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2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复习导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m,B点位置是_______m,C点位置为_______m,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m,方向_______。

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m,方向_______。

知识点4.时间和时刻

能区分和正确使用时刻和时间间隔。

⑴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

⑵什么是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

练习4:

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

00开始上课,这里的8:

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

00到8:

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

“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知识点5.路程和位移

⑴知道位移是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

  ⑵能分析说明常用的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

  ⑶能在坐标系(或坐标轴)上正确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和位移。

⑴什么是路程?

路程是标量还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⑵什么是位移?

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⑶在什么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练习5:

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有关它们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三条路径运动的位移相同

 B.沿三条路径运动的路程相同

 C.沿路径运动Ⅲ的位移最大

 D.沿路径Ⅱ运动的路程最大

练习6: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练习7: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m,25m 

B.65m,25m

C.25m,-25m 

D.65m,-25m

知识点6.速度

⑴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Δx/Δt,正确说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含义。

  ⑵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式进行一般的计算。

⑴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速度的公式?

速度是标量带是矢量?

方向呢?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⑵什么是平均速度?

如何求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公式=Δx/Δt求。

⑶什么是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练习8: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3.75m/s 

B.12.5m/s

 C.12m/s 

D.11.75m/s

练习9:

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m/s

 B.小球第3s末的速度6m/s

 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km/h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km/h

练习10:

一个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9m/s 

B.9.6m/s

 C.10m/s 

D.10.2m/s

知识点7.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⑴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结构。

 A

  ⑵知道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压进行工作的: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的电压;

打点间隔均由所使用交流电压的周期决定,一般是0.02s。

  ⑶理解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的点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

  ⑷能利用已打点纸带对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进行测量和计算。

  ⑸能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即v-t图象)对物体运动的速度进行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计算。

练习11: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练习12: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知识点8.加速度

⑴知道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根据其定义式a=Δv/Δt进行一般的计算,会正确读、写加速度的单位。

  ⑶能从v-t图象定性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并进行简单地计算。

⑴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⑵加速度的定义式?

单位是什么?

  定义式是a=Δv/Δt=(v-v0)/Δt,单位是m/s2,读成米每二次方秒。

⑶加速度是标量带是矢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练习13: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有恒定的速率时,其加速度仍有可能变化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其速度有可能为零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也一定不断变小

练习14: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v=10m/s,加速度a=-3m/s2,它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⑴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做加速度不变(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

  ⑵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即v=v0+at;

并能运用它进行相关的计算。

知识点导学:

⑴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什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⑵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这是一个矢量式,应用时要先选定一个正方向。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就是说( 

  A.它的瞬时速度为2m/s

  B.在任意l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

  C.在任意ls内物体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增大2m/s

  D.每秒钟物体的位移增大2m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0.5m/s2,则此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摩托车从静止开始,以a1=1.6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加速行驶了t1=4s后,又以a2=1.2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加速行驶t2=3s,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托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

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加速度大小为3m/s2,求:

  ①汽车第3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6m/s

  ②汽车速度刚好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5s

知识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⑴能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定性地说明关系式x=v0t+at2/2的物理意义(即与坐标轴所围梯形的面积就代表做的物体在相应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⑵能运用关系式进行一般的论证和计算。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关系式x=v0t+at2/2。

⑵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时要注意什么?

⑶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在该时刻相同;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大小,阴影部分面积面积在横坐标轴上方表示位移方向是正方向。

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A.0m/s与2m/s2 

B.0与4m/s2

  C.4m/s与0 

D.4m/s与4m/s2

如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________m/s,加速度为_________m/s2。

可以推算经过________s,物体的速度是60m/s,此时质点的位移为_______。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最初10s内通过的位移为80m,那么它在5s末的速度等于____,它经过5m处时的速度等于____。

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有一辆车遇到情况紧急刹车后,经时间t=1.5s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的痕迹长为x=9m,问该车是否违章?

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

知识点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能推导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

并能运用该关系式进行一般的论证和计算。

⑴如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

  将公式v=v0+at和x=v0t+at2/2中的t消去即可。

⑵在什么问题中应用关系式v2-v02=2ax?

  如果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t,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可以很方便地求解。

⑶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时要注意什么?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m/s,则此物体在这1s内通过的位移( 

  A.等于6m         B.小于6m

  C.大于6m         D.可能等于2m

有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

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速度为50m/s,如果要求该飞机滑行100m后起飞,问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如果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

知识点4.自由落体运动

  ⑴知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A

  ⑵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

  ⑶能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般的计算。

⑴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①只在重力作用下;

②从静止开始下落。

⑵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什么?

方向向哪?

一般取值是多少?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g的取值一般是9.8m/s2。

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规律呢?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规律:

v=gt;

x=gt2/2。

一小块石块与一片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块和羽毛一定同时落地

  B.石块比羽毛先落地

  C.羽毛下落的加速度比石块下落的加速度小

  D.羽毛落地的速度比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小

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问:

  ⑴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⑵小球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有多大?

⑶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小球的位移为多大?

第三章相互作用

知识点1.力

  ⑴知道力是矢量,能正确作出力的图示。

  ⑵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名称,即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⑴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⑵力的三要素:

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矢量。

  ⑶力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⑷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下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⑴从空中自由落下的铁球受到的重力是30N.

  ⑵两人合提一桶水,各用80N的拉力,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

  ⑶一人用100N的拉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

角斜向上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知识点2.重力

  知道重力是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知道什么是物体的重心;

能正确判断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⑴产生:

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⑵大小:

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⑶方向:

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⑷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体运动时,物体受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重力

  B.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知识点3.弹力

  ⑴知道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⑵能说明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

并能正确说明一般情况下各种弹力的方向。

  ⑴弹性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⑵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⑶产生条件:

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⑷方向:

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先发生了形变后地面也发生了形变造成的

  D.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关于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就是物体的重力

  B.F是由于支持面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C.F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D.F的作用点在支持面上

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

力是(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知识点4.胡克定律

  ⑴理解胡克定律,即F=kx,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形变量。

  ⑵能运用胡克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弹簧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有F=kx,x为形变量;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练习:

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厘米,在下面挂上5N的重物后的长度变成了18厘米,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500/3=167N/m

知识点5.静摩擦力

  能举例说明静摩擦力的存在,并能说明静摩擦力的产生及变化特点;

知道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的大小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⑴静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

  ⑵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接触面粗糙;

③、有相对运动趋势。

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

,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⑷大小: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Fmax,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的大小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用手握啤酒瓶,越握越紧,则摩擦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知识点6.滑动摩擦力

  能运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F=μFN进行判断和计算;

知道μ叫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⑴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⑵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③、有相对运动。

  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

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μFN,FN为正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B.摩擦力方向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比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起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重为1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5N,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A.0        B.30N,水平向左

  C.15N,水平向右  D.15N,水平向左

知识点7.力的合成

  ⑴知道合力与分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命名的,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合力、什么是风力。

  ⑵知道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能正确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⑶能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能分析说明实验的方法和过程)

  ⑴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⑵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⑶力的合成法则:

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⑷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范围F1+F2≥F≥|F1-F2|;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⑸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㈠实验目的: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㈡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测力计两个,细绳两段,橡皮条一段,白纸,铅笔,刻度尺,量角器,图钉。

  ㈢实验原理:

利用测力计测力作矢量图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㈢实验步骤:

  ①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

  ②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

  ③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

  ④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1、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⑤只用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