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797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岱岳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②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③“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④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⑤鲁迅著作的很多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

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

这样的留白大巧若拙,意味无穷。

⑥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等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左丘明的《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丘明的《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范晔的《后汉书》。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把人生觉解并实践为一次灵魂的救赎。

他的极其矛盾的人生让我们觉得他是现实生活中的“圆形人物”。

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那》《复活》等。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玩偶之家》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

3.(2分)(2017·苏州模拟)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

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4.(2分)(2015高二上·南城期中)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   ②而立   ③垂髫   ④总角   ⑤期颐

⑥弱冠   ⑦耄耋   ⑧不惑   ⑨花甲   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5.(2分)(2016高二下·包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四位学生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在文化经典课堂上,老师要学生从“穿衣服”的角度来表达他们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

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A.甲:

道;  乙:

墨;  丙:

法;  丁:

儒    

B.甲:

儒;  乙:

法;  丙:

墨;  丁:

道    

C.甲:

道;  乙:

儒;  丙:

墨;  丁:

法    

D.甲:

儒;  乙:

墨;  丙:

法;  丁:

道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7高三上·华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

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军中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

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

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

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

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

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章、奏、表、议。

表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

B.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

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C.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

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

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

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D.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

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7.(8分)(2018·东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的作品。

①欹眠:

斜着身子睡觉。

②邯郸道:

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上阕“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欹眠似听朝鸡”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

D.“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E.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8.(5分)(2016高二下·嘉峪关期中) 补写句子

(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在浔阳城中,很难听到琵琶女弹奏的这样优美的音乐,其间早晚只能听到“________”。

(3)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9.(12分)(2019高三上·贵港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

梁晓声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中,是严房的一家之主,这个三颜抹灰工,靠出卖体力供我吃穿,是我的恩人,也是令我惧怕的人。

父亲从不抱怨,也不叹气,板着脸任我们“吃”他。

我常常希望父亲也抱怨点什么,也唉声叹气。

照我天真的想法,父亲如果唉声叹气,就会少发脾气了。

母亲属羊,像羊那么刷服,完全被父亲所“统治”。

她是一位私垫先生的女儿,颇识一点文字。

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是她本能的惶憬。

关于“出息”,父亲有他独到的理解。

一天吃饭时,我喝光了一碗苞谷粥,又想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

父亲却鼓励我:

“盛呀!

再吃一碗!

”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

“盛满!

”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

“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

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我十岁那年,父亲随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

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

父亲第一次探家,攒的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只剩下一百多元。

为了节省,父亲始终三年才探一次家。

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

我们家的生活,恰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

父亲第三次探家那年,哥号正要考大学。

父亲以说一不二的威严反对。

“我供不起你上大学!

”父亲的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他让哥哥去市场卖菜挣钱。

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哥哥每天回家交给父亲五角钱。

那五角,是母亲给给哥的,哥哥实则是到江边温习功课了,父亲发现后大发雷定,用水杯碎了镜于。

他气得当天就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去送父亲。

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探出身说:

“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

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

”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裹和哀哀的恳求。

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

哥哥还是参加了高考,母亲和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知情不举”,也欺骗了父亲,内疚极了。

哥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时,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

我去送哥哥,他没让我进站。

他说:

“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

”又说:

“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

先别告诉爸爸,我上了大学……”

哥哥随人流走入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着网兜鬼,一步三回头。

我缓慢地往回走,攥着省下的那五分钢币,心中暗想,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

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

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翻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的信:

老大!

你太自私了!

你心中根本没有父母!

根本没有弟弟妹妹!

你只想到你自己!

就算我白养大你!

就算我没你这个儿子!

我再也不会认你!

所有这些“!

”号,似乎也无法表达父亲对号哥的憎怒。

这封信,使我想起父亲的教导:

“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倘一个人明明可以靠力气吃饭而又并不想靠力气吃饭,也许竟是真有点大逆不道的吧?

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却并不因此自卑自贱,相反,还官目自尊,崇尚力气,对凡是不靠力气吃饭的人,都一言以藏之曰:

“吃轻巧饭的!

”心里隐含着一种藐视。

父亲第四次探家前,我去了北大荒,一直再没見过父亲。

第七年,连队第二次推答我上大学。

我并不怎么后悔地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这是最后一次。

我不会再获得第三次被推荐的机会,那一年我25岁了。

几经物夜失眼,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父亲我已被推荐上大学,请求父亲汇给我二百无钱。

信一授进邮筒,我使追悔莫及。

没想到父亲很快就汇来了钱。

二百元整,电汇。

附言条上,歪亚扭扭地写着几个字:

“不勾(够),久(就)来电”。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哥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说明他懂得节俭,他能深入体会家庭的困难,上大学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B.小说写到父亲说:

“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是想突出父亲“崇尚力气”的观念和不想低声下气求人的心理。

C.小说里讲到,家中同样特别需要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父亲很能攒钱,母亲很能借债,表达了我对父母由衷的感激之情。

D.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深处贫穷家庭中苦苦挣扎,却只能艰难谋生,无力改变家庭贫穷现状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之一。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3)从不支持哥哥上大学,到支持“我”上大学,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0.(18分)(2016高三上·清远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喷壶

梁晓声

喷壶做成后,老者很久没来。

而铁匠常一边吸烟,一边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

往日,铁匠每每手里敲打着,口中哼唱着。

自从他做成那只大喷壶以后,铁匠铺里再也没传出过他的哼唱声。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替老者来过一次。

她将那只大喷壶仔仔细细验看了一遍,分明的,想要有所挑剔,但那大喷壶做得确实无可挑剔。

姑娘最后不得不说了两个字——“还行”。

“还要做九只一模一样的,一只比一只小。

你肯做吗?

铁匠目光定定地望着姑娘的脸,似乎在辨认从前的熟人,他知道那样望着对方有失礼貌,但他不由得那样。

“你说话呀!

”姑娘皱起眉,表情显得不耐烦了。

“我……肯做。

当然肯……”铁匠一时有点儿不知所措……

“那么,记住今天吧。

我们一年以后的今天见。

”姑娘说完,转身就走。

铁匠跟出了门,铁匠的目光不但忧郁,而且,竟很有些伤感了。

他转身时,碰了那串铁皮葫芦,悦耳的声音刚一响,他便用双手轻轻捂住最下面的一个,仿佛捂住一只蜻蜓或一只蝴蝶,于是整串葫芦被稳住了;悦耳的声音也就停止了……

世上有些人没结过婚,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爱过的。

铁匠由于自己是瘸子至今没结婚,但在他是一名初二男生时就爱过了。

那时的他眉清目秀。

他爱上了同班一名沉默寡言、性情特别内向的女生。

初二下学期他和她成了同桌。

起初他连看都不敢看她。

某一天,他终于鼓起一百二十分的勇气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他“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十几年前中学生的早恋方式与今天没什么不同,也都是以相互塞纸条开始的。

但结果却往往与今天很不一样。

他首先被与自己的同桌分开了。

接着纸条被在全校大会上宣读了。

再接着是找家长谈话。

他的父亲——三十几年前的铁匠——从学校回到家里,怒冲冲地将他毒打了一顿,而后是写检查和保证书……

这是初二男生的耻辱,直至“文革”开始以后方得以洗雪。

他第一个冲上批斗台抡起皮带抽校长,他亲自操剪刀将女班主任老师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他对他同桌的报复最为“文明”——他命她拎着一只大喷壶,在校园中浇出一片滑冰场来!

那个冬季真是特别的寒冷啊,而他不许她戴着手套拎那把校工用来浇花的大喷壶……整个冬季她也没浇出一片足以滑冰的冰场来。

后来,他们再无交集,他上山下乡,瘸了一只腿,之后返城。

返城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一名女同学告诉他,其实当年不是他的同桌“出卖”了他,是那名和她特别亲密的女同学。

当时他听了并不觉得内疚。

他认为都是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

但是当他又听说,三十几年前,为了浇出一片滑冰场,她严重冻伤的双手被齐腕锯掉了,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了。

他的忏悔远远大于那名当年“出卖”了她,也“出卖”了他的女同学。

每一只喷壶的打做过程,都是人心的审判过程。

他那颗心的疤疤瘌瘌的数层外壳,也终于一层层地被彻底敲砸开了。

他看到了他不愿承认更不愿看到的景观。

自己灵魂之核的内容,丑陋而又干瘪,像一具打开了石棺盖因而呈现着的木乃伊。

他自己最清楚,那丑陋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从自己灵魂里生出的东西。

原因是他的灵魂里自幼便缺少一种美好的养分——人性教育的养分。

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

他一天天等待着他的“赎罪日”的到来……那条老街却在年底就被提前推平了。

他十分幸运地得到了一处门面房,而且是里外两间,而且是在一条市场街上。

动迁部门告知他,因为有“贵人”关照着他。

否则,他凭什么呢?

休想。

他所等待的日子终于等到了。

那老者却没来,那姑娘也没来。

一个认识他的孩子将一封信送给了他,是他当年的同桌写给他的。

她在信中这样写着:

我的老父亲一直盼望有机会见到你这个使他的女儿失去了双手的人!

我的女儿懂事后也一直有同样的想法。

他们的目的都达到了。

他们都曾打算替女儿和母亲惩罚你。

他们有报复你的足够的能力。

但我们这一家人都是反对报复的人,所以他们反而在我的劝说之下帮助了你。

因为,对我在少女时期爱过的那个少年,我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在五月的阳光下,在五月的微风中,铁匠铺外那串亮锃锃的铁皮葫芦响声悦耳……

(选自梁晓声博客《喷壶》,有删减)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为恰当的两项是()

A.为惩罚女孩对他感情的“出卖”,强迫女孩在寒冷的冬天用一把大喷壶浇出一片滑冰场来,导致女孩双手被冻伤锯掉,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

B.小说用插叙的手法补充叙述男女主人公年少时的往事,既解开了读者的悬念,还让读者了解到特殊的社会背景,使男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更加合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铁匠“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暗示铁匠陷入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回忆之中,不敢面对自己丑陋的人性,对自己年轻时所犯的过错充满悔恨。

D.一个初二男生内心萌动着对异性的美好情愫,结果这份情感被击得粉碎,男主人公走上“报复”的道路。

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

E.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

男主人公的自我救赎,女主人公的以德报怨,最终没有让报复持续下去,反而以“谅解”的方式解开了,他们终于赢来了自己心灵的春天。

这样的结尾也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2)

小说写的是铁匠的故事,为何不以“铁匠的故事”为题?

请你根据文本,分析以“喷壶”为题的妙处。

(3)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文中铁匠的形象。

(4)

文中的男主人公在机会来临时,采用“以暴治错”的方式惩治当事者,而女主人公却采用“以德报怨”的方式来纪念这段经历。

请你结合文本、联系当下现实,谈谈我们更需要哪一种方式,并说明理由。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高三下·长春开学考)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孩子的视野,认为孩子未来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视野的宽窄。

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能否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才是影响孩子未来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7-1、

7-2、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8-1、

8-2、

8-3、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