选择。

而对于90年代生人的年轻受访者来说,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有多大的包容度,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年轻人,喜欢去尝试带有流行元素的传统戏曲,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由于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尽管勇于尝试,但部分青年人仍不会对这种创新性的传统文化有太多的兴趣,他们甚至认为,传统戏曲就应该保持其原有的模样,不应该受流行元素的影响而改来改去,在他们眼中,对传统文化现如今的传承问题,应该去探索更合适的道路去继承、发扬,仅仅将其与流行元素硬性结合,也许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如“新乐府”的戏曲音乐在各年龄段都有一定的市场,对不接触戏曲的群众有一定的吸引能力。

但是同样也有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预先所想的老戏迷,也来自90后年轻人这群主要目标对象。

可见戏曲创新,即便像“新乐府”本身就保留传统旋律唱腔,也不能抛弃原汁原味的表现形式。

正如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卢中强所说,他推出“新乐府”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以此推广古典的传统戏曲。

评弹演员高博文也说,哪怕有十个年轻人喜欢“新乐府”,反过来再听听传统的,成为他们的粉丝,那真是功德无量。

因此,新的生产、表现、传播方式要不断尝试,老的、传统的方式也要继续保持。

好比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的改造虽然有排斥但也不能相互脱离,他们还有互为依存的关系。

传统的戏曲形式完整地保留唱念做打、虚拟场景、民族声腔、诗词经典等元素,是戏曲魅力的最终来源。

创新的戏曲形式则是对最新的民间审美的试探,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接触戏曲。

戏曲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做好古典形式传承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

四、反思与改进

(1)部分问题的顺序可以调换,比如第二题和第三题如果对调更符合逻辑顺序

(2)部分问题选项的设计还可以更具体化、明确化;

(3)部分问题的选项不应先入为主加上选择原因;

(4)应鼓励受访者多下意见与建议,便于后期分析他们做出相关选择的原因。

(5)调查时间有限使受访者不能听完整首歌曲,影响判断。

(6)调查地域范围小,样本非抽样误差大。

参考资料

王好文.(2014).基于新时期下的戏曲创新.黄河之声,页119-120.

王子文.(2016年2月).温故而“创新”:

戏曲“创新”与剧种发展.萍乡学院学报,页46-50.

附录

(一)小组讨论记录

(1)4月11日于宁远教室第一次讨论

主题:

确定实践主题

过程:

组员提出两个大方向,探究校友创业方向或文化产业创新方向。

经过讨论,组员一致认为文化产业创新更具有独创性,且组员陈熙元同学在相关产业做义工,可以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和支持,所以讨论决定本小组确定实践主题为“探究中国传统戏曲在现代音乐形式下的创新”,并以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乐府唱片厂牌为例进行实践研究。

(2)4月11日通过微信第二次讨论

主题:

确定采访任务并分组

过程:

4月16日“新乐府”厂牌将举行新专辑发布会,借此契机我组组员将前往观摩发布会现场,聆听业界相关权威人士发言并进行实地采访。

通过讨论,三名组员将前往发布会现场,另外三名组员将在校园周边发放相关问卷调查此种文化产业创新的效果和前景。

(3)4月15日通过微信第三次讨论

主题:

确定发布会流程及采访提纲

过程:

由陈熙元同学介绍发布会具体流程,三名组员共同确定采访内容。

(4)4月18日通过微信第四次讨论

主题:

整理发布会素材,搜集相关报道和文献

过程:

组员分别搜集资料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分享

(5)4月24日通过微信第五次讨论

主题:

发放问卷的准备工作

过程:

由组长带头汇总调查问卷所需的问题,确定发放目标人群,整理成最终版调查问卷,并讨论问卷发放的具体时间、地点、样本数量等。

(6)4月30日通过微信第六次讨论

主题:

展示成果分工合作

过程:

分成两个部分讨论分工,采访部分侧重展示这种音乐创新形式的成果,问卷部分侧重分析这种创新的市场效应,从受众的角度反观这种创新形式是否成功。

两个部分都是既有实地考察,又有理论支撑。

两个小组内部分别制作本部分的视频和PPT,着手撰写论文,之后合在一起。

(二)调查问卷

(1)请问你出生的年代是:

A.50年代或更早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或更晚

(2)你平时是否喜欢听中国风的流行音乐?

A.是B.否

(3)你是否对中国传统戏曲感兴趣?

A.是B.否

(4)你是否曾经完整地欣赏过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或听过传统戏曲音乐?

A.是B.否

(5)你是否曾经听过用现代音乐形式改编的传统戏剧?

A.是B.否

(6)现在为你播放一小段经过现代音乐形式创新的传统戏剧,你是否对此类音乐产生了兴趣?

A.是B.否C.有可能

(7)请你评价一下你刚才听到的这首歌:

A.很新鲜的感觉,非常喜欢

B.对传统戏曲产生了一点兴趣,比较喜欢

C.两种曲风混搭有些怪异,不太喜欢

D.破坏了传统戏曲的美,非常不喜欢

(8)你以后是否会尝试试听、下载或购买此类音乐?

A.愿意购买

B.如果开放免费下载会试听

C.不太喜欢这种曲风,不会下载

(9)你觉得此类对传统戏曲的创新以后能否取得成功?

A.是B.否

(10)你对此类对传统戏曲的创新有什么意见与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