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908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公司 

 

目  录 

附件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工程总平面图

第一章概 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1.1.2项目建设单位

*****

1.1.3项目建设地址

**工业区

1.1.4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5943.09平方米

1.1.5项目负责人

王华慧

1.1.6编制单位

**公司

证书编号:

*******

1.2建设单位简介

**全市土地面积8256平方公里,下辖五县(市)一区,现有乡镇94个、行政村2222个。

2010年末人口438.91万人。

**电力局是承担全市五县(市)一区的供电营业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供电企业。

下辖七个供电单位,即:

部属企业三个:

用电管理所、**供电分局、**供电分局;省属企业一个:

**供电局;代管县局三个:

**市供电局、**市供电局、新昌县供电局。

截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所192座,变电容量2871.82万千伏安。

其中500千伏变电所5座,变电容量975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所23座,变电容量93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所101座,变电容量843.02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63座,变电容量150.62万千伏安。

输电线路426条,总长4996.273公里。

其中500千伏线路25条、963.24公里;220千伏线路74条、1305.88公里;110千伏线路170条、1542.05公里;35千伏线路157条、1185.103公里。

1.3编制依据和范围

1.3.1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

a、电动汽车技术标准

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

GB/T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b、电气技术标准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GB/T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

GB/Z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1994《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856-2004《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GJB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JB/T5777.4-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JJG842-1993《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YD/T1436-2006《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

c、土建技术标准

GB50007-200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7-19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d、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233-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技术要求》

Q/GDW234-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

Q/GDW235-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规约》

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Q/GDW237-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

Q/GDW238-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

2、相关文件

《关于加快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12月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3月20日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

《“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总体规划》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12月

《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1月

《***2010年度充电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情况总表》

1.3.2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新建项目为研究对象,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项目的建设理由、建设条件、工程方案、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作为重点,具体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建设理由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工程技术方案

公用工程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效益分析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随着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和政策导向、服务导向的影响,纯电动汽车的潜在使用者不断涌现,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估算至2012年底,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000辆左右。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增强当地充换电能力,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4.2、建议

1、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及早立项,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落实本项目的外部市政配套设施,力争与项目同步建成,投入使用,以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功能。

2、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建议项目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检查、发现、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项目建设从组织管理上得到加强和保证。

3、项目建成后,为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应根据需要,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人才,加强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管理。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理由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少,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被大家所认识,对洁净新能源汽车的呼声逐渐高了起来,由此,氢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应运而生。

尤其是近几年,蓄电池技术已取得极大突破,充电汽车的广泛使用已由设想逐渐变为现实。

但是没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充电汽车就不可能被大量推广使用。

2009年在南方网的访谈中,日产中国市场总监沈莉表示,目前电动车的技术并不是问题,能否建立配套设施才是关键。

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建设十几个到数十个公用充电站,才能满足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快速充电的需要。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强省,必将是电动汽车发展推广的前沿地带,集中充电站、标准充换电站、电池配送站已逐步在我省试点,**作为率先试点城市,截至2010年,已建成标准充放电站1座,全功能充电站2座,标准化充电站5座。

**目前处在电动汽车普及的萌发阶段,为共同扶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运营,推动**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2010年4月,**市人民政府与***电力公司就共同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达成协议,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统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引导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加快发展。

2010年全市完成了25个充电桩的建设,2011年上半年完成了一座充换电站、8座电池配送站、8个交流充电桩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飞跃发展,汽车保有量也在持续上升,不仅大量消耗石油资源,其尾气排放也在不断助增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应对能源紧张、环境恶化的的重要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研发力度不断加大,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纯电动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和政策导向、服务导向的影响,纯电动汽车的潜在使用者不断涌现,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预计至2015年新电动汽车用电负荷将达到3.8万千瓦,与此水平相配套,至2015年,**市规划建设集中充电站5座,标准充电站20座,配换站50座,充电桩1160套。

2012年底前是**市电动汽车的发展起步和市场培育阶段,目标车型是公交车、公务车和少量私家车,估算至2012年底,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为2000辆左右。

完善电动汽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是电动汽车普及应用的关键,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础建设,以超前的配套服务水平引导电动汽车消费需求是国家电网公司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强省,是电动汽车发展推广的前沿地带,试点城市中集中充电站、标准充换电站、电池配送站的建设已取得有效成果,“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经营模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紧密了结合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率,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第三章 项目选址

3.1项目位置

考虑站址的交通,配送电源,以及布点的均匀分布情况,**电力局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勘查,通过遴选,选定**工业区一处地块为该充换电站站址,该站址毗邻329国道,又临近**市政中心,交通便利。

因此项目选址是合适的。

3.2自然条件

**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北部杭甬之间,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

**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

**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

“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常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0.1℃,≥10℃的活动积温在5200℃以上,80%保证率为4800℃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现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后期,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前期,无霜期年平均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438.9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且年际变化较大,即3-6月和9月为两个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为两个少雨季,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达895.2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56.2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9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5%

3.3项目用地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825平方米,净用地面积4875平方米。

3.4基础配套设施

项目区为城市建设用地,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完全可满足项目的各项要求。

供水:

水源由**市自来水公司供给,由**路接入,水源可靠,水压稳定,水质优良。

生产、生活、消防合用同一水源。

供电:

本站主要负荷为模块式充电机,按每台充电机额定功率4kW估算,考虑满荷工作同时系数,本站正常充电负荷约560kW,考虑其它生产系统负荷,需配备容量为800kVA的10kV干式变压器一台,为此需提供10kV外部电源一路,由用电管理所统一规划,由电力公司低配共用专线供电。

排污:

排污接口位于**路,排污管网已铺设,污水可直接排入管网。

绿化、电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已到位。

 

第四章总图布置与项目建设内容

4.1总平面布置

该工程位于**工业区,329国道和***交叉口,南面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靠329国道为一轻钢结构的大棚。

主入口位于***。

4.2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办公及服务用房为一幢六层单体建筑,建筑占地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43.09平方米。

功能分布:

半地下室为停车、一层为展厅、二~六层办公室。

建设具有200台充电机,400个电池组充电工位和8套整车充电设施的中型充换电站,使之具备正常日服务能力200车次/天以上、满负荷能力约300车次/天的服务水平。

 

第五章 节   能

 

为贯彻国家颁布的《节能法》,同时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将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主要有:

总体布局上符合规划要求外,变配电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量损耗,同时选用节能安全型的电力变压器及配电设施。

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门窗型材,提高建筑的保温功能,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照明设备的选用及节能措施:

照明灯具采用高光效、高显色、低眩光、长寿命格栅日光灯;日光灯采用长寿命、低损耗的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5)。

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和设备,采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食堂、宿舍等场所人工照明的智能控制,以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实现绿色照明。

同时尽量降低峰值负荷和缩短运行时间,起到最大节能效果。

减少电动机轻载及空载运行,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变电所变压器选用高效率、低耗能产品。

建筑物给水进户管设水表计量,以节约用水,对水能源尽量循环使用,尽量少排放。

 

第六章 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

 

6.1环境影响分析

6.1.1环境保护标准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本项目主要采用如下标准:

国务院令第253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环字(87)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

其他有关标准

6.1.2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充换电站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低压设备电磁干扰、充电设备的噪音、废旧电池的处理、生活污水。

充换电设施均为低压设备,频率低(50HZ),磁场强度低于彩电、微波炉,而且充换电站内无常驻人员,因此对人体是安全的。

充电设备的噪音主要为充电仓内风机噪音。

事故风机选用低噪音轴流风机,只作为事故通风备用,其噪音水平不大于62dB,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接入市政污水管。

站内电池采用免维护蓄电池,不会产生酸液。

充换电站设备装置均为全封闭式,所有电气设备均配置“五防”装置,保证运行检修人员的安全。

所有室内电缆入口处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

所有的通风口均应设金属网封隔,防止小动物进入。

6.1.3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打桩、回填、道路灌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

(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的噪声源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装卸机、打桩机、水泥搅拌机、吊车、沙轮机、电钻、电梯、切割机及各种车辆等。

(3)施工排水、弃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土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瓦、木料等。

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应严格按照当地有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扬尘

对运输黄砂、石子、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应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砂石等建筑材料堆场必须用帆布或塑料纺织布封盖。

(2)施工噪声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和噪声敏感时段;除抢修、抢险、施工工艺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因特殊要求需夜间施工的,报环保部门审批,并且告示附近居民及在校师生,施工噪声标准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标准的规定。

(3)施工排水、弃土及垃圾

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废水、机械清洗废水、施工队伍和生活污水应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放,应及时清运、妥善处理。

6.2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项目在施工建设中的地基开挖及施工车辆的频繁往来将不可避免地损坏原土地的自然地貌和地表植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导致水土流失,这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和台风频发的强降水季节变得更为突出,因此要严格做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好场地的排水,防止发生水土流失,并接受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施工建设过程所需石料填方拟商业采购,同时在石料运输途中,应防止石料抛洒路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挖填同步;完善排水设施,筑好排水沟,有效汇集水流,避免水流冲走砂土,破坏周边水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复原;按照要求及时建设好草皮及植树绿化工作,以保护当地的天然生态环境。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安全卫生措施方案

7.1.1电气安全:

严格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要求进行电气安全设计。

设备全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布置;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均妥善接地,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良好;设备的电气控制设安全开关,尤其加强了变压器附近和配电房的安全防护措施。

7.1.2防雷:

办公服务用房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防雷装置,接闪器:

在屋顶采用Φ12镀锌圆钢作避雷带,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8mX12m,梁、柱、钢筋做引下线,基础钢筋做接地体的防雷设施。

充换电站电气设备接地应符合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和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相关要求。

所有电气的设备基础埋件,配电箱、电缆分支箱、风机外壳、百叶窗、电缆沟及站内非带电金属部件,均需要可靠接地。

充换电站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尽量控制其接地电阻达1欧姆,不得大于4欧姆。

为避免配电系统遭受雷击及过电压保护,在系统内配置浪涌保护器。

7.1.3防触电:

高压侧10kv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低压380/220v系统保护采用TN-S系统,所有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构件等均须与接地系统连成电器通路。

7.2消防设施

7.2.1设计依据

(1)DL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2)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2006年**省消防工程技术专家研讨会纪要》(建设发[2007]36号)

(5)各有关消防法规的要求

7.2.2概述

 工程项目消防设计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各种消防规范,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在建筑防火技术,应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安全生产,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本项目站区功能房间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丁类,耐火等级要求为二级。

为了防止电池在检测时发生火灾,在电池检测室内设置砂坑1个,容量为1×1×0.5米,外墙设排烟防爆风机一套。

站内充换电设备区设置消防沙箱1座。

7.2.3消防给水部分

根据《规范》要求设室内外消防。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2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1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在室外连接成环状并沿道路两侧按间距100m设置室外消火栓,在每层楼层内设置室内消火栓。

在建筑最高部位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7.2.4防雷、接地、电气安全

防雷:

10KV电缆引入处和电缆埋地引入配变电所后的母线上均设有10KV避雷器,以防雷电波侵入。

建筑物为三类防雷建筑,在屋顶明敷镀锌圆钢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利用柱子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不少于两根,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要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极相互焊接连通,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接地:

高压10KV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低压380/220V为TN-C-S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电气安全:

建筑的电缆进线处应可靠的重复接地,各用电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电线的保护钢管均需与保护线可靠连接,每路照明干线中设有专用接地线,配电箱至插座(箱)回路应设专用接地线。

在各建筑物内主要通道和出入口均设应急照明和疏通指示灯。

低压配电系统为防止雷电、电磁干扰、操作过电压等对弱电设备的影响,采取了相应措施,符合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和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相关要求。

为了防止雷电沿电源引入线对低压配电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将在主开关的电源侧与接地端子之间装设电涌保护器。

7.2.5火灾报警

站内设置一套火灾报警系统,主机布置于值班间或监控室,火灾探测报警区域包括主要设备用房和场所。

设置火警电话,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建立通讯联系,以便失火时有利于当地公安消防队及时施救。

 

第八章 组织机构、实施保障和项目招标方案

 

8.1组织机构和实施保障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电力局已确定专人分管此项工程,并从有关科室抽调人员成立基建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保证项目的如期顺利施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将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制度到位。

严格执行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资金到位。

按工程进度如期拨付工程有关费用,保证资金到位,保证实施进度。

三是检查到位。

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财政、监察、财务审计、发展计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质量情况、进度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

8.2项目招标方案

一.本项目的工程设计、监理单位将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予以确定。

二.本项目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施工、设备、材料供应与安装单位。

招标范围为限额以上的土建工程,给排水、暖通、消防等安装工程及绿化等施工内容及限额以上的设备、材料供应等。

三.招标组织形式:

招投标工作将委托具有招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代理或自行招标。

四.工程质量要求:

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验收。

五.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1.根据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及国家、省市有关招投标法规、规定及项目的特点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和评标、决标小组。

2.评标原则

(1)报价合理。

(2)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

(3)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单位资信业绩良好。

3.决标

评标专家组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向招标领导小组推荐候选单位,并提供详细的评标报告。

招标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