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22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

A. 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 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 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 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3.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

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作诗评价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

①政府要取信于民 ②有法必依 ③严刑峻法 ④强化专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战国策·秦策》: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

A. 出现的根本原因             

B. 代表的阶级利益             

C. 产生的社会影响             

D. 改革的具体措施

7.《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允许工商业者入仕                                              

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8.(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9.《史记》记载: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以上政策实施于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 实行军功爵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11.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 轻视教化,主张轻罪重罚

12.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理由是“秦国商君”的法律。

商鞅怅然叹曰:

“嗟乎!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

A. 行县制                          

B. 法律严酷                  

C. 奖励军功                  

D. “焚诗书”

13.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

A. 井田制                          

B. 王位世袭制                          

C. 贵族世袭特权                          

D. 分封制

1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重大的一项是(  )

A. 奖励耕战                        

B. 建立县制                        

C. 废井田,开阡陌                        

D. 抑制商人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

商鞅新法规定,全国划为41县,,各县设县令和县丞,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去徭役;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毛主席:

“……神龙虽死秦犹在……百代犹行秦法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否达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否达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

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

吴起对楚悼王说: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

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

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 禄”。

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体禄、世袭特权。

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

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井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

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的改革属于奴隶主阶级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春秋时期法家思想尚未形成。

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答案】A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实行的最根本的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故A项是正确答案。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②项“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与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来,表述错误。

而其余①③④三项的表述均符合题意和史实,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

诗中的“信诚”和“令政必行”所反映的是政府取信于民和有法必依,今天我们仍要借鉴;但现在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能实行严刑峻法和专制,排除③④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C材料信息“正度量,调轻重”使商品的流通具备了一定的标准,因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确,

B项是强调农耕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对商业的正规管理,因此“重农抑商”不准确,故排除A。

D项与材料的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度量,调轻重是指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有利于交换标准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难度一般。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概况及认识,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比较、分析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水岭,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涉及经济基础而未涉及上层建筑,而战国时改革主要是上层建筑的变动即以废除世卿世禄制为根本任务,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属于二者的根本不同,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B。

7.【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宗室贵戚”指的是奴隶主贵族,他们反对商鞅变法(多怨望)的原因是变法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特权。

选项B和C不会遭到贵族反对,因为他们占有大量私田。

选项A不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D。

【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改革旧俗。

8.【答案】A

【解析】【分析】“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可见此人是向惠王进谗言,诋毁商鞅,商鞅变法有利于立功将士、新兴地主、富裕农民,而打击奴隶主贵族,因此选A。

【点评】商鞅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3)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文字“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是战国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国的位置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即图片中的③处。

①是战国燕国,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②是战国齐国,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③是战国秦国,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④是战国楚国,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这表现为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D属于政治措施,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属于经济形态的变化,但还不能说是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

【点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科学揭示。

11.【答案】A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突出体现在变革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不能说是历史的局限性。

故选A。

B项体现了新法的暴政;C项说法错误新法不可能与历史传统彻底划清界限;D项说法错误,商鞅变法主张轻罪重罚,属于历史局限性。

【点评】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新法也有很多的弊端,主要是新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为秦朝以后的暴政打开了方便之门;新法采取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后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住店人的身份,否则就要受罚。

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

A项行县制、C项奖励军功和D项“焚诗书”以上三个选项与商鞅的遭遇无关。

故此题选B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读懂材料找出关键词是关键。

13.【答案】B

【解析】自秦王朝以后,平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中并未改变王位世袭制,反而主张强化君主专制,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是商鞅变法中重要的改革对象。

14.【答案】B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行政区划”,由此可知B项建立县制最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5.【答案】

(1)“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开启土地私有制之先河。

(2)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②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③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3)主要目标是富国强兵。

有达到。

(4)①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基础。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要抓住材料中“初税亩”这三个字,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改变了土地的性质,使社会制度开始发生了变化。

(2)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准确概括历史事物的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的是要把材料来概括,不要把整个商鞅变法的内容全部回答出来。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全国划为41县”“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去徭役”就可概括出来。

(3)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就不难看出。

(4)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事物的能力。

回答时注意所学知识与材料的结合,“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神龙虽死秦犹在……百代犹行秦法政……”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回答即可。

【点评】商鞅变法可以从当时、后世和当今三方面评述他的正反价值。

首先,从当时---正面:

商鞅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面的对秦国进行改革,对秦国的强大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因此商鞅变法促进了中国的大一统。

反面:

商鞅变法重刑罚,他所建立起来的政治框架加重了对平民百姓的压迫。

其次,对后世---正面:

秦朝因暴政而灭亡,因此后世王朝都引以为戒,对百姓采取较为温和的统治,实行一定意义上的仁政。

反面:

尊王权对于诸子百家后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最后,对当今社会---正面:

对于当今的法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或许就是东方法治的一种诠释。

16.【答案】

(1)背景:

楚国国内保守势力强大;外部各国弱肉强食,兼并战争激烈。

目的:

实现国家富裕,增强军队战斗力。

(2)重心:

打击保守的奴隶主贵族势力,整顿吏治。

简评:

吴起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的民众力量基础薄弱,结果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分析】

(1)第一问,有关于吴起改革的背景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依据吴起生活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归纳。

有关于改革的目的的问题,需要从本题中的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中来分析并得出结论。

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才决定了改革的目的。

(2)第二问,解决本题首先需要解决吴起改革的重心内容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评价。

吴起改革的重心内容应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割据混战的局面下改革的重心应该是增强本国的国力,对内需要整顿内政。

正是这种整顿内政虽然有利国家发展,但同时由于改革触犯了一些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是遭到他们的疯狂反对的。

【点评】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变法却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如《韩非子·喻老》云:

“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

“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

”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应该说是吴起变法以后出现的。

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17.【答案】

(1)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奖励耕战,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

(2)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

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典定了基础。

从长远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解析】【分析】

(1)注意从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平斗桶、权衡、丈尺。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提炼并逐列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2)根据材料二“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

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

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对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典定了基础。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