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01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芒章乡小学全年级全校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左振兴(芒章乡中心小学校长)

板永英(芒章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殷礼德(芒章乡中心小学教学副校长)

王贺冯(线帕小学校长)

杨建萍(线帕小学教导主任)

孟必元(芒牙小学校长)

孟艳(芒牙小学教学副校长)

李晓英(芒牙小学教导主任)

雷职周(罗朗小学校长)

尹有军(罗朗小学教导主任)

凡有树(南泥坝小学校长)

杨超清(南泥坝小学教导主任)

杨柳清(木瓜塘小学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校级实施方案与学期推进计划;

2、注意课改动态,积极吸收有关课改信息;

3、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高教师课改理论水平;

4、深入课堂观课,组织议课,开展多形式的研究活动;

5、总结课改经验,提升课改成绩,塑造课改精品项目,打造课改特色学校。

三、工作目标

(一)转变教学行为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的传授知识是重视“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呼吁以人为本,教学要重人的发展。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功效。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育的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已经很不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了。

林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

要培养教师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教师的工具,这是以教定学。

我们要研究“从学生如何学”来决定“教师怎样教”的新型教学行为思路,不能再以“教”为主,而要以“学”为主,要调整好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教学只看最终结果,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要重视看教学过程,即学生是怎样在学,教师是怎样在引导,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5、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念你写”等形式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就是“容器”,师生关系极不平等。

现在教育思想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是主体,学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小组内发表意见、交流。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组复新巩布)是由19世纪下半叶的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这种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树立角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勇于创新、勇于积累、勇于总结、勇于借鉴、勇于学习和勇于提高,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创新自己的教学风格。

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培训、磨练,实现教学行为的开放性、多样性、特色性和有效性。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和新的课堂观,彻底走出“封闭式”,大踏步跨入“开放式”。

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机械重复”练习和“填鸭式”灌输。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设相关的学习活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

2、变“我要学”为“我能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变“我要学”为“我能学”,必须从对学生学法指导入手,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3、变“我积累”为“我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支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变“我介入”为“我投入”

体验性是现代方式的突出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强调主动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的非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

5、变“我相同”为“我不同”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

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以自己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去学习和掌握相同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性。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自信自强,成人成材。

(三)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单一分数的唯一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忽视了个体差性和差异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呼唤建立新的评价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让教师在教学中享受生活,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成长。

评价要重发展、重能力、重素质、重水平,堂堂有评价、小组有评价、天天有评价,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优化,要重视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重视学校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实现生生有发展、班班有发展、校校有发展和教师人人有发展。

1、要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时,可以多设评价项目,如“素质发展全优生”、“文化学习优秀生”、“文明少年”、“特长生”、“进步奖”等,让每个学生都有“牌子”,都有“面子”。

2、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自我评价。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要把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将过去的“集中制”改为“民主制”,即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由来自教师、家长、学生同伴、学生本人甚至包括社区成员等几方面的评价共同组成。

3、给予学生期末综合性优化评价。

期末评价是学生的一个阶段性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的评价要到位、得体、多鼓励、重发展。

既要给学生一面“镜子”,又要给学生一个“面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师课改的培养、培训力度

1、积极参加县级以下的各种教学业务培训。

2、根据实情组织教师、年级进行校本培训。

3、加强教师的互研互讨、摸索、实践活动。

(二)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全面展开

本次课改以点带面,以中心小学四个先行班(即两个三年级课改班、两个四年级课改班)为借鉴、为核心,向各校延伸,全面铺开实施课改。

(课改内容为语文、数学课堂教学)。

(三)结合本乡外出学习借鉴的“五步一清”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课改。

课堂中,结合导学案使“五步一清”的每个环节都在课堂实际中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

(四)以“四课”活动推动全乡全年级全校点课改进行。

1、学校领导、主任上好教改“观摩课”。

每学期第3-4周为“领导课改周”。

从教科室主任、教研员、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到各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在“课改周”内上好观摩课。

在“课改周”内由教科室组织全乡小学校长、主任、骨干教师参与观摩学习,教学采取“本校执教”和“校际交换执教”两种方式相结合。

2、教研员上好教改“研究课”

教研员每学月在基层学校上一节学科研究课,充分采用各校各学科使用的课改方法,在课堂中找感觉、找问题、找案例,与一线教师一同成长。

3、骨干教师上好教改“示范课”

各校校级骨干教师由教科室在学期(年)教学工作安排,每人在本校上好1节课改示范课,乡级骨干教师每学期(年)在乡内上好1节课改“示范课”。

骨干教师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课改方法的辐射作用,要利用课改模式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绝不允许“轻装上阵”、“素妆登场”。

4、课改先进班级教师上好课改“合格课”。

课改先行班级教师要虚心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研究,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上好每一节课改“合格课”。

(四)科学记录课改历程

1、每次乡级活动或校级活动都必须有详尽的活动方案。

2、每次活动组织要严密,过程要精细,效果要优化。

课后要组织“说、评、议”课改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活动,让执教者看到希望,正视问题;

让听课者听有所学,学有所得。

3、学校“四课”活动要做到堂堂有标语、堂堂有照片、人人有教案、人人有反思、次次有记录(专题)。

学校要设计制作“课改研究专题活动记录簿”,科学而完整地记录课改的全面历程,收齐归类保存课改历程档案。

(五)实施听评课制度,推进课改效果生成

小学的观课、议课、评课活动的主要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提倡教师观课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与生同学;

提倡教师评课用感受开展对话、促进反思、共同成长;

提倡执教者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

反对和杜绝“无效评课”、“过场评课”和“拍马屁评课”。

1、学校领导(含教研员)听课后要检查备课(含作业设计与处理)、作业批改、测评考试等情况,并评出优、良、中、差等级。

2、乡级骨干教师每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全年不少于40节。

校级骨干教师每期听评课不少于15节,全年不少于30节。

3、学校其他一线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全年不少于40节。

4、教师的听评课数量及质量列入学校考核,学校要对教师的听评课数量予以科学监管,坚决打击抄袭听课记录的备查行为。

学校行政的听评课数量及质量列为教管中心对学校的考核。

(六)请进来,传帮带;

走出去,学经验

1、教科室与县、市、外省教育专家联系,请专家进屋,讲理念、讲方法,让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交流学习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方法。

2、以校为单位,组织部分教师去县内兄弟学校学习观摩,借鉴取经。

3、教科室组织小学部分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课改领头人外出课改考察学习。

4、积极组织小学学科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名师、教育家、专家的课堂专题教学、讲座或听学术报告。

坚持有课改项目的优先、骨干教师优先、有发展潜力且积极好学的教师优先,做到每次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避免盲目选派、学而无功、浪费指标、破费资源的滥学现象。

(七)总结提练,塑造精品,打造特色

1全乡各校每期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课改论文。

学校教科室收集完整论文资料存档。

2、各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或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每期对本校的课改工作做好全面的总结,给老师总结出取得的成绩,科学地提出后期发展方向。

3、针对学校取得的课改成绩,学校要对优秀的年级、学科进行精品塑造和特色打造,在全乡树起一面课改的优秀旗帜,向全乡推广,以促进全乡小学课改工作的整体推进。

4、全乡各校每月要向乡中心校教科室汇报一次课改信息(情况)。

(八)做好五个结合

1、课改工作与“创先争优”党建工作相结合

党员干部、党员教师、积极分子、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每月的“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中,让课改教师讲述经验、讲述成绩、讲述不足、讲述改进的方向。

2、校级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

各学校教务处要有计划地组织课改理论培训,让教师学习领会“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学习金字塔”三大主体课改理论,做到周周有学习、周周有培训。

3、课改工作与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相结合

课改工作要紧密结合常规教研活动,要在活动中体现课改,让模式独立但活动不独立。

4、课改工作与学校其他科研课题相结合

要有机地将其他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注入课改理念、课改研究。

5、课改工作与学校评优表彰相结合

学校制定课改工作奖励制度、评优制度,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课改工作先进个人。

五、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

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

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

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

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

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

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

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

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

“三不讲”即:

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

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

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

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

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

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

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

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

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

完善作业检查制度。

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

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六、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7年3月1日—4月1日)

1. 

成立乡级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上:

(各校也要成立课忙改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教科室处,办公室主任由万永茂担任,负责组织处理全乡各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

各校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

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乡骨干教师、校长、主任及实验班级教师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教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课改所需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第二阶段: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17年4月1日—2017年8月31日)

本阶段,全乡各校全年级全铺开进行。

以中心小学四个先行课改班为核心、为借鉴。

在本阶段要求不断的摸索、探究,不断的整改、完善,不断学习研讨,不断的借鉴实施。

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导学案的精心制作。

2、学习小组的组建、培养、培训。

(组名、组号、组规、组训、小组文化、班级文化等)

3、小组评价机制的建设。

(要求每天有、有周有、有月有、每学期有、每学年有)。

要有记录。

4、课改教学模式的熟悉、熟练运用。

第三阶段:

初步成形阶段(2017年9月1日——2018年2月)

本阶段要求中心小学先行的四个课改先行班更加成熟,更具创造性,成为全乡的一个核心,一个示范。

其他各校每校都要有一个较好课改的班级,成为本校的一个示范班,以供其他班级借鉴、学习。

在本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

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

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

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

总结交流提升阶段(2018年3月1日——2018年8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

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

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

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

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

七、实施课改保障措施:

1、中心校要求实施课改但没有实施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各班子成员不能参与评优、评先,职称不能晋级、职务不能提升。

学校不能参与评先选优。

2、中心校要求实施课改但没有实施的班级教师,不能参加学校的评先选优,不能参与晋级,职务不能提升。

3、学校将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实验班级教师的培训经费到位。

4、学校制定《课程改革实验奖励办法》,安排专项经费奖励课改实验教师。

5、学校全力支持课改,在资料、设备等方面尽量满足课改实验班级。

分期分批添置必要的小黑板、投影仪、学具、纸张及其他技术经费投入,切实保障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及资料、学案编制和使用工作的实际需要。

芒章乡中心校教科室

二○一七年三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