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701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6.教师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好三种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钻研教材就是要钻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9.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

  32.德育过程有四个环节,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4.教师要将外在的________转化为学生内在的________。

  35.说服教育的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榜样的类型有:

  37.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锻炼的方式有:

  38.情感陶冶的方式有:

  39.自我修养的方式有:

  40.品德评价的方式有:

  41.德育一般包括________教育、________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二、判断题

  1.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

  2.教育学只研究教育现象。

  3.教育现象就是指学校教育现象。

  4.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一种现象。

  5.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

  6.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

  7.教育从来就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8.教育从来就是同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

  9.人类历史上,先是某些圣贤办起了学校,然后才有教育活动。

  10.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11.有人认为,教育学对理论工作者有用,对实践工作者没用。

  12.“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13.不论在何种生产力条件下,教育事业的规模总是越大越好,教育发展的速度越快越好。

  14.在任何时代,教育对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15.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的“值”,是立即就能显示出来的。

  16.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

  17.政治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一切方面。

  18.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19.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20.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21.文化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22.教育只能保存传递文化,而不能创造更新文化。

  23.如果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致,则这个国家的教育就完全一样。

  24.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25.教育不仅可以兴国,而且还可以救国。

  26.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居民对教育的态度就一定冷漠。

  27.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与传递是无条件的。

  28.人的可塑性使人接受教育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

  29.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

  30.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1.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32.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4.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音体美等素质的特长教育。

  35.“减负”的实质就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考试。

  36.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37.学校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38.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39.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40.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4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映。

  43.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

  44.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45.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46.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

  47.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48.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49.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5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52.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53.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5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55.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56.教学是学校里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57.教学中,就掌握知识而言,学生是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

  58.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不是同步的。

  59.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60.为了直观,教师要堂堂课不空手。

  61.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所学过的知识。

  62.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63.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64.教学就是智育。

  65.各条教学原则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们之间没育联系。

  66.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中,以读书指导法、讨论法为最好,讲授法最差,因为它是注入式。

  67.教师备课,必须对教材进行深钻细研。

  68.由于已备有教科书,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再去编制单元教学计划。

  69.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

  70.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71.课时计划既应包括教师要做的,也应包括学生要做的。

  72.预先设计出授课计划,会妨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发挥。

  73.钻研教科书,有利于教师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间的差距。

  74.教材的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时最感困难、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75.由于教学中难点和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突破难点必须有针对性,区别对待。

  76.在一份教案中,教学进程部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课前应充分准备。

  77.文字表达式教案是详案,而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一定是简案。

  78.教学板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视觉上能强化对学生的刺激。

  79.教学板书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

  80.教学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

  81.教师讲究教学的艺术能有效地减少教学信息的损失。

  82.教师提问要重视让学生展开思维过程,不可只看重结论。

  83.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而上课则是课时计划的实施过程。

  84.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就是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85.只有根据课的结构才能确定课的类型。

  86.组织教学不仅要在上课一开始进行,而且要贯穿在一堂课的始终。

  87.一般情况下,教学提问应由浅入深来进行。

  88.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99.德育工作要把“塑造”教育与“改造”教育结合起来。

  90.情感陶冶法就是通过学校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

  91.进行德育必须遵循从知到意的顺序进行。

  92.没有要求也就没有德育。

  93.知行统一即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94.正面教育是指进行德育时,要以正面的事实来教育学生。

  95.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集体,充分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

  96.说服教育法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说服学生的一种方法。

  97.榜样教育就是把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

  98.情感陶冶就是让学生在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99.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00.组织活动是实际锻炼法的最主要的形式。

  101.品德评价法就是对学生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作出肯定,以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102.班级和班集体是同一个概念。

  103.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密切相关,和其他教师没有关系。

  104.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一起,有了班主任,班集体就形成了。

  105.班主任是学校开展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106.一般说来,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107.班级不能缺少全体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

  108.不应让成绩不好的调皮学生当班干部。

  109.班级干部最好实行轮换制。

  110.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有权威,要让学生感到有些怕,这样有利于对班级的管理。

  111.班主任不严肃不厉害,就管不住学生。

  112.班主任要十分注意培养班级的正确舆论。

  113.班级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14.班主任应放手让学生组织自己的活动。

  115.学生撇开班主任搞活动,就是不尊重班主任,这是不能容许的。

  116.开展班级活动与抓学生学业成绩有矛盾,不能多搞。

  117.课程就是指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每门学科。

  118.“教学计划”是教师每个学期制定的开展教学工作的安排计划。

  119.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120.教学计划是规定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121.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是具体地体现在教学计划里的。

  122.核心课程就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

  三、选择题

  1.教育是________。

  A.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

  C.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特有的现象

  2.教育起源于________。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自________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D.古代教育

  4.在________教育阶段,教育与社会生产完全分离

  A.古代B.原始 C.近代D.现代

  5.在________教育阶段,教育与社会生产是合二为一的。

  6.在________教育阶段,教育与社会生产开始实现有机统一。

  7.学校产生于________教育阶段。

  8.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________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9.“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________。

  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学校是近代教育以后才出现的。

  10.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促进,主要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制度上B.教育方法上C.对人的培养和促进上D.教育领导权上

  1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________。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2.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3.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配,这是由一定社会的________所直接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文化水平D.教育方法

  1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5.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________。

  A.重要因素B.不太重要的因素C.首要因素D.可有可无的因素

  16.我国现行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A、社会主义公民B、共产主义者C、生产者D、建设者和接班人

  17.我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类型除了官学和私学外还有一种是()。

  A、国学B、乡学C、太学D、书院

  1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名教育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儿》

  19.一般认为,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B、学校教育C、环境D、实践活动

  20.当前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5年B、6年C、9年D、12年

  21.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

  22.一般地说,教师教学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

  A、备课B、上课C、组织教学D复习检查

  23.我国古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

  24.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5.我国古代最早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师说》

  26.“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出自于()。

  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

  27.我国普通中小学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科研工作C、班主任工作D、团队工作

  28.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答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读书指导法C、谈话法D、练习法

  29.我国1995年颁布的一项重要教育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0.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罗杰斯C、沙塔洛夫D、杜威

  31.在西方教育史上,运用著名的“产婆术”教导学生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昆体良D、亚里斯多德

  32.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壬戌学制》的实施始于()。

  A、1912年B、1915年C、1920年D、1922年

  33.在关于影响人发展因素问题上错误的观点有:

  A、遗传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D、教育无用论E、实践决定论

  34.历史上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A.形式教育论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D.个人与社会发展论E、实质教育论

  35.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有()。

  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多轨制E、终身制

  36.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

  A、个别施教B、浓厚的宗教性C、师生关系不平等

  D、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E、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7.当前我国学制对内容体系包括()。

  A、学前教育系统B、初等教育系统

  C、中等教育系统D、高等教育系统E、研究生教育系统

  38.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B和C

  39.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D.实证主义

  40.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人的异化理论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1.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4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4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44.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_。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45.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_____。

  46.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_______。

  47.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_____。

  48.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则应以学习________为主。

  A.直接经验B.语文、数学知识C.实际操作技能D.书本知识

  49.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称之为“教学相长”,这个教育思想最早是在我国的________这一著作中提出的。

  A.《论语》B.《师说》C.《学记》D.《论衡》

  50.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圣说:

“复习是学习之母。

”这都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________。

  A.系统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原则

  51.如果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思维活动,那就是贯彻了________。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2.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之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这是贯彻了________。

  A.演示法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直观性原则D.直观法

  5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行、意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__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行、意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行、意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5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______。

  A.政治思想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5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

  A.指导自我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

  56.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

教师应侧重于________。

  A.提高学生认识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C.锻炼学生意志D.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

  57.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 D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58.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调查法

  四、解释题

  1.教育学2.广义教育3.狭义教育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5.教育的劳动起源说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7.教育目的8.个人本位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