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288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七彩桥.docx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单元  《七彩桥》

主备人:

李骏

教学内容:

1、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手拉手,地球村》

2、听《迎宾曲》、《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

3、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4、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己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教学重点:

1、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2、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3、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音响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二声部旋律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

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

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 ×∣×   ×  ×  |

生:

弯 弯 腰丨捡.回 一个  希| 望 师:

(真 棒) |

×0 ×0 ×∣×.× ×× ×∣×    ×  ×  |

生:

手 拉 手丨捡.出 一个  太丨阳(你真棒)|

 ××××0 |×0 ×.× × |×   ×   × |

 希望的太  | 阳  就是  我 |们 (真  棒)|

 绿色的长  | 河  就是  我 |们 (真  棒)|

×××××|×0 ×××|×.×××|× ××  ×||

我们把地球|村,打扮得|漂 漂 亮|亮!

(你真棒)||

2、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

CAI播放全曲

师:

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

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

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

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

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

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3/4

5 65 -|12 3-  | 43 2  6 | 77   655  13|2--|

(3)21 -|(67 1-)|(21 7)6 |(55)655(61)|7--|

第二组3/4

56  5.1| 67  6-|43  2 6|77  655 23| 1 - -||

(3)21-|(45 4-)|(217)6 |(55)655 75|(1--)||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 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 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

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

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一首曲调短小精练、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的儿童歌曲。

这首歌曲从整体上来说是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首,曲调非常的朗朗上口,几乎的学生稍微听几遍就能够把它学会。

虽然曲调简单容易学唱,但是同样也是存在这首歌曲的难点也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是在音程大跳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唱出一个滑音,再一个歌曲第二段的“手拉手”这里和第一段的“手拉手”处因为填词的原因学生容易唱成一样。

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那就来个有的放矢。

针对容易出现滑音的地方告诉学生这里更要轻声唱,并且要学生严格按要求来演唱,一是可以解决音程大跳造成的容易跑音现象也可以很好的避免不该出现的滑音。

那么在歌词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通过让学生多听教师的范唱以及请他们来说一说这两个地方的填词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教时,因为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听、有自编动作、有分给学唱等学生兴趣很浓,

 

复备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

 

编——二声部旋律这个过程可以删减再第二课时中再完成

师:

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

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

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迎宾曲》

2、唱:

《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2、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 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

目的何在?

二、二、新授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

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

2/4× ××|× —  ||       2/4 ×. ×|××  ××||

2/4×× ×|× —  ||       2/4 ××0 | 0×  ××||

(2)合唱练习:

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

(3)歌曲接龙演唱: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

(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三、小结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板书设计:

《唱着跳着走近你》

作业设计:

利用网络工具了解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也发现大家不仅音乐积累很少,对所谓的国家大事更是一无所知,如“改革开放”“广交会”等,甚至从未听说过,也充分表明目前的教材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阻碍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提醒孩子多听音乐还应多关注国家大事,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

复备

 

说说音乐情绪

欢快热情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

(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教学目标:

1、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1.欣赏《中国花鼓》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感受下音乐风格

活泼热烈具有中国音乐风格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再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6)介绍作曲家弗里茨•克莱斯勒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

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

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

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二.欣赏《丝绸之路》

(1)师: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

丝绸之路。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视唱《丝绸之路:

》主题曲。

师:

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3).听乐曲让学生感受音色、节奏、速度,情绪。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喜多郎一直坚持“中国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1980年喜多郎担任了NHK的节目《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节目受到好评,喜多郎作的主题曲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成了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

并吸引了很多支持新纪元运动的乐迷。

同一年,他发行了作品集“丝绸之路1”和“丝绸之路2”,表现时的现场录音也获得好评,喜多郎一下子走红了。

他的第一个演奏会于东京新宿区举办,在这次演奏会中,喜多郎是全球第一位使用混响器模仿40多种乐器的作曲家。

然而,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

1981年发行唱片“敦煌”和“气”,次年又在日本全国30个城市巡回演出、并进行了亚洲巡回演出,成为最早在台湾和大陆演出的日本音乐家。

(5)介绍介绍电声乐器。

电子琴:

电子乐器。

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

电子乐器。

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

电子乐器。

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

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

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

电子乐器。

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三、拓展欣赏《故宫的记忆》

拓展欣赏由日本人创作的故宫神思者

曲作者是日本的二人组合S.E.N.S.中文名叫“神思者”.

现在,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吧,S.E.N.S.的音乐《故宫的记忆》也许可以将你我再次带回往古大明的岁月,带回故宫的庄严和辉煌!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作业设计:

利用网络工具了解“丝绸之路”

五教学反思: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

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复备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

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

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

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

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喜多郎,日本的新世纪音乐作曲家,原名高桥正则喜多郎这个艺名是他的朋友根据一套日本动画《鬼太郎》中“鬼太郎(日文读音和喜多郎一样)”这个角色给他的绰号。

 

“神思者”两人所组成的电子键盘乐团。

我们所听到的天籁之音就是S.E.N.S.在1996年4月起一年之内为大型记录片《故宫》创作的《故宫交响曲》三部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奏:

 《茉莉花》

2、动:

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高音孔”的开闭

(3)方法:

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 (5)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6)做重奏练习;

合奏。

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小结

板书设计:

《茉莉花》

作业设计:

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反思

因为授课之前准备比较充分,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和人物情境体验,教学理念新,方法灵活多样。

导入新课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成功;运用地图,学生进入了情境体验;联系了当代现实,贴近了生活;利用探究讨论展开合作学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复备

 

教师讲述:

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

“学堂乐歌”

李叔同的春游

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