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381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2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docx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

江西中医学院考试复习资料之《中医妇科学》历年考试填空问答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

填空

妇女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范围:

经带胎产杂

扁鹊是第一位妇科医生;

战国现存第一部医学巨著《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女子从7岁到七七之年(49岁)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为妇科经典理论,

<素问.腹中论>妇科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蓐茹(茜草)丸"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设有"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三篇,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开创妇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晋朝王叔和撰<脉经>,提出"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

昝殷著<经效产宝>我国现产科专著;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妇人方"三卷;宋代妇产科最早独立分科;

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

刘完素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率先提出妇人不同生理阶段应分别从肾肝脾论治;

朱丹溪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亟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

睡忍痛慢临盆;

中西医结合代表:

晚清唐容川<血证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内生殖器包括:

子宫、阴道、输卵管和卵巢,后二者称为附件

子宫的位置:

带脉以下,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为直肠,下接阴道.长7-8cm宽4-5cm厚2-3cm子宫壁体分为:

外层为浆膜层即脏层腹膜中间层最厚为肌层最内为黏膜层亦称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作用:

主行月经分泌带下种子育胎发动分娩排除恶露.属性:

"亦脏亦腑,非脏非腑",因为非经期,妊娠期子宫表现为"藏精气而不泻"似脏,行经期分娩时,子宫又表现为"传化物而不藏"似腑,为之"奇恒之腑".子门即子宫颈口.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输卵管:

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端游离,长约8-14cm根据形态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以上两处易宫外孕)漏斗部

卵巢:

产生和排出卵子及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成年妇女:

4cmX3cmX1cm

卵巢功能:

1产生成熟卵子并排卵(生殖功能)2产生女性激素和多肽激素等局部调节因子(内分泌功能)

卵巢主要产生雌激素(月经期第一周月经期21天左右双高峰),孕激素(排卵后7-8天)和少量雄激素

雌激素生理作用:

1能促进卵泡的发育,且能协同促卵泡素FSH促进卵泡内膜细胞核颗粒细胞合成黄体生成素LH,以支持LH调节卵泡的分泌功能2雌激素可增加子宫血液循环,能促使子宫发育,子宫内膜增生,肌层增厚;能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和收缩力;能使子宫颈管粘液分泌量增多,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以利精子通过3能促进输卵管发育,并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有利于孕卵的输送4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细胞内糖元增多,保持阴道呈弱酸性。

5促进大小阴唇增大丰满,并使脂肪沉积和色素沉着6促进乳腺腺管细胞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第二性征发育,通过对催乳素分泌的抑制而抑制乳汁分泌7对丘脑下部和垂体的反馈调节,产生正、负反馈,间接对卵巢功能产生调节作用8促进水与钠的潴留,促进肝内蛋白合成,改善血脂成分9促进骨中钙的沉积,加速骨骺闭合10是皮肤增殖真皮增厚,改善弹性及血供

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1抑制子宫肌自发性收缩,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利于孕卵的种植和生长发育。

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降低子宫肌肉的兴奋性,以利孕卵植入和胚胎发育。

2抑制输卵管的收缩和纤毛生长,调节孕卵的运行3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4与雌激素和生乳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腺泡发育5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排卵后基础体温可上升0.3℃-0.5℃6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7促进水钠排泄

六淫与五邪中与妇科关系最大的是寒,热,湿.生活失度,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跌仆损伤.

妇科疾病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受损,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脾虚血少,冲任失养,血海不盈,出现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

闻诊包括:

听声音,听胎心,闻气味.切诊包括:

切脉,按肌肤,扪腹部.内治:

调补脏腑,调理气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1内治:

调补脏腑,调理气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2外治:

坐浴,外阴阴道冲洗,阴道纳药,贴敷法,宫腔注入,肛门导入,中药离子导入,介入治疗

辅助检查1基础检查2B超3诊断性刮宫4宫颈镜检查5宫颈黏液检查6阴道脱落C涂片检查7激素检查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月经产生与肾肝脾最密切.

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为什么以肾为主导?

a肾藏精,主生殖.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b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月经断绝.c肾为冲任之本.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使子宫满盈;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精血津液充沛.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若任虚冲衰则经断而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止.d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和调,经侯如常.e肾与胞宫相系.胞宫司月经.f肾与脑髓相通.肾主骨生髓通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亦离不开脑的调节.g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

肝与月经:

1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2肝经与诸多经脉交会3肝肾同居下焦,乙葵同源,为子母之脏

脾与月经:

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胞宫之权3脾气健运,血循常到血旺而经调4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

气血与月经的关系a妇女以血为基本,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b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c气能生血,又能行血,摄血.d气血和调,经侯如常. 

冲脉与月经的关系?

a"冲"有要冲之义,其经络起于胞中b与足少阴肾经相交会,受先天肾气的资助c与足阳明胃经之气冲穴交会,受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冲脉隶属于阳明"d先天元气与后天水谷精气交会于冲脉,冲为十二经之海,冲为血海e妇女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

经络与气血关系:

1冲任督带经气参与月经产生的活动2冲脉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在天葵的作用下冲任督带脉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状态

月经量色质:

50-80ml适中,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

问月经史包括:

月经初潮年龄,周期,持续时间,量,色,质或有无血块,气味,末次月经日期及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症状.

月经病治则:

一重在治本调经,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冲任。

二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三本着“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

月经先期VS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杂有血丝,出血常持续数小时以至2-7天自行停止,西医称排卵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量较月经期出血量少,表现为出血量一次多,一次少的现象,结合BBT测试,即可确诊。

月经先期则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且出血时间不在排卵期内,持续时间一般与正常月经基本相同.

月经后期病机:

分为虚实,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经迟;实者多因血寒,气滞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盈,致使月经后期而来。

 

月经后期*早孕:

育龄妇女月经过期未来,首先排除妊娠。

早孕者,有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子宫体增大,变软,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子宫内有孕囊。

月经后期者则无以上表现,且以往多有月经失调病史。

月经先后无定期病机:

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

月经过多病因:

气虚,血热,血瘀

月经过少病机:

有虚有实。

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

经期延长病机:

气虚冲任失约;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或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所致。

(经期延长治疗以固冲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以经期服药为主。

气虚者重在益气摄血;阴虚血热者宜滋阴清热,安冲宁血;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

崩漏病机:

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崩漏主证是血证。

治则:

“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治崩三法1塞流即止血,用于崩漏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2澄源即正本清源,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3复旧固本善后,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

闭经病机:

虚-多因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

实-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

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致。

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切不可不分虚实概以活血理气通之。

痛经病机:

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辨证要点:

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

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属虚。

辨痛部位以察病位在肝肾,气血,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地,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淤滞有关;痛及腰脊病在肾。

隐痛,坠痛,朽痛喜揉喜按属虚;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

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减轻属寒。

痛>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痛,时痛时止属气滞。

治则:

调理子宫,冲任气血。

经行风疹块的证型:

血虚证,风热证

经行头痛的证型有:

肝火证,血瘀证,血虚证。

经行发热的病机:

气血营卫失调 证型:

肝肾阴虚证,血气虚弱证,瘀热壅阻证

经行身痛的证型:

血虚证,血瘀证

经行吐衄病机:

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

治疗以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为主

绝经前后诸证病机: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乙癸同源,肾阴不足,精亏不能化血,导致肝肾阴虚,肝失柔养,肝阳上亢;肾与脾先后天互相充养,脾阳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导致脾肾阳虚。

带下病病机:

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妊娠期生理现象:

月经停闭,脉滑,妊娠反应,子宫增大,乳房变化,下腹膨隆.预产期推算公式:

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

妊娠脉:

女子怀孕6周左右易见脉滑有力或滑数,尺脉按之不绝,因月经停止,阴血下注以养胎,冲任气血旺盛之故.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因素.产褥生理现象:

多虚,多瘀,多寒.顺产者,产后30分钟即可开始哺乳,哺乳时间以8个月为宜.

妊娠病治疗原则:

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安胎之法,以补神健脾.调理气血为主,若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胎盘生理功能:

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恶阻病机:

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

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妊娠腹痛病机:

气郁、血淤、血虚、虚寒,以致胞脉、胞络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治疗:

本着虚则补之,实则行之的原则,以调理气血为主,佐以补肾安胎。

异位妊娠与宫外孕区别: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典型表现:

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晕厥与休克

胎漏、胎动不安病机:

冲任酸上,胎元不固。

治疗大法:

补肾安胎

子满治法:

健脾利水,养血安胎。

方药:

鲤鱼汤+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子痫病机:

肝风内动及痰火上扰。

子嗽治疗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为主,重在治肺,兼顾及脾。

妊娠小便淋痛治疗上以清润为主。

妊娠小便不通病机:

胎气下坠,压迫膀胱,致膀胱不利,水道不通,尿不得出。

治疗:

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补气升提助膀胱气化为主。

产后常见病和危急重病“三病”:

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三冲”:

冲肺、冲胃、冲心。

“三急”:

呕吐、盗汗、泻泄.产后用药“三禁”:

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产后病病因病机四个方面:

一亡血伤津。

二元气受损。

三淤血内阻。

四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病机特点:

多虚多淤。

产后病的治疗原则:

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产后血晕病机:

虚者多有阴血暴亡,心神失守而发;实者多因淤血上攻,扰乱心神所致。

辨证:

虚者为脱证,恶露量多,面色苍白,心悸愦闷,甚则昏厥,目闭口开,手撒肢冷,多见于产后大出血。

实者为闭证,恶露量少或不下,面色紫黯,心腹胀痛,神昏口噤,两手握拳。

产后痉病病机:

亡血伤津,筋脉失养,或感染邪毒,直窜经络所致。

产后腹痛病机:

气血运行不畅,迟滞而痛。

产后小便淋痛:

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产后小便不通病机:

膀胱气化失司。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丘脑下─垂体─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节功能,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本病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排卵型功血两种,前者是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系黄体功能失调,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淋漓不净等。

无排卵型功血较多见,约占该病90%。

血虚病机:

血海不盈,冲任失养.

 

河北联合大学

教案

 

教学部门

附属人民医院

教研室

综合教研室

教师姓名

孙旭

专业技术职称

主治中医师

课程名称

中医学

授课学期

20~20学年季学期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医学

英文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

授课对象

20级临床专业本科层次

课时

4学时

授课周节

第教学周周第大节

上课教室

三楼教室

授课章节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沿革

第二节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

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标志性论著,了解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

教学要求:

对中医学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教学难点: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本章基本内容,配合多媒体幻灯教学,加深认识,通过举例、提问并引导来完成本次教学。

关于辨证论治,先知晓其定义,再举例说明,出现相同的证,即使不同疾病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出现不同的证,即使同样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

关于整体学说,提问学生,中医诊脉、看舌能知晓人体情况,与自然界的狂风、乌云能知晓暴雨有联系吗,这叫类比法吗?

教材与

教具

教材:

中医学主编:

李家邦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七版第40次印刷

教具:

多媒体电脑及课件

专业词汇

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辨证论治treatmentaccordingtosyndromedifferentiation;整体观念conceptofwholism

教学内容

与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自我介绍,提问大家对中医的认知程度20分钟

基本部分:

140分钟

第一节中医学的沿革(80分钟)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起源〈10分钟〉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30分钟〉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40分钟﹞

1.晋隋唐时期(10分钟)

2.宋金元时期(15分钟)

(10分钟)

4.近代、现代(5分钟)

第二节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40分钟)

一、辨证论治(20分钟)

二、整体观念(20分钟)

第三节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20分钟)

一、司外揣内(10分钟)

二、取象比类(10分钟)

结束部分:

总结重点,思考问题,下次课前了解阴阳学说。

20分钟

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引言部分:

自我介绍,提问大家对中医的认识程度

 

中医学的沿革部分:

中医理论体系的起源: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某些植物能够治疗疾病,舞蹈等可以调节情绪、锻炼身体,砭石能够治疗疾病,并不断摸索,反复验证。

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难经》论述了脉学内容

《伤寒杂病论》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晋隋唐时期:

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为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王叔和的《脉经》为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新修本草》是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创立三因学说,王惟一创针灸铜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丰富了脏腑辨证的内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

刘河间倡导火热论,主张寒凉药物,后人称为寒凉派,张从正善用汗、吐、下攻邪,后人称为攻邪派,李杲善补脾胃,后人称补土派,朱震亨善补阴,后人称为养阴派。

明清时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药物学之大成,叶桂、吴瑭分别创立了温病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温病四大家,王清任《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

近代、现代: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当代的《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理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conceptofwholism),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辨证论治(treatmentaccordingtosyndromedifferentiation),什么是病、证、症,什么是辨证,什么是论治,辨证的内涵有哪些,为什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围绕这些问题讲述。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司外揣内,通过观察表象,推测分析内在变化。

取象比类,通过相似处,推断相似的特点、性状。

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

 

认知

 

掌握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及其意义

 

了解各类专著相继出现

掌握金元四大家特色

 

熟练掌握整体观念

 

掌握概念及内涵

 

熟练运用

提问及互动

 

幻灯、讲述

幻灯、讲述

 

幻灯、讲述

幻灯、讲述

 

幻灯、讲述

幻灯、讲述

幻灯、讲述、举例、提问

 

幻灯、讲述、举例

 

幻灯、举例

20

 

10

 

30

 

10

 

15

 

10

 

5

 

20

 

20

 

10

10

了解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授课的深度有着相当的影响。

 

内经及伤寒对后世影响极大,学中医必读此二部著作。

 

四大家形成的特色与其所处地理及人文环境有关,也与医家各自见解有关

 

整体观念贯穿中医学始终,用药治疗时也应注意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样辨证论治贯穿中医学始终,体现医家的思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中医学思维方法,需慢慢形成。

教案附页

教学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

《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思考题与作业

思考题:

1、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基本特点?

作业:

1、阴阳的概念

2、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其它说明

中医导论对老师要求较高,要求对中医各部经典著作了解,对各家学说了解,理清其先后顺序,并能够按横向、纵向加以归类,能熟练运用中医思维治疗诊疗活动。

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

 

中医护理学教案

班级:

13级护理教师:

杨春杰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中医护理学的任务和基本特点

课型:

理论

学习目的:

1、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2、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

3、熟悉中医护理学的思维特点。

4、熟悉中医护理的任务和内容。

5、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6、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特点:

“病”、“症”、“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讨论

1.通过相关的典故、图片、临床病案比较中西方护理文化的异同。

  

2.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研究的应用。

 

教具: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医及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

1、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2、中医护理的概念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内涵丰富。

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1、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集体创作(非一时一人之作)

[成书年代]公元前1世纪西汉中后期

[学术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汉唐时期

⑴《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者]张仲景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并继承和发扬了汉以前的汤液疗法,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后世尊为“活人之书”。

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⑵唐·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集唐代以前方书之大成,载方5300余首,详论脏腑生理,列举诸多病证。

3、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刘完素-----百病多因火而起,善用寒凉药(寒凉派)。

张从正-----病由外邪入侵而起,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攻下派),重视情志护理。

李杲-------病由内伤脾胃而起,善于调理脾胃(补土派),重视对脾胃的护理。

朱震亨----倡阳常有余阴液不足,善于补阴(养阴学派),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

4、明清时期

代表医著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丰富了中医妇产科的护理内容。

明·吴又可著《温疫论》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提出“异气说”,详细论述了对传染病人的护理要求。

陈实功著《外科正宗》详细论述了对疮疡的护理。

5、近代和现代

中医护理发展迅速,中医护理队伍日益壮大。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谓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