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4143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

其中,①;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时,峰、石、松(隐现/隐没)于云海之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qiè),千姿百态,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

”百里黄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ráo)。

棵棵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

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②。

冬天的黄山云海气势磅(páng)礴,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

清晨雪霁(qì),红日东升,霞光万道,(辐射/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云谲波诡/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1.文中加点字的

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影影绰绰雪霁(qì)B.峰峦冰雕玉砌(qiè)

C.万籁有声妖娆(ráo)D.婉若气势磅(páng)礴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隐现辐射云谲波诡B.隐现映射色彩斑斓

C.隐没辐射色彩斑斓D.隐没映射云谲波诡

3.在

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

B.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

C.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

D.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B.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C.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D.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种中国地方戏曲已在全球戏剧艺术界崭露头角,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推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春节档期不像往年那样,“陪同家人、朋友观看”是观众进入影院的主要原因。

B.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安保部门首次使用名为“智能单警”的新型警用自平衡电动车,以帮助警务人员扩大巡逻范围和巡视效率。

C.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

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

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

师河南穆伯长。

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

挺之事先生益谨。

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②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

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

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

康节谨拜,悉受业。

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③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

或惜之,则曰:

“宜少贬以荣进。

”友人石曼卿独曰:

“时不足以容君,君盍不弃之隐去?

”再调孟州司法参军。

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

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

挺之独别近郊。

或病之,谢曰:

“故事也。

”居顷之,忠献责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

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

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

“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

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

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

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

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

”曼卿报师鲁曰:

“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

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

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

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

”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

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

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

在泽,转殿中丞,丁母忧。

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

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

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共城令权:

考虑

B.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鲜:

C.曼卿报师鲁曰报:

回复

D.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辟:

征召

7.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10分)

(1)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

(3分)

 

(2)或病之,谢曰:

“故事也。

”(3分)

 

(3)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

(4分)

 

9.第④段中,尹师鲁、石曼卿竭力推荐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

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

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

②洛中:

指古都洛阳。

 

(1) 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3分)

 

(2)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

(2分) 

 

(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曲终收拨当心画,。

(白居易《琵琶行》)

(5),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官赋》)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7),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画师洪野

施蛰存

①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

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

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

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

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

“真的好吗?

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

②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

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

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

“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

③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

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

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

,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

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

我说:

“我还是喜欢这个。

”他点点头,微笑道:

“我懂得你的趣味了。

④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

“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

”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

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

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

⑤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

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

“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

”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

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

“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

⑥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

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

“不要紧,你收了罢。

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

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

⑦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

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

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

⑧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

⑨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

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

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

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分而死的。

在活着的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则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

一个水上的蜉蝣,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选自《施蛰存散文集》,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写到“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3.文中第⑦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4.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

(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美从何处寻(节选)

宗白华

①苏东坡论王维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日:

‘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

衣。

’此摩诘之诗也。

②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

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

“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

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

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诗人也正是从这幅画里体会到这种意味和感觉,所以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来补足它。

这幅画上可能并

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好地暗示这感觉和意味。

而另一位诗人可能体会不同而写出别的诗句来。

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

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

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③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

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

④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

画外

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⑤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

“意态由来画不成。

”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

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像里追寻旧影了。

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

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

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灭的,也是不应该泯灭的,各有各的特殊表现力和表现领域。

⑥诗里所咏的光是可以先

后活跃的,但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

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

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

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

⑦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

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

式里来。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

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16.联系全文,分析开篇引述王维的诗的作用。

(6分)

 

17.怎样理解“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6分)

 

18.请分析全文

的行文思路。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尽吾志也,而犹有不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6.8高三年级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答题纸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总分

得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8.(10分)

(1)(3分)

(2)(3分)

(3)(4分)

9.(3分)

10.(10分)

(1)(3分)

(2)(2分)

(3)(5分)

11.(8分)

(1)

(2)

(3)(4)

(5)(6)

(7)(8)

12.(4分)

13.(6分)

14.(4分)

15.(6分)

16.(6分)

17.(6分)

18.(6分)

2016.8

高三年级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霁”读jì;B“砌”读qì;D“婉”应为“宛”。

2.B(隐没:

隐蔽;渐渐看不见。

隐现:

时隐时现;不清晰地显现。

映射:

照射。

辐射:

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指热辐射,也指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

云谲波诡:

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色彩斑斓:

形容灿烂多彩。

3.D

4.B(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听之任之:

听任事情自然发展变化,不管不问,多指不好的事情。

敬而远之:

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5.C(A表意不明,将“不像往年那样”移到“2016年春节档期”的前面;B搭配不当,在“巡视效率”前添加“提高”;D另起炉灶导致结构混乱,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6.A(权:

暂且、权且,引申为“暂时代理”。

7.B(邵尧夫被李挺之成功劝说。

8.

(1)(3分)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造作勉强的样子。

(“朴且率”质朴而且坦率,1分;“

无少”没有一点,1分;“矫厉”造作勉强,1分。

例如:

陶潜《归去来兮辞》: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2)(3分)有人诟病非议他,挺之告诉他们说:

“这是旧例。

”(“病”诟病,1分;“谢”告诉,1分;“故事”,旧例,1分。

(3)(4分)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

(“苟遗”如果遗漏,1分;“若”像或这样,1分;“其学”那古学,1分;“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原因判断句式,1分)

9.才华超众(有学问,有才干);人品好(安于卑位,不张);人罕能知之。

(一点1分。

【参考译文】

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

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

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

拜河南穆伯长为师。

伯长性情庄重严肃很不合群,即使是挺之也经常处在他的呵斥和怒气之中。

李挺之侍奉先生更加恭谨。

他曾经参与校订柳宗元的文章好几个月,最终能够传授《易经》。

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

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做皮裘穿,把蔬菜当做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

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

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

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

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

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

“应当把小的贬职当做荣升。

”只有友人石曼卿说:

“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

”又调任孟州司法参军。

当时范忠献公守孟州,也不能够了解他。

起初范忠献持节钺镇守延安,送别的人不采用旧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别。

有人诟病非议他,李挺之告诉他们说:

“这是旧例。

”没有多久,范忠献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到洛阳拜见他。

以前送他到远郊的人,没有一个来。

这时范忠献悔恨了解李挺之晚了。

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

“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

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

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

点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

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被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

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

”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

“现在专门从事写

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

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

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

”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

恰逢石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往河东,征召挺之为泽州佥署判官。

于是泽州人刘仲更跟从李挺之学习历法,世人称道刘仲更的历法,远远地超出古今历法之上。

在泽州,转任殿中丞,遭逢母亲丧事。

刚一除丧,就突然死在怀州守舍,当时是庆历五年二月。

当时友人尹子渐镇守怀州,子渐哭悼李挺之过于哀痛感染疾病,不到一个月也死了。

李挺之安葬在青社。

10.

(1)拟人。

(1分)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2分)

(2)写六朝衰败残破的景象。

(3)第一首诗写当今“四海为家”,而故垒萧瑟荒凉,警戒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的统一。

(2分)第二首诗写英雄已去,豪华已尽,只有“青山似洛中”,抒发了对人间万事多变的感慨以及对唐朝江山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3分)

评分建议:

第二首诗答成“英雄虽去,豪华虽尽,而青山依似洛中,表达对金陵王气仍旧未终,繁华依然可以相继的信念”亦可。

11.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白沙在涅(3)以手抚膺坐长叹(4)四弦一声如裂帛(5)奈何取之尽锱铢(6)望帝春心托杜鹃(7)风霜高洁(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2分)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1分)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

(1分)

13.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2分)从依据旧的理论到吸收新的艺术理论;(2分)从中西合璧的画法到完全摈弃中国画。

(2分)

14.不慕虚名,甘于寂寞,正直坦率,安于淡泊,追求自由。

(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5.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每点2分)

16.引述王维的诗,指明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2分);举例论证,证明“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画”(2分);引出下文对诗画关系的探讨(2分)。

17.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形象、具体;画有画外意,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诗句;诗和画各自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情和景圆满结合,所以“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每点2分)

18.用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引出“诗中有画,但诗不全是画”(1分);接着引用宋朝文人晁以道证明诗画有离合同异的辩证关系(2分);再用王安石的诗和达·芬奇《蒙娜丽莎》画为例,引出画和诗的分界是不能泯灭的(2分);最后强调诗和画的圆满结合方是“艺术意境”(1分)。

19.关于立意:

①句出自北宋•苏轼《晁错论》,立意为“成功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志(毅力)”,视为基本切题;立意为“做大事(实现远大理想)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志(毅力)”,视

为切题。

②句出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立意为“尽力就无悔了”,视为基本切题;立意为“为实现志向(远大理想)尽最大努力,就无怨无悔了”,视为切题。

①句和②句看似矛盾,实应辩证看待,最佳立意则为:

实现远大理想、志向(做大事),需要出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