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312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docx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作用:

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

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类别)甲像乙(特点)出现(主体)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比喻词)出现(喻体)晓明跑的如离弦的箭。

(例句)

暗喻(类别)甲是乙(特点)出现(主体)是、成为(比喻词)出现(喻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例句)

借喻(类别)甲代乙(特点)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喻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

例句: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㈠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

㈡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

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臧克家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3.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

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着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最典型的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

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16.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

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

“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

“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

“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意为:

“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可以正读,也可以倒读,但是都流利,不会不通顺!

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759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

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

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

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

例③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

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

前者是

例子(3):

秋,听说你已来到。

“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

(1):

硕鼠!

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例子

(2):

天啊!

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修辞,无处不在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修辞的概念,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了解修辞的种类,学习鉴赏运用修辞。

【重点难点】

词语修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由一个民间传说引入。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个穷苦朋友求见,说:

“我主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城,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出这是在说他从前不光彩的事,就封了穷朋友一个官。

另一个穷朋友听说了,也来讨封。

“从前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没熟大家就乱抢,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汤泼了一地。

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

叶子卡在你喉咙里,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话未说完,就被朱元璋砍头了。

两人的话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结果大不相同?

二、修辞概念

  狭义:

就是修辞格。

比如:

比喻、排比等。

  广义:

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三、修辞分类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0页,按照课文的分类,修辞可分为:

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四、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

好的语言,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感受。

为了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使语言达到悦耳动听,可使用以下手段调配语音:

调节音节,协调平仄、调整韵脚

  1、调节音节就是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双声、叠韵等)

   (活动)体会叠词的效果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妇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

这里运用叠音词,大量叠音节词的运用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加强语气,舒展文气,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2、协调平仄就是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使语言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七律·自嘲》)

  3、调整韵脚就是在上下句或隔句的句尾,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例如: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词语修辞

  着重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

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活动)说说加点字的好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

“泻”的意思是照,但用照则平淡泛味,“泻”的原义是液体快速地流,所以,用“泻”便将静景写得生动活泼。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活用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要用准用好一个词不容易,要创新就更不容易了,这就需要我们多斟酌、多实践、多创作,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这句诗就证明了这一点。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痛感、仿词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活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鲁彦《听潮》)——拟人

(活动)请同学们说说下列广告词的好处。

今年20,明年18.(香皂)——夸张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比喻双关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巧克力)——比喻

药材好,药才好。

(药品)——谐音

三碗不过岗(酒店)——夸张。

(活动)品赏歌词中的修辞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青花瓷》)——比喻

“山不转啊水在转,水不转啊云在转,云不转啊风在转,风不转啊心也转。

”(《山不转水转》)——顶真

(活动)特殊的修辞格。

说说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格。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超前的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海在我们脚下呻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鲁彦《听潮》)——通感。

柳原笑道:

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流苏也怡然,半晌方道: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

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柳原笑道:

你打算替我守节么?

(张爱玲《倾城之恋》)——婉曲(微词)。

如果在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婉曲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婉曲

六、语句修辞

  着重于句子的选择。

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

  (活动)品味系列语段的表达效果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郁达夫《故都的秋》)

  明确:

结构相同,语句整齐,有一种整齐的美感,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句子整散结合,文气舒缓,给一种美感。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只要在什么时候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来。

”(吴伯箫的《歌声》)

明确:

恰当地运用整句,显示出整齐美,匀称美,富有节奏感;整句与散句结合,更有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的效果。

  七、小结

  孔子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

生活事事皆学问,身边处处有文章,希望同学们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历史的同时,也要关注无所不在的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