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822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力 单元测试word.docx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测试word

2019-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A. 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 自行车滚轴中有滚珠

C. 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                                    

D. 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在太空中,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实验不能做的是(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A. 用电流表测电流                                                  

B.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 用体温计测体温                                                  

D. 利用杠杆和钩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3.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不可以用来描述(  )

A. 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 通电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C.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 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4.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车轮表面有不少花纹是为了(  )

A. 增大压力                          

B. 减小摩擦                          

C. 减小压力                          

D. 增大摩擦力

5.一只弹簧原长10cm,挂10N砝码时弹簧长度变为12cm,如再挂20N砝码时,弹簧的长度变为(  )

A. 16cm                                  

B. 6cm                                  

C. 14cm                                  

D. 18cm

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7.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C. 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 磁悬浮列车脱离与轨道面的接触

8.在下列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

A. 夹取食物时筷子与食物的摩擦                             

B. 机器转动时转轴受到的摩擦

C. 走路时鞋子与地面的摩擦                                    

D. 爬竿时手与竿的摩攘

二、多选题(共2题;共6分)

9.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 

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C. 

瓶盖上刻有纹线   

D. 

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

10.下列各种情况中,有害的摩擦是(  )

A.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                         

B. 雪橇滑行时,雪橇与雪地间的摩擦

C. 机器的机件在运转中的摩擦                                

D.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瓦圈间的摩擦

三、填空题(共4题;共7分)

11.如图,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甲图位置运动到乙图位置的过程中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N;如图2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桌面上的情形,则该桌面________端偏低(选填“左”或“右”),该水平仪检查桌面是否水平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13.如图所示,“打陀螺”和“跳橡皮筋”是我国传统民间游戏,其中图________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图________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填“甲”或“乙”)

14.如图是机器人擦玻璃的图片,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为7.5×104Pa,则机器人的重力是________ N.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5.试从力学的角度说明“孤掌难鸣”的道理.

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

16.如图所示,木块从斜面上滑下,画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六、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1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A,并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

根据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 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她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________,只利用现有的器材,如何证实“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简要说明你的做法:

________。

(3)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将该实验改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

装置改进后的好处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2分)。

七、综合题(共1题;共8分)

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首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判断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 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 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

D.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

C、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是增大摩擦使自行车容易停住或减速.不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用电流表测电流与重力无关.所以可以进行实验;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失重情况下,弹簧仍能产生弹力,弹力是不同于重力的另一种性质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仍能测量拉力;

C、用体温计测体温与重力大小无关.所以可以测量温度;

D、在太空中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下,所以利用杠杆和钩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无法进行.

故选D.

【分析】在太空环境中无重力作用,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凡是与重力有关的测量都无法进行实验;根据这一特点去逐项分析即可.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成正比的关系;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两端电压无关,不能用该图象描述;

C、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故选B.

【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图象反应的物理量之间成正比关系,然后根据各选项之间的关系选择即可.

4.【答案】D

【解析】【解答】自行车的车轮表面有不少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D正确为答案。

选项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5.【答案】A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原长为10cm,受到10N的拉力时,弹簧长为12cm,则10N的拉力伸长2cm,所以1N拉力伸长0.02cm.

受到20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4cm,再加上第一长为12cm,所以弹簧长度为16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原理.

6.【答案】B

【解析】【解答】A、如图,物体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如图,物体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个一次函数图象,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符合题意.

C、如图,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之间是二次函数图象.C不符合题意.

D、如图,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由此分析各选项中图象即可解题.

7.【答案】A

【解析】【解答】A、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A符合题意;

B、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减小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脱离与轨道面的接触,是通过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等.

8.【答案】B

【解析】【解答】A、筷子与菜之间的摩擦也是有益的,如果没有摩擦,则无法夹取食物,A不符合题意;

B、机器轴上的摩擦是有害的,对轴有磨损作用,B符合题意;

C、如果脚与地面无摩擦,人将无法走路,所以是有益的,C不符合题意;

D、爬竿时手与竿的摩擦也是有益的,否则无法爬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凡是利用摩擦力为我们服务的摩擦就是有益摩擦,那些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或对机器零件有磨损的摩擦大多是有害的摩擦.

二、多选题

9.【答案】A,C

【解析】【解答】A、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A符合题意.

B、旱冰鞋下装有滚轮,这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B不符合题意.

C、瓶盖上刻有纹线.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C符合题意.

D、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C.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的方法通常是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0.【答案】BC

【解析】【解答】解:

A、走路时鞋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能使人行走,属于有益摩擦,不符合题意;B、雪撬在雪地上前进时,与雪地的摩擦力是雪橇前进的阻力,因此是有害的摩擦,符合题意;

C、机器的机件在运转中的摩擦,它能使轴承间产生磨损现象,因此属于有害摩擦,符合题意;

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瓦圈间的摩擦,能够使车子很快停下来,因此属于有益摩擦,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分析】对人们有益的摩擦是有益摩擦,有益摩擦要增大;对人们有害摩擦是有害摩擦,有害摩擦要减小.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摩擦,然后与题目的要求相对应从而得到答案.

三、填空题

11.【答案】不变

【解析】【解答】物体受水平推力从甲图位置到乙图位置,由于物体的重力不变,因此桌面受到的压力也不变;从甲图位置到乙图位置过程中,接触面积增大,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化,所以摩擦力将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其他因素无关.

12.【答案】0.2;左;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解答】解:

(1)读图1可知,弹簧测力计最大可称量5N的物体,从0~1N之间一共分出了5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就是它的分度值0.2N;

(2)通过图2可以看出,垂线偏左,所以左面低、右面高;水平仪工作的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答案为:

0.2;左;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分析】

(1)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由图示弹簧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

(2)水平仪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3.【答案】乙;甲

【解析】【解答】

(1)“打陀螺”游戏中,击打陀螺,使陀螺由静止开始旋转,改变了陀螺的运动状态,图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跳橡皮筋”游戏中,皮筋受力后,形状发生变化,图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故答案为:

乙;甲.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14.【答案】750

【解析】【解答】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100cm2=0.01m2,

由p=

得,机器人的重力:

G=F=pS=7.5×104Pa×0.01m2=750N.

故答案为:

750.

【分析】机器人站在水面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压强公式分析答题.

四、解答题

15.【答案】答:

“孤掌难鸣”的道理是: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五、作图题

16.【答案】解:

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

木块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木块从斜面上滑下时,滑动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作用点都画在木块重心上.如图所示:

【分析】在斜面上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据此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六、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1)二力平衡或平衡力;2.8

(2)未控制压力一定;将木块平放然后侧放,分别测出摩擦力进行比较

(3)不必匀速拉动木板或可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

【解析】【解答】

(1)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f=F=2.8N。

小华在探究过程中没有控制压力一定;

(2)为了证实“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将木块平放然后侧放,分别测出摩擦力进行比较;

(3)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

木块A受木板向左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向右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并且不必匀速拉动木板,实验更容易操作.

故答案为:

(1)二力平衡或平衡力;2.8;

(2)未控制压力一定;将木块平放然后侧放,分别测出摩擦力进行比较;(3)不必匀速拉动木板或可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

【分析】本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要掌握二力平衡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

七、综合题

18.【答案】

(1)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

(2)等于

(3)C

(4)D

【解析】【解答】解:

(1)则材料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所以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F2,即选项C是正确的.(4)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符合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

(2)等于;(3)C;(4)D.

【分析】通过材料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根据定律的内容解答题干中所提出的问题,注意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