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7225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2.在谈到鸦片战争的时候,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了一句很公正的话:

“看起来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起了警醒作用。

”这句话的实质含义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的大门被炮舰轰开后逐渐面向资本主义新世界

C.中国开始了一条漫长的民族觉醒、复兴和崛起的道路

D.两千年来没有改变过的封建制度开始动摇和分崩离析

3.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

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实现“耕者有其田” 

③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④绝对平均主义理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4.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县,发现了一枚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秘密铸造的太平天国大钱。

这种大钱,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属于试铸钱,并未大量铸造,存世量极少,现已见到的仅此一枚,铸造工整、精美、设计很有特色。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杨秀清已不再满足于当东王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长期保持团结 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 ④反映了太平天国“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5.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战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6.1955年,在北京各界欢迎东德代表团大会上,东德总理格罗提渥将当年德军缴获的义和团旗交还给周恩来。

周恩来随后指出: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把其视为“奠基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

B.主观上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朝封建统治

C.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

D.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处在感性阶段

7.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子,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不仅是身体上的痛,更是心灵上的痛,而现在,鞭子打在身上多了,也许会麻木的。

“三鞭子”之痛不包括(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加强控制清政府

B.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

C.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军事控制之下

D.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帝国主义开放

8.近代史上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有关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条约的签订也反映了列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侵略要求 ③条约的签定也反映了中国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

④条约的危害一个比一个大,反映出中国政府政治腐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9.《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信教等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由此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临时约法》(  )

A.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B.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

C.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

1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由于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的统治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12.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3.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重大事件是(  )

①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②中华民国第一次会议

③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 ④南昌起义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4.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5.遵义会议以后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阶段,其理由是遵义会议(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6.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

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

A.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

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C.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

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

17.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如右图)。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18.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

“日本投降时,我们还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喜的是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了;惧的是优势问题未解决,蒋介石很强大……我到重庆那时候,蒋介石的事情好办,我们的事情不好办。

日本投降后长时间内没有写过文章,的确是兢兢业业,很担了一分心……现在不同了,现在好了,不再胆战心惊了。

”(注: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优势问题未解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B.“我们的事情不好办”——重庆政协会议未能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C.“的确是兢兢业业”——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D.“现在好了”——中共转入战略反攻

19.“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的奋斗历程。

下列图文对应不确切的是(  )

 A.星火燎原      B.力挽狂澜

C.灯塔指引      D.进京赶考

20.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

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一

材料二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二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

材料五 中共一大上海会议会址

材料六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请回答:

(1)上述图片材料中,一二、三四、五六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8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文献中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

(4分)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

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

(4分)

 

 

(4)材料五六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结果如何?

(4分)

 

 

22.诗词是诗人心情以及客观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二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材料四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4分)

 

 

(2)材料二中红军进行这次“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与长征初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相比,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8分)

 

 

(3)材料三中的“外侮”指什么?

毛泽东为什么会为一个国民党将军写挽诗?

(4分)

 

 

 

(4)材料四中“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什么?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分)

 

 

【答案解析】

1.B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题干的意思是要铲除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自己的侵略要求,19世纪30年代是列强的商品输出时期。

]

2.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制度”层次。

]

3.D [要立足题目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关键信息回答,③④指的是“圣库”制度带来的影响,与这一要求不符。

]

4.D [杨秀清擅自秘密铸造钱币,说明其野心非常大,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可能保持团结。

这也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

5.C [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

]

6.C [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这不符合“奠基石”的含义。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7.C [C项所述是《辛丑条约》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和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所产生的危害。

]

8.A [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同时期发展的需要,而这些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政府逐渐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腐败。

]

9.D [解答本题注意时间限制。

A项发生在1895年,B项中义和团运动开始于1898年,C项中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

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要求。

]

10.B [题干中所提及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标榜的民主精神。

]

11.A [本题易误选D。

一说到近代化,学生往往想到近代企业、资本主义经济,从而认为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作用。

其实辛亥革命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政治方面,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12.C [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

A、B、D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

13.B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指的是1910年到1920年间。

从时间来看,符合题干要求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④从时间来看,不符合题意要求。

]

14.A [从材料中的“国民”“军阀”“帝国主义”“总理遗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

]

15.B 16.C

17.D [毛蒋“欢笑言和”指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

]

18.B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

19.B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分别对应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的召开、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延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故“力挽狂澜”对应重庆谈判是错误的。

]

20.B

21.

(1)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图一二反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图三四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五六反映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2.

(1)背景:

1927年秋收起义发动,由于夺取城市的计划受挫,毛泽东决定进军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

意义:

开创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原因:

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变化:

乐观自信,充满浪漫主义的革命激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因素: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错误统治,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经过重重险阻,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3)外侮:

指日本侵略者。

原因:

此时国共两党正进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戴将军浴血杀敌、壮烈捐躯,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

(4)标志着: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心情:

激昂、兴奋、充满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