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216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要求]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之死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变法的性质:

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

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②改革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

①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

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名师点拨]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

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改革启示]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

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改革的人。

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

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

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

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

主题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

对秦国而言,使秦国受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

2.消极影响:

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对后世而言,商鞅用法过峻,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

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你如何评价?

答案 

(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否定。

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

 图示法掌握商鞅变法

                   

1.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

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

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

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答案 D

解析 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

2.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

“嗟乎!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

A.行郡县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D.“焚诗书”

答案 B

解析 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身份,否则就要受罚。

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

其他选项与此无关。

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商鞅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因此得以延续。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商鞅变法中有三大偏差:

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

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试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与变法的哪些条款有关?

试作简要评述。

(3)材料二中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

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 

(1)历史信息:

秦军军备先进,战斗力强;人民参战热情高涨。

原因:

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调动了人民参战的热情。

(2)①什伍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军功则导致“民勇于公战”。

②评述:

这些条款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强化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基本正确。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步强大起来,司马迁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

解析 第

(1)问图一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的出现,说明秦国军事装备先进,战斗力强。

图二秦人“尚武”明显是实行奖励军功产生的影响。

(2)问,“山无盗贼”,“民怯于私斗”说明社会治安良好,这应是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刑的结果。

至于“民勇于公战”同样是奖励军功带来的影响,评述应依据商鞅变法达到这些社会效果的手段展开。

第(3)问,从整体而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

基础巩固                   

1.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

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

答案 B

解析 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商鞅变法决心的反映,C、D两项是对商鞅变法的赞颂。

B项流露出对商鞅变法的反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答案 D

解析 商鞅变法前,秦国的贵族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他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商鞅在新法中规定,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直接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  )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

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

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

答案 B

解析 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4.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答案 A

解析 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因此,A项正确。

5.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  )

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

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

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

答案 D

解析 从商鞅法令的内容及变法理念可知,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这样最有可能的结局应是D项。

6.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建立 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但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

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因此,④叙述不正确。

能力提升

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8.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9.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  )

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

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答案 B

解析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国人观看商鞅变法法令时的情形

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会有哪些阶级或阶层怀着喜悦的心情观看商鞅变法法令?

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归纳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社会效果?

答案 

(1)新兴地主、农民和军人。

原因: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农民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提高军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和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管理。

(2)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良了社会风气;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称霸诸侯的强国。

解析 第

(1)问,“喜悦”与否,要看是否能够从中获益。

因此,解答该问的思路是分析商鞅变法措施的作用,理解从中获益的是哪些人。

(2)问,通过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不需要延伸。

【学思之窗】(教材第28页)

你对此有何看法?

提示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

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29页)

一、本课测评

1.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提示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提示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二、学习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