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1038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docx

浅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

纵谈传承百年煤业的创业文化

XX工矿(集团)XX公司

XX煤炭开采历史悠久。

据南宋史学家洪迈(1123-1202年)著《夷坚志》载:

“楚之荆州,兴国州(今阳新县)……皆产石炭,可以炊爨。

”以此记载XX煤炭开采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据《大冶县志》嘉靖庚子(1540)年志记载:

“煤炭出章山、道士袱二里”,大冶地区煤炭开采亦有470多年历史。

早期的煤炭开采均为民众自发组合开掘小煤窑,手工操作,农闲则聚,农忙则散,挖掘的煤炭供做饭、烧石灰之用,生产形不成规模。

XX煤炭的规模开采,是伴随铁矿的规模开采和铁的冶炼而开始的。

光绪十五年(1889年),X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次年选定在XX汉阳办炼铁厂,在全省X围内查勘煤铁资源,查悉“大冶、兴国一带铁利大开”,发布告示晓谕鄂湘川三省“民间多开煤斤”,以应汉阳炼铁厂燃煤之急。

并由官方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在大冶铁山南的水牛山开办王三石煤矿,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黄荆山南麓牛马隘开办李士墩煤矿,使用外籍矿师和当时的西方先进技术开采。

虽因各种原因开采时间不长,先后停产,但对民间使用西法开采煤炭产生启示和引导作用。

追溯XX煤炭开采历史,真正传承下来的是源华煤矿。

源华煤矿是由富源、富华、利华等3个煤矿先后两次合并而成。

富源煤矿公司创办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位于大冶东乡黄荆山北麓之桐梓包(今XX下窑桐梓堡);富华煤矿公司创办于民国七年(1918),位于黄荆山北麓黄思湾;利华煤矿公司创办于民国十三年(1924),矿井位于大冶东乡黄荆山南麓之柯家湾。

富源、富华于1936年合并为源华煤矿。

利华与源华开采同一井田,新中国成立后均实行公私会营,为合理开采,免除高山运煤困难之阻,省政府决定利华煤矿于1953年并入源华煤矿。

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煤炭发展。

投资改造老矿,建设新矿,使老矿获得新生,新矿不断发展,几十年来,XX煤炭管理体制历经了源华煤矿公司、鄂冶矿务局、XX省煤炭工业公司、XX市煤炭工业局、XX省XX煤炭矿务局的频繁更迭,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由一个源华煤矿发展到9矿10对生产矿井,年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的XX矿务局,原煤产量由解放初期年产15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125万吨。

成为江南九省少有的百万吨矿区,为XX省和鄂东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作出了经济要做出了重要贡献。

XX煤炭虽历经数百年开采,近代史上的官办煤矿和民间办的煤矿不计其数,为什么其他煤矿都成匆匆过客,如过眼云烟,唯有源华煤矿能传承百年,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主要原因是源华煤矿的创业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尤其新中国成立后矿山回到人民怀抱,煤矿工人成为矿山的主人,广大矿工为了解决XX经济发展缺煤问题,为了XX国的繁荣和富强,艰苦创业,发展煤炭生产。

在新的历史阶段创业文化成为煤矿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004年5月XX矿务局完成改制工作,新组建成立XX工矿(集团)XX公司,延续百年煤炭事业,将创业文化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力行创业,传承百年煤业,再续百年辉煌,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

近一百年XX煤炭工业创业历史证明,没有创业就没有传承,更谈不上发展。

创业文化是XX煤炭工业的特色文化。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创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业

煤炭开采是资源型产业,没有资源就是无本之源。

一个煤矿井田的资源是有限的,不会无穷无尽,而一旦采完了,煤炭资源不可再生。

煤炭开采业的不可逆变特点就是其风险性,资金投入了,资源发生变化,或者是煤炭储量没有预测的那么多,或者经过数年开采资源枯竭。

因此,搞煤炭开采行业必须有前瞻性。

而XX地区的煤炭赋存条件不好,井田储量不丰富且分散,局部可采2层,煤层一般为1-2米,含煤系数为7-20%,煤体以似层状为主,间有藕节状、鸡窝状、透镜状和扁豆状。

煤种以无烟煤为主,烟煤次之。

煤炭资源的这些先天条件,决定XX地区煤炭不适合大规模开采,而且矿井服务年限短,从事煤炭开采的业主,必须边生产,边寻找资源,不断创业,增加矿井的后续能力,方能传承事业,保证煤炭事业持续发展。

创业,在旧中国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煤矿创业何其艰辛!

富源煤矿1909年由小煤窑改造,扩建生产,从1912年年产7000吨,发展到1935年138045吨;富华煤矿1916年创办,从最初年产量20000吨,发展到1935年120261吨;利华煤矿从1924年创办,1937年产达到205884吨。

1936年富源、富华合并为源华煤矿公司。

据当时的国家《矿业周报》统计称,利华、源华两公司原煤产量在全国10省21个主要煤矿中,分别排名为第16位、17位。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10月17日石灰窑沦陷,日军侵占铁矿、煤矿,掠夺资源,不仅把大批的铁矿石、煤炭运往日本,而且强夺矿山的设备、材料,破坏生产设备,源华、利华发电设施被日本拆走,利华煤矿全国第一条翻越高山的褂线设施被日军抢走。

按1937年以前的价值计算,源华、利华两矿合计被掠走设备物资价值4904294.29元(1937年法币)。

两矿几十年艰辛创业形成的生产设施损毁殆尽,以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生产困难重重。

源华煤矿的华厂(即富华)被日军霸占7年,掠夺式开采,破坏严重。

源厂(即富源)沦陷前,为防止敌人开采,采取封井措施,停止排水,以致矿井被淹。

利华煤矿越山褂线被日军破坏、掠走,战后要恢复生产,首当其冲必须解决如何翻山运煤问题。

为此,购买越山公路、汽车,大兴土木建越山轻轨,前后盘恒数年,直至XX解放尚未完工。

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煤矿元气大伤,恢复步履维艰,只得惨淡经营。

到1947年源华煤矿产煤93434吨,利华15000吨,两矿合计尚不足抗战前1个矿的产量。

从上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XX煤炭历经40年的传承,不是发展,而是萎缩,解放后煤矿百废待兴,必须重新创业。

1949年5月15日XX解放。

随即5月20日中共石灰窑工业特区党委委员李项沁为驻源华煤矿军代表,6月中共石灰窑工业特区党委委员李治平为利华煤矿军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源华、利华煤矿迅速走上第二次创业的轨道。

同年6月源华煤矿立即进行桐厂(富源)的排水恢复工作,同年9月27日开工进行袁仓煤矿的建设工作。

1950年XX建市初期的华中钢铁公司、华新水泥厂、源华煤矿、利华煤矿、XX电厂等五大企业,煤矿占两家。

1950年XX市副市长任子衡兼任源华煤矿股份XX总经理,1951年XX市市长X友海兼任利华煤矿股份XX总经理.党和人民政府对煤炭工业的重视和关怀,为煤炭的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年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1950-1957),完成源华煤矿、利华煤矿由私营到公私合营再到国营的所有制改造,将利华煤矿并入源华煤矿实行集中统一开采,免除私有制时利华运煤的高山之阻,投资恢复改造老矿、建设新矿,使源华煤矿全面恢复生产,年生产能力扩大到21万吨。

规模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袁仓煤矿建设投产。

在“一·五”期末的1957年,源华、袁仓两矿的原煤生产产量达到41.59万吨。

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就超过了上世纪30年代源华、利华最高年产量37万吨水平。

“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XX煤炭创业迈开了大的步伐,在大跃进运动中,国家先后投资开工建设胡家湾煤矿、桐梓沟煤矿、沙田煤矿,同时开工建设下陆一、二、三坑,道士袱一、二、三、四坑,违源口一、二、三坑,莦箕窝、陆家湾、屈家湾、老西井、X浩雨、游家湾、塔山等小煤矿,以及黄冈、鄂城移交的金山店、碧石渡煤矿,新老矿井共21对,生产规模达到190万吨,比1957年增加了140万吨。

1960年原煤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57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这个时期的创业,有政治运动色彩,在没有充分地质资料基础上盲目进行。

从1961年开始经过三年调整,压缩基建规模,除设计能力15万吨的胡家湾煤矿保留外,其他新上矿井全部停建或缓建。

“三·五”计划时期,为“夺煤保电”,XX省政府要求XX煤炭要达到175万吨规模,从而推动了XX煤炭新一轮创业。

吸取第一次煤炭大上的教训,这次创业减少了盲目性。

因为从1962年开始,省组织一八二地质勘探队等多个地质队,经过数年工作,对XX地区的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煤炭储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煤炭企业创业提供了地质依据。

建立在科学依据基础上新建的煤矿都是成功的。

设计能力10万吨的秀山煤矿,1966年开工建设,1970年投产。

设计能力10万吨的桐梓沟煤矿,1969年开工建设,1972年投产。

设计能力6万吨的熊家畈煤矿,1969年开工建设,1972年投产。

设计能力5万吨的道士袱煤矿,1970年开工建设,1973年投产。

设计能力5万吨的松山煤矿,1970年开工建设,1973年投产。

设计能力5万吨的沙田煤矿,1970年开工建设,1971年投产。

除去未建成的阴山沟、株树下矿和建成后停办的牛头山煤矿外,70年代新老矿井10对,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

1977年至1979年XX矿务局连续三年原煤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是源华煤矿事业传承以来的崭新时期,为粉碎“四人帮”后XX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依靠科技进步创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

煤矿井下作业,在地底下与大自然作斗争,灾害是很多的,水、土、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都决定矿井作业人员的生死存亡,决定矿井的关停与传承。

XX早期的小煤矿没有开采技术和专用设备,只能开采地表的露头煤,逢煤必采,遇水即弃。

稍有规模开采,终以淹井告终。

清代嘉庆四年(1799)大冶竹墩宕煤窿发生淹井事故,淹毙采煤工人18人,因无排水技术装备救人,只得将整个煤窿埋没为坟,县谕立碑,立下“永远不得开挖取煤”的《墓志铭》,予以封禁。

光绪十六年(1891)X之洞为解决汉阳钢铁厂用煤问题,在大冶铁山南16华里办的王三石煤矿,光绪十九年(1893年)遇断层积水淹井告停。

这些历史事实说明,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煤炭开采事业无法传承。

XX煤矿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传承,是依靠科技进步创业和发展的。

富源煤矿是在私人小煤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小煤窑生产技术条件极端落后,矿井通风是利用自然通风,局部通风用人力木风扇。

排水是用人以竹筒接力抽出地面。

斜井运输是井底铺设竹片轨道,人力拉拖箩或挑至主井口。

工人下井无矿灯,“嘴咬一盏孤魂灯,背拉拖萝汗淋淋”。

挖煤全靠人工,打眼放炮是一人扶钢钎,一人抡大锤。

没有任何机械设备。

早期的富源煤矿、富华煤矿的创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煤矿要废弃落后的生产手段,学习西法开采,推行机械作业,首先必须解决电源问题。

富源煤矿于民国十七年(1928)就装有50、200、440匹马力煤汽发电机各一台。

富华煤矿于民国二十年(1931)即置有100匹马力、200匹马力蒸汽发电机各一台,100匹马力柴油发电机一台。

民国二十三年又添置280匹马力及420匹马力煤气发电机各一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富源、富华两矿合并为源华煤矿,两矿间架有3.3千伏线路一条,两矿电源可互送互备。

利华煤矿于民国二十三年(1933)在中窑江边建立发电厂,装有1250千瓦蒸汽发电机一台,以400伏线路4.5公里越山供矿井用电,矿井另装有150千瓦蒸汽发电机一台作为备用。

煤矿自行发电是XX电力工业的先躯。

当时锅炉一般均用烟煤,利华煤矿为降低成本改烧柴煤,向英国寄去柴煤一箱,请其设计制造并订购了烧用柴煤的锅炉,开创XX将柴煤用作动力煤之先。

有了电,首先就要用于机械排水和提升。

民国九年(1920)富源煤矿开始安装机电设备,用机械排水。

民国十一年(1922)富源煤矿采用机械提升、排水。

民国二十年(1931)富源、富华两矿共有抽水机11部。

利华煤矿虽然建立较晚,其提升、排水设备尤为齐备。

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统计,提升装置有电动卷扬机5台,排水设备有各种电动水泵36台,蒸汽水泵1台。

随后,逐步将机械装备用于生产各个方面。

民国二十三年(1933)富华煤矿安装50HP带马达之简单压气机一座并空气钻2具,在全省煤矿首开用凿岩机之先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利华煤矿开始安装使用电动抽风机,并配备全套设备,实行机械通风。

在安装机电设备,逐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手段,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富源、富华、利华煤矿为降低生产成本,在煤炭地面运输上也采取了创业性的举措,采用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技术,改善地面运输条件。

富源煤矿早期沿用小煤窑的斜井在太平庵出煤,因不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另在绣球包山坡开拓斜井,两个斜井均是井底铺设竹片,人力拖煤,出井口再用人力挑到江边外销,费用很高。

民国十一年(1922),富源煤矿聘请有理论和实际经验的高寿林为矿师,对矿井统筹部署,开拓桐梓包竖井,开拓桐梓包与太平庵平巷贯通,统一出煤运道,修建从井口直达长江边煤栈1华里的轻便铁路,采用矿车运煤直达江边煤栈。

不仅大大提高运输能力,而且极大地降低销售成本。

富华煤矿地处黄思湾,北距长江仅3华里,但大冶铁厂横亘于前,不能修筑轻便铁路,只得用人力挑煤到江边,成本甚高。

为租地修路,与各有关方面交涉10余年,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上半年建成铁道,长约3华里,直达江岸袁家湖码头,至此富华煤矿方解决用矿车运煤到江边煤栈问题,真可谓10年磨一剑,创业步步艰难。

利华煤矿地处黄荆山南麓柯家湾,其煤栈在中窑江边,运煤要翻越一座大山。

总经理王季良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架设越山挂线(今称高空索道),用铁挂桶运煤。

当时这项技术在国内无先例,本国无厂家制造。

架设越山挂线需要大笔资金,为此利华煤矿一方面二次招股,筹措资金;一方面测量,收集越山距离、高度、坡度等数据资料,提交国外厂家设计。

订货采用投标方式,选了英、美、法、德等4个国家各一个或两个制造索道的有名厂家,寄去测量资料投标。

三个月后,标单及设计资料分别寄来,以德国勃来息脱厂标价最低,技术符合要求,遂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底与该厂签订了合同,次年夏季制成运到,并派一工程师前来指导安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八月动工,次年七月安装完工。

一次试车,完全成功。

索道全长4500m,每挂桶装煤630公斤,每小时运力50吨。

用人不多,运费低,使用以来未出任何大小事故。

而且挂桶到江边煤栈自动卸煤,大大降低销售成本。

利华挂线当时全国堪称一绝。

正因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创业,提高了矿井的抗灾能力,赢得了煤炭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煤炭工业,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改善井下生产条件,改善矿工的工作条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煤炭工业发展。

1952年5月源华煤矿派工人和技术人员到XX矿务局学习长壁采煤法,回来后推广取得成功,结束了过去长期使用的丢煤多、不安全的老采煤方法的历史。

1952年10月1日源华煤矿桐厂大平巷至江边煤栈用钢士林车头拖运矿车,改变过去手推矿车的历史。

1953年在实行长壁采煤法工作面使用电溜子运煤,解决了工作面人力挑煤的笨重体力劳动问题。

1954年源华煤矿大平巷开始使用地绳式无极绳,代替长途人力推车运输。

1954年开始在源华、袁仓煤矿使用矿灯,改变井下用电石灯、电灯照明的状况。

同时对井下工人发矿帽、绑腿、水壶、棉大衣、胶鞋,工人首次享受劳动保护待遇。

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煤矿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一年一个新变化,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由一个源华煤矿,衍生为煤矿群,成为XX省生产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全矿区井下供电、排水、通风、运输、实现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采煤、掘进实现半机械化,大大改善了井下生产环境,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建国以来,在很多方面取得科技成果。

如“斜井自动摘钩”、“甩绳”、“扒车”、“推车”、“阻车”和钢丝绳自动挡车装置等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三等奖、省科学大会二等奖,“激光指向”、“瓦斯抽放”、“柔性掩护支架”“采区车场机械化”、“采区单杠运料法”等项目获省科学大会三等奖。

1992年被国家经贸委、煤炭部授予“风机水泵节能技改先进单位”。

200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企业科协先进集体”。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XX煤矿不断创业,不断发展,使煤矿由原始、野蛮、落后的生产方式,走向安全、洁净和文明。

三、面向市场创业依托市场发展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以此来达到企业经营的目的。

XX煤矿的传承、创业和发展,同样要面向市场创业,才能传承和发展,否则生产就要停滞。

富源煤矿是在小煤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小煤窑生产方式日产煤仅10余吨。

经过3年多募股,逐步进行矿井改造,推进西法开采,安装使用电动机械,产量不断上升,于1924年进入XX市场。

随后富华煤矿的煤也进入XX市场。

当时XX市日销量600吨左右,富源、富华年产量7万吨,再加附近沿江港、镇的销售,生产量与销售基本平衡,不愁销路。

两矿压价竞争,挤走了XX宝庆、XX等地的煤炭,富源、富华占领了XX市场。

利华煤矿1932年筹建,1934年生产,为了进入XX市场,在汉口自办煤店,做成优质煤球免费送各单位试烧。

为了提高煤炭质量,以质取胜,设置电筛,除去灰石,碎成粉煤,争取用户。

利华此举拉开了与富源在XX的市场争夺战。

双方竞相压低煤价,逐步将煤价由每吨十几元最低压至6.5元,造成两败俱伤。

省内市场已超负荷,于是向XX等沿江城市开辟市场。

1935年4月富源公司在XX浦东烂泥渡鸿升码头开设煤球厂,并在XX设立办事处,与各煤球厂直接联系销煤。

利华煤矿也随之进入下江市场,在XX委托义态兴煤号,在XX、XX委托兴煤号经销。

于是利华、富源又在XX出现了竞销局面。

当时XX家庭用煤球,年销白煤屑约50万吨,主要来源是越南海防鸿基煤和XX复州柴煤,每吨到岸交货价格约12元以上。

利华、富源两矿在申杀价不已,相持年余,将每吨煤价压至6元左右。

迫使越南海防的鸿基煤和XX复州柴煤从XX退出,XX的煤屑市场则为利华、富源两矿占有。

两矿在申、汉竟销杀价两年多,造成富源亏损甚巨,利华仅获微利。

XX富源、利华煤矿在XX、XX的杀价竞争,也不是一无是处。

最大的好处是,打败了其他竞争者,将XX的煤、越南的煤、东北的煤挤出了XX和XX市场,XX和XX煤炭销售市场成为富源、利华煤矿的天下。

两矿从竟销中领略了盲目杀价的苦头,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1936年7月富源、富华合并为源华煤矿不久,8月即在XX达成联合销售协议,成立了“大冶源华、利华煤矿公司运输联合办事处”,各路销售均由办事处支配,煤价逐步上提。

不久汉价即恢复到每吨12元,申价很快升至9.75元,拟提至11元不再上提,以抵制鸿基煤进XX。

因联合销售而形成一致对外,煤炭销售逐步趋于正常。

源华、利华煤炭占领汉、申两个市场,主要依赖长江水道运输。

为了加速煤炭的运销,一方面组建船队,另一方面组织社会运输力量,以适应客户购煤需要。

利华煤矿于1937年初成立轮驳队,自备拖轮5艘,铁木驳13艘,另租用驳船12艘,计2697吨位。

还自设趸船,占有500吨海船可直接靠岸受载。

源华煤矿轮驳队拥有拖轮8艘,驳船6艘,总吨位1720吨。

同时在下驶沪、宁时,雇用招商局的轮船,上水时雇用XX帮和鄂城、燕矶、龙王矶一带的驳船承运货物。

仅在鄂城、燕矶就雇用驳船40只,总载重量约2800吨。

这样雄厚的运输力量,使源华、利华煤炭市场不仅扩充到从XX到XX沿江各口岸城市,而且延伸到黄海、东海、南海沿岸的XX、XX、XX、XX、XX、真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了。

源华、利华煤炭在XX市场受到用户的好评,有的赞誉说的很神,说源华的煤能直接用火柴点着。

日商驻沪之“山下株式会社”与源华公司签订15万吨出口合同,两次运抵日本柴煤7500吨。

由此日商洞悉源华煤炭质量好,垂涎源华。

1938年日本侵占XX,这个日商“山下株式会社”在日军支持下霸占源华,独家开采7年,共掠煤炭16万余吨。

自从1924年富源煤炭进入XX市场,其后的富源、富华、利华开辟沿江、沿海煤炭销售市场,使XX的煤炭通江、通海、甚至出口,从而刺激煤炭生产的不断发展。

抗日战争之前,XX煤炭生产达到鼎盛时期。

1935年富源、富华、利华等3个矿年产量39.62万吨,1936年源华、利华两矿产量37.77万吨,1937年源华、利华年产量32.27万吨(其年源华因源厂淹井无产量,仅产煤11.68万吨,利华20.59万吨)。

新中国成立初期,XX煤炭销售以本省为主,有部分到XX及沿江各地。

1954年中南局通知XX煤炭销售受国家指令计划控制,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销售按国家分配计划执行,价格由国家计划部门确定,专为本省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XX和鄂东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在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入市场经济,煤炭市场放开,价格放开,一度出现煤炭滞销,XX煤炭凭借历史上的良好声誉,凭借长江黄金水道,直销沿江各地,为企业度过改革的阵痛期的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想到在新中国成立四、五十年后的今天,传承百年煤业的XX矿务局人,感受到六、七十年前煤炭先辈的创业文化如此深沉的穿透力。

四、跨越式创业,跨省办矿跨行业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从源华煤矿到鄂冶矿务局、XX省煤炭工业公司、XX市煤炭工业局、XX矿务局,无论管理体制的怎么变化,企业名称怎么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煤炭生产计划国家下达,煤炭生产主要材料国家计划供应,煤炭产品由国家计划分配,煤炭销售销售价格由国家确定,煤矿亏损国家补贴,煤矿矿井建设国家投资。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煤炭产品销售和生产材料供应,使煤矿企业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没有对XX地区投资煤矿新井建设,而原有的矿井经过多年开采,尤其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夺煤保电,强化开采,使矿井服务年限缩短,资源减少,有的矿井甚至完全枯竭。

源华煤矿因矿井衰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1年停办。

在1990至1994年间还有沙田煤矿、熊家畈煤矿、道士袱煤矿、桐梓沟煤矿、松屏煤矿松山井等6对矿井先后停办,XX矿务局共减少6对矿井,年生产能力减少47万吨,占总能力110万吨的42.7%,10对矿井剩下4对,生产能力63万吨。

而且矿井保有储量不多,开采的时间有限。

煤矿资源开发的不可持续性,使资源型产业的衰败具有不可逆转性。

XX矿务局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

百年煤业的产业面临断链的危机。

XX矿务局路在何方?

XX矿务局必须重新创业,守业是守不住的。

有危就有机,机会是属于有创业思想准备的人。

2001年11月XX省政府将XX矿务局下放XX市管理。

在XX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对XX矿务局按企业改变国有性质、职工改变国有身份的原则进行改革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将企业办的学校分离移交地方政府,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XX工矿(集团)XX公司。

XX工矿集团于2004年5月成立,公司确立“发展自己,奉献社会,以煤为主,做强做大”的发展理念,再续百年煤业辉煌。

以煤为主,做强做大,首先要把煤炭产业做强做大。

从1979年屏山井开工建设至工矿集团成立,历时25年没有开一个新矿,以致煤炭产业没有后续能力,导致下滑、萎缩。

工矿集团在调查本土资源情况下,开发牛头山二井——株树下井田,建设株树煤矿。

该矿建设从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历时3年建成,是一座年产15万吨的烟煤矿。

煤炭开采是资源型产业,本地煤炭资源极其有限,经过几代煤炭人的艰辛努力,始终冲不出围城。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靠本地资源,不可能把煤炭产业做强做大。

根据信息资料了解到到XX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03年8月挺进XX,收购X维煤矿,艰辛技改、扩建、生产。

X维煤矿首战告停后,我们又先后收购了大田煤矿、柑子坪煤矿和天泰煤矿,成立鑫楚能源开发XX和鑫楚煤炭运销公司。

经过6年多的艰苦创业,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X维煤矿行将完成技改工程,形成45万吨生产能力。

大田煤矿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改改造,推广应用工字钢支护和柔性掩护支架工作面,成为XX六枝特区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矿,可形成30万吨生产规模。

柑子坪煤矿经过改造,建成110多米长的单腿液压支柱工作面,技改完工可形成45万吨生产能力。

天泰煤矿技改完成后可形成30万吨能力。

这4个矿改造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