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815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docx

全球生态学论文题库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生活

摘要: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秩序逐渐步入正规,人民生活日益富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始对自然社会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

这些行为致使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异常,形如“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新名词应运而生。

这些变化从目前来看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所以有部分科学家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和碳的排放有密切关系。

在近几年的部分相关学术会议上,“低碳生活”的方案被多次拿来讨论,并已经在某些国家进行了试验,这对我们开展相关项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化

ShanghaiWorldExpoandLow-carbonLife

Abstract:

Sincethe1970s,withtheworldordergraduallygettingintoformal,people'slivelihoodisgettingincreasinglyaffluent,people'sdemandsinmaterialandspiritaregettinglargerandlarger,andpeoplebegintounrestrictedlydevelopnaturalandsocialresources.Theseactionsresultinincreasinglyseriousenvironmentaldamage,causingglobalclimateanomalies,aseriesofnewwordssuchas"greenhouseeffect",cameintobeing.Thesechangeshavethreatenedthesurvivalofmankindfromthecurrentview,sosomescientistshaveconductedresearchontheseissues.Theyfoundthattheseissuesarecloselyrelatedtotheemissionofcarbon.Insomeacademicconferencesinrecentyears,the"low-carbonlife"programwasrepeatedlydiscussed,andhasbeentestedinsomecountries,whichwillhavecertainguidancesignificancefortherelativeprojectswearecarryingout.

Keywords:

low-carboneconomy,lowcarbonliving,globalclimatechange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53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的上海举行。

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本次世博会上,来自世界上的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与了展览,它们所展出的形形色色的高科技产品让人拍案叫绝。

人们不仅赞叹这些产品技术之高超,还对本次世博会主办方对某些新提议、新思路赞许有加。

在这些新想法中,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低碳生活”。

一、背景:

低碳生活的理论简介

“低碳生活”的概念来源于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在2003年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当时的定义是:

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物排放,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水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也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该白皮书中指出是在2050年要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在未来将有望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

同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而低碳生活正是在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下,科学家们针对当今社会情势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社会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相对性,从国际上看,由于各国的产业分工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技术水平也差异较大,因此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单位GDP排放标准。

所以我们说碳排放是相对的。

(2)动态性,这是指低碳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经济发展转型过程,而不是一个所谓的碳的排放量为零的考量的经济指标,应避免陷入绝对量的误区。

(3)技术性,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技术来支撑。

也就是说,要通过技术进步,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4)经济性,低碳经济归根到底还是经济。

低碳经济的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既要反对奢侈型或浪费型的能源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5)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

在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1]

二、原因:

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原因

低碳(经济)生活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低碳生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理论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走向,对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重要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上,它所产生的后果大致有以下几种:

(1)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据国际气象组织的数据,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

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来看气温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地球正在升温,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摄氏度。

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图是100多年来的全球气温波动变化图,该图反映了100多年来气全球温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这100多年来全球气温大致经历了5次的降温过程和大致5次的升温过程。

并且在1920后和1980年后气温都有明显的升高并且即便是日后出现了降温过程,也没有降到升温前的水平。

尤其是最近30年(1980年后),气温升高的幅度之大,变化之猛烈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据国际气象组织的估算,能够确保生物生存(包括栖息地的存在)的极限温度为8℃。

从此图上可知,全球的平均气温硬币进这个极限了,这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2)

图1全球气温波动变化

温室效应。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加之人类对自然界中的资源无限制的索取,导致碳等元素的排放量逐渐增多。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臭氧层出现空洞,引发了温室效应。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人们都已深切感受,所以这一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并且未来还要加速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等有着重大影响。

首先,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加强了的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其次,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

海平面随时都在上升化,海水内侵,造成农业减产,破坏生态环境。

在中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实例:

上海世博会关于低碳理念的实例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这一主题的掩映之下,低碳生活的理念作为主要思想贯穿其中。

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都纷纷响应这一理念,围绕着这一思想各参展国家在自己的展馆里进行各种尝试。

下面试举几例说明。

(一)日本馆善于创新的日本人在世博会场馆设计上也动了很多脑筋。

整个场馆从外观到内部,尝试使用了大量最新的高科技技术,美观、智能、环保。

场馆外观呈紫色,形似蚕茧,被人称做“紫蚕岛”。

馆的外壁能够随着日光的变化和夜晚的演出变换各种“表情”,富有动感。

太阳能电池被放在外表透明的薄膜内,兼具透光、发电功能。

日本馆节能环保技术比较多,可以使用阳光、风还有雨水,这样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减少,达到环保。

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有环保空气柱,能起到环保功能。

(二)印度馆印度馆很高的穹顶,顶部种植绿色植物,高大、空旷的室内在夏天也不会太炎热。

印度馆是用从中国江西采购的竹子搭建的,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竹制穹顶。

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穹顶上部会覆盖绿色植物,灌溉用水是经过循环处理的,还有雨水收集系统,也可以用来浇灌植物。

整个场馆是完全环境友好型的、无污染的。

(三)瑞士馆瑞士国家馆的互动型智能帷幕专门为上海世博会设计,帷幕上有1万颗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红色圆盘在夜间闪闪发亮。

这些“小太阳”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则将太阳能源转化为电能发出点点闪光,成为瑞士馆夜景最耀眼的部分。

(四)丹麦馆自行车在丹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了提倡环保的出行理念,丹麦馆为参观者准备三四百辆丹麦的自行车,参观者可以看到一座双螺旋形的建筑,其人行道和车行道,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12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

除了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低碳理念外,关乎人们吃、行等生活方面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案例——伦敦零碳馆世博会零碳馆是在世博局大力支持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项目,该项目由两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座落在上海馆的北侧。

通过传承来自伦敦的世界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BEDZED科技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采用本土化的产品实现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

该项目总面积2500平方米,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的向世博游客们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四、讨论:

低碳生活方式探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低碳生活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尝试低碳生活的方案,他们在世博会的场馆中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科学家们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

或许,上海世博会的一些思路能为世界各国建设低碳生活机制提供借鉴。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理念呢?

许多科学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案。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在推行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政府是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主体,政府带头才是促使低碳推广的真正力量。

改变“面子消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嗜好、促使居民消费生活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

[5]

第一,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

在这些方面,国家正在逐步出台政策,比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支持在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为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还有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等,但仍需加大推广、监督力度。

当然政府机构也应从自身入手,带头节能减排。

[5]

第二,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

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如制定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

[5]

第三,大力提倡科学健康的理念,构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新模式,并在餐饮、宾馆、商店、娱乐及相关行业制定和实施绿色消费标准。

另外还坚持以人为本,普及绿色低碳知识,倡导科学合理、健康向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进文化,使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按绿色标准办事的良好习惯。

[5]

(二)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要有所担当。

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金融危机的挑战,企业应以长远眼光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和有效行动。

促进广大民众的低碳生活,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企业应从自身做起,搞好内部环境管理,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寻求节能减排的新途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

同时,企业要有长远投资眼光,在一些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上做战略投资。

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发展”的理念需要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只有让“低碳”这一概念成为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大家都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我们的“低碳发展”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5]

(三)个人要做出承诺,积极参与低碳生活。

我们必须坚信,减少每一个人的碳排放并不困难,并向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郑重承诺,将从此追求低碳生活,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抵消自己的碳足迹。

同时,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劝导我们身边的个人和企业,也加入到追求低碳生活和经济的行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5]

第一,节能减排。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而现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来自于这些燃料的燃烧,所以节约能源是我们减少碳排放的直接途径之一,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就可采取许多具体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用节能灯代替传统的白炽灯,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少用一次性筷子、纸张双面打印、拒绝过度包装、废旧物品再利用、农村居民使用沼气点灯做饭等等,减少碳的排放量。

我们还可以使我们的出行计划更加合理,例如尽可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低效率使用,等等。

200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将6大类36种日常生活方式换算成节能减排的量化数据,向全社会公布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

该手册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6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并提供了具体的量化数据。

例如,“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公里:

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100公里,可以节油约9升;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出行100公里,可节油5/6。

按以上方式节能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汽油消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千克。

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以节油2.1亿升,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

”科技部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人们积极参与,手册中建议的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5]

第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并不只取决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社会选择以及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样可以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的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一份名为《改变生活方式:

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也指出,“消除碳依赖或许比想象的更加容易,人们只需要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既不会对各自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不需要做出特别大的牺牲”。

从普通民众来看,参与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简约为美,反对浪费,鄙视奢侈的现代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从而推动全社会的“低碳或零碳排放”运动。

[5]

第三,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目前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

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还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

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

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随着居民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5]

第四,低碳生活要从小事做起。

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注重细节,抱着一颗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节约的心态,从小事做起。

“低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始终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陋习。

比如,随手关掉电脑显示器,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少用塑料袋,不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这些行为都是在“减碳”。

这样的低碳生活,不仅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5]

总之,实施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不二选择。

作为一名文明理性的现代人,必须认识到,减少碳排放,我们责无旁贷,并且要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努力避免或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对自己和后人的生存环境负责。

[5]

 

参考文献:

[1]周宏春,低碳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与发展途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第1版,2-5,11-16.

[2]孟祥远,低碳生活方式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第1版.

[3]怀铁铮,低碳化——中国的出路与对策,[M]人民出版社,2013,4,第1版.

[4]张强,韩永翔等,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20(9),990-998.

[5]杨婷,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J]菏泽学院学报,2010,32(3),31-34

[6]薛红燕,王成等,试论我国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建立途径,[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8,108-110.

[7]吴铀生,低碳生活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行为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98-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