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368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实验与探究.docx

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实验与探究

专题十二 实验与探究

考点一 基本仪器的使用

1.[2014重庆理综,6

(1)]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12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

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表直流50V挡检测故障。

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用红表笔分别探测电路的a、b点。

①断开开关,红表笔接a点时多用表指示如图2所示,读数为    V,说明    正常(选填:

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

 

图1

图2

  ②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时,表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表指示仍然和图2相同,可判定发生故障的器件是    (选填:

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

 

答案 ①11.5(11.2~11.8之间的值均可) 蓄电池 ②小灯

2.(2014福建理综,19

(1),6分)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cm和    mm。

 

答案 60.10 4.20

3.[2014广东理综,34

(1),8分]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键S。

①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

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V挡,示数如图(b),电压值为   V。

 

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    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U变大,滑片P应向    端滑动。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    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答案 ①1.30 ②A ③B ④短路(每空2分)

考点二 力学实验

4.(2014江苏单科,6,4分)(多选)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B.两球应同时落地

C.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D.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BC 

图(a)

5.(2014课标Ⅱ,23,9分)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

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

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56.0

43.6

33.8

28.8

1/k(m/N)

0.0061

0.0179

0.0229

0.0296

0.034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①   ,②   。

 

(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像。

图(b)

(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

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N/m。

 

答案 

(1)81.7 0.0122(2分。

每空1分)

(2)-n图像如图所示。

(3分)

(3)(2分。

在~之间均同样给分)

(2分。

在~之间均同样给分)

6.(2014课标Ⅰ,22,6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

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 

(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7.(2014安徽理综,21Ⅰ)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图1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 。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

 

图2

(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为40.0cm。

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   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C为 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2)。

图3

答案 

(1)ac 

(2)c (3)2.0 4.0

8.[2014重庆理综,6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

图甲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和TQ。

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到C点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由实验可知:

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与P点的距离为    cm,该曲线为    (选填:

TP或TQ)的曲线。

 

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    (选填:

P或Q)点所在的立柱。

 

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    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    。

 

图乙

答案 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P ②Q 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9.(2014山东理综,21,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

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图甲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图乙

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    (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答案 

(1)如图所示

(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

(3)

10.[2014广东理综,34

(2),10分]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①如图(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得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N/m。

(g取9.8m/s2) 

砝码质量(g)

50

100

150

弹簧长度(cm)

8.62

7.63

6.66

  ②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b)所示;调整导轨,当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

 

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    。

 

④重复③中的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c)。

由图可知,v与x成    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    成正比。

 

答案 ①49.5~50.5 ②相等 ③滑块的动能 ④正比 x2(每空2分)

10.(2014大纲全国,22,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

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

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

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

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

单位:

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答案 

(1)4.30(4分,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5.88m/s2(或:

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2分)

11.(2014浙江理综,21,10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图1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   cm。

 

图2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

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   N/m(重力加速度g=10m/s2)。

由表1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表1

答案 

(1)15.95~16.05,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能

12.[2014天津理综,9

(2)]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

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 。

 

②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    (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③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

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

 

④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

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    (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答案 ①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②D ③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 ④CD

13.(2014江苏单科,11,10分)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甲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F1=3.30N、F2=3.85N和F3=4.25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图甲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图乙          图丙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丙所示。

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    。

 

(3)根据

(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答案 

(1)(如图,F合=4.6~4.9都算对)

(2)Fa=Fb

(3)BD

(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

(或:

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轻弹簧。

考点三 电学实验

14.(2014课标Ⅰ,23,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图(a)

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

(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R图线(用直线拟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与R的关系式为                。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

答:

①    ,②    。

 

R/Ω

1.0

2.0

3.0

4.0

5.0

6.0

7.0

I/A

0.143

0.125

0.100

0.091

0.084

0.077

I-1/A-1

6.99

8.00

10.0

11.0

11.9

13.0

图(b)

图(c)

(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A-1·Ω-1,截距b=    A-1。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

 

答案 

(1)=R+[RA+(r+R0)]或=R+(5.0+r)

(2)①0.110 ②9.09

(3)描点作图如图所示,由图线可得k=A-1·Ω-1=1.0A-1Ω-1,b=6.0A-1。

(4)由=R+(5.0+r)可知k=,b=(5.0+r),将k=1.0A-1Ω-1、b=6.0A-1代入可得E=3.0V,r=1.0Ω。

  1.0(在0.96~1.04之间均对) 6.0(在5.9~6.1之间均对)

(4)3.0(在2.7~3.3之间均对) 1.0(在0.6~1.4之间均对)

15.(2014江苏单科,10,8分)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

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图甲所示的部件    (选填“A”、“B”、“C”或“D”)。

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

 

(2)如图乙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

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

由此可以推断:

电路中    (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

 

图甲         图乙     

(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23V和38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7Ω。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请写出两条建议。

答案 

(1)B 

(2)0.410 

(2)7、9 断路 (3)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像法求电阻值)

16.(2014浙江理综,22,10分)小明对2B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

(1)图1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1中画出。

图1

(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I图上,如图2所示。

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   (填“○”或“×”)表示的。

 

图2

(3)请你选择一组数据点,在图2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   Ω。

 

答案 

(1)如图所示

(2)× (3)由U=IR知U-I图线的斜率对应于R的测量值。

选择其中一组“×”或“○”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即可。

用“×”连线时R=(1.1~1.3)Ω,用“○”连线时R=(1.5~1.7)Ω。

17.(2014北京理综,21,18分)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图1

(2)现有电流表(0~0.6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A.电压表(0~15V)

B.电压表(0~3V)

C.滑动变阻器(0~50Ω)

D.滑动变阻器(0~500Ω)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

(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

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U(V)

1.45

1.40

1.30

1.25

1.20

1.10

电流I(A)

0.060

0.120

0.240

0.260

0.360

0.480

图2

  (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

 

(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

图3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   。

 

图3

答案 

(1)甲 

(2)B C (3)如图所示

(4)1.50(1.49~1.51) 0.83(0.81~0.85) (5)C

18.(2014大纲全国,23,12分)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可利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

内阻为1.00Ω;电压表

;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一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

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

图(a)

(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

图(b)

(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画出U-I图线。

I(mA)

193

153

111

69

30

U(V)

2.51

2.59

2.68

2.76

2.84

图(c)

  (3)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连线如图所示(3分,有任何错误就不给这3分)

(2)U-I图线如图所示(3分)

(3)2.90(3分,在2.89~2.91之间均给分)

1.03(3分,在0.93~1.13之间均给分)

19.[2014福建理综,19

(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

改装的电流表

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①已知灵敏电流计

的满偏电流Ig=100μA、内阻rg=2.0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应并联一只    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 

②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表

读数U/V

5.26

5.16

5.04

4.94

4.83

4.71

4.59

4.46

改装表

读数I/mA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    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 。

 

④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

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

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