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8380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docx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

  这是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第1篇

  设计理念

  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在自学文本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开放的、面向实际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营造一个平等的、和谐的、宽松的良好氛围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注意点拨引导,发挥学生“一帮一”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

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简单说理的方法,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作了准备。

  能力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个别学生在理解、应用上还须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也会有所收获。

对于一小部分基础薄弱、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要提供赏识性评价教学策略,给予个别关照以及适当的精神激励,让他们逐步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情感分析:

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知识分析

  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简单说理的方法,为本节学习做好了准备。

同时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特别是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是运用全等形的概念得出来的,从而起到巩固新概念的作用。

另一方面,掌握这一结论,对学生的某些情况下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有帮助。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能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建构过程,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变和对应角的方法。

  2、在图形变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集合直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的寻找规律,迅速正确的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题的教学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以“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主,辅之直观演示、讨论交流,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心关注。

  学法指导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资源

  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

  在本节中,学生同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操作、相互启发、促进、交流,教师适时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

评价方式为:

(1)课堂提问;

(2)练习反馈;(3)在本节中,学生同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操作、相互启发、促进、交流,教师适时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

评价方式为:

(1)课堂提问;

(2)练习反馈;(3)展示。

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重叠在一起能重合吗?

  

(2)如果把这些图形叠合起来,会怎样呢?

  (说明: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形)

  (3)把全等图形用线连起来: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

(1)结合学生回答及章前图引出本章内容,板书课题。

  2、出示问题

(2)和(3),在学生思考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并板书节课题。

  3、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注意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

  1、按照要求依次进行观察猜想、操作确认。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对同伴表现情况的评价。

  【设计意图】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问题

(1),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的角度去观察图形。

图形全等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探究的欲望。

  【媒体运用】

  依次出示三个问题;动态展示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节时增效

  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1、全等三角形概念教学

  自学课本2-3页思考2以上的内容,(自学时间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全等形?

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请举例说明

  

(2)用硬纸板检验下列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全等,试用符号语言表示。

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3)把两个全等三角形叠放在一起,__________叫对应顶点,_____________叫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叫对应角。

  (4)如图1,若△ABC≌△DEF,则AB的对应边是.AC的对应边是.BC的对应边是;∠A的对应角是.∠B的对应角是.∠C的对应角是.

  (5)你能结合以上练习总结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一般规律吗?

  a.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

  b.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为对应角

  (对顶角为对应角)

  c.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提问: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如图1,△ABC≌△DEF,请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教师活动】

  1、出示自学提纲,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板书全等形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对应元素找寻规律

  3、结合学生回答,用课件动态展示相关问题的答案。

  【学生活动】

  1、按照要求自学课本内容,解答相关问题。

  2、同桌合作完成问题

(2),动手操作并互相讨论、探索,感知对折、旋转、平移的两个三角形仍然全等。

  3、独立完成问题(3)—(6),相互交流.

  【教师活动】口头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叠合过程,相机板书性质。

  【学生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观察演示过程,总结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参与对同伴表现情况的评价。

  【设计意图】

  1、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的本质,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3、通过层层深入的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拨云见日,最终能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媒体运用】

  出示自学提纲;动态展示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及结果。

  【设计意图】学会符号语言,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媒体运用】

  呈现性质的图形及符号表示形式,增强直观性

  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一)选择填空

  1、△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点,如果AB=5cm,BD=4cm,AD=6cm,那么BC的长是( )

  (A)6cm(B)5cm

  (C)4cm(D)无法确定

  2、在上题中,∠CAB的对应角是(

  )

  (A)∠DAB (B)∠DBA (C)∠DBC(D)∠CAD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推导型概念课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解答下列各题

  3、如右图,已知△ABC≌△DEC,B和E,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推导型概念课有效性策略研究

  4、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

为什么?

  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推导型概念课有效性策略研究

  【教师活动】

  1、课件呈现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组织相互评价、矫正,并呈现解答过程。

  [课件展示]1、依次展示问题。

2、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展示

  巡视指导,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分析探索充分条件。

  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

  本环节安排了两个梯次练习,其中题组一为概念辨析,旨在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题组二是解答题,旨在检查学生能否从较为复杂的图形变换中检索出简单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媒体运用】

  呈现问题及及部分答案,验证学生解答过程,提高练习的时效性。

  四、综合归纳,延展深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活动】

  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的基础上,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小结: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媒体运用】再现本节知识要点。

  五、推荐作业,补充升华

  必做题:

  习题12.11,2,3;

  选做题:

  1、已知⊿ABC≌⊿DEF,且∠A=52º,∠B=31º,ED=10cm,∠F=∠C,求∠F的度数与AB的长;

  2、已知⊿ABC≌⊿DEF,⊿DEF的周长32cm,DE=9cm,EF=12cm,且∠E=∠B,求AC的长;

  3、尽量画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所拼接的图形,并尝试寻求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作业题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及时弥补

  【设计意图】

  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业层推荐、分类要求。

  【媒体运用】PPT课件呈现选做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

  一、概念

  1、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

  二、方法

  1、全等三角形表示:

⊿ABC≌⊿DEF

  2、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a.公共边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推导型概念课有效性策略研究对应边

  b.公共角对应角(对顶角为对应角)

  c.大边(角)对大边(角);小边(角)对小边(角)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第2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过程与方法】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几何直觉和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提高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

  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一组图片,提出问题

  提问1:

你能从图中找出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

其中一个图形是另一个图形如何变化而来?

他们能完全重合吗?

你能列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二)生成新知

  由上图形成全等的概念: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多媒体演示三中全等变换(全等、翻折、旋转)并提出问题:

平移、翻折、旋转前后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

  接下来学生小组活动:

多媒体投影要求:

请你用事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得到你认为美丽的图形;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图形,标上字母,并在小组内交流;指出这些图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多媒体展示学生可能得到的图形,寻找对应元素有什么方法和规律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板书。

  提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三)应用新知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2)求线段NM及线段HG的长度。

  (四)小结作业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全等的?

  四、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以上是《全等三角形》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

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六、教学教程

  Ⅰ.课题引入

  1.电脑显示

  问题:

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

  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

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法、动手操作)

  3.板书课题:

全等三角形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

△ABC≌△DEF

  Ⅱ.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1.问题:

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

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

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

  有什么关系?

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

∵ABC≌DEF

  ∴AB=DE,AC=DF,BC=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B=∠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Ⅳ.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1.动画(几何画板)演示

  

(1).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归纳: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

  

(2).说出每个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归纳:

从运动的角度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找对应元素的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

  3.归纳: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1)从运动角度看

  a.翻折法:

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b.旋转法:

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c.平移法:

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2)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Ⅴ.课堂练习

  练习1.△ABD≌△ACE,若∠B=25°,BD=6㎝,AD=4㎝,

  你能得出△ACE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

为什么?

  练习2.△ABC≌△FED

  ⑴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⑵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请与同伴交

  流并写出来.

  Ⅵ.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感受?

  2.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一些方法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Ⅶ.作业

  课本第92页1、2、3题

  北师大版初中全等三角形教案第4篇

  【课前准备】

  1.定义:

能够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见下表。

  【例题讲解】

  一.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如图,△ABE≌△ACD,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越多越好)

  1.如图AB=CD,AC=BD,则△ABC≌△DCB吗?

说说理由.

  变式训练:

AC=BD,∠CAB=∠DBA,试说明:

BC=AD

  2.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

  且AD=AE,AB=AC.若∠B=20°,CD=5cm,则∠CD的度数与BE的长。

  3.如图若OB=OD,∠A=∠C,若AB=3cm,求CD的长。

  变式训练2,如图AC=BD,∠C=∠D试说明:

(1)AO=BO

(2)CO=DO(3)BC=AD

  二.添条件判全等

  1.如图,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

  根据“SAS”需要添加条件;

  根据“ASA”需要添加条件;

  根据“AAS”需要添加条件.

  2.已知AB//DE,且AB=DE,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