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329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docx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冲量、动量定理

学科

物理

学校

永乐店中学

教师姓名

武桂芳

教材版本

教科版

职称

中教一级

年级

高二

性别

学历

本科

年龄

30

冲量、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主要应用了认知主义的思想方法,注重客观主义认识理论及人本主义的认识理论。

重视物理学教学的特点,以创设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科版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这一章划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节的《碰撞》,第二节的《动量》是第一单元。

第三节《动量守恒》第四节《动量守恒的应用》是第二单元。

如果第一节《碰撞》用一课时时间有些松,而第二节《动量》包括动量、动量的改变、冲量、动量定理如果用一课时内容又太多。

所以授课时我将碰撞、动量、动量的改变量合为一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冲量、动量定理安排为一课时。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对冲量、动量定理的教学设计。

通过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碰撞、动量、动量的改变量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对动量、动量的改变量矢量性,计算时还不习惯。

本节课教师以演示实验和设问为主,学生以观察、分析为主,遵循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理论探究得出动量定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矢量

2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运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

一个鸡蛋从一米高处下落鸡蛋会碎吗?

学生甲:

会碎。

学生乙:

不会。

如果地上放海绵鸡蛋就不会碎。

师:

让我们亲眼验证。

教师活动:

讲桌上放一块一样高的海绵和木板(木板上铺一张纸),拿出两个鸡蛋。

学生活动:

请全班最高的男生到前面做实验。

两手各握一枚鸡蛋从同一高度释放。

实验现象:

落到海绵上的鸡蛋没碎,落到木板上的鸡蛋碎了。

师:

请同学们试着解释一下。

生:

海绵软。

师:

这是生活常识。

能不能用科学去解释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落到海绵上鸡蛋受力小。

师:

从时间的角度看落到海绵上和落到木板上有什么不同。

生:

海绵软有缓冲,鸡蛋与海绵作用的时间长。

师:

落到海绵上和落到木板上比较碰撞过程动量的变化量是否相等?

生:

相等。

师生共同总结:

鸡蛋落到海绵上:

力小、碰撞时间长、动量的变化量一样。

二、观察实验(事实)

学生活动: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表演篮球场上的传球过程。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接球同学的动作。

生:

接到球以后胳膊弯曲。

师:

请两位同学在胳膊绷直的状态下接球。

师:

胳膊弯曲和绷直两种情况下接球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

胳膊绷直接球感觉痛。

师:

痛说明了什么?

生:

碰撞时受到的力大。

师:

胳膊弯曲和绷直两种情况下接球从时间的角度看有什么不同?

生:

胳膊绷直接球力作用的时间短。

师:

碰撞过程动量的变化量是否相等?

生:

相等。

师生共同总结:

胳膊绷直的状态下接球:

力大、碰撞时间短、动量的变化量一样。

学生活动:

观看蹦床运动员何雯娜在奥运会上的比赛视频。

师:

运动员在比赛时为了完成高难度的空中动作希望能够上升足够的高度。

所以运动员在一个弹性很好的网上跳,如果直接在地面上跳行不行?

生:

不行跳不高。

师:

假设在地面上和网上运动员登地的力一样,力作用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

在网上跳,力作用的时间长。

师:

跳的高说明起跳的速度大,动量大。

与网作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

师生共同总结:

在网上跳时:

力一样、作用时间长、动量的变化量大。

师生共同猜想: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猜想力、时间、动量的变化量三着之间存在某些联系。

这三个物理量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下面我们共同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

师:

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1运动,某一时刻给物体施加一个力F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2。

 

师:

请同学们用物理公式把这五个物理量联系起来。

生:

a=F/m=(v2-v1)/t

师生共同推导:

Ft=mv2-mv1=△p

如果物体受摩擦力

则:

(F-f)t=mv2-mv1=△p

即F合t=mv2-mv1=△p

1、师:

等式的右边是动量的改变量,等式的左边F合t在物理上叫合力的冲量。

如果F乘t就叫F的冲量,摩擦力乘摩擦力作用的时间就叫摩擦力的冲量。

力乘力作用的时间的就叫做这个力的冲量

板书:

一、冲量(I):

2、定义:

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3、公式:

I=Ft

4、单位:

Ns

5、矢量:

方向与力F同向(F是恒力)

6、过程量

例一:

物体在F作用下运动一段时间t1撤去力F后又运动时间t2停下。

求F和f的冲量。

解:

向右为正

IF=Ft1

If=-f(t1+t2)

例二:

求F的冲量。

IF=Ft

例三:

力F推物体t秒,物体没动。

(1)求F的冲量。

IF=Ft

(2)求合力的冲量。

I合=F合t=0

板书:

二、合力的冲量

I合=F合t

I合=I1+I2+I3+….(规定正方向带正负号求和)

I合=△p

板书:

三、动量定理

1、内容:

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

2、公式:

I合=△p

注意:

动量定理是矢量式。

即I合、△p、△v、a、F合这五个物理量同向。

用动量定理解题要先规定正方向。

3理解:

⑴合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⑵合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量度。

⑶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四、动量定理的应用

1、解释现象

学生活动:

(1)解释鸡蛋为什么落在木板上容易碎落在海绵上不容易碎。

(2)接球时胳膊为什么要弯曲。

(3)蹦床运动员为什么要在网上跳而不是在地面上。

教师活动:

实验一:

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一个用细线拴在铁架台上,另一个在细绳之间栓一跟橡皮筋拴在铁架台上。

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

(中间有皮筋的细绳没断,没有皮筋的细绳断了)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解释现象。

教师活动:

实验二:

将一纸条压在一梗粉笔下,慢慢拉纸条粉笔倒了,快速拉出纸条粉笔没倒。

学生活动:

自己动手做一做。

并解释现象。

2、计算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3确定初末状态的动量

4规定正方向

5由动量定理写方程

例一:

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设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例二:

质量10Kg的物体从5m高处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求物体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

例三:

质量1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物体在转过半个圆周的过程中向心力的冲量。

(三)作业

从某一稍高处往下跳,同学之间互相观察落地时腿的动作,假如落地时腿不弯曲体会一下有什么感受。

教学流程图

解释课前的三个现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人(学生):

授课人:

课题:

时间:

符合程度

评价要点

基本符合

基本不符合

课堂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实际相符合

教师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思维有帮助,乐于参与

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能在学习中获得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

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关注课堂问题

学生能较长时间地参与研究

学生能发表个人见解或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学生的质疑受到尊重并得到有效回答

师生能积极、有序、平等地交流

受到教师饱满、热情的情绪感染

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学生学习自我评价(评语)

六、教学反思

以前对本节课的教学以教师的将为主,虽然也有演示实验,但只是教师自己在前面演示学生在下面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相应的教学效果不好。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的不同是重视物理教学的特点以创设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创设研究情境,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