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674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docx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

作物栽培学小麦实习报告作物栽培学实习报告班级:

农学10-2姓名:

谢鹏日期:

201X年11月11日

一、实习目的意义教学实习是继《普通栽培学》课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以后,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

掌握水稻各个生育时期的特征,群体变化动态、叶片生长规律和高产田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形态特征。

了解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认识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和作用。

了解麦-玉-豆套作模式对玉米的增产作用。

通过实习掌握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自体验,巩固我们的课本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时间201X年10月13日

三、地点四川农业大学郫县、仁寿试验基地。

四、实习内容201X年10月13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在马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作物栽培学实习。

1、10月13日上午老师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试验田里为我们生动地讲解了棉花,小麦等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定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

最后,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各地科研试验田,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中午结束了我们的实践活动。

该基地位于黄河北岸新乡市原阳县南部,占地达383公顷,分为农业科学试验区、农业科技中间试验项目区和现代农业展示区三大功能区,主要功能涵盖农作物育种、高产高效栽培、土壤肥料等学科的试验研究以及种子加工、工厂化育苗、新型肥料等内容。

是集现代农业示范、推广、普及、学习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基地按照功能分为三大区域一是农业科学实验区,位于基地的西侧,占地156.68公顷,主要工作包括农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吗、,植物保护,土壤肥科学的试验研究。

相关农业科研辅助设施有撒、晒场,挂藏室,样品库和农机库等。

农业科研试验区采用规整式的传统同农业布局形式,划分为3-12公顷大小不等的试验用地;作为主要的育种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芝麻,油菜,大豆,花生等。

试验田道路景观绿化采用果树作为行道树,形成春花烂漫,夏秋果实累累的农业自然景观。

二是农业科技中间实验项目区,位于基地的东北角,占地91.77公顷,分为研发,加工,生产三个区域,主要功能包括种子加工包装,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工厂化育苗,新型农药,话费,饲料,植物生长调剂及生物制剂,良种牛羊胚胎生物技术中式与规范。

该区景观突出科技,结合现代科技小品,雕塑,与自然景观,田园景观相融合,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办公室和生活之中体验到科技的神奇和田园风光的旖旎。

三是现代农业展示区,位于基地的中心区,占地135。

87公顷。

分为交通集散区,门景区,设施农业展示区,农业观光区和综合办公区五大功能板块。

展示区以中心龙湖为核心,湖与周边环渠相连,形成流动循环水系,结合栽植水生植物,打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主要功能区包括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设施农业(果树,蔬菜,花草,食用菌),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旱地农业的示范和国内外名特优新农作物品种及稀奇植物资源的鉴定,训话和展示等;为全省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农业发展史,农业科技发展史,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及珍稀优质农产品展览等。

我们在马老师和各位带队老师带领下,以及园区的一些研究者们的交流下,在基地的东区巡回参观了棉花,小麦,玉米园区等以及绿色环保节能农业的研究园区。

对于棉花,我们了解了其种植技术。

1、深耕:

冬耕能减少病菌、病害、虫害。

春耕要早,增加日照好拿苗,深耕增加抗病能力、苗期早发、根深叶茂。

2、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花铃期及时追肥,注意满足磷钾肥。

3、墒情是出苗的关键:

冬灌或春灌。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植物出苗的关键,水分足,墒情好、保苗全。

4、适时播种:

播种出苗的最佳温度是23至25度,用新高脂膜拌种可防病、提高发芽率。

播种后分水不足时可喷施新高脂膜溶液可保温增墒。

5、株行距合理:

等行播种,低肥水60至70厘米,中肥水70~80厘米,高肥水地80至90厘米;亩株数,低肥水地3000棵左右,中肥水地2500株左右,高肥水地2000棵左右。

6、整枝:

每年看雨量多少、墒情湿干、掌握化控轻重,等行免整枝,大小行可定向整枝,去小行的枝、留大行的枝。

整枝病重,免整枝病轻。

7、全程化控:

棉花7至10个真叶可喷施壮茎灵溶液,能促根壮苗,叶面厚减少虫害,在花蕾期、幼铃期、棉桃膨大期各喷一次棉花壮蒂灵溶液,整个生育期内灵活掌握,雨多地湿量要大,无雨地旱量要小,少量多次最好,最后化控在株高1米左右最好。

8、遇旱浇水:

遇旱浇水以小为宜,水量过大,棉棵易形成生长素,出现旺长;旱情严重,水量过大,转化生长素过多,浇水后出现落花、落蕾现象,浇水前先喷棉花壮蒂灵溶液,能有效控制浇水后旺长。

9、治虫:

当前危害棉花的害虫有棉铃虫、盲蝽蟓、蓟马、白粉虱、棉叶螨、象甲等多种害虫。

防治棉铃虫注意虫情预报,高峰期抓紧防治,盲蝽蟓的习性昼伏夜出,打药上午9点前,下午5点后,效果好,月亮天晚上打最佳。

播种时用乐斯本,与除虫剂同时喷,注意地下虫害的防治。

喷施新高脂膜溶液可提高棉株对药的吸收利用,减少用药量。

10、病以防为主:

重病地块、播种时可用治棉病的药与新高脂膜拌种(不是浸种)出苗快、苗旺、病苗少,苗期定期喷治棉病的药。

1

1、适时打顶:

营养枝(滑条)看水肥与长势,3-5个果枝及时打顶促进果枝生长,主茎约7月15日前后打顶,打顶后及时喷叶面肥,加速上部果枝生长,5-7日后喷棉花壮蒂灵溶液,与治虫药同时封顶对于小麦,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

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1、生育时期的划分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

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

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

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种;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在10月底开始播种;华北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11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

B、播量。

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

分三种播法:

条播、撒播和点播。

2、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

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

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

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

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

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

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

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

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

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

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

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拔节期:

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

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a、采用矮杆品种。

b、合理应用肥水。

、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

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

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

长江中下游小麦在4月中旬前后抽穗,抽穗时间大约40天左右。

本阶段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期。

2、管理措施。

(1)合理排灌。

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

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

南方

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2)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

a、虫害:

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

b、病害:

一是赤霉病的防治。

可用多菌灵、敌百虫混合剂;兼治白粉病的防治。

二是锈病的防治。

可用敌锈钠或敌锈酸,稀释200倍液,兑洗衣粉2两进行防治。

六、心得体会通过两位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让我们在实践中领略到了科技育种科技种植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自体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短暂的从课堂走向田间的课程实习,使同学们切实领悟到农业生产实践的魅力,体验到一个真实的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环境,实现了课堂学习的理性认识与现场学习的感性认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坚定了学农、识农、务农、强农的专业思想。

 

附送:

作物生产技术实习报告

作物生产技术实习报告

作物生产技术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实习名称:

农作物生产技术(大田作物种植)实习实习目的:

1、了解小麦植物学特征、生育期、生育时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了解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特点

3、了解玉米各器官的组成,各生育阶段的特点玉米籽粒的类型。

4、掌握大豆栽培的基础知识及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

5、掌握高粱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6、掌握谷子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实习内容与步骤:

(一)小麦

一、选用抗冻性比较强的品种

二、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培肥地力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6公斤,磷(P2O5)7.5~12公斤,钾(K2O)7.5公斤,硫酸锌1公斤;中产田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磷(P2O5)7公斤,钾(K2O)5~7.5公斤。

三、耕耙镇-压相结合,严把整地质量关。

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灾能力。

四、适期足墒精细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确保苗齐苗匀。

越冬前要达到6-7片叶、5-8个蘖、8-10条次生根,需要有570-650度有效积温就可以实现。

一般情况下,小麦最佳播期的适宜气温为冬性品种18~16℃、半冬性品种16~14℃。

我县小麦播种适期为10月8日-12日,防止播种偏晚遭遇极端天气越冬偏早时,影响小麦正常生长。

每亩基本苗10~12万,半精播中产田每亩基本苗13~16万;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当增加基本苗。

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12~16万,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30万。

五、补种方法:

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结合浇水补种。

(二)水稻

一、秧田选择:

本着采用旱育苗、便于管理和培育壮秧、方便运苗的原则,根据水田分布情况,选择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结构良好、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地块做秧田。

秧田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肥沃,pH值呈酸性反应,一般在4.5~5.5之间。

二、施肥:

根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千克稻谷从土壤中吸取2.1-2.4千克,五氧化二磷0.9-1.3千克,氧化钾2.1-3.3千克

三、水分管理:

一是浅水增温促蘖。

插秧时水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深保持在苗高的23,做到以水扶苗;返青后,水深保持在3厘米左右,有利于增加水温促进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溉法,到抽穗前40天为止。

在此期间,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要对长势过旺,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天,晒田成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

二是深水护胎,浅水灌浆。

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底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当天气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要灌15~20厘米深水护胎。

期于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护叶,活秆成熟。

每次灌水4~5厘米深,自然落干后再灌水,水稻黄熟期停水

三、水稻追肥:

1)早施、重施分蘖肥。

水稻追分蘖肥以氮肥为主,一般在插秧后5~7天施人,追分蘖肥量占总氮量的30%左右。

2)巧施穗肥。

将总氮量20%的氮肥、总钾量30%~40%的钾肥配合,进行追施。

水稻追肥以硫酸铵、尿素、硫酸钾为好。

(三)玉米

一、整地。

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因此,在整地上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并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

玉米整地最好是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到第二年播种玉米时,土壤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

二、水肥管理。

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

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

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四)大豆

一、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

以采食鲜荚为主,应选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选用一般普通型品种。

二、适时播种:

6月上中旬直播。

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

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发生。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株行距在25×32厘米左右,亩用种5-7公斤,每穴播3-4粒。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四、及时施肥:

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

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

五、鼓粒成熟时期

1、生育特点:

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旺盛。

这个阶段前期决定粒数,中后期决定粒重,根茎生长减弱,根瘤固氮能力开始下降。

2、主攻目标:

保根、护叶,增荚、增粒,提高粒重。

3、主抓措施:

①遇旱及时浇水。

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

此时正处于山东“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

②补施肥料。

此期强叶片发黄,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5公斤或喷洒3%的磷酸二氢钾1-2次。

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粒重。

③此期大豆主要害虫有食心虫、豆荚螟。

可结合增强叶片后期功能,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进早熟,每亩可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加天达2116(豆科型)75克兑水45公斤混合喷雾或用70%晶体敏螟虫700-1000倍液加入天达2116(豆科型)75克混合喷雾。

可防消费品市场虫害,又能早熟、增产。

④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宜在大豆的黄禾期,机械收获大豆在完熟初期为适宜期。

大豆田采用上述栽培技术要点实施,病虫害等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植株健壮不早衰,荚果饱满优质,较普通管理田增产25%以上。

(五)高粱

一、整地:

先将堆肥撒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12~15公分深,充分耕碎土块,除去杂草,并耙平土面,按照行距50公分开挖4~6公分深的植沟播种量:

每公顷约需15~20公斤种子,种子可向当地乡镇农会购买。

播种法:

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公分。

二、施肥法:

春作及秋作:

堆肥于整地前撒施於田间,然后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钾肥半量作基肥,于播种前施用,余半量氮钾肥於播种后30天施用。

宿根栽培:

半量肥料于主作收获后10天施用,余半量于主作收获后30天施用。

肥料施用位置应离植株10~15公分,以免伤及植株。

三、田间管理间苗补植:

高粱播种后20~25天,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可挖取间苗中要拔除的健壮苗来补植中耕除草:

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杂草除净,以免影响发育。

若使用除草剂时,应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培土:

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并将土壅培於植株茎部,以防止倒伏,促进发育。

灌溉排水:

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乳熟期如遇乾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

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

(六)谷子

一、选择优良品种优质高产新品种“冀谷19”。

幼苗叶鞘绿色,夏播生育期89d,平均株高113.7m,平均667m2产量353.1kg。

高抗倒伏、抗旱、耐涝,抗病性好,商品性、适口性均好。

每亩留苗3.5万~4.0万株。

富硒优质保健谷子新品种“冀谷18”。

幼苗绿色,夏播生育期86d,株高106.7m,抗倒伏、抗旱、抗病,小米含硒是普通品种的2倍,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大骨节病、克山病和癌症等作用。

亩留苗4.0万株。

富硒优质新品种“冀谷21”。

该品种幼苗绿色,夏播生育期85d,株高119.2m,亩产量357.6kg,是目前含硒量最高的品种。

种植时每亩留苗5.0万株。

高产优质新品种“冀谷20”。

幼苗叶鞘绿色,生育期87d,株高121m,每667m2产量351.9kg,春播夏播均可,每亩留苗4.0万~4.5万株。

抗除草剂新品种“冀谷24”、“冀谷25”,适宜春播的高产多抗型品种“冀谷26”,有米味醇香的“小香米”,糯质谷子新品种“黏谷2号”等。

二、精细整地春播时干旱多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表层土层极易失墒干燥,因此必须严格做好春季耕地保墒工作,才能保证谷子发芽出苗所需要的水分。

春季当地表刚化冻时就要顶凌耙耢,以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耙碎坷垃,防止蒸发。

播种前土壤含水量降到12%以下,只靠耙耢已不能起到保墒作用,通过镇-压措施,抑制气态水扩散是有效的保墒措施。

春季整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如果土壤干旱严重,就要耙耢镇-压不浅耕;如果雨水多而地湿,就不需要耙耢镇-压,而要采取松土散墒,以提高地温。

三、播种春谷一般在5月20~31日播种;夏谷播种期一般取决于前茬作物收获的早晚,一般要求6月15~25日播种,最晚不得晚于7月5日。

亩播量为0.75~1kg,播种深度3m左右,春谷行距45~50m,夏谷行距40m。

播后及时镇-压,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扎根出苗

四、合理密植土壤肥力较高,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留苗可密些;在旱薄地,水肥条件不足的条件下留苗稀些。

一般要求5~7叶期疏苗,提倡单株留苗,也可小撮留苗。

在华北地区春播一般亩留苗密度4万株左右,夏谷4.5万~5万株。

及时间苗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及时间苗比晚5d间苗增产10%~30%。

当因干旱原因导致严重缺苗时,应及时毁种。

若只是出苗不均匀,应采取移栽的方法达到均匀留苗的目的。

移栽尽可能早,但要在次生根长出后进行,否则很难成活。

一般在浇水或下雨后2d进行,移苗时尽可能减少对次生根的损害,栽后压实土壤。

五、追肥一般来说,氮肥以尿素作追肥最好,分2次追施。

第1次于拔节始期;第2次于孕穗期,最晚要在抽穗前10d,以免贪青晚熟。

在肥地或豆茬地,第1次要少追,第2次要多追;在旱薄地或苗情差的地,第1次要多追,第2次要少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