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691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2019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答案】

1.D

2.C

【解析】

1.对跖点是球心对称点,南北纬度相对,东西经度和是180°,甲地(30°S,45°E),对跖点乙地是(30°N,135°W),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④,D对。

①点(20°N,110°E),A错。

②点(40°S,170°W),B错。

③点(0°,135°W),C错。

2.结合上题判断的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分析,①地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错误。

②地位于中纬度,B错误。

③地位于赤道,与南北两极点的距离相等,C正确。

④地位于北温带,D错。

点睛:

对跖点是球心对称点,南北纬度相对,东西经度和是180°,甲地(30°S,45°E),对跖点乙地是(30°N,135°W)。

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

30°-60°之间是中纬度。

读L、P两国经纬度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3.读图可知(  )。

A.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

B.L国主要位于西半球的低纬度区

C.P国面积较L国面积大

D.b点对跖点为(23°26'N,165°W)

4.图中ab、cd、a'b'、b'c'线段等长,ad、bc线段等长,则各线段比例尺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ab=bc=cd=ad

B.ab=cd

C.ad=bc

D.b'c'

【答案】

3.A

4.B

【解析】

3.根据两市的经纬度判断,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故A正确。

20°W~0°~160°E为东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故L国主要位于东半球、低纬度;L国跨越的经纬度范围较P国大,故L国面积较P国大。

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但南北纬相反,因此对跖点为(23°26′S,165°W)。

故B、C、D错误。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b和cd、a′b′、b′c′图上距离相等,但跨越的实际距离ab=cd,ab>b′c′>a′b′,因此比例尺ab=cdbc;bc和b′c′相比,bc图上距离小,实地距离大,故比例尺bc

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度差1°,经线长差110(或111)km;半个地球之内纬线长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经度差1°,纬线长相差111*cosαkm(α为地理纬度)。

一架飞机从甲地(60°S,120°W)起飞。

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10小时抵达乙地(60°S,60°E)。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飞机飞行航线(  )

A.先向东南后向东北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C.一直不变D.先向南后向北

6.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S纬线飞行,从甲地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10小时B.15小时C.20小时D.25小时

【答案】

5.D

6.B

【解析】

5.120°W与60°E相差180°,二者在同一个经线圈上,故甲乙之间的最短航线为经过极点的两点之间的劣弧,即从60°S到90°S再到60°S,所以,方向是先向南后向北。

故D正确。

6.结合上题,从甲地抵达乙地即从60°S到90°S再到60°S,穿越纬度为60°。

纬度差1°,经线长为111km,因此路程为111*60千米,飞行为10小时,因此速度为每小时666千米。

赤道上经度差1°,纬线长为111km,60°纬线周长为赤道周长的一半,因此沿60°S纬线飞行从甲地抵达乙地其路程长度为111*180*1/2,结合每小时666千米的速度,可知大约需要飞行15小时。

故B正确。

【点睛】

地球上最短航线为球面大圆劣弧长,地球上的球面大圆主要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纬度差1°,经线长为111km;经度差1°,纬线长为是111*cosα(α是该纬线的纬度值)。

7.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的度数间隔都为10°。

读图,完成下面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图示区域经度间隔和纬度间隔都相同,经线长度等长,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因此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的面积与其所处的纬度关系密切,纬度越高,面积越小。

读图可得知丁区域的纬度最高,因此面积最小,故D正确。

8.2018年5月下旬下午3时某同学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公园游玩,图甲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图乙为该同学在此路口处的留影。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测该同学去图甲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图乙中的(  )。

A.Ⅰ线路B.Ⅱ线路C.Ⅲ线路D.Ⅳ线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

长江三角洲位于120°E附近,5月下旬下午3时,太阳位于该同学西南方向的天空,人影朝向东北方向。

读图甲可知洗手间位于该同学所在位置的西南方向,图乙显示Ⅲ线路线所示方向大致与人影方向相反,即Ⅲ线路线所示方向为西南方向,故C正确。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在甲图中利用指向标确定洗手间与某同学的相对位置,在乙图中确定影子的朝向。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并在图中按比例尺绘出学校的范围。

读图,回答题。

9.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

A.1∶200B.1∶20000

C.1∶200000D.

10.图示信息反映了(  )。

①测量区域的地形可能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③在学校可能会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9.B

10.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等高线图知识和方向的判断。

根据实际地区的大致长度可以估算图中的比例尺,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形,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9.四个选项中比例尺差异较大,根据一般中学的面积大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0.2千米更符合实际情况,选择B。

10.该地区海拔都低于50米,为平原地形,①错;学校靠近海洋,无其他事物阻挡视线,可能看到日出,②对;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为西南向东北流,故③错。

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下游反之,故④对。

选择C。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如果图示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8平方厘米,且其代表的实地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读图,回答题。

11.与这幅图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  )。

A.1︰5000B.1︰1000

C.1︰2500D.1︰50000

12.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H为(  )。

A.100米≤H<200米B.200米≤H<400米

C.300米≤H<400米D.100米≤H<300米

13.图示河流上游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11.A

12.B

13.D

【解析】

11.面积比等于比例尺的平方。

根据材料可知,图上面积为8平方厘米,实际面积为2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200000000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200000000平方厘米=1/25000000,把平方开方后为1:

5000。

故A正确。

12.悬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n-1)×d≤H<(n+1)×d”,其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读图可知,悬崖处重叠的等高线为3条,等高距为100,带入公式可知.200米≤H<400米,故B正确。

13.图示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河谷应呈“V”字型,故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尺与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属于基础题目。

掌握基本规律:

面积比等于比例尺的平方;悬崖的计算公式;河流上、中下游的主要地貌类型即可。

2016年7月13日韩国宣布韩美双方决定将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系统)部署在韩国东南部的星州郡。

中方表示:

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

中方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  )

A.2cm2B.20cm2

C.200cm2D.2000cm2

15.右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  )

A.比例尺变为120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C.每点代表2000人

D.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答案】

14.B

15.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4.根据公式:

图上面积/实际面积=比例尺的平方,比例尺1:

10000000表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0km,可算出图上面积为20cm²,B正确。

15.B图比A图面积扩大了四倍,说明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既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由于点的数量没变,因此每点代表的人数不变,人口密度不会随比例尺的大小而变化,因此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D正确。

【考点定位】比例尺的缩放

【方法总结】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比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米。

比如说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题文)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单位:

米)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

读图,回答题。

16.(小题1)甲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

A.29米B.31米

C.39米D.41米

17.(小题2)图示区域内,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合理的区位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16.17.C

【小题2】【小题2】D

【解析】

16.17.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分析,乙地黄土表面高度840-860米,底面高度800-820米,根据高差计算,最大厚度不超过60米,最小厚度大于0米,所以厚度最大值是60米以下的数字最大值,结合选项选B。

【小题2】【小题2】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要考虑沟谷,陡坡因素的影响。

读图,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密度分析,丙处是山谷底部,乙、丁处等高线密集,位于谷内的陡坡上,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不适合新农村建设,B、C、D错。

甲地为山脊,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小,是新村建设的合适地点,选A。

【名师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运用:

 

(题文)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回答题。

18.(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朝阳峰的东南方向

B.③河段流速快于④河段

C.该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D.该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600米

19.(小题2)若仅考虑地形,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光照条件最好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0.(小题3)与①处相比,②处修建大坝的优点是(  )。

A.库容大B.移民少

C.工程量小D.淹没耕地少

【答案】

18.19.B

20.【小题2】C

【小题3】【小题3】A

【解析】

18.19.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指向标可知,甲城镇位于朝阳峰的正东方,A错;与④河段相比,③河段穿过的等高线较稠密,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B对;该地区中间为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C错;该区域最高处为朝阳峰,海拔为1300~1500米,最低处为乙地,海拔为100~300米,因此最大高差应接近1400米,D错。

故选B。

20.【小题2】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山地南坡和河谷北部为向阳坡。

丁的西南侧有山脊,乙地位于低海拔东西方向的河谷中,甲地位于盆地中,光照条件均较差;丙地位于朝阳峰的南方,没有地物遮挡,光照条件最好,故选C。

【小题3】【小题3】本题主要考查修建水库的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①②两处都位于等高线“口袋”形洼地的出口处,工程量都小,C错;在②处修建大坝库容量大于①处,但淹没的耕地面积更多,因此D错,A对;甲城镇的规模大于丁城镇,故②处修建大坝移民量大,B错。

故选A。

【点睛】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

①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水库坝址的选择: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

③与地区规划结合:

A、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B、港口应考虑: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C、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D、工厂厂址选择: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E、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题文)暑假某“驴友”团在图中山区从甲地开始沿虚线进行自助游活动。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

m)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21.(小题1)甲地与戊地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  )。

A.449mB.599mC.699mD.749m

22.(小题2)在接近山顶的位置,“驴友”们找到了一处可供过夜露营的位置,此处最可能是(  )。

A.丙B.丁C.戊D.己

【答案】

21.22.C

【小题2】【小题2】B

【解析】

21.22.从图中可知,甲地海拔在150~200m之间,戊地位于鞍部,海拔在800~850m之间,故两地高度差在600~700m之间。

【小题2】【小题2】丙处虽然等高线稀疏,但距离山顶较远;丁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距离山顶较近,符合条件;戊、已两处等高线密集,平地面积较小,不适合露营。

读辽宁省年平均风速等值线图,回答题。

23.甲地的风速数值可能为(  )。

A.2.0B.2.3C.2.6D.3.1

24.影响辽宁省风速等值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海陆位置

C.海陆轮廓D.纬度位置

【答案】

23.B

24.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3.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甲地的风速应介于2..5之间,即要大于2.0,小于2.5,故选B。

24.辽宁省东部、西部均有山脉分布,山脉分布区风速相对较小,平原地区风速较大,故影响因素主要为地形地势差异。

(题文)据报道,德国男子哈格迈尔在2015年创下了史上“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

他在生日当天从新西兰的奥克兰(36°55′S,174°45′E)乘飞机出发,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27°28′S,153°02′E),再转机到美国夏威夷(主岛19°46′N,155°33′W),飞行时间仅为13小时10分钟,却让他在生日当天度过了46个小时,成为历史上生日时间最长的人。

下图示意哈格迈尔的“生日之旅”路线。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5.(小题1)哈格迈尔在生日当天,乘坐飞机经过了(  )

A.2个时区B.3个时区

C.4个时区D.5个时区

26.(小题2)因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哈格迈尔的生日延长了(  )

A.18小时B.20小时

C.22小时D.24小时

【答案】

25.26.D

【小题2】【小题2】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5.26.他在生日当天从新西兰的奥克兰(36°55′S,174°45′E)乘飞机出发,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27°28′S,153°02′E),再转机到美国夏威夷(主岛19°46′N,155°33′W),飞行时间仅为13小时10分钟,乘坐飞机经过了5个时区。

【小题2】【小题2】飞行时间仅为13小时10分钟,却让他在生日当天度过了46个小时,成为历史上生日时间最长的人,因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哈格迈尔的生日延长了20小时,所以B正确。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

读图,完成题。

27.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8.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29.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答案】

27.A

28.D

29.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7..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的上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

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因此A项正确。

28.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相比海洋增温快。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越过赤道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推移到赤道与北纬12~15°之间。

赤道辐合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因此降水量多。

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吸收太阳能量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西北风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小,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大致位于赤道与南纬5°附近之间地区,控制的地区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降水量较少。

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D项正确。

29.太阳直射点在3月21日-9月23日在北半球,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在南半球;由图可以看出9月-12月,4-9月赤道低压在北半球,1-4月赤道低压在南半球。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明显的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选B正确。

【考点定位】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对气压带影响

下图为某城区1月某日24小时内不同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四幅图的等压距均为2.5百帕。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0.根据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  )

A.③④②①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31.形成图中雨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冷锋B.暖锋

C.反气旋D.高压

32.关于图示区域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在①时刻风力最大

B.该日甲地风向发生显著变化

C.甲地气温随天气系统移动而上升

D.雨区降水形式可能为暴雪

【答案】

30.C

31.A

32.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0.随着天气系统的发展,该低压系统能量逐渐消耗,降水范围由大变小,风力也会逐渐减弱,该低压中心也会朝某一方向持续移动。

根据上述分析,由雨区范围逐渐减小,等压线逐渐变稀。

31.该雨带处于低压中心西南侧的低压槽上,,从图中纬度看,位于北半球,结合气旋的旋转方向,此位置形成的锋面是冷气团推动暖气团为冷锋。

32.等压线的判读。

等压线最密风力最大,甲地在④时刻风力最大,该日甲地等压线方向变化不大,风向变化也不大,冷锋天气,甲地气温随天气系统移动而下降,当地为1月,气温寒冷,雨区降水形式可能为暴雪,D正确。

【考点定位】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1.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即风从哪个方向来,就用它的来向命名风向。

例如,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因此说夏季吹东南风;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所以说冬季吹西北风。

2.风力大小的比较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

但要注意不同的两幅图上的等压线值和比例尺的变化。

规律如下: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33.读下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位于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位于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降温减湿作用

D.位于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

图中越向南去水温越低,说明纬度升高,为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因此A为暖流,暖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故A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题。

34.在沉积烃源岩的年代,图中四地中地势最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5.图中显示,沉积厚度小于100米的烃源岩面积大约是(  )

A.1200km2B.7500km2

C.11000km2D.24000km2

【答案】

34.C

35.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4.结合题干信息知此类岩石为沉积岩,海拔越低形成的沉积物厚度越大。

结合图例判断,丙地沉积岩厚度最大,当时的地势最低,C对。

A、B、D错。

35.结合图中等值线分析,图中甲地周围及香日德地区小于100米的地方有烃源岩分布,根据图示两区域轮廓及比例尺,可估算其面积大小。

甲地约5000平方千米,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