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738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期中综合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7分)

美是什么?

美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pánɡbó气势,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美是体育健儿凌飞时在空中划出的优美曲线,从容不迫,xiāosǎ优雅;美是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热情诚恳的心怀,求真求实,坦荡无私的心胸;美是托尔斯泰明亮犀利的眼眸,意趣盎然,直戳要害;美是郦道元笔下三峡绚丽多姿的画卷,重岩叠嶂,素湍绿潭;美是          ,         ,

           。

 

(1)给加点字注音。

(2分)

所向披靡(mǐ) 意趣盎然(ànɡ)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pánɡbó(磅礴) xiāosǎ(潇洒)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要求内容出自本册课文)(3分)

答案:

(示例一)母亲的善良仁慈、宽容、大度的性格

忍辱负重 任劳任怨

(示例二)居里夫人实验室里淡蓝色的火苗 明亮安静 美丽动人

2.下面语段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

(4分)

①当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我们有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中国青年。

②曾经,中国人的勤奋改变了自身的境遇,改善了家庭的生活,也拥有了国家发展的奇迹。

我们相信,今天的中国青年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必将在人类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答案:

①句在“伟大复兴”之后加上“的目标”;②句将“拥有”改为“创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B )

发射时间定在凌晨。

   。

火箭   ,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

   ,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

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

   ……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③喷射的火焰

④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导析:

B 叙述火箭发射时的情景,应当按照时空顺序排序。

4.按要求默写。

(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5.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7分)

(1)下面是刘明为本次活动写的一篇消息,可是他不会设计标题,请你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2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由校图书馆、校办公室、校宣传部联合举办,目的是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引领学生远离屏幕,亲近书本。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2分)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年份

所占比例

调查内容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不喜欢阅读

42%

32%

20%

喜欢

阅读

阅读纸质书籍

20%

23%

24%

用手机、电脑阅读

38%

45%

56%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3分)

答案:

(1)(示例)学校开展“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活动

(2)(示例)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3)(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5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2分)

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

答案: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3分)

答案:

(示例)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烽烟笔直向上,黄河边上的落日,此时正圆。

此诗句写出了大漠奇特壮丽的风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5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 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

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

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

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

尊崇,敬仰。

⑤折节:

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

惊奇注视的样子。

8.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2)余告之故(缘故,原因)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D )

A.过岐亭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B.适见焉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余谪居于黄 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导析:

D A项,经过/过错;B项,遇见/了解;C项,神情/企图;D项,在。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

出门。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译文: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呀,为什么在这里?

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答案: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2.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

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

人生际遇:

苏轼:

被贬官;方山子:

“不遇”。

排遣方式:

苏轼:

寻友、赏景;方山子:

隐居。

参考译文:

【乙】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侠士都敬重他。

年龄稍大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凭借读书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

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

“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呀,为什么在这里?

”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

他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神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2分)

冬日香山

梁 衡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

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

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

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

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

山路寂寂,阒(qù)然无人。

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

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略有改动)

13.文章第②~④段描写了冬日香山的主要景物特征及其给人的感觉,仔细阅读文章,补全下面图表的内容。

(2分)

总体感觉:

空落落,清静

草木山石特征:

(1)草木去而山石显

松柏的特征:

(2)绿意盎然,生机蓬勃

作者的心境:

澄静安闲

14.文章第③段在写冬日香山时也写了香山其他季节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答案:

通过对比,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表现作者对香山冬日虚空境界的热爱之情,也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15.仔细阅读第⑤段,在作者的笔下,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春夏秋的香山又给人什么样的美感?

(4分)

冬日香山:

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春夏秋的香山:

妩媚、丰腴、绰约的美感。

16.文章第⑤段“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3分)

答案:

(示例)人要有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褪尽繁华,坚守正义,不畏艰难,不怕磨难,只有这样,才能立于天地之间,才能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

(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3分)

回家吃顿娘做的饭

厉彦林

①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总有共同的愿望:

那就是赶快回老家,一家老少团聚,吃几顿合口味的庄户饭,尽情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欣赏山乡没受任何污染的至真、至善、至美的自然景色,感悟宁静淡泊、淳朴温厚、慈善平和的心境。

②我在外工作近30年,每次回老家,爹总是早早跑到集市上,买回各种各样还沾着泥土、露水的蔬菜、水果等,娘总会做上满满一桌子饭菜,还反复地劝说:

“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

”岁月沧桑,地老天荒。

一年年走过来,我和几个妹妹都长大了,爹娘也被岁月催老了。

我深深地感到,只要献给爹娘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冷清的院子会立刻温暖起来,平淡的日子会顿感五彩缤纷。

③当下,人们常谈论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回家吃顿娘做的饱含母爱、热气腾腾的饭就是一种幸福。

这些年,春节放长假,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回家过年。

守着年迈的爹娘,仔细聆听母亲的唠叨,欣赏父亲下地耕作、打理菜园,放心地品尝、慢慢地咀嚼、尽情地回味娘做的饭。

在家的日子,娘总会把积攒了一年的好东西纷纷拿出来,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顿顿都是七个碟子八个碗,像招待远方尊贵的客人。

吃饱了,娘还逼着再多吃几口,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塞进我们的肚子里。

娘看着我们吃得打饱嗝或者满头大汗,便会开心地笑了。

说实话,我这些年在外工作,也吃过一些山珍海味,有些娘肯定没见过、没听说过,更没吃过。

可娘还是执拗地为我做她认为世上最好吃、我应该最爱吃的东西。

多少次,我凝望着娘满头的银丝、满脸的坎坷与风霜,泪水相伴着感激与感动在眼眶里打转。

情真意切的母爱刻骨铭心、魂牵梦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更加牵挂和依赖亲人,更加珍惜与爹娘团聚的日子。

④记得那年大年初三,全家大鱼大肉吃腻了,我就自告奋勇要炖萝卜吃。

响应最快的是娘,其实娘也不相信我做的菜会好吃。

自家过冬的大萝卜又大又脆,我洗净切成块状和排骨混在一起,用小火慢慢地炖,临出锅前放上些许辣椒、香菜和味精,趁热盛出来,口感确实不错。

娘尝了几口,自豪地说:

“好吃,儿子做的白水煮萝卜也好吃!

”言语中透出一种幸福和满足。

年幼时体会不到在那贫寒的岁月,娘在烟熏火燎中忙碌着做饭的无奈与辛苦,当自己为人父母之后,对父母的恩情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多少次劝告、提醒自己:

一定用心孝敬父母,但连偶尔为爹娘做顿饭这样简单的事都做不到,心中常怀愧意和歉疚。

⑤节假日,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是一次幸福而快乐的旅行。

(选自《人民日报》)

17.文中第③段的画线句:

“其实幸福很简单”。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简单”?

(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

回家吃顿娘做的饱含母爱、热气腾腾的饭就是一种幸福。

18.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爹娘”运用了哪些描写?

试举一例。

(3分)

答案: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示例)语言描写:

外边的饭不如家里的香,多吃点,多吃点!

19.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分)

答案:

题目用具体的事情诠释了亲情,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

20.面对“我”的“白水煮萝卜”,娘的表现是什么?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3分)

答案:

自豪、幸福和满足。

(示例)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很少,只要儿女能时常回家,他们就会很幸福。

21.“只要献给爹娘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冷清的院子会立刻温暖起来,平淡的日子会顿感五彩缤纷。

”你一定有过温馨的问候或者是甜美的微笑……请用你的笔把它描述下来吧。

(3分)

答案:

略(提示:

一定要写出具体的问候、微笑,或者具体的其他细节,语言要通顺,有真情实感。

三、写作(50分)

22.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当明艳的鲜花映入眼帘,当鸟儿鸣叫在枝头,当溪流奔向海洋……你对大自然赋予的这一切有着怎样的感悟?

你不觉得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和美好吗?

它们陪伴着你、哺育着你、启发着你、引领着你……

请你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500字以上;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