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1379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docx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

抗震设防审查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59号)和《全国超用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

专家委员会章程》,为开展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审查工作,制

定本细则。

第二条国家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工作,应按下列

基本程序进行:

(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行政的抗震主管部门向建设部

抗震办公室提出组织对某项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审查或复审的申请.并将

有关技术材料送“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办公

室(以下简称委员会办公室)”。

(二)委员会办公室受理、核审申报材料,组成项目审查专家组.

将申报材料交专家审阅后,初步研讨有关技术问题。

(三)建设部抗震办公室组织召开项目的抗震设防审查会.由该项目

的审查专家组成员、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负责人及勘察设计单位的建

筑、结构、勘察等专业负责人参加。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1.宣布专家组成员和组长名单;

2.由专家组组长主持审查、听取设计单位的汇报并交换意见;

3.专家组研究讨论并确定审查意见;

4.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宣读并解释审查意见.最后形成书面审查意见。

(四)委员会办公室将书面审查意见报建设部抗震办公室。

(五)建设部抗震办公室审定专家组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批复申

报项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的抗震主管部门,并由这些主管

部门批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六)建设、设计单位向委员会办公室和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行政的

抗震主管部门提交对审查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

(七)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行政的抗震主管部门,负责监督该项目的建

设单位、设计单位对审查意见的执行、并对执行报告进行验证;必要时,

可邀请委员会办公室予以协助。

委员会办公室也可在当地建设行政的抗

震主管部门的协助下,按稽查要求对有关单位执行审查意见的情况进行

抽查。

(八)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抗震设防审查项目的管理档案。

第三条项目审查专家组根据项目的工程特点、规模和重要性,一

般由结构设计、计算分析等有关专业的委员和相关的专家共五名以上组

成,当场地条件复杂时.需有勘察专业的专家参加。

专家组组长负责汇总审查意见,填写审查意见表,报建设部抗震办

公室和委员会办公室;对审查中专家组内争议较大的原则性技术问题,

负责提请专家委员会复议。

第四条建设单位申报抗震设防审查时,应提供以下技术性文件;

(一)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抗震设防审查

1.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申报表(5份);

2.建筑结构超限设计的可行性报告(5份)。

3.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含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报告);

4.结构初步设计计算书(主要结果,至少2份);

5.初步设计图纸(建筑和结构部分)和设计说明(至少2份);

6.如使用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

应提供相应的说明。

(二)施工图设计抗震设防审查

1.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申报表(5份);

2.对初步设计抗震设防审查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5份);

3.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含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报告);

4.结构施工图设计计算书(主要结果,至少2份);

5.施工图设计图纸(建筑和结构部分)和设计说明(至少2份);

6.如使用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

应提供相应的说明;

7.按建设部部长令59号规定要求进行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

应提出抗震试验研究报告。

第五条申报抗震设防审查时.所提供技术性文件的深度,应达到

下列要求:

1.超限设计可行性报告,必需说明其超限的类型和程度。

要对所

采用的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

济上的合理性;要有建筑造型.结构材料、工期、造价、地震作用、抗

震能力等的各种有利不利因素的分析比较。

特别要找出结构的抗震薄弱

部位和薄弱程度.提出加强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抗震对策。

2.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和地基的勘察报告.应包含土动力特性参数、

地基承载力、剪切波速测试和必要时地面脉动的测试.以及结构时程分

析所需的地震动参数。

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场地,应有相应的液化判别、边坡稳定评价、

软土震陷估计、断裂影响和地形影响等抗震性能评价内容。

3.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

软件名称,力学模型,电算的原始参数

(含楼层自由度、周期折减系数、地震作用修正系数、内力调整系数、

结构抗震等级、输入地震波和峰值加速度等),结构周期、振型、位移、

结构总重力和总地震作用、墙体(或筒体)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等整体计

算结果,构件轴压比和剪压比控制值和最大配筋率,以及超限信息等。

要有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包括与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等。

4.设计说明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尤其要

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混凝土结构的抗震

等级等内容。

5.当参照使用国外技术标准、工程资料和软件,要有国内外同类建

筑结构情况的对比分析。

抗震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要有明确的适用范

围和结论。

第六条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包括:

(一)超限程度控制

1.普通钢筋混凝土房屋,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抗震墙结

构,其高度不得超过规范的最大适用高度;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抗

震墙结构和筒体结构;9度设防时一般不得超过规范、规程的最大适用

高度,8度设防时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规程的最大适用高度的20%,6度

和7度设防时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规程的最大适用高度的30%。

超过时

需采用其它材料的结构体系。

2.在房屋高度、高宽比和体型规则性等至少应有一方面满足规范、

规程的有关规定。

(二)抗震措施控制

在体型布置、抗震等级、内力调整、轴压比、柱纵筋配筋率、箍筋

形式、配箍率、材料强度等级等方面.应有若干个方面采取比规范、规

程的规定更强的提高结构延性的有效措施。

(三)抗震计算控制

1.计算分析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

且计算机程序应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2.应有较准确的施工模拟分析。

3.体形特别复杂的建筑和规模巨大的特殊混合结构等特殊超限高

层建筑及有明显薄弱层的超限高层建筑,应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四)抗震试验

1.对超高较多、体型特别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结构,应进行小比例

(有机玻璃约1/60;砂浆类约1/30)的整体结构模型及大比例(不小于1/4)

的结构构件、部件或节点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对超高较多、体型特别复杂或特殊类型的结构,设防审查意见

宜提出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的要求,条件具备时可提出强震观测仪

器设置要求;竣工验收时要有相应的实际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第七条抗震设防审查的基本内容:

(一)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抗震设防审查

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是否符合GB50223-95的规定;

2.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文件和图

件的规定;

3.场地类别和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是否准确;

4.建筑、结构布置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规定;不规则时是否

有足够的有效措施;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是否协调;结构总体刚度是否

合理;

5.所用的计算软件、力学模型是否符合结构实际受力情况;计算

结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和工程判断;

6.地基基础的方案是否安全、合理;

7.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和可能存在的抗震薄弱部位;

8.可能存在的不经济问题。

(二)施工图设计抗震设防审查

1.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抗震设防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2.地下部分和基础的主要细部构造的合理性;

3.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的合理性;

4.结构可能存在的抗震薄弱部位相应措施;

5.可能存在的不经济问题。

第八条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的重点是抗震安全问题.着重

对下列问题进行评价.必要时可提出设计修改建议

(一)设计所采用的结构材料种类和结构类型的评价。

(二)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评价。

1.超高时建筑结构规则性的要求应从严掌握,明确竖向不规则和

水平向不规则的程度;要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不规则时必须进

行双向地震同时作用下的扭转耦联计算和斜向地震作用计算;当总高度

超过规定较多时,若扭转为第一振型或地震扭转效应过大,可建议修改

结构方案。

2.结构布置、防震缝设置、转换层和水平加强层的处理、薄弱层

和薄弱部位、主楼与群房共同工作等妥善设计的程度。

3.结构的基本周期、高宽比和变形特征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可扣除结构整体转角或

由专家组根据具体情况评定。

5.墙体(包括筒体)所承担的地展倾覆力矩、外框梁的剪力滞后等

应体现结构的空间工作性能。

(三)计算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评价。

1.通过抗震墙(筒体)与框架部分受力的分配等的变化.以及最大

层间位移的位置和分布特征,判断结构受力特征的变化。

2.结构各层的地震剪力与其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随

烈度和场地条件有不同的控制值。

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场地

条件下不宜小于0.2amax;对其它结构,任何情况下7度设防时不得小

于0.012,8度设防时不得小于0.024,9度设防时不得小于0.04。

3.结构时程分析所用的地建波不少于3条.波形应符合所在场地设

计反应谱的特征,持续时间不小于结构基本周期的4倍;人工波必须具

有实际强震记录的幅值变化特性和频率变化特性;超高较多或体型复杂

时,必须按弹性时程分析和反应谱计算的较大值进行变形验算和截面配

筋设计;超高很多时,时程分析法的结果宜取多条被的包络。

4.注意重力荷载下施工模拟分析结果对抗震分析结果的影响。

5.专家组认为必要时,应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动力弹塑性分析

方法确定薄弱层。

(四)抗震加强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

1.抗震等级、内力调整、轴压比、剪压比、柱纵向钢筋配筋率、

箍筋形式、配箍率、墙体边缘构件、短柱构造、连梁构造、材料强度等

级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超限程度的不同和在同一结构中所处都位的不同,

应区别对待、综合考虑.确实提高结构延性。

2.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构件等提高延性

的措施。

3.根据结构的受力层间变形.明确找出抗震薄弱楼层,并提出相

应的综合抗震措施。

4.对短柱、水平加强层、转换层等有关的抗震措施应特别加强。

(五)地基基础的合理性评价。

1.地基的荷重分布和持力层选择的合理性;

2.桩基类型选择、布置和桩径的合理性;

3.主楼和群房分缝的利弊分析及设置的合理性;

4.建筑物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控制。

(六)场地抗震性能的正确评价。

1.波速测孔不少于3个。

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应确实提供结构设计所需的数据、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审查重点是;场地类别划分、液化判别和危害程度评定、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判别、设计地震动参数(特征周期、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和反应谱等)的可靠性。

脉动测试结果可作为参考。

3.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区划经批准后,可按批准的地震动参数执行,但不能代替具体场地的勘察和评价。

(七)对水平加强层、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在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当无设计标准可循时;必须慎重论证。

(八)试验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震害经验相结合。

1.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经验,必须区分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必须明确该设计是否已证实,还必须判断是否与该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相似。

2.对按规定需进行抗震试验研究的项目,要判明试验模型与实际结构相符的程度、试验结果可利用的部分,并参照国内外同类工程实例。

提出审查意见。

(九)凡施工图设计对已经抗震设防审查的初步设计做重大改变者,必须重新申报审查。

第九条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组对工程项目的评价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

审查意见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

(一)总评。

对设防标准、建筑体型、结构选型、基础设计、构造措施、计算结果等做全面评价。

(二)问题。

对影响结构抗震安全和经济合理的问题.以及不符合《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的问题,应在审查会上提出,与设计人员共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

主要问题应写入书面审查意见中。

(三)建议。

对设计深度不够或计算、构造不尽合理、存在疑问的工程项目,应提出补充和修改设计的建议。

第十条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根据批复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修改、补充和完善工程抗震设计。

并报委员会办公室和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的

抗震主管部门存档备查。

第十一条经审查通过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可凭建设行政的抗震

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向有关规划和施工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规划许可

证和施工许可证。

第十二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审定的设

计文件进行施工和监理,其竣工验收应包括抗震设防内容;竣工验收时

应有抗震设防管理部门参加;竣工验收报告应报专家委员会备案。

第十三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未经抗震设防审查,不得参加优秀工

程设计评选.更不得参加优良工程评选,并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

设防管理暂行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应及时建立审查管理档案,

其内容应包括:

1.超限高层建筑初步设计抗震设防审查申报表;

2.超限高层建筑施工图抗震设防审查申报表;

3.建筑结构超限设计的可行性报告;

4.缩小的建筑主要平、立、剖面图和主要结构平面图;

5.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表和建设行政的抗震

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

6.施工图设计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表和建设行政的抗震主管部门

的批复文件。

7.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对抗震设防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的书

面报告和当地建设行政的抗震主管部门的验证报告。

8.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第十五条抗震设防审查会议的会议费用、项目专家组成员的差旅

费和技术咨询服务费,由建设单位支忖。

有关试验、测试和特别要求的计算分析费用、按建设部第59号令的

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专家委员会委员不秉公审查、工作不力.造成责任事故,

知情者可向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或直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的审查

工作细则,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报全国超限高层建筑抗震

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本实施细则由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表1: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申报表(项目)

1、基本情况(包括:

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筑规模,申报日期

勘察单位及资质,设计单位及资质等)

2、抗震设防标准(包括:

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抗震设防类别等)

 

3、勘察报告基本数据(包括:

场地类别,平均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

液化判别,持力层名称和埋深,地基承载力等)

4、基础设计概况(包括:

主楼和裙房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地下室板和顶板的主要截面和配筋,桩型和单桩承载力,承台的主要截面和配筋等)

5、建筑结构布置和选型(包括:

主楼高度和层数,出屋面高度和层数.裙房

高度和层数;结构高宽比;防震缝设置;建筑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性;

纵横向抗震墙间距和楼盖整体性;结构类型和抗震等级等)

6、结构分析主要结果《包括:

计算软件,楼层自由度,总剪力和周期调整系数,

结构总重力和总地震作用力:

墙体承担的倾覆力矩比;“。

纵横扭方向的基本周期;最大层位移角和位置;

框架柱最大和最小轴压比;梁最大剪压比;。

转换层和水平加强层的上下刚度比;

时程法采用的波形和数量,时送法与反应谱法的比较等)

7、基本抗震构造(包括:

砼和钢筋的最高和最低材料强度,楼盖类型和厚度,

梁柱的最大和最小截面、配筋率和配箍率:

节点箍筋构造;

墙体和筒体的最大和最小厚度、分布筋和边缘构件配筋;

短柱分布范围和数量;转换梁和加强层的主要构造等)

8、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超限工程的主要措施,初步设计审批执行情况,

试验结果等)

 

填表人

说明:

填表时按各项目另行制表,内容详尽程度视设计阶段而异。

 

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

[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2009-12-1010:

25读者上传【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在上级财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年初支公司提出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本治理和资金治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治理,强基础,抓规范,实现了全年业务制度规范化,经营治理科学化,企业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推动了支公司财务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财务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

现将2009年公司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固定费用:

1-9月份累计完成##.5xxxx,完成进度计划的117.2xxxx,同比增长27.4xxxx,增加支出2312627.8xxxx。

2、三项费用:

1-9月份累计完成##.5xxxx,完成进度计划的136.3xxxx,同比降低10.5xxxx,减少支出171939.2xxxx。

3、内部利润:

1-9月份完成-##.1xxxx元,较计划进度-828.4xxxx元增亏252.7xxxx元。

二、以资金治理为契机,不断增强全员的预算治理意识近年来,随着企业精细化治理水平的不断强化,对财务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财务治理的特点以及财务治理的需要,及时出台了支公司《固定费用治理办法》、《资金预算治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从而使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

在费用控制方面,一是采取定额包干的方式,将手机费、电话费、班站所办公费、车辆油料费、维修费、线路巡视费等定额控制,节约归已、超支自负,培养了职工的节约意识。

二是采取预算审批的方式,对定额以外的费用,必须先层层审批,没有审批发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在现金预算方面,为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在实际支付时做到,没有现金预算项目的不予支付,超预算支付标准的不予支付,中国电力资料网从而提高了现金预算意识。

在职工借款还款方面,规定了借款必须于发生当月还款,确实起到了降低借款数额,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呆帐发生的积极作用。

通过预算治理这一有效的治理手段,职工的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有力地带动了财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以培训为动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

最近几年,分公司一直把人员培训视为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财务治理工作同样迫切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结合支公司学分制考核,年初就制定了培训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培训。

并且于5月份开始每周三全员定时参加分公司财务处举办的新会计准则培训,在6月份、9月份还分别参加了省公司和国网公司举办的新会计准则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公司的各项治理制度,懂得了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要求,如何中国电力资料网更好地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等,进一步激发了干好财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也为明年年初即将实施的新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以考核为手段,促进财务基础治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企业治理的进一步深入,财务的治理职能逐渐增强,工作总结《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

今年,支公司为加大责任制考核力度,保证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制定了双文明考核办法,细化了各项指标和日常工作的考核。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加大了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签字齐全、印章保管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

按照分公司有关通知精神,我们又成立了资金风险安全检查领导组,具体制定了《资金治理办法》、《货币资金治理办法》、《工资资金治理办法》、《工程资金治理办法》等,将内控与内审相结合,每月都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了支公司的财务治理体系。

在今年的财务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助支公司的考核体系,采取了工作质量与方针目标的考核机制,将治理的要求与重点,纳入工作质量与方针目标考核。

将费用预算通过月份考核与工资挂钩,全面提高了财务核算质量,实事求是的体现财务经营成果,做诚信纳税单位。

并顺利通过每年一次的所得税汇算检查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开展了电力专项检查。

五、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治理,搞好公司财产物资的清查与盘点随着财务治理职能的日益显现,财务治理参与到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和废旧物资的处理等。

为加强对基层站所各项财产物资的治理,通过现场清查和新领用登记,各班站所建立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以及安全工器具登记台帐。

今年5月份,财务科材料治理人员加班加点对库存物资情况进行了核查,规范了材料治理基础工作,确保了库存物资的帐帐、帐实相符,提高了材料物资的利用效能,顺利通过了公司供给站的检查。

下一步,随着新库房的整合投运,以及对二级库房的清理,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材料物资的监督治理,以求全面提升财务治理水平。

六、加强资金治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近年来,为加强对资金的统一归口治理,规范运作,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预算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规避资金风险,通过银行账户的清理归并,建立了与国网公司相适应的银行帐户治理体制。

今年为进一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今年重点对现金流量、未达帐项、应收应付款项、流动资产周转率等一些项目加大了考核力度,并且通过一年的运行发现现金流量明显提高,资金周转率显著加快。

三是建立了统一的财务预算治理制度。

通过建立覆盖支公司所有层次以及业务范围内的资金预算,确保了资金的使用合理、规范、安全、有效。

四是严格执行现金治理制度,实行财务制约制度。

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更加有效地减少了资金的占用,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七、2010年财务工作计划为全面搞好2010年全面预算治理与财务治理工作,我们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上级公司下达的预算指导意见,进一步搞好预算治理工作。

预算治理作为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与全面做好财务工作息息相关。

在明年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站所的费用预算指导与预算治理,认真做好预算的分析、分解与落实工作,使全面预算治理真正成为全员预算治理,让预算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当好领导的参谋,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

随着公司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经营质量不断提高,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净化与整合。

结合绩效考核治理,本着"严、深、细、实"的原则,全面强化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在售电收入增收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研究节支,力争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同时,围绕盘活资产,对现有闲置的资产进行盘点;加大电费回收力度,保证每月电费回收真正结零;减少资金占用率,提高企业资产周转速度。

根据上级公司物资采购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物资比价采购制度。

(三)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