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7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播种与机械化移栽成套新农艺Word文档格式.docx

当插秧机插图1所示秧块处于“1”所在位置的秧苗时,会出现大量空穴和单苗现象,当插处于“2”所在位置秧苗时,则会出现过粗、勾秧、漂秧、伤秧和深浅不一现象。

图3⑵是机插秧现场会时,在机插田块中摄取的较好和较差的两个位置的场景。

此图明显显示出前面所述情况。

对于杂交水稻和茬口紧X的多熟制地区,常须栽插稀育带蘖秧。

现行的带土插秧机,多采取切块分秧法。

若用这类插秧机,插分布杂乱无章的稀育带蘖壮秧,必会扯破分蘖和产生大量空穴。

据我所知,用现行的拔秧机和插秧机移栽杂乱分布的稀育多蘖秧(如杂交水稻,特别是超级杂交稻),效果都不理想。

对于水稻钵苗秧移栽,现有无序抛秧和有序掷秧两种方式。

抛秧无序,影响产量;

掷秧效率低,且株行距难于保证,影响产量。

虽然钵苗有序摆栽机已问世,但需工厂化育秧,且育秧成本高。

农户现在育钵苗秧,通常采用泥浆填入钵孔,手工将种子播在钵盘上,这种方法播种,空钵率高达10%—30%,且均匀度差,每钵种子数难于控制,多的高达10多粒。

既浪费种子和塑盘,又影响机械化摆栽。

虽有很多种钵盘育秧精量播种器,能对穴播种,很好地解决了每钵播相同粒数的问题,(如筛式双层通过式对穴播种器、气吸式对穴播种器等)但由于都没设计种子按一定的姿势和位置位于钵中的功能,长出秧苗的素质和位置仍不够整齐。

如果设计了种子定姿势定位置的功能,例如每钵播2粒种子,使种芽保持向上的方向,两粒种子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种子相互平行是指椭球形种子的长轴互相平行,下同),其距离为1毫米,平卧于钵孔中央,则可生长出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落秧和摆栽的秧苗。

对于水稻人工移栽,常规播种方法育出的长秧龄多蘖秧苗,由于播种疏密不均,导致秧苗素质“胖瘦”不一,带蘖数不均,茎叶、分蘖伸展的方向杂乱无章,人工拔秧时常扯破分蘖和伤秧,插秧时分秧不匀,导致插秧粗细不均。

以上背景技术可参见《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相关内容、《机插秧育秧规程》、《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从目前机插育秧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说起。

下面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一、规X化育秧⑶(以下省略号为原文省略部分)

……

规X化育秧是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及硬盘育秧三种。

规X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省秧田、秧龄短、秧苗成毯状。

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三)播种

为了确保规X化育秧质量,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宜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播种方法。

……5.播种

规X化育秧需精量播种。

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

……育秧(三)⑷2006-3-1

二、精量播种:

 

播种密度越大,漏插率越低,但随着苗龄增大,秧苗素质衰弱快,适宜机插的秧龄弹性小;

而播种密度越小,空穴率易增大,秧苗素质好,适宜机插的秧龄弹性大,过稀则无法保证亩基本苗数。

8、芽种过秤,平分到每个秧盘或畦子后均匀落谷,每个秧盘或畦子至少分三次播完。

1、秧龄:

适宜机插的秧龄以15~25天为宜。

3、盘结力:

盘结力在6kg左右,秧苗盘根要好,达到秧块提起不散落。

五、移栽:

双膜育秧,要切块移栽。

用切刀和切秧架按宽27.5~27.9cm、长60cm左右的规格切成直角方块,……

二、解决方法⑸

3、机插后缺窝多。

在育秧苗时应严把三关:

……二是播种关,一般以一个秧床确定播种量,必须分三至四次均匀播种,第一次按50%,第二次按30%,第三次按20%,按四次播种后两次各按10%。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8日 

提交人:

XX省农机局 

周楠 

责任编辑: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何丽虹

以上技术要点说明播种均匀度制约着机插秧的质量。

机插育秧对播种均匀度的要求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播下的种子不互相堆叠挤压;

不漏是指播下的种子之间不能有太大的空隙,其空隙大小以容不下种子为宜。

然而,现行的播种手段均难达到这一要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称为“粘贴置种”的新农艺,能轻而易举地达到播种不重不漏的效果。

下面以机插带土小苖育秧播种为例说明最简单的粘贴置种的原理。

1.秧盘育秧播种:

将废报纸平摊在水平的平板上,用与秧盘边框形状一样的框架压在废报纸的四周,在框架内的废报纸的表面均匀涂上一薄层浆糊。

再将凉干的种子倒在废报纸上涂有浆糊的一面,铺开种子将废报纸上有浆糊的部位全部盖住,并振动下面的平板,让种子与浆糊充分接触。

然后提起废报纸翻转90度以上,粘有种子的面向下,悬空轻轻地抖动,抖落没与浆糊接触的种子。

这样废报纸上有浆糊的位置处粘满了种子。

将粘有种子的废报纸再还原放在平板上,用软面平板轻轻地揉压种子面,使站立的和斜躺拥挤的种子与其它的种子一样,以侧卧的姿势紧贴在废报纸上,将废报纸连同粘着的种子铺于装有湿润平整床土的秧盘中。

在其上撒复盖土,废报纸留在床土中,种子的根或芽生长时,穿过湿润的废报纸,废报纸可起到帮助盘结根须和固定床土的作用,还有利于保墒。

2.双膜育秧播种:

常规方法播种,育出的秧需切块移栽,切块时伤秧浪费种子。

用粘贴置种的方法能预留切缝,避免因切块移栽伤秧而浪费种子。

操作方法:

除可借鉴上节所述的方法粘贴置种外,还可用下述方法:

把复膜平摊在平板上,用与插秧机秧箱规格配套的框架依次框在复膜上,在复膜上规划并画出秧块的预留切缝线,用框架依次框住画线并涂上黏剂(如糖浆)。

将种子倒在复膜上涂有黏剂的一面,将复膜上有黏剂的部位全部盖住,振动下面的平板,将复膜翻身,底朝天悬空,则复膜上有黏剂的位置处粘满了种子,没有与黏剂接触的种子落掉。

将粘有种子的复膜再放回平板上,用软面平板轻轻地揉压一下种子面,使站立的和斜躺拥挤的种子以平躺的姿势紧贴在复膜上。

将复膜翻过来抖落没有粘住的种子,移到育秧床土上,将粘有种子的面紧贴在湿润平整的床土上,待黏剂黏性减弱或消失后(糖浆、浆糊、普通胶带上的黏性胶等黏剂遇水后黏性很快减弱甚至消失),在复膜的上表面上浇少许水,小心地从复膜的一端向另一端卷拉复膜,种子在床土吸附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落在育秧床上。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振动平板,保证了粘种载体有黏剂的表面上处处有种子,达到了“不漏”的效果。

将粘种载体底朝天悬空,抖落没与黏剂接触的种子,达到了“不重”的效果。

粘种载体上不重不漏地排布在同一平面的种子在黏剂的约束下,被“手把手地递给”了育秧床。

显而易见,用粘贴置种的方法,恰好满足播种“不重不漏”。

但常规方法播种,即使种子在播种载体上不重不漏,但由于种子从离开播种载体到育秧床都有一段不受约束的路程,由于无法保证种子离开播种载体的平动初速度和转动初速度保持一致,种子在这段路程上自由翻转飘移,其原先规则排列的位置和姿势均发生了变化,从而不能保证不重不漏的效果。

对于人工播种,除种子飞落时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外,通常还分几次播完,后撒的种可能落到先前播的种子上导致重播。

所以常规方法播种不能保证种子在秧床上不重不漏。

再来比较常规方法播种与最简单的粘贴置种的出苗整齐度。

出苗整齐,我是这样理解的:

“整”是指所有的种子都长出秧苗,“齐”是指秧苗同时长出床面。

假若把种子的生长比喻成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

只有当种子位于同一平面内(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种芽向同一方向(运动员面向终点方向),种子不互相挤压(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上各就各位),才可能出苗整齐。

然而常规方法播种,种子落在床面上有深有浅,堆叠后高低错落(不在同一起跑线),种芽所朝的方向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各个方向都有(有的面向终点方向,有的面向后方……),种子所处的位置稀疏不均,挤压堆叠(挤占别人的跑道)。

显然不能保证出苗整齐。

但粘贴置种能保证种子位于同一平面、种子不挤压堆叠,种芽所朝的方向虽不能保证同向,但都朝水平方向,向上生长时都是拐900的弯。

所以粘贴置种能保证出苗整齐。

由以上分析可知,“置”和“播”两种不同的动作导致了置种的效果优于播种的效果。

上面谈了粘贴置种的效果好于常规播种,那么粘贴置种比常规播种是否省工省力省钱呢?

与手工播种相比,手工播种要分盘(畦)过秤,为播均匀,撒种时眼睛要紧盯着床面,特别是需小心翼翼地撒播秧盘(畦)的边缘和角落,要分三至四次才播完。

即使这样,重播漏播,边角比中间稀或密,种子飞到秧盘外(畦外)都是难于避免的。

因重播及种子落到盘外(畦外)而造成的种子浪费远大于糊精和废报纸的开支(废报纸500g售5毛,可置种25个秧盘,糊精可用淀粉糊甚至黏土泥浆替代,成本可忽略)。

粘贴置种,对一个秧盘,仅有①刷涂黏剂,②倒种,③振动(或筛动),④抖落重叠的种子,⑤压平,⑥置种六个简单的步骤。

可见粘贴置种比手工播种省时,省力,省钱。

至于常规机播与粘贴置种谁更省工,省力,省钱,难于比较。

粘贴置种在机插育秧无序播种的应用中,达到了不重不漏和出苗整齐的效果,将粘贴置种与后面所述的技术配套,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表现出了传统播种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下面是粘贴置种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具体解决办法。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提供一种称之为“粘贴置种”的精密播种技术方案。

实现种子的精量、定姿势、定位播种,从而培育分布成队列式的,素质整齐一致的秧苗。

(2)提供一种改进带土小苗插秧机结构的方案。

解决机插秧粗细不均、漏插、伤秧、漂秧问题,使机插带土小苗秧看起来比人工插秧更美观。

(3)提供一种能移栽单本多蘖秧、稀育长龄秧的机械设计方案。

解决茬口紧X的多熟制地区机械插秧和杂交水稻,特别是超级杂交水稻的机械化移栽问题。

(4)提供一种带土小苗秧、钵盘秧人力机械化移栽的设计方案,解决大型插秧机推广难度较大地区的半机械化移栽问题。

2.解决以上问题技术方案的思路是:

(1)培育便于机械化移栽的队列式秧苗。

(2)根据队列式秧位置分布和生长时茎叶、分蘖的伸展方向有规则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移栽机械。

(后面将这种机械称为“相似移栽机械”)

上文所述队列式秧苗,是指秧苗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成行成垄,秧苗的高度、叶龄相差不大,秧茎的脚部在同一平面内,扁状茎叶(秧茎的截面是纺锤形的,叶子和分蘖是向着“纺锤”的两端伸展的)和分蘖朝同样的方向伸展,带蘖数基本一致。

这种秧苗除便于机械化移栽外,显然还具有提早成熟,成熟期短,米质好,产量高的优点。

㈠培育队列式秧苗的播种方法

培育队列式秧的关键是精密播种。

本发明实现精密播种的方法是用图4(图4为排种器结构示意图)、图16、图17、图18所示的排种器对种子的姿势和位置进行精密排列,然后用粘贴置种的办法,把排列好的种子原原本本地(或分组)转移到育秧床土上。

首先以水稻种子为例,说明种子姿势的含义和种子姿势与秧苗生长的关系及定姿势置种的好处。

如图5所示(图5为种子姿势与长出秧苗的关系示意图),如将种子上的乳芽称为种子的面部,则种子位于育秧床上的姿势有如图5

(1)处所示的仰卧,

(2)、(3)处所示的侧卧,(4)处所示的倒立姿势。

还有正立、俯卧及歪斜姿势图中未给出。

种子在育秧床上不同的姿势生长发育的速度、长出秧苗的位置和茎叶、分蘖伸展的方向有差异。

图5中(5)处4株秧苗是同期置种的,左边两株为倒立姿势,才长到约3.8叶,茎叶瘦弱。

右边两株为侧卧姿势,已长到约4.4叶,茎叶健壮。

实验证明仰卧、正立和侧卧生长较快,比俯卧和倒立快0.2——0.6叶。

图5中(3)处是带有一个分蘖的秧苗,(6)处图中,右边的两株秧苗的种子与图面平行,图中显示出分蘖和茎叶是沿着种子的长轴方向伸展的。

仰卧是最好的姿势。

这是因为:

①仰卧姿势种芽方向向上,生长时直接向上长,很快长出土面。

倒立、俯卧、侧卧和正立姿势,种芽生长时需向上拐弯。

俯卧需拐弯180度,倒立、侧卧和正立需拐弯90度。

在拐弯生长的过程中,若播种密度过大,可能碰到周围的谷种受到阻碍,或拱顶周围的谷种,形成前面所述的劣质秧苗。

而且在土中拐弯生长消耗能量和时间,导致减产和推迟成熟时间2—3天。

②仰卧姿势,秧苗的位置在种子的正上方。

倒立、俯卧、侧卧和正立姿势,种芽向上拐弯生长,向哪个方向弯,弯着长多远,无法确定,长出的秧苗的位置在距离种子面部正上方中心点2——3毫米的环形区域内,也就产生了2——3毫米的位置误差,导致均匀分布的种子长出不均匀分布的秧苗。

例如将种子等距离地倒立在育秧床上的一条直线上,由于种芽向上弯着生长时,向哪个方向弯,据有不确定性,生长出的秧苗可能距离不等,且不在一条直线上。

相似移栽机械工作时分秧,是以秧苗的位置有规则为前提的,显然,以倒立、俯卧、侧卧和正立姿势置种,影响相似移栽机械工作时分秧。

侧卧虽不是最好的姿势,但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实现。

经试验,要保证破胸种子侧卧生长时,不互相阻挡,平行置种的种子之间的距离应在1mm以上。

种子正立和仰卧,种芽直接向上生长,无受其它种子阻挡之忧,可紧密置种。

正立置种的最大密度可达10粒/cm2以上,这一密度时现行机插育秧技术规程密度的4倍。

仰卧的最大密度可达5粒/cm2以上。

紧密置种的好处有:

①加快根系盘结,缩短秧龄,降低育秧成本。

采用正立或仰卧的姿势紧密置种后,大量的根须在向下生长时受到种子的阻碍,在种子层的上方穿行盘结,一部分根须从种子层的空隙中向下穿过种子层,吸收水份和氧份,从而在种子层附近形成紧密的根系层。

这就无需采用秧盘育秧或双膜育秧,节省秧盘或有孔薄膜的开支;

②减小育秧田的面积。

采用正立紧密置种(置种密度10粒/cm2),与常规最大密度播种(公认的最大密度约2.5粒/cm2)相比,可节省秧田3/4;

③减少插秧的辅助用工。

秧苗小且密度大,每亩大田秧苗搬运工少;

④提高插秧机插秧的速度。

因秧苗小且密度大,减少向插秧机秧箱和载秧台中补给秧苗时浪费的插秧时间。

此外,种子正立和仰卧置种有出苗快,同时出苗的特点,这样可提早成熟,缩短成熟期,从而提高产量和米的品质。

将种子头和尾朝同一方向,乳芽也向着同一方向,以互相平行的方式置种,对于毯状带土小苗秧而言,由于种子有规则排布,机插时容易分秧,减少伤秧。

对于稀育秧,秧苗的茎叶和分蘖向同样的方向伸展,有利于通风透光。

特别是在拔秧和插秧时,减少对茎叶和分蘖的损伤。

其次,谈谈种子位置精密排列的含义。

它是指按秧龄的长短,品种的特点,育苗方式,地理位置和移栽方式等因素,确定相邻种子的距离,相邻种子组合成的形状(如矩形、等边三角形)。

若种子在育秧床有统一的姿势,距离呈行列式规则分布,则生长出队列式的秧苗的位置误差小于2mm,这种秧苗的好处是①秧苗素质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插秧,改善机插秧的观感,利于插秧机的推广。

②对于机插小苗秧,密度可增大至10粒/cm2,从而缩短秧龄,节省育秧成本和插秧用工。

也可适当减小播种密度,而不增大机插秧的漏插率,从而延长秧龄,缓解茬口矛盾。

③对育稀育带蘖秧,容易设计拔秧机和插秧机。

④拔秧时预留部分秧不拔,从而实现育秧田的免耕和免栽,既省了劳动力,又能提早成熟,提高育秧田的产量。

综上所述,将种子按较好的姿势和位置精密排列,是指将种子按仰卧或正立的姿势,位置成队列式规则分布。

例如将种子相互平行地以仰卧的姿势,逐一摆放在水平放置的围棋盘的每个格子中,每格放同样多数目的种子。

通过粘贴置种,可以培育位置成队列式、高矮和叶龄相差不大,茎叶和分蘖向同样方向伸展,分蘖数基本一致的秧苗。

这种整齐一致的秧苗,一是有利于相似机械移栽,提高移栽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抽穗期一致,从而缩短成熟期,提高产量和稻米的品质。

如何实现将水稻种子的姿势和位置精密排列呢?

用图4所示结构的粘贴置种排种器可达到这一目标。

它由开有种形槽2的排种板1,种盒3,围板4、5、6,排种板、粘种载体定位件7(共8个),脚架8和铰链9(共6个)构成。

排种板1按种槽的形状、大小不同,以及种槽位置分布不同,设计有多种型号,用于给种子定向的排种板具有如图16中定向排种板11的特殊结构:

种槽的两端设计有通道门,通道门下设计有种子转向通道。

各种排种板均设计成可以方便地在排种器上互换。

其形状和大小设计成正好可摆放整数个秧盘。

脚架8上有交换排种板的装置(如1对供排种板插入和抽出的狭槽或安装磁性吸合片)。

种盒3固接在脚架8上。

8个定位件固接在脚架上(种盒那边的四个也可以固接在种盒上)。

定位件分别用来固定排种板和粘种载体。

围板4、围板5和围板6用铰链9铰接在脚架8上。

围板4、5、6可以开合,打开后三个围板与排种板在同一平面内或比排种板位置低,合上时三个围板及种盒通过磁铁或卡闩等互相连接,组合成图4所示的盒形。

多用排种器的核心部件是排种板,其它部件的尺寸与排种板吻合。

使用时,打开围板,将合适的排种板安装在脚架上,合上围板,.装入适量的互不粘连的破胸种子,筛动排种器,或者将排种器放在振动器上振动,待每个槽中都摆好种子后,将筛种盘向种盒方向倾斜筛动和振动,使多余的种子进入种盒。

若需定种子姿势,则还需进行定姿势操作。

如何将排种器中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原原本本地转移到育秧田中?

目前的播种器都采用让种子经出种孔(管)落入育秧田中。

这种方法不能保证排种器中的种子姿势不变,难于保证种子落入育秧田后种子的距离等于排种器中种子的距离。

“粘贴置种”能将种子的姿势和位置基本不变地转移到育秧田中。

操作方法是:

①制作粘种载体。

把正常情况下有黏性,遇水后黏性消失或减弱的黏结剂,涂在与该黏接剂不反应的物体上。

如在打过孔的(孔径小于2mm)塑料膜上或废报纸上涂浆糊,在餐巾纸上涂糖浆,或在包装胶带上打透水孔(孔径小于2mm);

②粘种。

将排种器平放,打开围板,使排种板处于高于三方围板的位置,将粘种载体有黏性的面紧压在排种板种槽中的种子上,让种子粘在粘种载体上。

如将胶带贴在种子上,种子就被紧紧地粘在胶带上;

③置种。

把紧贴在排种板种子上的粘种载体转移到育秧田中,再将粘种载体上粘来的种子紧贴在湿润的育秧床土(或泥浆)表面上,待黏剂黏性消失或减弱后(经试验,普通包装胶带上的黏性胶遇水后黏性很快消失,米糊、浆糊、糖浆被水稀释后黏性减弱),将粘种载体与种子分离。

分离粘种载体与种子是粘贴置种的重要步骤,要尽可能使种子全部脱落在育秧床上。

下面的办法容易使种子脱落(以胶带为例说明):

向胶带上浇少量的水,水通过小孔流到种子与胶带的接触面上,使胶带黏性减弱,将胶带与种子长轴垂直的边缘向上翻折1800,翻折过来的胶带因水吸附作用而紧贴在下面的胶带上,使弯折处两层胶带尽可能紧贴,沿着种子长轴的方向拉上层胶带,折痕处胶带与种子的接触面积远小于种子与床土的接触面积,床土对整个种子的吸附力大于折痕处胶带对种子的吸附力,另外,由于种子有一定的长度,不能随胶带弯折处拐急弯,胶带与种子在折痕处脱开,使胶带脱离种子。

揭下来的胶带洗净抹干后黏性恢复,可重复使用。

由于种芽和根生长时很容易穿过湿润的废报纸、餐巾纸,废报纸和餐巾纸可免去与种子分离的步骤,留在育秧床上,还能起到保墒、压种、辅助盘根的作用。

如果选用的粘种载体很容易被根和芽生长时穿过,且能留在育秧床上,置种时,也可以将粘种载体有种子的表面向上放置在育秧床上。

这种方法与常规播种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常规方法播种靠种子重力落在育秧床上。

粘贴置种靠黏剂的吸附力将种子带到育秧床上。

也就是播种有种子的自由飞落过程,置种没有种子的自由飞落过程。

所以把这种新的方法取名为“粘贴置种”比取名为“粘贴播种”更贴切。

由于种子没有飞落的过程,种子的位置和姿势可精确控制,当培育规则分布的队列式秧苗时,可用排种器将种子排成队列式分布,然后用粘贴置种的办法置种。

这种方法可以把排种器上种子的形态原原本本地搬到育秧田,长出位置分布与排种器上原种子位置分布相同的秧苗。

图6是用这种方法置种和长出的秧苗的图象(因手工制作的排种器不标准,导致图中种子的行列不够直。

为便于观察,右下角图秧的上部被剪去了,它是左图中种子长出的秧茎的底部)。

(1)是单粒种子距离为4cm×

4cm置种长出的队列式秧苗。

(2)是分蘖沿左右方向伸展的秧苗。

(3)是将种子进行行列式排种后用粘贴置种的办法置种的效果图。

(4)是(3)图中种子长出的队列式秧苗。

这种方法培育的队列式分布的秧苗,整齐一致。

无论是密育小苗秧,还是稀育大苗带蘖秧(如杂交水稻),都便于机械化移栽。

如当用拔秧机、插秧机和摆栽机移栽时,分秧爪或分秧刀可以从相邻列或相邻行的空隙中伸入,抓住相同苗数秧茎或切开相同苗数的土块分秧。

减少伤秧、漂秧和漏插现象,提高插秧深浅和每穴苗数的一致性。

排种板上槽孔的密度越大,排种的效率越高。

在实际育秧中,播种密度和种子位置分布形状是多样化的。

按照种子分布形状不同,可将排种板种槽做成矩形分布和等边三角形分布两类。

若每一种播种密度和种子的排布形状,都与排种板唯一对应,则不仅排种板的型号太多,增加排种器的制造成本。

而且用种槽稀疏的排种板排种,排种效率低。

粘种时排种板上没有种子的位置还可能被黏剂污染,下次排种时,位于排种板上没有种槽部位的种子被污染的黏剂粘住而影响排种。

用下面的办法解决以上问题。

①一板两用。

即将排种板的正反两面分别开出不同类型的种槽。

这样不仅能一板两用,还能减小排种板的重量,增加排种板的强度。

②紧密排种,分组粘种。

把排种板上的种槽设计成紧密排列,按分组粘种的办法得到不同的置种密度,从而提高排种效率。

例如在培育稀育长龄秧时,要求置种密度小,对于密布在排种板上的种子,可以将种槽分成若干组,不同组的种槽按顺序相互间插,不同组种槽组合成的形状相同。

例如将图7(图7为排种板种槽分组示意图)所示的排种板上16个种槽分成4组,可把字母相同的种槽分为同一组。

粘种时,同一组种槽的种子粘在同一个粘种载体上,不同组的种槽的种子粘在不同的粘种载体上。

这种粘贴方法把排种板上种子的密度减小到了原来的1/4,也就是排种板上的种子可粘贴的面积扩大到排种板面积的4倍。

这样做一是可以提高排种的效率,二是避免黏剂污染排种板。

图7将种槽分成了四组,如何将这四组种槽中的种子分别粘在各自的粘种载体上?

下面提供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用四X略大于排种板的纸做粘种载体。

方法一:

若粘A组种槽中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