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798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docx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

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

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

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

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

又称机率。

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

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

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

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xx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

整理。

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

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

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

特点:

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

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xx次数、频率及概率

次数f:

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

即相对次数,即某个事件次数被总事件除,用比例、百分数表示

概率P:

又称机率或然率,用P表示,指某事件在无限管侧重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次数。

估计值(后验):

几次观测中出现m次,P(A)=m/n

真实值(先验):

特殊情况下,直接计算的比值(结果有限,出现可能性相等)

7.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

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

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二者关系:

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

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

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

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8.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9.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

哪些是计数数据?

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是测量数据

17人25本是计数数据

10.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μ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反映样本平均数

ρ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样本相关系数

σ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β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

N

n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分类要正确,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为基础

2分类标志要明确,要包括所有数据

3如删除过失所造成的变异数据,要遵循3σ原则

2.直条图适合哪种资料?

条形图也叫做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

3.圆形图适合哪种资料

又称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显示的资料多以相对数(如百分数)为主

4.将下列的反应时测定资料编制成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直方图、次数多边形。

177.5

167.4

116.7

130.9

199.1

198.3

225.0

212.0

180.0

171.0

144.0

138.0

191.0

171.5

147.0

172.0

195.5

190.0

206.7

153.2

217.0

179.2

242.2

212.8

171.0

241.0

176.5

165.4

201.0

145.5

163.0

178.0

162.0

188.1

176.5

172.2

215.0

177.9

180.5

193.0

190.5

167.3

170.5

189.5

180.1

217.0

186.3

180.0

182.5

171.0

147.0

160.5

153.2

157.5

143.5

148.5

146.4

150.5

177.1

200.1

137.5

143.7

179.5

185.5

181.6

最大值242.2最小值116.7全距为125.5

N=65代入公式K=1.87(N-1)2/5=9.8所以K取10

定组距13最低组的下限取115

表2-1次数分布表

分组区间

组中值(Xc)

次数(f)

频率(P)

百分次数(%)

232~

238

2

0.03

3

219~

225

1

0.02

2

206~

212

6

0.09

9

193~

199

6

0.09

9

180~

186

14

0.22

22

167~

173

16

0.25

25

154~

160

5

0.08

8

141~

147

11

0.17

17

128~

134

3

0.05

5

115~

121

1

0.02

2

合计

65

1.00

100

表2-2累加次数分布表

分组区间

次数(f)

向上累加次数

向下累加次数

实际累加次数(cf)

相对累加次数

实际累加次数(cf)

相对累加次数

232~

2

65

1.00

2

0.03

219~

1

63

0.97

3

0.05

206~

6

62

0.95

9

0.14

193~

6

56

0.86

15

0.23

180~

14

50

0.77

29

0.45

167~

16

36

0.55

45

0.69

154~

5

20

0.31

50

0.77

141~

11

15

0.23

61

0.94

128~

3

4

0.06

64

0.98

115~

1

1

0.02

65

1.00

7.下面是一项xxxx打工方式的调查结果。

根据这些数据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方式个制作一个条形图。

并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两种制图方式的差别和优缺点

打工方式

高二(%)

高三(%)

看护孩子

26.0

5.0

商店销售

7.5

22.0

餐饮服务

11.5

17.5

其他零工

8.0

1.5

左侧Y轴名称为:

打工人数百分比

下侧X轴名称为:

打工方式

第三章集中量数

1.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

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同质性原则。

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2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

3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

2.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中数适用于:

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

众数适用于:

①要快速且粗略的求一组数据代表值时②数据不同质时,表示典型情况③次数分布中有两极端的数目时④粗略估计次数分布的形态时,用M-Mo作为表示次数分布是否偏态的指标(正态:

M=Md=Mo;正偏:

M>Md>Mo;负偏:

M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①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成偏态②等距、等比量表实验③平均增长率,按一定比例变化时

调和平均数适用于①工作量固定,记录各被试完成相同工作所用时间②学习时间一定,记录一定时间内各被试完成的工作量

3.对于下列数据,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

并计算它们的值。

⑴4566729中数=6

⑵345575众数=5

⑶2356789平均数=5.71

4.求下列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中数。

分组

f

分组

f

65~

1

35~

34

60~

4

30~

21

55~

6

25~

16

50~

8

20~

11

45~

16

15~

9

40~

24

10~

7

解:

组中值由“精确上下限”算得;设估计平均值在35~组,即AM=37;中数所在组为35~,fMD=34,其精确下限Lb=34.5,该组以下各组次数累加为Fb=21+16+11+9+7=64

分组

f

组中值

d=(Xi-AM)/i

fd

65~

1

67

6

6

60~

4

62

5

20

55~

6

57

4

24

50~

8

52

3

24

45~

16

47

2

32

40~

24

42

1

24

35~

34

37

0

0

30~

21

32

-1

-21

25~

16

27

-2

-32

20~

11

22

-3

-33

15~

9

17

-4

-36

10~

7

12

-5

-35

∑N=157

∑fd=-27

5.求下列四个年级的总平均成绩。

年级

90.5

91

92

94

n

236

318

215

200

解:

6.三个不同被试对某词的联想速度如下表,求平均联想速度

被试

联想词数

时间(分)

词数/分(Xi)

A

13

2

13/2

B

13

3

13/3

C

13

25

-

解:

C被试联想时间25分钟为异常数据,删除

7.下面是某校几年来毕业生的人数,问平均增加率是多少?

并估计10年后的毕业人数有多少。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毕业人数

542

601

750

760

810

930

1050

1120

解:

用几何平均数变式计算:

所以平均增加率为11%

10年后毕业人数为1120×1.1092510=3159人

8.计算第二章习题4xx次数分布表资料的平均数、xx数及原始数据的平局数。

解:

组中值由“精确上下限”算得;设估计平均值在167~组,即设AM=173;中数所在组为167~,fMD=16,其精确下限Lb=166.5,该组以下各组次数累加为Fb=1+3+11+5=20

分组区间

组中值(Xc)

次数(f)

d=(Xi-AM)/i

fd

232~

238

2

5

10

219~

225

1

4

4

206~

212

6

3

18

193~

199

6

2

12

180~

186

14

1

14

167~

173

16

0

0

154~

160

5

-1

-5

141~

147

11

-2

-22

128~

134

3

-3

-9

115~

121

1

-4

-4

合计

∑N=65

∑fd=18

平均值

中数

原始数据的平均数=176.8

第四章差异量数

1.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哪些?

为什么要度量离中趋势?

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等等。

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要全面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不但要了解数据的典型情况,而且还要了解特殊情况。

这些特殊性常表现为数据的变异性。

如两个样本的平均数相同但是整齐程度不同,如果只比较平均数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样本全貌。

因此只有集中量数不可能真实的反映出样本的分布情况。

为了全面反映数据的总体情况,除了必须求出集中量数外,这时还需要使用差异量数。

2.各种差异量数各有什么特点?

见课本103页“各种差异量数优缺点比较”

3.标准差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除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外还有哪些用途?

可以计算差异系数(应用)和标准分数(应用)

4.应用标准分数求不同质的数据总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求不同质的数据的次数分布为正态

5.计算下列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差

11.013.010.09.011.512.213.19.710.5

6.计算第二章习题4所列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四分差Q

设估计平均值在167~组,即AM=173,i=13

分组区间

Xc

f

d=(Xc-AM)/i

fd

fd2

232~

238

2

5

10

50

219~

225

1

4

4

16

206~

212

6

3

18

54

193~

199

6

2

12

24

180~

186

14

1

14

14

167~

173

16

0

0

0

154~

160

5

-1

-5

5

141~

147

11

-2

-22

44

128~

134

3

-3

-9

27

115~

121

1

-4

-4

16

合计

65

18

250

N=6565×25%=16.2565×75%=48.75所以Q1、Q3分别在154~组(小于其组精确下限的各组次数和为15)和180~组(小于其组精确下限的各组次数和为36),其精确下限分别为153.5和179.5,所以有:

7.今有一画线实验,标准线分别为5cm和10cm,实验结果5cm组的误差平均数为1.3cm,标准差为0.7cm,10cm组的误差平均数为4.3cm,标准差为1.2cm,请问用什么方法比较其离散程度的大小?

并具体比较之。

用差异系数来比较离散程度。

CV1=(s1/)×100%=(0.7/1.3)×100%=53.85%

CV2=(s2/)×100%=(1.2/4.3)×100%=27.91%

所以标准线为5cm的离散程度大。

8.求下表所列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

班级

平均数

标准差

人数

di

1

90.5

6.2

40

0.3

2

91.0

6.5

51

-0.2

3

92.0

5.8

48

-1.2

4

89.5

5.2

43

1.3

其值见上表

即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求下表数据分布的标准差和四分差

设估计平均数AM=52,即在50~组,d=(Xc-AM)/I计算各值如下表所示:

分组

f

Xc

累加次数

d

d2

fd2

fd

75~80

1

77

55

5

25

25

5

70~

2

72

54

4

16

32

8

65~

4

67

52

3

9

36

12

60~

5

62

48

2

4

20

10

55~

8

57

43

1

1

8

8

50~

10

52

35

0

0

0

0

45~

9

47

25

-1

1

9

-9

40~

7

42

16

-2

4

28

-14

35~

4

37

9

-3

9

36

-12

30~

2

32

5

-4

16

32

-8

25~

2

27

3

-5

25

50

-10

20~

1

22

1

-6

36

36

-6

合计

55

312

-16

55×25%=13.7555×75%=41.25所以Q1在40~组,其精确下限Lb1=39.5,小于其组的次数为Fb1=9,其组次数f1=7;Q2在55~组,其精确下限Lb2=54.5,小于其组的次数为Fb2=35,其组次数f2=8。

计算Q1、Q2如下:

即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1.解释相关系数时应注意什么?

(1)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之间相关xx的数字表现形式,相关程度指标有统计特征数r和总体系数ρ

(2)它只是一个比率,不是相关的百分数,更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只能说r大比r小相关密切,不能说r大=0.8是r小=0.4的两倍(不能用倍数关系来解释)

(3)当存在强相关时,能用这个相关关系根据一个变量的的值预测另一变量的值

(4)-1≤r≤1,正负号表示相关方向,值大小表示相关程度;(0为无相关,1为完全正相关,-1为完全负相关)

(5)相关系数大的事物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6)当两变量间的关系收到其他变量的影响时,两者间的高强度相关很可能是一种假象

(7)计算相关要成对数据,即每个个体有两个观测值,不能随便2个个体计算

(8)非线性相关的用r得可能性小,但并不能说不密切

2.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计算下列各情况的相关时,应用什么方法?

(1)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积差相关)

(2)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不为正态分布(等级相关)

(3)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人为分为两类(二列相关)

(4)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人为分为多类(多列相关)

(5)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点二列相关)

(6)两变量均以等级表示(等级相关、交错系数、相容系数)

3.如何区分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主要区别在于二分变量是否为正态。

二列相关要求两列数据均为正态,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分为两类;点二列相关一列数据为等距或等比测量数据,且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称名变量,且两列数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4.品质相关有哪几种?

各种品质相关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品质相关分析的总条件是两因素多项分类之间的xx程度,分为一下几类:

(1)四分相关,应用条件是:

两因素都为正态连续变量(eg.学习能力,身体状态))人为分为两个类别;同一被试样品中,分别调查两个不同因素两项分类情况

(2)Φ系数:

除四分相关外的2×2表(最常用)

(3)xx表相关C:

R×C表的计数资料分析相关程度

5.预考查甲乙丙丁四人对十件工艺美术品的等级评定是否具有一致性,用哪种相关方法?

等级相关

6.下表是平时两次考试成绩分数,假设其分布成正态,分别用积差相关与等级相关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并回答,就这份资料用哪种相关法更恰当?

被试

A

B

A2

B2

AB

RA

RB

RARB

D=RA-RB

D2

1

86

83

7396

6889

7138

2

3

6

-1

1

2

58

52

3364

2704

3016

7

8

56

-1

1

3

79

89

6241

7921

7031

4

1

4

3

9

4

64

78

4096

6084

4992

6

4

24

2

4

5

91

85

8281

7225

7735

1

2

2

-1

1

6

48

68

2304

4624

3264

9

6

54

3

9

7

55

47

3025

2209

2585

8

9

72

-1

1

8

82

76

6724

5776

6232

3

5

15

-2

4

9

32

25

1024

625

800

10

10

100

0

0

10

75

56

5625

3136

4200

5

7

35

-2

4

670

659

48080

47193

46993

55

55

368

 

34

用积差相关的条件成立,故用积差相关更精确

7.下列两列变量为非正态,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

本题应用等级相关法计算,且含有相同等级

X有3个数据的等级相同,等级3.5的数据中有2个数据的等级相同,等级为6.5和8.5的数据中也分别有2个数据相同;Y有3个数据等级相同,等级为3的数据中有3个数据等级相同,等级为5.5的数据中有2个数据等级相同,等级为9的数据中有3个数据等级相同。

被试

X

Y

RX

RY

D=RX-RY

D2

1

13

14

1

1

0

0

2

12

11

2

3

-1

1

3

10

11

3.5

3

0.5

0.25

4

10

11

3.5

3

0.5

0.25

5

8

7

5

5.5

-0.5

0.25

6

6

7

6.5

5.5

1

1

7

6

5

6.5

7

-0.5

0.25

8

5

4

8.5

9

-0.5

0.25

9

5

4

8.5

9

-0.5

0.25

10

2

4

10

9

1

1

N=10

4.5

8.问下表中成绩与性别是否相关?

被试

性别

成绩

男成绩

女成绩

成绩的平方

1

83

83

6889

2

91

91

8281

3

95

95

9025

4

84

84

7056

5

89

89

7921

6

87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