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613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docx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

2018年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复习

 第一节主语和谓语

  一、什么是主语和谓语

主语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一般在谓语前,经常由名词、代替名词的代词及名词短语充当,主语的中心词或短语叫主语中心。

谓语

  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一般在主语后,经常由谓语或谓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中心词或短语叫谓语中心。

  二、主语的构成

能够充当主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数词、定中短语、联合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复指短语、量词短语等。

动词、形容词、状中短语、谓词性联合短语、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兼语短语等都可以作主语。

  三、谓语的构成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要有动词、形容词、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联合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主谓短语。

  四、从主谓关系看主语的意义类型

  1.施事主语:

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谓语是发出的动作。

例如:

她生气了。

  2.受事主语:

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接受者,是谓语动作涉及的对象。

例如:

羊被咬死了。

3.关系主语:

主语既非动作的发出者,也非动作的接受者,是谓语判断、说明、描写的对象。

例如:

明天晴天。

小明是我的好朋友。

  五、从表义看谓语的类型

  1.叙述谓语(做什么)

  2.描写谓语:

(怎么样)

  3.说明谓语(是什么、叫什么、存在什么)

  六、位置

1.常式句中主前谓后,

2.如若改变则是变式句:

主谓倒装,其作用是强调谓语,亦或反映言语实际(说话急促,先说重要部分)。

 

第二节  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宾语的定义及构成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常由名、代名和名词短语充当,动、形性短语也常做宾语。

如:

他是老实人。

(二)定语的定义

定语

是附加在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中心语前面的成分,对中心语起限制、修饰作用。

定语和中心语组合,有些是直接的,有些必须加结构助词“的”。

如:

(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三)状语的定义

状语

是附加在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为中心语前面的成分,对中心语起限制、修饰作用。

有些必须加结构助词“地”,如:

他们[热情地]交谈。

(四)补语的定义

补语

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用来补充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

 有些必须加结构助词“得”,如:

他兴奋得跳<起来>。

第三节  基本句式

一、“把”字句

  用“把”将动词支配对象放于动词前的句式。

  1.动词具有处置性。

即动作性强的及物动词。

  2.“把”所介引的对象是定指的、已知的事物。

  3.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至少重叠或加“着、了、过”。

  4.否定词、助动词放在“把”前。

口语例外。

二、“被”字句

  受事主语用“被”引进施事,或将“被”直接用于动词前表被动的句子。

  1.句中动词是表示积极动作的及物动词。

  2.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述补合成词例外:

已被切断)

  3.主语所表示受事是定指的人或事物。

  4.否定词、助动词、时间词、估计词等放在“被”之前。

三、疑问句

  按性质和作用分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按结构分以下四种:

  1.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特别指出某一项询问,要求回答句中代词所指的特定内容。

用“呢”不用“吗”;代词用“谁、什么、怎么、哪”;

  2.是非问:

把事情全说出来让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用“吗”不用“呢”(你身体好吗?

他答应了?

);

  3.选择问:

并列几项让人选择答复,一般用两个分句,可在句中或句末用“呢”。

格式:

是A,还是B呢;

4.反复问:

又叫正反问,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询问。

用“呢”不用“吗”。

基本同选择问,只是不用复句形式。

例如:

你见过他没?

你见没见过他?

你见过没见过他?

你见过他没见过?

四、缩句

1.缩句方法:

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

“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①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

②不改变句子原意。

 

③ 保留句子中的“着,了、过”。

(如:

“他去过北京”和“他去北京”意思不同)  

④保留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否则改变句子的原意。

五、扩句

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

其方法有:

(一)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如“小明读书”。

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补充:

“小明”是谁,与我的关系,这样前面部分可扩充为“我的同学小明”。

后面部分可补充“在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样后半部分可补充为“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全句扩为“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二)整体扩句法。

就是把句子两部分一下子扩充。

如“红旗升起来了。

”可按“什么样的”红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升起来,可扩成: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扩句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不要前后重复,也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在完成扩句作业或试题时,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可进行整体扩句。

扩句后别忘了加标点。

六、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指的是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另一个句子。

仿写时要注意所写的句子尽量与提供的句子做到几个相同,字数大致相同,句式相同,结构也大致相同。

例如:

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内容要照应,并构成排比句。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

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灿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

  所给例句用了比喻,仿写的句子也应当用上比喻,比喻后面的句子应当同比喻有关联,内容上要照应。

题目要求仿写的句子要同例句一起构成排比句,仿写的句子的结构同例句也要相同。

仿写示例如下:

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七、怎样变换句式

汉语组合灵活,句式变化多样。

同一个句子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同一意思往往也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为了收到表达的最佳效果,我们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善于变换句式,挑选一种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常见的句式变换有:

1.常式句和变式句。

      

       如:

常式句:

亲人再见了!

2.把原句改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变式句:

再见了,亲人。

把主谓语的位置进行互换。

“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动作的对象放在动词前面的句式。

而一般陈述句,动作的对象往往在动词的后面,如:

原句:

我们一定要治理好黄河。

“把”字句:

我们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

这两句话中,“黄河”是动词“治理”的对象,在“把”字句中,“黄河”放在了“治理”前面。

“被”字句中,主语成了动作的对象,如:

原句:

我们消灭了敌人。

“被”字句:

敌人被我们消灭了。

这两句话中,“敌人”是动词“消灭”的对象,在“被”字句中,“敌人”放在了句子中动词“消灭”的前头。

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都比较强调动作的对象。

另外,在写文章、说话时,将叙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穿插使用,也使语言富于变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叙述句都能变成“把”字句、“被”字句。

如“我们有书”,不能变成“我们把书有”或“书被我们有”。

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变换。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或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在相应的地方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

例如:

“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是个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讲卫生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在“是”的前面要加上“难道”,还要加上否定词“不”句末的句号要改成问号。

反过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难道”和“不”等词删去,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

4.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改变说话的角度)

例1: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

“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例2:

雨来摇摇头,说: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三改一不改”

一不改”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把直接叙述句改成间接叙述的句子要做到

1.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如“我”“你”“我们”等)改成“他”或“他们”。

提示语当中有“我”的,要将直接叙述中的“你”改成“我”。

如例1。

2.改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适当地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练习】

一、缩句。

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南方赶来的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色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明亮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扩写句子。

例:

崭新的机器日夜不停地制造零件。

1.()喜讯()传到学校。

2.()列车()穿过山谷。

3.()春风()吹遍大地。

4.()人们()挥舞着鲜花。

5.爸爸是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制订学习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条拂动着水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群小朋友走进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太阳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蜜蜂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草地上坐满了()人们。

12.奶奶()笑了,笑得()。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

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厦门这个美丽的旅游城市居住,大家都讲文明礼貌。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样精彩的进球,大家都热烈鼓掌。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打死了这只大虫。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被”字句

5.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①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爸爸对妈妈说:

“今天晚上我要加班,晚上不回来,别等我吃饭了。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妈对我说:

“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教学用书。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计算。

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迅先生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改写成反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把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递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上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我们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呀!

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雄伟的长江黄河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怎能不爱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刘萍告诉老师:

“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

“我今天带你去书店买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亮对王刚说:

“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

“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强沮丧地对我说:

“我的钢笔丢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把句子该为“把”字句。

1.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把句子该为“被”字句。

1.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