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904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docx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二版答案和课文翻译李荫华上外语社

第一单元

学习方式

TextA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回忆其中国之行,阐述他对中西方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看法。

   

中国式的学习风格

霍华德·加德纳

   1987年春,我和妻子埃伦带着我们18个月的儿子本杰明在繁忙的中国东部城市南京住了一个月,同时考察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艺术教育情况。

然而,我和埃伦获得的有关中蓁教育观念差异的最难忘的体验并非来自课堂,而是来自我们在南京期间寓居的金陵饭店的大堂。

   我们的房门钥匙系在一块标有房间号的大塑料板上。

酒店鼓励客人外出时留下钥匙,可以交给服务员,也可以从一个槽口塞入钥匙箱。

由于口子狭小,你得留神将钥匙放准位置才塞得进去。

本杰明爱拿着钥匙走来走去,边走边用力摇晃着。

他还喜欢试着把钥匙往槽口里塞。

由于他还年幼,不太明白得把钥匙放准位置才成,因此总塞不进去。

本杰明一点也不在意。

他从钥匙声响中得到的乐趣大概跟他偶尔把钥匙成功地塞进槽口而获得的乐趣一样多。

   我和埃伦都满不在乎,任由本杰明拿着钥匙在钥匙的槽口鼓捣。

他的探索行为似乎并无任何害处。

但我很快就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饭店里任何一个中国工作人员若在近旁,都会走过来看着本杰明,见他初试失败,便都会试图帮忙。

他们会轻轻握紧本杰明的手,直接将它引向钥匙的槽口,进行必要的重新定位,并帮他把钥匙插入槽口。

然后那位“老师”会有所期待地对着我和埃伦微笑,似乎等着我们说声谢谢——偶尔他会微微皱眉,似乎觉得我俩没有尽到当父母的责任。

   我很快意识到,这件小事与我们在中国要做的工作直接相关:

考察儿童早期教育 (尤其是艺术教育)的方式,揭示中国人对创造性活动的态度。

因此,不久我就在与中国教育工作者讨论时谈起了钥匙槽口一事。

 

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我的中国同行,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对此事的态度与金陵饭店工作人员一样。

”既然大人知道怎么把钥匙塞进槽口——这是处理槽口一事的最终目的, 既然孩子还很年幼,还没有灵巧到可以独自完成要做的动作,让他自己瞎折腾会有什么好处呢?

他很有可能会灰心丧气发脾气——这当然不是所希望的结果。

为什么不教他怎么做呢?

他会高兴,他还能早些学会做这件事,进而去学做更复杂的事,如开门,或索要钥匙——这两件事到时候同样可以 (也应该)示范给他看。

   我俩颇为同情地听着这一番道理,解释道,首先,我们并不在意本杰明能不能把钥匙塞进钥匙的槽口。

他玩得开心,而且在探索,这两点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

但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试图让本杰明懂得,一个人是能够很好地自行解决问题的。

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美国中产阶级最重要的一条育儿观。

如果我们向孩子演示该如何做某件事——把钥匙塞进钥匙的槽口也好,画只鸡或是弥补某种错误行为也好——那他就不太可能自行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件事。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他就不太可能—共如美国人那样——将人生视为一系列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一个人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学会发现需要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的新问题。

 

把着手教

 回想起来,当时我就清楚地意识到,这件事正是体现了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而且不仅仅是一种意义上的关键之所在。

这件事表明了我们两国在教育和艺术实践上的重要差异。

   那些善意的中国旁观者前来帮助本杰明时,他们不是简单地像我可能会做的那样笨拙地或是犹犹豫豫地把他的手往下推。

相反,他们极其熟练地、温和地把他引向所要到达的确切方向。

我逐渐认识到,这些中国人不是简单地以一种陈旧的方式塑造、引导本杰明的行为:

他们是在恪守中国传统,把着手教,教得本杰明自己会愉快地要求再来斗次。

   学习应通过不间断的精心塑造与引导而得以实现,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

我们观看了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艺术的情景,他们的娴熟技艺令我们惊讶。

年仅5、6岁的孩子就带着成人的那种技巧与自信在画花、画鱼和动物;9岁:

10岁的小书法家写出的作品满可以在博物馆展示。

有一次去两位小艺术家的家里参观,我们从孩子的父母处得知,他们每天练习数小时以完善他们的技艺。

 

创造力第一?

   

   从对创造力的态度来说,优先次序似乎是颠倒了:

西方的年轻人先是大胆创新,然后逐渐深谙传统;而中国的年轻人则几乎离不开传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同样可能发展到具有创新的境界。

   美国人的立场可以概括起来这么说,我们比中国人更重视创新和自立。

我们两种文化的差异也可以从我们各自所怀的忧虑中显示出来。

中国老师担心,如果年轻人不及早掌握技艺,就有可能一辈子掌握不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同样地急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工作者则担心,除非从一开始就发展创造力,不然创造力就有可能永不再现;而另一方面,技艺可于日后获得。

   但我并不想夸大其辞。

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革新方面都展示了巨大的创造力。

而西方的创新突破则有被夸大的危险。

如果仔细审视任何一项创新,其对以往成就的依赖则都显而易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现象)。

   然而,假定我这里所说的反差是成立的,而培养技艺与创造力两者都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那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

我们能否从中美两个极端中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它或许能在创造力与基本技能这两极之间获得某种较好的平衡?

 

TextB

   设法教育孩子珍惜钱财会是件难事。

然而,大卫·欧文说,方法也很简单——开个银行就行。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其实,这事并没听上去那么难,你读一读戴夫第一国家银行的故事就知道了。

孩子与金钱

大卫.欧文

   当家长觉得该教孩子们懂得如何对待金钱的时候,他们通常先为孩子开个储蓄账户。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颇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自己什么也不干银行还会付给他们钱,,可当他们明白利率小得很,而且父母也无意让他们动用本金时,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就冷却了。

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储蓄账户只不过是一个吞没其生日礼金支票的黑洞。

   孩子:

“奶奶给了我25美金!

家长:

“太棒了。

咱们把支票直接存到你的账户上去。

孩子:

“可这钱她是给我的!

我要用!

家长:

“嗳,钱还是你的嘛。

你只不过是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好让它增多。

孩子(狐疑地):

“你说‘增多’是什么意思?

家长:

“哦,要是你把这25美金在银行里放一年,银行就会付给你75美分。

要是你连本带息在银行里再放一年,银行会再付给你75美分,另加2.5美分。

这叫做复利。

这钱能帮你上大学。

”   ’

   这类储蓄计划的主要缺陷在于,孩子本人一无所获。

上大学还不知要过多少年,他们或许会想他们宁愿呆在家里。

实际上,这类计划的真正目的通常不是促进储蓄而是限制消费。

(1)孩子们在糖果、电子游戏上的花费之大令家长们十分震惊(或者更确切地说,孩子们的超支行为似乎是在竭力仿效父母、这令家长们十分震惊),于是家长便设法把孩子们的钱存起来不让用。

毋怪乎孩子们很快就认定,大额钱款不是实实在在的钱,有了现钱要么赶紧花掉,要么藏在抽屉里。

   

   为了避免我的两个孩子产生这——问题,我开设了自己的银行,名叫戴大第一国家银行。

我用记录自己支票簿使用情况的同—个电脑程序给每个孩子开了一个账户。

因为我希望孩子存款增长的速度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便给他们一个诱人的利率——月息5厘。

(2)以复利计算,年息达到70%以上。

(不,我不接受外来存款。

)零花钱在每月第一天自动存入。

孩子们也可以把别的钱存进来,想存就存,想取就取。

   戴夫银行经营了4年,一下子就把我的两个孩子变成了热心的储蓄者。

至今我儿子在车里找到零钱仍会来找我说, “今天就把这个上账。

”两个孩子的存款增长很快,两年之后,我不得不将月利率降至3厘。

我宣布调低利率时两个孩子反对,可当我解释说供求法则同样适用于货币供应后,两人严肃地点头赞同。

两个孩子帮我一起·计算他们的利息——这可是学习计算平均值与百分比的颇为有用的一课。

(3)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我不加任何限制,不作任何询问,我还根据要求随时提供打印的账单。

   高利率并非戴大银行惟一诱人之处。

在孩子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他们的存款属于他们自己。

他们存钱便会获利;他们想花钱也用不着获得许可。

孩子对自己的钱没有自主权,就没有什么东西激励他们不去伸手要钱,不把到手的钱花个光。

   ·

   帮助孩子们成为理性消费者的方法是,交给他们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自主权。

我们去度假前,我通常额外多给孩子们20块钱左右存在他们账户上。

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我们出发前用这笔额外的钱买T恤衫、存起来,或者花掉,或随便他们派什么别的用场——但在度假期间,他们就不会从我这儿再拿到任何额外的零用钱了(根据惯例被认为是度假享受的共同消费除外,如糖果、冰淇淋、电影票等)。

由于他们花费的任何一笔钱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我的,他们出手时就很谨慎。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玛莎葡萄园的一家纪念晶商店,我儿子一声不响地仔细察看那些不起眼的商品,他的一个朋友则吵着让父母花5美金买了一把玩具枪,可几乎还没等我们回到车上,枪就坏了。

我儿子最后花了33美分买了个未打开的空心晶球,后来他用榔头把它砸了开来——我看这钱花得值得。

要是他花的是我的而不是他自己的钱,毫无疑问,他肯定也会要买一把玩具枪的。

   儿童是天生的资本家。

只要给予足够的自由活动余地,他们很快就会成为精明的理财者。

如果家长的理财教育失败,那往往是因为他们出于自身的原因把存钱弄得似乎既痛苦又无聊。

金钱是有趣的,而且几乎完全是不讲自明的。

(4)教育孩子们看问题要有长远目光的惟一途径,是让孩子们近期内便能尝到某种甜头,从而激励他们去那样做。

Unit2

TextA

ALifeFullofRiches

 

I.Vocabulary

1)abrupt    2)emotional       3)bless              4)wearandtear  

      5)dated      6)consequences    7)seemingly       8)incontrastto     

       9)Curiosity 10)genuine        11)primarily       12)sentiments

 

2.

1)     confrontedwithmorethanoneproblem,trytosolvetheeasiestonefirst

2)     vitaltotheexistenceofallformsoflife

3)     someconfusionamongthestudentsaboutwhattodoafterclasstofollowuponthesubject

4)     nothingmorethanajobandanapartmenttobehappy

5)     tickledhimtothinkthatshe’dcometoaskhisadvice

 

3.Completethesentences

1)alingering,fabricating,sentiments

2)fillout,everyitem,vital,consequences

3)bedenied,tangible,cherish,attain

 

II.

1.Itisalongtripandwilltakeusfivehoursbybus.

2.Shearrivedearlyandtookafrontrowseat.

3.Don’ttakemeforafool.

4.Ittakesalotofimaginationtofabricatesuchastory.

5.Myunclewilltakeme(aloneonhistrip)totheArcticthissummer.

6.HetookthedinnerplateIpassedtohim.

7.Kevintooksecondprizeintheweight-liftingcompetition.

8.Ifyoudon’ttakemyadvice,youwillregretit.

 

III.

1.hanging            2.togive      3.toreturn    4.beingpraised     

5.nothaving        6.tosay        7.toopen             8.beinghelped

 

ComprehensiveExercises

I.

1.     Text-related

1)well-off/affluent    2)dated      3)fallinginto 4)bracket  5)deny      6)tangible

7)pursuit                  8)cherishes 9)outofplace 10)abrupt       11)focus     12)donations

 

2.     1)consume       2)fueled           3)annual    4)plain             5)physically      

6)security          7)indicates        8)equally   9)traditional      10)follows 

 

 

II.Translation

1.      

 

1)     Thecompanydeniedthatitsdonationshadacommercialpurpose.

2)     Wheneverhewasangry,hewouldbegintostammerslightly.

3)     Educationisthemostcherishedtraditioninourfamily.That’swhymyparentsnevertookmetodinneratexpensiverestaurants,butsentmetothebestprivateschool.

4)     Shortlyafterherecoveredfromthesurgery,helosthisjobandthushadtogothroughanotherdifficultphaseofhislife.

5)     Incontrasttoouraffluentneighbors,myparentsareratherpoor,buttheyhavealwaystriedhardtomeetourminimalneeds.

 

2.

 Withmoreandmoredonationscomingin,ouruniversitywillbemuchbetterofffinanciallynextyear.Wewillthusbeabletofocusonthemostimportanttaskthatwe,educators,musttakeon:

toencouragestudentstoattaintheirscholarly/academicgoals,totrainthemtobedependableandresponsibleindividuals,topreparethemforthelifeahead,andtoguidethemintheirpursuitofspiritualaswellasmaterialsatisfaction.

第二单元

价值观

TextA

   有钱是否意味着过一种完全不同于普遍人的生活?

看来未必,如果你的名字叫萨姆·沃尔顿。

美国乡巴佬首富

阿特·哈里斯

   他穿上餐服准备到美国首富的生日聚会上去担任侍者。

在他的想象里,他定然会看到:

豪宅,主人天天要坐的罗尔斯一罗伊斯轿车,戴着钻石颈圈的家犬,到处可见的仆人。

   他动身前往那所宅邸,开着车穿过本顿维尔镇冷冷清清的市政广场。

本顿维尔镇是阿肯色州一个仅有9,920人口的偏远小镇,萨姆·沃尔顿就在该镇从一个专卖廉价商品的小店起家,逐渐发展成为价值60亿美金资产的廉价连锁店沃尔玛公司。

侍者上了一条乡间车道,转过一个标着“萨姆和海伦·沃尔顿”的信箱,在一幢林间住宅前跳下了车。

   房子还不错,但绝对不是宫殿。

家具略显陈旧,一辆旧的轻便货车停在车库里,褐色的捕禽猎犬在院子里窜来窜去。

根本没看见任何仆人的身影。

   “太令人失望了,”侍者杰米·鲍尤叹道。

 

   只有在美国,一个亿万富翁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安稳地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

67岁的廉价店大王萨姆·穆尔·沃尔顿仍然开着他那辆红白两色的1979年出厂的福特牌轻型货车穿行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身边坐着他的捕禽猎犬。

当狩猎季节来临时,他跟别人一样在当地的沃尔玛商店排队购买猎枪子弹。

   “他不要任何特殊待遇,”夜班经理乔尼·贝克说,他费了好大的劲才如公司最近一份备忘录所规定的那样对自己的老板以名相称。

这里几乎没人去想他的亿万身价,他们称他为萨姆先生;丝毫不以他的平民作风为怪。

“他还是那个在市政广场开廉价店,为了自己的梦想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人,一点没变,”市长理查德·霍巴克说。

   人人都说他为人友善,性情开朗,是个好邻居;他尽力与人们融洽相处,从不炫耀,也从不盛气凌人。

   无论他星期六晚上的夜生活过得多晚,星期日你还是能在教堂见到他。

当然是坐在他的包座上,对吗?

“我们不设包座,”当地教堂牧师戈登·加林顿第三说。

   那美国首富坐哪儿呢?

哪儿有空位子就坐哪儿。

“知道吗,他根本就不是那种人。

他没有包座。

前几天晚上教堂举行晚餐会,他和太太一起在后面洗盘子。

   19年来,为他理发的总是同一个师傅。

约翰·梅霍早上七点开门会见到他等在门外。

他跟人闲聊国内新闻,或是坐在椅子里看报,没准是《本顿民主日报》,这是沃尔顿的又一宗产业。

这份报纸从来不让有关他的消息出现在头版上。

 它将《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塞在第二版的报尾。

“他压根儿不是那种爱上头版新闻的人,”一位报社雇员解释说。

但最近有天早上,美国首富做了件在任何其他地方准会成为头条新闻的事:

他忘了带钱。

“我说,‘没事,下次一起付吧,,,,理发师梅霍说。

“可他说,‘不行,我得回去拿,’就回家去取钱包了。

   这一切,嗯,是不是有点怪?

“一点也不,先生,”梅霍说。

“萨姆·沃尔顿惟一不同寻常的就是,他平平常常。

   然而,沃尔顿所到之处名人追星族紧跟不舍,他的平民习惯能保持多久,就很难说了。

自从《福布斯》杂志宣布他拥有价值28亿的沃尔玛股票成为美国首富以后,他就成了一个东躲西藏的富人,他得甩开记者、寻梦者,还有图谋不轨者。

   “他或许是《福布斯》排行榜的首富,”公司事务主管吉姆·冯·格雷姆普说,“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首富——而且他也不在乎。

他不怎么花钱。

他是拥有股票,但他一直把股票留在公司里好让公司发展。

而他脑子里真正想着的是沃尔玛十万员工共同取得的成功。

   他通常回来参加星期五的销售会议,或是星期六早晨7点的行政人员鼓劲会,届时沃尔顿会像分店新开张时那样,跳上椅子,带领大家呼喊沃尔玛公司口号:

“给我一个W!

给我一个A!

给我一个L!

大声点!

   于是大家越喊越响。

没有谁说这样做有点傻。

这都是萨姆定下来的沃尔玛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忠诚,勤勉,加班加点;从公司最底层起大家集思广益,日本管理方式;善待员工;尽可能降低价格、减少利润,一夜安睡到天亮。

员工进公司一年就有资格获得优先认股权,并一再鼓励他们尽能力购买。

   鼓劲会之后,大家一起去打野禽,或在他家后院打网球。

但他的那些商店总搁在他的心上。

一位来打网球的客人为了分散他打球的注意力,故意问了一句为什么一筒网球在一家沃尔玛商店卖得比别的一家沃尔玛商店贵。

此话并非实情,但这一招却真管用。

沃尔顿连输四局。

   沃尔顿为员工子女设立了大学奖学基金,·为房屋遭受火灾、洪水、龙卷风等破坏的员工重建家园设立了灾难救助基金。

他信奉广开思路、褒奖成功。

   “他会说,‘那人工作努力,奖励一下吧,”退休的前任总裁费罗尔德·F·阿伦德回忆道。

他原先供职的雇主非常吝啬,所以离开那里加入沃尔玛公司之后,他对这种慷慨行为深感震惊。

“我加盟沃尔玛后,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们之所以成功,”沃尔顿在公司宣传册上写道,“是由于我们的员工,是由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以及他们对公司的感情。

他们认为这里与众不同,但是这种荣誉他们受之无愧。

”   公司律师吉姆·亨德伦补充说,“我从没见过有谁为他工作或和他接触一段时间后而不受益的。

我不仅仅是指钱财方面,当然许多人是更富有了。

我是说他的某种内在的东西——与萨姆·沃尔顿交往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 

 

TextB 

从小木屋走向白宫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可是,当吉米·卡特连任美国总统的努力失败后,他发现自己一下子被赶出白宫,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

本文叙述了他是

吉米·卡特的复元

莎拉·帕夏尔

   或许因为我本人也生长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南方小镇的缘故,我觉得跟罗莎琳和吉米·卡特夫妇坐下交谈就如同在夏日午后荡在门廊的秋千椅上呷冰茶那么舒服。

坐落于蓝岭山脉的卡特夫妇幽居的原木小屋前,恰好就有这样的秋千椅,往下看去是一条咆哮的山间溪流。

和小屋里别的家具一样,这秋千椅是前总统卡特设计和制作的。

卡特是一位手艺高明的木工,为了制作这些家具,他从其方圆160英亩的农庄上亲自遴选并砍伐树木,而后剥去树皮,将木料制成家具及其他用品。

   “我父亲擅长使用工具,”他回忆道,“因此学习使用工具对我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我们就得自己修。

我们不会请人宋修理或换新的。

我们有这种手艺——大萧条时期,农民都有这一手。

   多年来,卡特制作了约50件居家用品,差不多有一半已作为礼物馈赠他人。

但有些制品仍留在普兰斯的家里,都用了30多年了。

不过,他妻子赶紧指出,他的手艺在不断提高。

“1953年我们刚从海军退役回家时,他做了只放在后门廊用的沙发。

那时他还用钉子。

现在他做什么都不用钉子了。

他研究木工工艺,下功夫制作,他给家里做的家具真的非常漂亮,包括一张细柱床和配套的床头柜。

   卡特的木工才干在政治竞选中,尤其是在与工厂工人见面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你不用跟在工厂干活的人多说,他们就会明白,原来你本人也是个劳动者。

你的手艺或许跟他们不一样,但在干体力活的人之间有种天然的纽带,就如同手足之情。

   卡特一路竞选当上总统之后,偶尔也设法悄悄溜到戴维营的木工场干上几个小时,因为在他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