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4223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docx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是19世纪成为独立学科,其标志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可分为哪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5、印度最早的经典实用的语言是:

梵语

6、中国“小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三方面: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7、语言的功能包括哪两个:

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8、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两个:

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9、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最基本的手段。

10、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11、儿童语言学习得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12、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13、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4、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15、我们是通过听话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心理现实的。

16、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实现的编码。

17、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9、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20、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21、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上看是不具有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2、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态和人称。

2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24、在workers中,worker这一部分可以称为词根或词干。

25、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哪四部分:

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

26、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停顿和一个完整的语调。

27、仅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

单纯词

28、最小的语法单位是:

语素

29、和名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是性、格、数。

30、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述宾,“跑得很快”属于述补,“马上出发”属于偏正,“火山爆发”属于主谓。

31、能够改变词类的是派生(构词)词缀。

32、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除了有类的配例之外,还有形态的一致性配合和虚词。

33、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是:

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3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中心意义。

汉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陈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本义,其余是派生意义。

35、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四种:

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古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玛雅文

36、我国传统文学中的六书是: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手形象、泪会意、拖形声、刃指事、其(“其中”的“其”)是假借。

38、简述字母文字产生历程。

39、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40、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

官话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41、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2、语言谱系的结构层次一般有:

语系、语族、语支、语言

43、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蔵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阿拉伯语属于一含语系。

44、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

社会接触

45、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的接触。

46、共同语分为两种:

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

4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48、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提出来的。

49、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50、语音演变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一定的条件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51、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52、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3、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作用。

54、“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55、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增加音节,用复音词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词为主的格局。

56、研究语音演变的凭借主要是:

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借词

57、“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由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58、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词缀。

59、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决定的。

补充:

60、同义词的同主要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附加色彩等方面。

61、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62、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63、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4、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65、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

1、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般规律,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5、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6、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7、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8、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9、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10、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11、不同语言的结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12、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13、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14、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15、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16、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17、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18、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属的符号系统。

19、现实中的句子是无穷的,所以组合关系也是无限的。

20、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21、句子是比词组高一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22、“飞鸟”和“小鸟”具有同样的组合关系。

一、名词解释(加星号的为论述题,音位归纳P64)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注意:

文字不是语言。

2、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意义的声音。

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3、条件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不同的音素。

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他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4、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的各音素的音质虽有不同,但说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感觉不到它们是不同的音,而把它们当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来使用。

例如汉语武汉话里的[n]和[l]可以自由变读,而不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5、区别特征——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

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负担的。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

]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

★6、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展”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五种:

同化:

如:

瓜子儿,受儿卷舌色彩的影响韵母变为?

异化:

比方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214调变成35调,如“土改”念成“涂改”。

弱化:

从元音来说,如木头、馒头、噱头、石头等中的头,韵母单化为o。

从辅音来说,如“在”在语流中声母变为t或d或l。

脱落:

比如“你们”常发成nim,“豆腐”说成douf。

增音:

例如普通话语气词“啊”如果出现在后鼻音[?

]收尾的音节之后,就要变读为[?

a]。

★7、语法范畴——是对具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人称、态。

性:

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或二分为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

如俄语名词分为阴性、阳性、中性三类。

数:

很多语言都有数的语法范畴,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或是单数、双数或复数,多与名词相关。

如英语,俄语中的名词等。

格:

是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

如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共有六种格。

体: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最常见的有完成体或未完成体。

如汉语的“着、了、过”也可以表示体。

时:

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例如英语“Iwrite”(现在时),“Iwrote”(过去时),“Ishallwrite”(将来时)。

人称:

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

如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形式变化。

如:

“He(she)writes”,“Iwrite”,“Youwrite”,“Theywrite”。

态:

也称语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

8、直接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例如“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中的“各级干部”和“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第一层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它们的结构关系是主谓。

“各级”和“干部”是第二层前一部分的直接组成成分,结构关系是偏正,其余以此类推。

9、屈折——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发生了屈折的变化。

所以又叫做内部曲折。

俄语是比较典型的屈折语。

10、孤立语——也叫词根语,以汉语为突出的代表。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序严格。

由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或者说词形变化极不丰富,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标志,完全是根据语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你看我”,改变词序成为“我看你”,意思就相反了。

第二,虚词十分重要。

孤立语中词与词的关系,常常通过虚词这一重要的语法手段来体现。

比如“父亲和母亲”、“父亲的母亲”、“父亲或母亲”等,仅虚词不同,意义就大不相同。

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这些词不带有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帽子(前缀)和属巴(后缀和词尾),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干。

所谓孤立语的称呼就与这个特点有关。

11、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在英语中居于主格的位置是he,处于宾格的位置是him。

第二,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动词works,其中的词尾s,在这里表示了单数、第三人称、普通体、现在时四个语法意义。

而内部屈折,例如man(男人、单数),men(男人们、复数)。

第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12、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光碟”等,这是因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

隐喻产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从一个词长期比喻用法获得的。

例如“包袱”。

13、语义特征(义素)——多义、同义、反义等都是词义的一种聚合类型,着眼于词内(多义)或词间(同义、反义)的意义关系。

词义的聚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类型,这就是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找出最小的意义构成成分,人们将它称为语义特征(义素)。

语义特征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义素。

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语义特征构成的,这些语义特征合起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14、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历史同源关系,我们称之为亲属语言。

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是亲属关系,归属汉藏语系。

15、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为同一个语系,把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

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系之下还要根据语言的分化层次再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下级分类。

例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16、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

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这说明它们的相似是因后来的彼此接触造成的,而不是来自同一祖先语或同一祖先语中关系密切的后代。

例如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罗马尼亚语属于罗曼语族,希腊语单独成一个语族。

17、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另外,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

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一方主要向高的一方借用文化政治方面的词汇,而经济文化水平高的一方主要向低的一方借用当地事物、风俗或观念的名词,但核心词根一定有相当数量还用各自语言原有的。

比如,东亚/东南亚语言联盟诸语言的共同点是:

有声调的单音节孤立语。

研究表明,这些语言的相似点是后来才产生于这一区域的。

18、双语现象——语言替换过程必须经历的现象,即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

当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交际的需要必然会使他们各自学习对方的语言,许多人成为双语者。

经过长期并存的双语,各自的使用范围会逐渐此长彼消,经济、文化发达一方的语言使用场合逐渐增多,而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一方的使用场合逐渐萎缩,到只在家庭中使用,再到无人使用而消亡。

19、共同语——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

在有语言或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共同语:

择一种语言或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不同语言区或同一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

我们把这样的交际工具称为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

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

虽然这样,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性质也不一样。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例如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内部各地区人们的通用交际语。

2.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简称“基础方言”),任何一种共同语都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那种地域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3.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4.哪种语言做国家共同语也取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0、基础方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都可以使某一个方言取得一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例如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21、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交际工具。

各地洋径派的共同特点是: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如把“胡子”叫做grassbelongface(“属于脸的草”)。

可以说,洋泾浜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殖民者的语言,是殖民者语言在异域的有限交际范围内使用的一种特殊变体。

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

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

22、混合语(克里奥尔语)——又叫克里奥耳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

23、语音对应关系——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表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言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例如:

豪的韵母,在北京的方言读ao,在广州的方言读ou。

24、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25、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

26、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