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481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docx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肥大细胞:

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

2.浆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

3.致密结缔组织:

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

5.网织红细胞:

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6.造血干细胞:

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7.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8.骨单位:

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

9.骨板:

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

10.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11.同源细胞群:

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12.软骨陷窝:

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

13.软骨囊:

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

14.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

15.三联体: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16.闰盘:

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17.肌浆网:

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18.横小管: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

19.终池:

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20.血脑屏障:

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

21.运动终板: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22.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23.尼氏体:

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

24.运动终板:

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25.神经原纤维:

神经原纤维由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26.神经末梢:

为周围神经末梢的终末部分,它遍布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形成各种各样的末梢装置,分为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27.髓鞘:

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

28.中央凹:

视网膜后极的一浅黄色区域的正对视轴处一浅凹

29.视神经乳头:

位于黄斑鼻侧,圆盘状,呈乳头状隆起,中央略凹,为视神经穿出处,并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此处无感光细胞故又称生理盲点

30.血胸屏障:

胸腺内的Cap被上皮细胞包裹形成屏障作用的结构,使血液内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胸腺皮质。

该结构称血胸屏障 

31.淋巴小结:

为直径1~2mm的球形小体,有明确的界限    

32.边缘区 在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

33.血-胸腺屏障由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和其周围结构组成的屏障,包括: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周围基膜、巨噬细胞、上皮基膜、上皮细胞

34.淋巴细胞再循环:

外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于全身,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返回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周而复始的现象

35.肺泡隔:

是相邻肺泡间含丰富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的薄层结缔组织,属于肺间质。

其中还含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等成分

36.赫令氏体:

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经部,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车门感团,使轴突呈珠状膨大,于光镜下成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碱性团块

37.APUD  是指散在于体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其胞体内含胺或胺前体,并能在细胞内进行脱羧作用,产生胺或肽,具有这种特性的心包统称为APUD

38.DNES:

将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和APUD细胞统称为DNES

39.皱襞:

是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凸向消化管腔内的突起

40.绒毛:

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41.潘氏细胞:

(Paneth细胞):

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的低部   

42.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

43.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上动脉进入漏斗,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行至远侧部,形成血窦

44.胰岛: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内分布于腺泡之间

45.窦周隙:

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有狭小间隙

46.胆小管:

是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而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47.肝血窦:

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窦内有定居的肝巨噬细胞

48.门管区:

相邻肝小叶之间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49.滤过膜:

(滤过屏障)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称为滤过屏障

50.肾单位:

 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51.髓袢:

近直小管、细段和远直小管三者构成U型的髓袢

52.球旁细胞:

 入球微动脉行至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称球旁细胞

53.血管球:

是肾小囊包绕的一团蟠曲状毛细血管

54.足细胞:

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核大染色浅,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参与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

55.致密斑:

 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形斑

56.Sertoli细胞:

即生精上皮上的支持细胞,呈不规则长锥形,从生精上皮基底一直伸达腔面

57.睾丸间质:

位于生精小管之间,为富含血管和淋巴的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睾丸间质细胞)

58.血睾屏障:

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存在血睾屏障

59.精原细胞:

 紧贴基膜,圆形或卵圆形(分为A、B两型)

60.排卵:

 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61.闭锁卵泡:

 退化的卵泡,它是一种细胞凋亡的过程,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

62.黄体: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颗粒层和卵泡膜细胞,连同壁上的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内塌陷,在LH作用下形成富含血管有分泌功能的黄色细胞团

63.卵丘:

逐步扩大的卵泡腔将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部分卵泡细胞推向卵泡腔一侧,形成一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

64.卵泡膜:

与卵泡生长相伴随,周围结缔组织中的梭形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膜

65.胚盘:

羊膜囊底部的外胚层和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紧密相贴,形似圆盘的结构

66.绒毛膜:

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壁层构成。

67.神经管:

亦称髓管,在胚胎发育早期,神经板闭合而形成的管状物,它沿着脊索纵行位于脊索的背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

68.心内膜垫:

由连接心房和心室的房室管的背侧壁、腹侧壁所生成的心内膜突起

试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及分类?

答: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有极性,朝向体表和各种管、腔、囊内表面的一侧为游离面,对应的一面为基底面;一般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具有吸收、保护、分泌、排泄等功能。

按其功能和分布可讲上皮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两类。

简述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答:

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构成。

分泌部又称腺泡,呈泡状或管泡状,由一层锥形腺细胞围成,中央有腔隙;导管与分泌部只想相连,由单层或复层上皮组成。

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答:

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细胞少,种类多,包括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等。

细胞外基质多,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种纤维和基质组成。

该组织分布十分广泛,在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其具有支持连接、防御保护、营养和修复的功能。

试述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来源和功能。

答:

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装。

细胞质较多,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

电镜下可见到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答:

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边较厚,直径约7~8um。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其它细胞器,细胞质中充满了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具有携带O2和CO2,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女性约含红细胞(3.5~5.0)*10^12/L,每L血液中含有110g~140g血红蛋白;男性约含红细胞(4.0~5.5)*10^12/L,每L血液中含有120g~150g血红蛋白;幼年血液中两者的含量均较高。

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

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细胞核有杆状核和分叶核两种。

分叶核的叶数2~5叶不等,正常成人血液中多件2~3叶核的细胞。

细胞质有许多细小的颗粒,电镜下又可分为两种:

即特殊颗粒,较小,内含溶酶菌、吞噬素;嗜天青颗粒,较大,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霉与酸性水解酶。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是杀灭细菌。

试述单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答:

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

是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细胞核形态多样,呈圆形、卵圆形、肾形、不规则形或马蹄形。

核染色质颗粒细小,呈细网状,染色较浅。

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染为浅灰蓝色,内含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在血液内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穿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

试述成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

成骨细胞胞体较大,呈矮柱状或椭圆形,分布在骨质的表面。

幼儿的成骨细胞较多。

细胞核呈圆形,核仁明显。

细胞质强嗜碱性,染为深蓝色。

在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分泌类骨质的功能。

试述破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

破骨细胞数量较少,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一般可含6~50个细胞核。

破骨细胞紧贴骨质的一侧有褶皱缘,细胞质嗜酸性,电镜下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和溶酶体。

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吸收骨的能力。

骨组织的发生基本过程?

答:

(1)骨组织的形成:

首先形成类骨质,骨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转变为骨细胞,然后类骨质钙化成为骨组织。

(2)骨组织的吸收:

骨组织形成的同时,原有骨组织的某些部位又可被吸收,即骨组织被侵蚀溶解,在此过程中破骨细胞其主要作用。

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同时存在,处于动态平衡。

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答:

光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胞核多个,位于肌膜下。

肌纤维含大量细丝状的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

每条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整齐的排列子同一平面上,而显示横纹。

两相邻Z线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及其两侧各二分之一的I带。

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更细的、平行排列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2、横小管在A带和I带交界处,肌膜从表面凹入呈小管状,分支围绕每条肌原纤维,称横小管。

3、肌浆网即滑面内质网,是位于相邻横小管之间的大致纵行的小管系统,又称纵小管。

其末端膨大,称终池。

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构成共同构成三联体。

肌浆网可贮存钙离子,调节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

试述心肌纤维的光镜电镜结构。

答:

光:

短圆柱状,有分支。

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

心肌细胞端对端连接处细胞特化为闰盘,呈阶梯状,位于Z线水平。

电:

1、肌丝被不完全分隔为肌丝束,肌原纤维不明显;2、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3、肌浆网较稀疏,终池多与横小管构成二联体;4、闰盘处有细胞连接。

在横位部位有中间连接及桥粒,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

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答:

神经元又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膜上有受体,可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2、胞体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

胞质内有尼氏体(嗜染质)和神经元纤维。

尼氏体嗜碱性,电镜下由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核蛋白体组成,其作用是合成蛋白质。

神经元纤维在银染标本中为棕黑色细丝,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

3、树突内含尼氏体、神经元纤维等。

功能一般为感受刺激,传向胞体。

4、轴突粗细一致,末端为终末分支。

胞质(轴质)中无尼氏体。

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到其它细胞。

试述突触的定义、分类、结构与功能?

答:

1、突触定义:

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传递冲动的特化的细胞连接。

2、突触分类和结构:

(1)电突触即缝隙连接。

(2)化学突触突触前成分:

此处胞膜称突触前膜。

胞质内含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突触后成分:

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受体。

突触间隙3、化学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体——靶细胞兴奋或抑制。

试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答:

1、星形胶质细胞胞突多,有的突起末端形成脚板附于血管壁。

分为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原浆形胶质细胞。

2、少突胶质细胞胞突少,胞突形成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的髓鞘。

3、小胶质细胞小,胞突细长且有分支。

来自于单核细胞,有吞噬能力。

4、室管膜细胞

试述角膜的结构与其透明的原因?

答:

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

(1)角膜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无色素,游离神经末梢丰富。

(2)前界层透明均质膜。

(3)角膜基质厚,胶原原纤维平行排列成层,纤维间为糖胺多糖等,无血管。

(4)后界层,透明均质膜。

(5)角膜内皮内层扁平上皮,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能调节水的摄取,保持角膜含水量稳定。

角膜透明与一下结构特点有关:

1、无血管和色素;2、胶原原纤维均匀、规则排列,屈光指数相同;3、基质中含糖胺多糖和适量的水份。

试述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

答:

视网膜由四层细胞组成。

1.色素上皮:

细胞立方形,含黑素颗粒,顶部有突起,功能:

(1)保护视细胞;

(2)吞噬视杆细胞的膜盘;(3)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2.视细胞层:

视细胞为感觉神经元。

视杆细胞:

树突长杆状,称视杆,膜盘上含视紫红质,感受弱光,视锥细胞:

树突圆锥形,称视锥,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红敏色素、蓝敏色素和绿敏色素。

能感受强光并分辨颜色。

3.双极细胞层为中间神经元。

4.节细胞层为多极神经元,轴突构成视神经。

神经元之间有放射性胶质细胞,突起有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作用。

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分布以及光镜电镜结构特点?

答:

毛细血管的管壁由内皮及基膜组成,紧贴内皮细胞外还可见到扁平而有突起的周细胞,具有分化的能力。

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三类: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胞质含有许多吞饮小泡,内皮细胞连续排列,细胞间有紧密连接,肌膜完整,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有许多贯穿胞质的窗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

窦状毛细血管:

又称血窦,形状不规则,管腔较大,内皮细胞有或无窗孔,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于肝、脾。

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试述中动脉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

内膜:

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

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较薄,为少量结缔组织;内弹性膜较明显,由弹性蛋白组成。

中膜:

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其间有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膜:

由结缔组织组成,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试述心脏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

心内膜:

由内皮、内皮下层组成。

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分内、外两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外层也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蒲肯野纤维。

心肌膜:

较厚,主要由心肌构成,肌束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和丰富额毛细血管。

心外膜:

为浆膜,是结缔组织和间皮组成。

试述表皮基底层的组织结?

答:

基底层由位于表皮基底一层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细胞附于肌膜上,胞质嗜碱性,含核糖体和张力丝(角蛋白丝)细胞间有桥粒相连,其基底面有半桥粒与基膜相连接。

有活跃的增殖能力。

基底细胞之间分布有黑素细胞;细胞有细长突起,细胞核圆形,细胞质内含特有的黑素体;可合成黑色素,形成黑素颗粒。

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有保护作用。

试述胸腺的结构特点?

答:

胸腺实质被分成许多胸腺小叶,小叶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胸腺皮质内上皮性网状细胞较少,胸腺细胞密集。

髓质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多,胸腺细胞少。

髓质内散在分布着胸腺小体,由数层以至十几层扁平状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围成。

胸腺的功能:

培育T细胞、分泌胸腺素与胸腺生成素。

试述淋巴结浅层皮质的结构?

答:

浅层皮质是临近被膜处的淋巴组织,主要含B细胞。

当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出现大量的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中心浅染,称生发中心,其内侧聚集着大量的大淋巴细胞,染色深,为暗区。

大淋巴细胞可不断分裂、增殖,分化为位于其外侧的中等淋巴细胞,此区染色较浅,为明区。

生发中心周边的中等淋巴细胞继续分裂、增殖、分化,并向淋巴小结周边推移形成小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常聚集成帽状结构,称小结帽。

试述脾的结构和功能?

答:

脾由红髓与白髓构成,白髓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与边缘区。

动脉周围淋巴鞘位

于中央动脉周围,主要为T细胞与巨噬细胞,属于胸腺依赖区。

脾小结即淋巴小结,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边缘区之间,主要为B细胞,常有生发中心。

边缘区为白髓向红髓移行的区域,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一些T、B细胞。

该区具有很强的吞噬过滤作用。

红髓由脾索与脾窦构成,脾索为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脾窦的内皮为长杆状,为血窦。

脾的功能:

免疫应答,滤过血液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定义、细胞来源、组成和分布?

答:

指体内除粒细胞以外,分散于全身各处的吞噬细胞系统。

共同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分布在

(1)结缔组织、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处的巨噬细胞;

(2)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3)血液中的单核细胞;(4)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5)肝中的枯否氏细胞;(6)肺内的尘细胞;(7)皮肤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8)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等。

它们具有吞噬、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及加工、处理抗原等功能。

试述内分泌腺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答:

内分泌腺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腺细胞排列成索状、网状、团状或围成滤泡;腺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多为有孔窦状毛细血管)和淋巴结;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流周流全身,来维持功能的调节和结构的稳定。

试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

答:

甲状腺滤泡上皮为立方形,呈单层围成滤泡。

滤泡腔内是分红粉色胶质,为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电镜下,滤泡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滤泡上皮的功能是合成和储存甲状腺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试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及功能?

答:

肾上腺皮质的腺细胞均为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由浅入深分三个带:

球状带:

腺细胞排列成球状。

产生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束状带:

腺细胞排列成条索状。

产生糖皮质激素(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网状带:

腺细胞成索状并交叉成网。

产生雄激素和雌激素。

试述下丘脑是如何提哦接腺垂体分泌活动的?

答:

下丘脑弓状核产生的激素通过轴突以分泌颗粒的形式释放入第一级毛细血管网,随血流经垂体门微静脉到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激素中有促进腺垂体细胞分泌的,叫释放激素,有抑制腺垂体细胞分泌的,叫释放抑制激素,由此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试述腺垂体远侧部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答:

远侧部是腺垂体的主要部分,主要由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组成。

(1)嗜酸性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又可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分别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

(2)嗜碱性颗粒:

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等,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又可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性腺激素细胞三种。

分别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

试述消化管壁的共同结构特点?

答:

从腔面向外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粘膜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富含毛细血管、淋巴组织和小消化腺。

粘膜肌一般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其收缩有利于物质吸收、血液运行及腺体的分泌。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富含小血管、小淋巴管及粘膜下神经丛。

肌层有骨骼肌与平滑肌两种,多为内环行外纵行排列。

外膜分纤维膜与浆膜两种。

试述小肠绒毛的结构及其吸收功能的关系?

答:

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众多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

肠绒毛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中轴为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内含有孔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和少量平滑肌细胞。

吸收细胞释出的乳糜微粒入中央乳糜管输出。

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氨基酸、单糖等水溶性物质主要从有空毛细血管入血。

绒毛内还有少量来自粘膜肌的纵行平滑肌纤维,可使绒毛收缩,利于淋巴与血液的运行及吸收物质的运转。

试述各段小肠的形态结构特点?

答:

十二指肠:

皱襞高,绒毛呈叶状,杯状细胞少,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分别含有肠腺和十二

指肠腺,潘氏细胞和淋巴小结较少。

空肠:

皱襞最多,绒毛呈锥状、茂密、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含肠腺,但粘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潘氏细胞和淋巴小结较多。

回肠:

皱襞最低,至远端小时;绒毛呈指状,且稀少;杯状细胞最多;集合淋巴小结多。

简述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作用?

答:

胃肠道上皮和腺体散在分布大量的内分泌细胞,种类颇多,共同特征是基部胞质中含嗜银分泌颗粒,它们分泌多种肽类和/或胺类激素,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或以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作用是协调胃肠道自身的运动和分泌功能,也参与调节其他器官的活动。

与扩大小肠吸收面积有关的结构有哪些?

构成特点如何?

答:

小肠环状皱襞、小肠绒毛、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是扩大小肠吸收表面积的基础。

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突入肠腔,形成的环状小肠皱襞。

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众多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

微绒毛则是由吸收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指状突起。

简述胃粘液碳酸氢根离子屏障的形成和功能?

答:

表面粘膜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离子的不可溶性粘液凝胶,覆盖于胃粘膜表面,形

成一层碱性凝胶保护层。

此层物质即可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高浓度的碳酸氢根离子又可

中和渗入细胞附近的氢离子,使其附近呈中性,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试述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答:

胰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胰岛组成。

外分泌部由腺泡和导管构成。

腺泡腔内有闰管上皮细胞插入形成的泡心细胞。

导管与腺泡相连,起始段称闰管,以后相继为小叶内、小叶间和主导管。

腺泡具有分泌功能,可分为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胰淀粉酶等,经导管输送,进入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作用。

胰岛是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内分泌细胞团。

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胰岛主要有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A、B细胞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PP细胞分泌胰多肽,可抑制胰消化酶分泌和胆汁排出。

试述肝小叶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答:

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