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997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docx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doc

小麦变种的实验报告

篇一: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

  实验二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别

  一、目的根据小麦种、变种和品种麦穗的特征特性,练习识别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方法。

  二、材料小麦各个种及本地区栽培品种的麦穗;小麦种及变种的标本。

  三、用具和药品放大镜、实验针、烧杯、培养皿、滤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苯酚(白碳酸)等。

  小麦植物学的分类是按形态学的特征、结实器官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将相似的小麦类型组成一个分类单位,由这些单位再组成一个分类系统。

根据小麦类型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就能了解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以便有效地加以利用,创造新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但由于小麦植物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注意到小麦类型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产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还必须认识小麦的品种。

  小麦品种是人类创造的栽培植物群体,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产资料。

因而小麦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而且品种在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时间性和地区性。

这在认识、选育和利用小麦品种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种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Juss.),小麦属(TriticumL.)的植物。

这一属包括许多种,过去按形态特征曾被定名为20多个种,以后,根据详细的形态比较和细胞学研究,又将这些种归并为三个系统:

一粒小麦系、二粒小麦系和普通小麦系。

三系之间染色体数目不同,成倍数性关系,都是7的倍数。

一粒系体细胞的染色体是14条(2×7=14),二粒系是28条(4×7=28),普通系则为42条(6×7=42)。

故一粒系的各个种称为二倍体,二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四倍体,普通系的各个种称为六倍体小麦。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少的种间存在着一系列形态上的过渡类型,而且有些种间染色体组相同,种间相互杂交能得到正常的后代。

所以有些遗传育种者根据染色体组的异同,提出新的分类体系,将小麦属过去的种归并为五个种,即一粒小麦(二倍体)、圆锥小麦(四倍体)、提莫菲维小麦(四倍体)、茹可夫斯基小麦(六倍体)和普通小麦(六倍体)五个种,但旧的分类体系至今仍为一般人所沿用。

  我国小麦生产上栽培的品种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其他的种多系零星分布,其中以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较多。

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仅有极少数品种在个别地区栽培。

  根据新的分类体系:

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均为六倍体,属普通小麦种;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均为四倍体,属圆锥小麦种。

这里按照传统习惯和名称将我国小麦主要栽培种的特征列在表2-1中,可据以区分我国小麦主要的栽培种。

  麦穗的特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而鉴别小麦的各个种时,不能仅凭个别的特征,而应综合地从全部特征来鉴定。

  

(二)小麦变种

  普通小麦又称软粒小麦。

它是小麦中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这个种在我国有许多变种,据鉴定,除云南亚种的6个变种外,共有80多个变种。

小麦变种分类的主要特征是芒的有无、穗子(护颖)有无茸毛、穗和芒的颜色,以及籽粒的颜色。

少数变种还需要用芒色来鉴定。

鉴别时,必须在日光下,采用成熟而又发育良好的麦穗,按下述标准进行鉴定。

  芒的有无麦穗上下都有芒,且其长度在2厘米以下者为有芒变种。

全穗无芒或麦穗上部小穗有少数短芒者属于无芒变种。

  穗(护颖)有无茸毛在护颖上,以及外颖的裸露部分上都生着茸毛的小麦属有茸毛

  的变种。

  穗的颜色穗色分红、白、黑及带有黑色斑点的烟灰色。

在鉴别淡红色和草黄色的麦穗发生困难而不易区别时,可将护颖放于5%的氢氧化钠溶液内,经过15-20分钟后观察。

如为红色的穗子就会变成褐色,而白色的穗则仍然是草黄色。

  芒的颜色芒分白色、红色和黑色。

白穗小麦的芒通常都是白色。

红穗小麦上的芒也通常是红色。

但在白色穗、红色穗和黑色穗上都可以观察到黑色的芒。

  种子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分红色和白色。

红色的种子在种皮的表层有褐色素。

由于种子硬度不同,红色可以变动在玫瑰色、淡褐色,直到褐色。

白色种子也可以从乳白色到淡黄色。

鉴别种子的颜色要在日光下,采用成熟的种子。

对颜色上难以区分的品种,可用碱溶液来加以处理。

或者放入水中煮沸后观察。

碱溶液处理是将种子放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经过15—20分钟后立即观察,白色种子呈浅黄色,红色种子则呈深红褐色。

水煮法

  则是将样本种子装入纱布袋中,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煮沸15—20分钟取出(煮沸时间不可延长)。

随即加以鉴定,白色种子仍然是浅黄色,而红色种子则变成红褐色。

  普通小麦变种的主要特征如表2-2,可据以鉴定普通小麦的变种。

  (三)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的基本特征是穗的形状、芒的有无、护颖的形状、护颖颖咀和颖肩的形状、种子形状,以及其在苯酚作用下的着色情况等。

小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如图2-1~5,可综合地根据这些特征按下列标准鉴别小麦的品种。

  穗的形状穗形分纺锤形、长方形、圆锥形和棍棒形(大头形)四种(如图2-1)。

鉴别穗形时,应注意栽培条件对穗形的影响。

篇二:

实验报告

  观赏植物实验-草本木本植物的识别

  园林与旅游学院旅本0902班宋月华XX0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校园及其竞秀公园的常见草本木本植物的观察,掌握其主要识别点、观赏价值、应用用途、生长习性以及与相近植物的区别点等。

  二、实验步骤

  跟随孟老师边看边听边记。

  三、实验对象

  校园及竞秀公园的各种草本木本植物。

  四、作业

  1.区分草本木本植物的概念

  2.简述50种左右草本木本植物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与用途。

  正文部分:

  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区别

  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1、木本植物:

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

  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可分为:

  ①乔木高大直立的树木,高达5米以上,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

  高,如松、杉、枫杨、樟等,它们有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之分。

②灌木比较矮小,高在5米以下的树木,主干不明显,分枝靠近茎的基部,如茶、月季、木槿等,有常绿灌木及落叶灌木之分。

  ③半灌木亚灌木植物多年生,但仅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为草质,冬季枯萎,如牡丹。

  2、草本植物:

茎含有木质较少。

这类植物又可分为:

  一年生草本植物:

生活周期在本年内完成,并结束其生命,开花结果。

如:

水稻、棉花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

生活周期跨越两个年份,即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才开花结果后枯死。

如:

白菜、萝卜、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的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每年都发芽生长。

如:

大理菊、马铃薯、甘薯等。

  另:

环境地理条件常可改变植物的习性,如:

棉花、蓖麻在北方为一年生植物,而在华南则可为多年生植物。

  具体观赏植物物种:

  1棣棠

  别名蜂棠花

  原产地:

中国,日本。

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绿色,无毛。

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叶互生,长2—10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

  锐重锯齿,表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或沿叶脉、脉间有短柔毛。

  物种价值:

环境美化,欣赏价值,药用价值。

  2鸡爪槭

  性状:

槭树科槭属。

落叶小乔木,小枝紫色。

单叶对生,7~9掌状深裂,裂片边缘具重锯齿。

伞房花序,杂性,花瓣紫色。

翅果。

分布:

北京部分公园有栽培。

  用途:

观赏树种。

  3七叶树

  别名:

娑罗树

  性状:

七叶树科七叶树属。

落叶乔木。

掌状复叶,有长柄,小叶5~7。

圆锥花序,白色。

蒴果。

  分布:

原产中国。

北京的公园。

寺庙有栽培。

  用途:

用材及观赏树种。

  4栾树

  性状:

无患子科栾树属。

落叶乔木。

羽状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具锯齿。

圆锥花序顶生,黄色。

蒴果,囊状

  分布:

原产中国。

北京山区有分布,公园、路旁有栽培。

耐干旱,瘠薄。

  用途:

用材及观赏树种。

花为蜜源。

  5梧桐

  别名:

青桐

  性状:

梧桐科梧桐赂。

落叶乔木,树皮灰绿色。

叶掌状3~5裂,具长柄。

圆锥花序,花绿色。

蓇葖果,叶装。

  分布:

原产中国和日本。

北京的公园、庭院常见栽培。

不耐寒。

用途:

观赏及用材树种。

叶、花、根入药。

  6紫薇

  性状:

千屈菜科紫薇属。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条光滑。

叶近无柄,椭圆形。

顶生圆锥花序,鲜红色。

蒴果。

  分布:

原产中国。

北京有公园、庭院、绿地常见栽培。

  用途:

观赏树种。

树皮、根、花入药。

  7石榴

  性状:

石榴科石榴属。

小乔木,具刺。

叶对生或簇生,全缘。

花两性,红色。

桨果。

  分布:

原产亚洲南部。

北京的公园、庭院有栽培。

喜温暖,耐干旱。

用途:

观赏树种。

果可食。

  8红瑞木

  别名:

椋子木

  性状:

山茱萸科梾木属。

落叶灌木,枝红色。

单叶对生,卵圆形。

伞房状聚伞花序,黄白色。

核果。

  分布:

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

  用途:

观赏树种。

  9柿树

  性状:

柿树科柿树属。

落叶乔木。

叶椭圆形,背面淡绿色,沿脉有毛。

雌雄异株。

桨果大,橙黄色,萼宿存。

  分布:

中国特有树种。

北京郊县及各公园、庭院有栽培。

坑HF。

  用途:

用材及观赏树种。

果可食用。

柿蒂及根皮可入药,叶代茶。

10黑枣

  别名:

软枣、君迁子

  性状:

柿树科柿树属。

落叶乔木。

叶长圆形,背面灰绿色。

雌雄异株。

桨果小,黑色。

  分布:

中国特有树种。

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郊区县及公园有栽培。

用途:

用材及观赏树种。

果富含维生素丙,可食用或药用。

  11:

橡皮树:

消除有害物质的多面手

  橡皮树是一个消除有害植物的多面手.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橡皮树还能消除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室内灰尘能起到有效的滞尘作用.

  12:

文竹:

消灭细菌和病毒的防护伞

  文竹含有的植物芳香有抗菌成分,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保健功能.所以文竹释放出的气味有杀菌益菌之力.此外,文竹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挖取它的肉质根洗去上面的尘土污垢.晒

  干备用或新鲜即用.叶状枝随用随采.均有止咳润肺凉血解毒之功效.13:

棕竹:

消除重金属污染和二氧化碳

  棕竹的功能类似龟背竹.同属于大叶观赏植物的棕竹能够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同时棕竹还能消除重金属污染并对二氧化硫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当然作为叶面硕大的观叶植

  物,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一般植物所不能企及的消化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的功能.

篇三:

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学科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小麦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本科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XX年5月

  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摘要: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提高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传统育种方法提高小麦产量的幅度有限,通过对产量形成要素的分子方面进行改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逐渐成为育种家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利用12对小麦SSR引物,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九元郑麦9023、兰天10号小麦航天诱变系共40个小麦材料,进行粒重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有5对引物扩增的片段显示,突变体和对照品种之间的多态性,空间诱变可使小麦基因突变,一个空间诱变方法可作为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

同时,为以后某些基因的克隆和定位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麦;航天诱变;粒重;SSR标记

  Abstract:

WheatisChina'smajorgraincrops,itsproductionisimportantforfoodsecurity.Thetraditionalbreedingmethodstoimprovewheatproductionislimited,tosignificantlyincreasetheyieldofwheatgraduallybecomesthefocusofbreedersresearchbymakingimprovementsinmolecularaspectsofyieldformationfactors.Inthisstudy,geneticpolymorphismanalysisofgenesrelatedtograinweightfor40wheatspacemutationmaterials,”杜九元郑麦9023”and“兰天10号”,iscarriedoutby12pairsofSSRprimerswheat.Therearefivepairsofprimersamplifiedfragmentbetweenthelinesandspacemutationmaterialsshowedpolymorphism.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spacemutationcanmakethewheatgenemutation.SpaceMutationresourcesasoneofinnovationandwheatbreedingmethods.Atthesametime,laythefoundationforcloningandpositioningofcertaingenes.

  KeyWords:

wheat;spacemutation;grainweight;SSRmarkers

  目录

  第一章综述................................................................................................................................................1

  1.1小麦分子标记的概况......................................................................................................................1

  1.1.1小麦分子标记的方法...........................................................................................................1

  1.1.2小麦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3

  1.2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3

  1.3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QTL分析.....................................................................................................4

  1.4研究目的及意义...............................................................................................................................5

  1.5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6

  第二章小麦航天诱变材料粒重相关基因的QTL分析..................................................................7

  2.1实验材料与仪器..............................................................................................................................7

  2.1.1植物材料...............................................................................................................................7

  2.1.2试剂.......................................................................................................................................7

  2.1.3仪器设备...............................................................................................................................9

  2.1.4引物选取.............................................................................................................................10

  2.2小麦粒重相关QTL的扩增..........................................................................................................10

  2.2.1基因组DNA的提取..........................................................................................................10

  CTAB提取液的配制................................................................................................10

  DNA的提取.............................................................................................................10

  2.2.2PCR扩增.............................................................................................................................11

  2.3SDS-PAGE检测.............................................................................................................................11

  ..................................................................................11

  2.4结果与分析.....................................................................................................................................13

  ......................................................................................................13

  .........................................................................................15

  SSR多态性引物筛选...............................................................................................15

  SSR突变位点的检测...............................................................................................15

  SSR位点突变的多发性...........................................................................................16

  SSR位点突变与小麦性状变异的关联分析...........................................................16

  第三章讨论与结论................................................................................................................................17参考文献....................................................................................................................................................18附录.......................................................

.......................................................................................................20

  外文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