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0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数学总复习课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则它是()

A、正方形B、正五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

4、如图,在ABCD中,AE平分∠DAB,∠B=100°

,则∠DEA=()

A、100°

B、80°

C、60°

D、40°

5、下列图形中,不能进行密铺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D、正五边形

6、如图,在ABCD中,EF过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已知AB=4,BC=5,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

A、14B、12C、16D、10

Ⅱ、【尝试】

例1: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试尽可能多的写出一些来.

分析:

分别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方面去考虑,然后思考从这些结论出发得出的新的结论。

解:

AB=CD,AD=BC,DO=BO,AO=CO,

∠ADC=∠ABC,∠DAB=∠DCB,∠ADB=∠DBC,∠BDC=∠ABD,∠DCA=∠CAB,∠ACB=∠DAC

△ADO≌△CBO,△DOC≌△BOA,△ADC≌△CBA,△ADB≌△CBD,

S△DOC=S△AOD=S△AOB=S△BOC等。

提炼:

对于这种结论开放的题目,要注意思维发散,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

例2:

图,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5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分析:

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始终是360°

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则

(n-2)×

180°

=5×

360°

得n=12

答:

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

提炼: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而外角和是一个定值。

已知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关系,可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

例3:

如图:

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延长线上的点,且EF=DE,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

说说你的理由。

已知条件中AE=EC,DE=FE,不难得到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出AD∥CF,又可证到AD=CF,所以四边形DBCF也是平行四边形。

ADCF,DBCF

理由: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AE=EC,AD=DB,

又∵EF=DE,∴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CF,AD=CF,∴BD=CF,∴四边形DBCF也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关注由结论又可以推出新的结论。

例4:

如图,已知ABCD的周长为40,高AE=6,高AF=9,试根据条件设计一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答案不唯一,如:

已知ABCD的周长和边上的高,会想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涉及底和高,所以可以设计求平行四边形的边长。

设计的问题可以是:

求AB、BC的长。

因为ABCD的面积S=BC*AE=CD*AF

所以6BC=9CD,因此BC=CD,

又因为ABCD的周长为40,所以BC+CD=20,可解得AB=8,BC=12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已知条件和图形结合起来考虑。

Ⅲ、【小结】

1、本节课主要内容:

见唤醒中的"

知识结构图"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解决平行四边形中的计算和证明。

Ⅳ、【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用书第88--90页第1、4、5、7、8、10、11、13、15、16、17题。

第16课时特殊平行四边形、梯形与证明

复习教学目标:

1、能说出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条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会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运算和推理,理解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的中点所构造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3、能运用转化思想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解决,并能运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Ⅰ.【唤醒】

一、填空:

1、请同学们仿照图中已填写的部分将它们补充完整:

2、对角线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____。

5、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等腰梯形ABCD(AB∥CD)具有而一般梯形不具有的三个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顺次连接矩形的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___形。

二、判断:

1、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4、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三、选择:

1、菱形的一个内角是120?

,一边长是8,那么它较短的对角线长是()

A.3B.4C.8D.8

2、梯形的上底长为6cm,过上底一个顶点引一腰的平行线,交下底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9cm,那么这个梯形的周长为()

A.31cmB.25cmC.19cmD.28cm

3、若矩形一内角的平分线分长边为两部分的长分别为2和3,则该矩形的面积为()

A.6B.10C.15D.10或15

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EFC是菱形,则∠FAB等于()

A.45?

B.30?

C.75?

D.22.5?

5、下列各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B.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矩形、圆D.菱形、正方形、圆

Ⅱ.【尝试】

例1、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O,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AB=CD,AD=BC)

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可采用两种方法:

(1)从条件入手,根椐对称性质、全等性质、矩形的性质等,

逐步深入分析,发现需要的结论;

(2)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可能相等的线段,再论证。

BE=BC或CD=ED或AB=ED或OB=OD或OA=OE。

折叠的问题实质就是对称的问题,在折叠的问题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在折痕两侧互相重合的部分是全等的图形,从而可以得到许多相等的边、角。

例2、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

四边形AFCE是菱形

由于四边形AFCE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只需证明对角线互相平

分即可,故只需证OE=OF,而这可由证明△AOE≌△COF得到。

证:

(略)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意,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另一种方法证完后还可问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

注重一题多解,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3、如图,两个四边形中,∠ADB=∠ACB=90?

,E、F分别是DC、AB的中点。

(1)观察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在下面横线上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2)试猜想EF与DC在位置上有无特殊关系?

如有,请证明;

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1)认真审题,注意图形位置的变化;

(2)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连结FC、FD,可得FC=1/2AB=FD,又已知CE=D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EF垂直CD。

略解:

(1)图

(2)中Rt△ACB由图

(1)中Rt△ACB沿AB翻折180?

而得到。

(2)EF是CD的中垂线。

理由略。

要能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添加辅助线,化难为易。

例4、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B=6,

AD=8,∠C=45?

,有一点P从D向A以每秒1个单位的

速度行动,有一点Q从B向C以每秒1.5个单位的速度

行动。

问:

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QCD能成为特殊的四边

形吗?

什么时候成为怎样特殊的四边形?

由于AD∥BC,四边形PQCD能否成为特殊的四边形,只需看点P、点Q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QCD的对边或邻边能否相等,因此需分情况讨论并计算。

解略(当t=5.6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当t=0.8秒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当t=3.2秒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要注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防止遗漏。

Ⅲ、【小结】:

1、单元知识结构(见填空),并重点从边、角、对角线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2、本课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等。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用书第92--94页练习五、第96--97页练习六。

第17课时圆

(1)

1、知道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基本概念;

认识圆的对称性;

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2、能用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弧长公式等进行简单的运算和推理;

会通过作图的方法理解确定圆的条件。

3、会用折叠、旋转、圆的对称性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探索图形的有关性质,能将有关弦长、半径的实际计算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解决。

复习过程设计

一、【唤醒】

1、填空

基本概念:

弧、弦、圆心角、圆周角

确定圆的条件:

对称性:

垂径定理及逆定理

圆基本性质: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定理:

圆周角定理: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它所对的圆周角的

推论:

(1)同弧或等弧所的圆周角

(2)90°

的圆周角所对弦是,

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

(1);

(2);

(3);

(4);

2、判断: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直径;

()

(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

(3)过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圆;

(4)任何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一个圆也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

(5)一条弦所对的圆心角是它所对的圆周角的2倍。

3、选择题:

(1)⊙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中点M的长为3,则弦AB的长是()

(A)4;

(B)6;

(C)7;

(D)8

(2)△ABC内接于⊙O,AB=AC,∠A=50°

,D是⊙O上一点,则∠ADB的度数为()

(A)50°

(B)65°

(C)65°

或50°

(D)115°

或65°

(3)如图所示,⊙A、⊙B、⊙C、⊙D、⊙E相互外离,它们的半径都是1,顺次连接五个圆心,得到五边形ABCDE,则图中五个扇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

(B)1.5∏;

(C)2∏;

(D)2.5∏

(4)如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15∏cm2,母线长是5cm,那么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3cm;

(B)1.5cm;

(C)6cm;

(D)4cm

(5)已知△ABC是半径为2的圆内接三角形,若BC=2,则∠A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60°

或120°

(6)图中的五个半圆,邻近的两个半圆相切,两只小虫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从A点到B点甲虫沿弧ADA1、弧A1EA2、弧A2FA3、弧A3GB的路线爬行,乙虫沿弧ACB的路线爬行,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虫先到B点;

(B)乙虫先到B点;

(C)甲虫、乙虫同时到达B点;

(D)无法确定。

二、【尝试】

例1、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D交△ABC的外接圆⊙O于点D,交BC于点G,若AG=6,DG=2,求CD的长。

连接DC,用相似三角形解决。

解略。

(DC=4)

例2、ABC中,AB=AC=10,BC=12,求△ABC外接圆的半径。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心的特殊位位置和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

解略。

(△ABC外接圆的半径为6.25)。

善于用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将不同情境下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比

较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问题解决。

例3、1)如图,小军学完垂径定理,逆向思考得出一个结论:

"

弦的垂直平分线一定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你认为小军的猜测正确吗?

为什么?

(2)你能用上面的结论,帮助考古学家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确定古圆盘的半径吗?

(1)根据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进行说理

(2)圆心可有两条不同的直径相交确定,因此要确定圆心,只要确

定出两条不同的直径就可,由两条不同的弦,作其垂直平分线,

则交点就是圆心。

(1)∵圆心O到A和B的距离相等,

∴点O一定在AB中垂线上。

即AB的中垂线过圆心。

(2)略

能将学圆性质时的探究方法灵活运用到探索新的有关结论,并能应用。

例4、※如图:

把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放在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在l上转动两次,使它转到△A2B2C2的位置,设BC=1,AC=,则点A运动到点A2的位置时,点A经过的路线长是多少?

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是多少?

点A经过的路线长就是以B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的圆弧和以C2为圆心,以AC为半径的圆

弧的长度。

面积就是两个扇形面积与一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和。

解:

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π;

点A经过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是π+

提炼:

在理解旋转性质的基础上将问题转化为所学的有关圆的计算公式解决。

三、【小结】1、知识结构:

见上表

2、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3、解题注意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2)注意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充分考虑各种情况。

四、【实践】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复习指导用书第107~109页第1、2、5、6、9、12、21题。

第18课时圆

(2)

4、知道圆与点、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知道切线的概念。

5、会用圆心到点的距离大小判断圆与点的位置情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小判断圆与点直线的位置情况;

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大小判断圆与圆的位置情况;

会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两圆相切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

会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会过圆上点作圆的切线。

6、能从运动的观点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探索图形之间的关系和有关性质。

一、【唤醒】

1、填空

(1)点在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d>

r

圆与点的位置关系:

(2)点到圆心的距离dr

(3)点到圆心的距离dr

(1)相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

(3)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

(1)相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相交

(3)相切

(1)若圆经过A、B两点,则圆心一定可能是线段AB的中点;

(2)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直线与圆相交;

(3)圆的切线垂直于圆的直径;

(4)垂直于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垂直于圆的切线的直线一定过切点;

(6)若两圆无公共点,则这两圆外离;

(7)直线l上一点P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半径R,则直线l与圆O相切。

(1)A、B两点到点O的距离等于4cm,则点A、B在()

(A)⊙O上;

(B)⊙O内;

(C)⊙O外;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

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2cm,下列以A为圆心的各圆中,半径是3cm的圆是()

(A);

(B);

(C);

(D)

(3)点P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是△ABC的()

(A)内心;

(B)1.外心;

(C)中心;

(D)垂心。

(4)已知△ABC的三边分别是6、8、10,则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A)10;

(C)4;

(D)5

(5)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交于点C、D两点,若AB=6,CD=2,则两圆组成的圆环面积是()

(A)32π(B)16π(C)8π;

(D)无法确定

例1、已知Rt△ABC的斜边AB=13,AC=5,CD是AB边上的高。

(1)以C为圆心,当半径为多少时,AB与⊙C相切?

(2)此时⊙C与点A、B、C、D之间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利用圆心到点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而不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

(答案:

R=60/13;

点A、B在圆外,点D在圆上,点C在圆内。

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是研究图形的一种。

重要的数学方法。

例2、已知,如图AB=8,AC=6,以AC和BC为直径作半圆,过AB的延长线上一点D作直线,分别与⊙O1和⊙O2相切于点M、N,求BD的长。

正确理解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由切线想

过切点作半径,可得到垂线段,然后利用三

角形相似求得线段BD的长。

BD=1)

能利用方程的思想,根据切线的性质结合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

加以计算。

例3、读句画图:

⊙O和任意一点P,连接OP,以OP为直径作⊙Q。

(1)、在所画的图形中,⊙O与⊙Q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当⊙O与⊙Q相交时,交点为A、B,分别作直线PA与PB,则PA、PB与⊙O是什么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3)、在题

(2)下,连接AB、OA、OB,请根据所画图形尽可能多地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①画图时要能想到点P与⊙O的不同位置,从而⊙O与⊙Q也就有不同的位置情况。

②利用切线的判别定理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正确画图的基础上,寻找线段之间、三角形之间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解:

①两圆有内切、相交、内含这三种位置关系;

②直线PA与PB是⊙O的切线;

③在一般情况下,线段OQ垂直平分AB,在特殊情况下,除了具有一般情况下的结论,线段OQ与AB互相垂直平分。

在画图时通常需要分类讨论,并且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小结】

1、知识结构:

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充分考虑各种情况。

四、【实践】

(1)教师自行设计作业;

(2)复习指导用书第107~109页第3、4、16、18、22题。

第19课时作(画)图

1、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用三角板、直尺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角的平分线;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写证明);

2、会用三角板作三角形的高,会用直尺和圆规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三角形;

会过一点、两点和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3、把一些较复杂的作图问题转化为基本作图问题来解决。

1、填空:

(1)尺规作图的基本工具是和。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阅读)基本作图:

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3)(阅读)利用基本作图作图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过一点、两点和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2、判断:

(1)画一条直线a,使a=10cm。

(2)过点A作线段BC的中垂线。

(3)过三点A、B、C一定能画一个圆。

(4)过一点一定能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3、选择:

(1)三角形的外心是()

A、三条高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2)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A、一个B、两个C、无限个D、有限个

(3)下列所给条件不能确定一个圆的是()

A、圆心及圆经过的一点B、圆心及半径C、圆经过的两点D、一段圆弧

例1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作出AB的中点M;

(2)作∠BCD的平分线;

(3)延长CD到P,使DP=2CD。

本题考查学生用尺规进行基本作图

本题同时考查了尺规作垂直平分线、作角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等知识。

例2小明的爸爸上街配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到街上后发现把所量的三边长度弄丢了,打电话问小明,小明却回答他:

两边长为30cm和50cm,这两边的夹角为45。

请问:

按照这三个数据,他爸爸能配到符合要求的玻璃吗?

若能,请按1:

10的比例画出这个三角形;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根据"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所以能配到符合要求的玻璃。

这题一方面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另一方面帮学生复习1:

10作图的含义。

例3已知Rt△ABC中,∠C=,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且要求其中至少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至少两种方法)

本题关键是根据等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