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28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docx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中国建筑史》读书报告

  ——土木三班读书组

  指导老师:

黄晓晔组长:

朱光耀

  组员:

线洪鹤、郁文吉、盛柯、买热克﹒赛里克、王丰

  学号110401031511040103221104010320成员姓名朱光耀线洪鹤郁文吉任务分配、总结、展示序篇、隋唐、PPT元明清及民国序篇上古、春秋、两汉五代、宋、辽、金1104010337买热克﹒赛里克11040103161104010318

  一、选择理

  盛柯王丰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土木的学子理应对中国的建筑史有所了解,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故以此次书作为契机向梁思成先生致敬,向更高的目标而奋斗。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

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三、书目简介

  《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于战火纷飞的1944年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完成的扛鼎之作,是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建筑史。

当时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古建筑的实地调查也仅仅限于l932--1937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弄清中国建筑两千年来发展的历史源流,梳理清楚其发展脉络,自然只能先从主流建筑人手,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内容侧重于宫殿庙宇(即重点在大木作)。

而对中国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园林,丰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没有论及。

此书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课题还很多。

但当时正是抗战胜利,军兴以还,各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地城市摧毁已甚,失地收复之后,立即有复兴焦土的艰巨工作随之而至,所需人才当以万计,当务之急是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首先是建筑师。

今后数十年,国家建设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

因此他到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暂缓进行。

  对本书的总评——朱光耀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古国,建筑风格从古至今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从地貌、水文、气候条件各异,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背景相差很大,也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但是木结构建筑一直是传统的主流结构。

  所谓:

“存在即合理”。

木结构之所以流传甚远必然有它内在的优点且无法或者说很难取代。

第一,取材方便,第二适应性强,第三有较强的抗震性能,第四便于修缮搬迁。

除却这几个基本优点之外呢,木材在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原料非常之丰富,大量的木材可供使用。

但是木结构也有缺点,容易腐蚀、也容易引发火灾,消耗量也比较大,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逐渐失去了领先的地位。

  古代建筑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而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上古时代的建筑基本上没有什么结构可言,主要目的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河姆渡人的草房正是这一时期的建筑。

  夏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开始阶段到大发展的过渡。

我国最早的大规模土建筑出现在夏宫的遗址上,院落、庭院建筑在夏商的过渡中逐渐定型。

  西周时期本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这一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初现雏形的阶段。

瓦,此时被发明,使西周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

此时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了普遍的提高。

瓦的普遍使用促成了高台的出现,因此也出现了烽火戏诸侯的画面。

褒姒在高台上偷笑可能是因为建筑水平的提高吧!

  秦朝时期的布局是独具特色的,在首都咸阳建有大量离宫,可以说范围非常之大,也极其奢靡华丽。

传说中的阿房宫、秦始皇陵、以及大量的离宫使农民不堪其苦,但也着实反映了当时的工匠非常精干以及高超的技艺。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汉朝时的建筑又进入到一个繁荣的时代,从汉宫中的建章宫、宣室殿、未央宫、椒房殿,以及木结构的日趋成熟,逐渐出现了砖石结构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建筑上应该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同时石建筑在此阶段取得了突出的发展。

  建筑风格的变化往往受到文化的影响,两汉时期佛教传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入中国,并逐渐升温,形成一种潮流。

魏晋时期,佛塔盛为壮观,形式各异但具为佳作,木塔以永宁寺为代表,砖塔以嵩岳寺为代表。

石窟寺此时,也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从功能布局上看有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等。

  中国古代建筑有非常经典的自然园林风景。

原因有很多,首先从中国的文化说起,大约中国古代的人文景观是这种特色从而反映在了建筑上。

还有就是士大夫和豪门贵族的推动,寄情山水也是中国文人的追求。

山水园林因此兴盛,同样繁荣的还有石刻建筑,如石麒麟。

  到唐宋时期,基本上呈现出各种建筑材料齐全的情状,所以存在的发展只是程度之差。

  我们绘制一个表来说明这个问题。

差异布局与设计木结构砖石结构设计与组合备注唐规模庞大、规划完整解决大规模的问题,定型化进一步发展建筑群处理逐渐成熟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宋出现了根本变化采用古典的模数制达到新高度有空间层次感,能突出主体建筑园林兴盛辽、五  保留了唐朝的传统特色,但是留下了中国代、十国现存的唯一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元明清时代生产力发展大幅度增长,建筑材料逐渐普及,比如说瓦的逐渐平民化。

同时宗教的影响越来越深远,装修、彩画越来越完善,木结构依旧是主流,不过都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层次。

  民国之后,西方特色逐渐影响传统中国的人文,但已基本不属于传统建筑史,梁思成先生也未加以详细描写,不服赘述。

  从本书中,我了解了中国的建筑历史,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力,它独特的韵味是回味无穷的。

纵然时间在变,历史在变,中国建筑依旧有它的主线,那边是文化主线。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种精神。

梁思成先生呕心沥血的巨作不仅仅是一两天功夫就能完成的,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一切备注,都是梁思成先生在实地考察、浩瀚的书海中精心选出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我们新时代的学子要弘扬这种精神,把它发扬光大。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附:

组员对各朝代的认识与感受代序——线洪鹤

  作为目录后的第一篇文字,本篇题名“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先生用他真诚严谨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研究中国建筑的初衷,写这本书的原因。

总起来说,原因有二,1中国古建筑灿烂辉煌,却不受重视。

2中国的逐渐西化导致了,大量的古建筑被毁坏,改建成不伦不类的西方建筑。

出于对中国古建筑的喜爱,对中国建筑发展方向的担忧,梁思成先生用多年的心血去查证资料,去实地考察,希望用这样一本书来唤醒中国的建筑,也方便后来的建筑师们开展工作,保护中国灿烂的建筑文化。

  代序中认真分析了当时人们对建筑莫不,关心的原因。

就我读来的感觉,主要还是在于中国对建筑的意识感出现的较晚,不同于欧洲。

欧洲的建筑在文艺复兴之后同其它的艺术比如雕塑,绘画,音乐,文学一样成为一门艺术体系,逐渐有一批艺术家为艺术奉献终身,逐步的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了理论体系,使得建筑朦胧的外表得以在世人面前渐渐清晰起来。

而中国的建筑与之相比还是继续的依靠几个并不出名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的工匠家族来传承的。

外人不能学习,工匠族人迫于传统也渐渐没有了创新,到后来清政府倒台后,中国的古建筑竟差点后继无人,险些失传。

不得不说这是当时中国的一种悲哀。

  另外,书中对中国的建筑的未来做规划时的观点对我也很有启发,梁思成先生说要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表现本国的精神。

比如说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建筑的影响下,转变了其原有的形制并最终以中国风格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文化遗产上的,今后的中国建筑也不能例外。

”换句话说,不能将生活将就欧美的部署,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建筑!

  梁思成先生将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媒介,将世人看不懂的几本术书,结合建筑遗迹实例,用比较系统的方法注解出来,让后来的建筑学者能较容易的研究中国传统建筑。

不得不赞叹梁思成先生的无私与伟大。

  绪论——买热克﹒赛里克

  作为新疆少数民族生,我之前对中国建筑史比较陌生。

虽然经常遇到中国古代的建筑,但对其中的历史、建造结构、材料使用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

《中国建筑史》系梁思成先生所作,其中内容丰富多彩,图片细致且有典型意义。

  从本书中,我得到了一些对中国建筑最基本的了解。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致从中国建筑特征、分期以及多部经典著作如《营造法式》方面出发。

  第一,基本特征。

其主要分为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还有思想方面入手。

结构取法:

  以木料为主要的构材法,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二)利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既以木材为主,此结构原则乃为“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

  以斗拱为结构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外部轮廓之特异外部特征明显。

  环境思想方面:

  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此建筑系统之寿命;

  着重布臵之规制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兴盛,尤重礼仪;

  建筑之术,师徒传授。

  

  从思想方面,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建筑无法真正意义上的繁荣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的束缚,但已不属于讨论的话题之内,现在我们讨论中国建筑的分期问题。

  第二,历史分期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二、两汉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隋、唐时期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六、元、明、清时期七、民国时期民国初年

  第三,经典建筑。

  主要是《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大量的经验与插图为作者提供了最基本的思考与最理性的分析。

不得不说,梁思成先生的著作,这两本书功不可没。

  以上是对《中国建筑史》这本著作最基本的思考与截取,我懂得了五千年的中国建筑浓缩在这本书中。

说不上受益匪浅,却也颇有心得。

梁思成先生的立志写下浩荡巨著,就算在和平年代也是十分伟大的。

更何况在战火纷争的年代,抗日的阴霾凝聚在每个人的心中。

可是梁思成先生携同妻子林徽因共同完成了中国的一个缺憾,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更要化作向前努力的动力,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我能行。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上古、春秋战国、两汉——盛柯

  衣、食、住、行乃人生存之根本,所谓建筑当属住这一方面。

时至今日,建筑已逐渐不仅仅只是住这么简单,更多的还具有娱乐、通信、交通的功能。

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为我们掀开了中国古代的神秘面纱。

  上古时代,人“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

”至殷商、两周才开始出现成型,美观的建筑群落,也象征着权力中心的出现,人类走向文明。

  东周后天下四分五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出现了一批士大夫和王公贵族,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建筑多方形,以土筑垒,上而搭建亭榭之类,而且于当时礼法严苛,所以对建筑也有诸多限制。

各国修建军事防御性建筑,如城墙、为秦的万里长城奠定了基础。

奴隶社会至此结束,中国走向统一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大兴土木,修建庞大的宫殿群落,阿房宫,将建筑推上了新高度。

以气派、华丽、高贵的建筑风格来表达中央集权的中心地位。

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推动建筑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秦二世亡朝,不得不说是件可笑的事,刘邦自一统天下之后,从思想上出现了改观。

天下刚统一,需养民生。

高祖定都长安,靠近秦宫,除大殿外,以秦宫补之。

经“文景之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治”,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出现,国库殷实,乃大兴宫殿、广辟苑囿,北宫、桂宫、建章宫、椒房殿等相继而,各离宫别馆遍于京畿,土木之宫及殝极盛。

  以未央宫为例,除前殿议事、宣室起居之外。

又筑清凉殿、温室殿,供皇帝享用,天禄阁“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石渠阁“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麒麟阁“皇帝图画功臣像于此”。

建筑用途呈现多样,显示着皇权之上。

同时汉代出现了一批时代特征鲜明的建筑成分:

阶基、柱基础、门窗、栏杆、构架、檐端作雕饰。

其中阶基成了建筑的三大部分之一,为后世起到了开辟的作用。

  汉代建筑多以木材与石材为主,造型大气不失严谨,朴素而有敦厚,成了建筑史光辉的一笔地昭示人们思想观念正向前进与发展。

可以说建筑史的发展不仅变现了在建筑方面,也表现在思想、政治等方面,贯彻于历史,正向人们慢慢诉说。

可以观建筑史,也是一种历史,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心得。

  隋唐——线洪鹤

  隋唐篇又分为三节,梗概,事物,及建筑特征。

将隋唐的建筑风格层层深入,细细解剖,将隋唐建筑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呈现在世人面前。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先讲第一节,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

此节大量引用古文,初看时大部分人会觉得枯燥无味,但细细读来,梁思成先生用他清晰的思路将二十多本古书从浩瀚的书海挑选出来,再将古书中与建筑有关的部分截取出来,再用他清晰的思路整理汇总在一起,想来确实是一件浩大的工程。

而且梁思成先生还做到了让没有建筑基础的人读起书来不觉得晦涩难懂。

将高深的建筑学平民化,大众化正是我们今天追求的目标,而在那时梁思成先生就已经想到并开始实施了。

  此章所讲的是为隋和唐,并未分开。

从历史的角度讲,隋有许多的创举和改革,所以风格与之前迥然不同,但隋朝二世而亡,时间较其他朝代实在太短,而唐朝基本沿用了隋的规章制度,故而将两者合并也是十分合理的。

  隋文帝雄才大略,不仅打下了天下,而且勤俭节约治理有方。

但从建筑这个方面讲,后世称颂的唐长安城市坊分离,皇城与宫城相扣的平面格局实为文帝所创。

往大处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正是文帝提出并实施的。

  读书长知识。

中国建筑史中讲述了许多我们并不了解的历史,有意思的故事。

唐长安城的合理布局是文帝所创;美术馆从书房中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建筑自隋炀帝始也。

  整体来看这节,在赞叹梁思成先生用笔独到的同时,更震撼我们的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早在1500年前就有了城市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规划,景观设计的理念,还有将部分房间的功能单列出来,成为独立的建筑,也就是建筑功能单一化的趋势。

  第二节所讲为隋唐实物。

于隋唐距今以年代久远,大多建筑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能保存至今的大多是与佛道等宗教相关的建筑。

因为它们不像宫殿会在朝代更替中毁坏,也不像民居,经常拆毁翻新。

宗教建筑大多不会被政治摧残,也会有专人保护、维修使之能经历千年的风雨保存至今。

书中讲了龙门石窟,佛光寺大殿,开元寺钟楼,玄奘塔,香积寺塔,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云居寺石塔,昆明惠光寺塔,灵崖寺慧崇塔,冷藏禅师塔……等一系列的塔。

没错真的是一系列的塔,正方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一层的,三层的,五六七八层的,隋唐人大概特别喜欢这个吧!

建了很多,还都细心地保存下来了。

讲完了丰富多彩的“塔”,之后的两个实物是唐高宗和武氏的陵墓,再然后是赵县的安济桥,也就是闻名天下的赵州桥,是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桥。

  接着向下读,你猜我又看到了什么?

是壁画和古画,是的,梁思成先生把隋唐时的壁画中作为背景的建筑物单拿出来,作为隋唐建筑形制的一个有力佐证!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第三节隋唐建筑特征

  在前两节大量的考证下,在第三节中梁思成先生终于开始总结性发言了。

隋唐建筑较之之前的朝代有太多的创举。

比如城市设计方面,将宫、民三种区域分开,臵东西两市方便交易,将全城以横竖之街区分为棋盘状,市容整齐划一。

殿堂,阁楼承汉魏六朝之传统,形成明显的中国风格。

众所周知开放的唐帝国将中国文化洒向世界,所以世界对中国古建筑的传统看法基本也是唐建筑。

而且唐建筑对世界的建筑史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受唐建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日本的建筑。

时至今日,我们还依旧能从大量的日本建筑上看到唐朝建筑的影子。

日本的建筑这也成为我们今日研究中国唐朝建筑的一个佐证。

  最后一个部分是建筑细节部分的推敲分析。

比较专业,说实话,没太看懂。

不过,从梁思成先生写的段落结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读出梁思成先生花费的心思。

  中国建筑史〃隋唐篇到此也就读完了。

通过这次的读书活动,我认真的在隋唐朝建筑中游走了一圈,对中国古建筑有了浅显的认识,对梁思成先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深深地为他的无私付出所感动。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五代,宋,辽,金——王丰

  中国建筑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尤其是在五代,宋,辽,金期间,中国在战火中历经沧桑,在屡次的重建中探索出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

最主要的,当然表现在木结构的文化以及石结构的发展。

  五代初期,君主为了巩固统治,定都洛阳,通过将长安建筑折?

,让材料顺流而下,从而达到修建宫殿的目的。

五代后期,于国力逐渐强盛,朝代更替时迁都大多通过废弃原建筑重新修建来完成。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流逝。

知道后周时期,在定都汴京之后,后周利用短暂的安定时间广诏全国,利用运河,?

召集全国之力将汴京建设成了商业和工业中心,建成了无数的作坊,住屋。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汴京四周建起了四座罗城,用于观察火情。

可以说,五代时期奠定了中国建筑史转变的基础。

  宋朝时期,则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宋朝时期,中央的政治经济力量飞速增加,数十年之内,宋朝繁荣的情景更胜唐朝。

宋将汴京改名为东京,并迅速在其二十里以内开启了重建之作。

这次重建意义深远之处在于两处,第一便是看是细致规划整个城池的布局,使它不仅实用,也很美观。

第二便是细致的建造了宝殿,至此之后,中国建筑向着细腻,华丽的方向发展。

在神宗徽宗时期,城池扩大到了五十里。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里,许多城池的河流上开始出现了石桥,正式开启了中国石结构大规模运用的时代。

不同于木结构的曲折发展,石结构一出现就体现出了壮丽华美的一面。

这些石桥配合上面的雕刻,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壮丽和秀美。

辽金时期,于战火纷飞,原本飞速发展的中国建筑艺术慢慢的停住的前进的脚步,直到元朝。

  

  元、明、清及民国——郁文吉

  一建筑型类

  元、明、清三朝,除明太祖建都南京之短短二十余年外,皆以今之北京为帝都。

元之大都为南北较长东西较短之近正方形。

在城之西部,在中轴线上建宫城;宫城西侧太液池为内苑。

宫城之东西北三面为市廛民居。

京城街衢广阔,十字交错如棋盘,而于城之正中立鼓楼焉。

明之北京,将元城北部约三分之一废除,而展其南约里许,使成南北较短之近正方形,使皇城之前驰道加长,遂增进其庄严气象。

及嘉靖增筑外城,而成凸字形之轮廓,并将城之全部砖甃。

城中街衢冲要之处,多立转角楼牌坊等,而直城门诸大街,以城楼为其对景,在城市设计上均为杰作。

  元、明以后,各地方城镇,均已形成后世所见之规模。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城中主要街道多为南北东西相交之大街。

相交点上之钟楼或鼓楼,已成为必具之观瞻建筑。

而城镇中心往往设立牌坊,庙宇之前之戏台与照壁,均为重要点缀。

  平面布臵,在我国传统之平面布臵上,元、明、清三代仅在细节上略有特异之点。

唐、宋以前宫殿庙宇之回廊,至此已加增其配殿之重要性,致使廊屋不呈现其连续周匝之现象。

佛寺之塔,在辽、宋尚有建于寺中轴线上者,至元代以后,除就古代原址修建者外,已不复见此制矣。

宫殿庙宇之规模较大者胥增加其前后进数。

若有增设偏院者,则偏院自有前后中轴线,在设计上完全独立,与其侧之正院鲜有图案关系者。

观之明清实例,尤为显著,曲阜孔庙,北京智化寺护国寺皆其例也。

  至于各个建筑物之布臵,如古东西阶之制,在元代尚见一二罕例,明以后遂不复见。

正殿与寝殿间之柱廊,为金代建筑最特殊之布臵法元代尚沿用之,至明清亦极罕见。

而清宫殿中所喜用之“勾连搭”以增加屋之进深者,则前所未见之配臵法也。

  就建筑物之型类言,如殿宇厅堂楼阁等,虽结构及细节上有特征,但均为前代所有之类型。

其为元明清以后所特有者,个别分析如下:

  城及城楼城及城楼,实物仅及明初,元以前实物,除山东泰安岱庙门为可疑之金元遗构外,尚未发现也。

山西大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同城门楼,为城楼最古实例,建于明洪武间,其平面凸字形,以抱厦向外,与后世其方向适反。

北京城楼为重层之木构楼,其中阜成门为明中叶物,其余均清代所建。

北京角楼及各瓮城之箭楼闸楼,均为特殊之建筑型类,甃以厚墙,墙设小窗,为坚强之防御建筑,不若城楼之纯为观瞻建筑也。

至若皇城及紫禁城之门楼角楼,均单层,其结构装饰与宫殿相同,盖重庄严华贵,以观瞻为前题也。

  砖殿元以前之砖建筑,除墓藏外,鲜有穹窿或筒券者。

唐宋无数砖塔除以券为门外,内部结构多叠涩支出,未尝见真正之发券。

自明中叶以后,以筒券为殿屋之风骤兴,如山西五台山显庆寺,太原永祚寺,江苏吴县开元寺,四川峨眉万年寺,均有明代之无梁殿。

至于清代则如北京西山无梁殿及北海颐和园等处所见,实例不可胜数,此法之应用,与耶稣会士之东来有无关系,颇堪寻味。

  佛塔自元以后,不复见木塔之建造。

砖塔已以八角平面为其标准形制,偶亦有作六角形者,仅极少数例外,尚作方形。

塔上斗拱之施用,亦随木构比例而缩小,于是檐出亦短,佛塔之外轮廓线上已失去其檐下深影之水平重线。

在塔身之收分上,各层相等收分,外线已鲜见唐宋圆和卷杀。

塔表以琉璃为饰,亦为明清特征。

瓶形塔之出现,为此期佛塔建筑一新献,而在此数百年间,各时期亦各有显著之特征。

元明之塔座,用双层须弥座,塔肚肥圆,十三天硕大,而清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塔则须弥座化为单层,塔肚渐趋瘦直,饰以眼光门,十三天瘦直如柱,其形制变化殊甚焉。

  陵墓明、清陵墓之制,前建戟门享殿,后筑宝城宝顶,立方城明楼,皆为前代所无之特殊制度。

明代戟门称棱恩门,享殿称棱恩殿;清代改棱恩曰隆恩。

明代宝城,如南京孝陵及昌平长陵,其平面均为圆形,而清代则有正圆至长圆不等。

方城明楼之后,以宝城之一部分作月牙城,为清代所常见,而明代所无也。

然而清诸陵中,形制亦极不一律。

除宝顶之平面形状及月牙城之可有可无外,并方城明楼亦可省却者,如西陵之慕陵是也。

至于享殿及其前之配臵,明清大致相同,而清代诸陵尤为一律。

  清代地宫据样式房雷氏图,有仅一室一门,如慕陵者,亦有前后多重门室相接者,则昌陵、崇陵皆其实例也。

  明、清以后,桥之构造以发券者为最多,在结构方法上,已大致标准化,至清代而并其形制比例亦加以规定,故北京附近清代官建桥梁,大致均同一标准形式。

至于平板石桥,索桥,木桥等等,则多散见于各地,各因地势材料而异其制焉。

  民居我国对于居室之传统观念,有如衣服,鲜求其永固,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无存者。

故关于民居方面之实物,仅现代或清末房舍而已。

全国各地因地势及气候之不同,其民居虽各有其特征,然亦有其共征,盖因构架制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之富于伸缩性,故能在极端不同之自然环境下,适宜应用。

已详上文,今不复赘。

  牌楼宋元以前仅见乌头门于文献,而未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