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4636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x

学年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的美术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

他们更多地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缺少童趣。

但他们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

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

这学期是他们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地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浙美版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看看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学习掌握几种人物速写的方法,能抓住对象的体态特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生动地表现其特点,特别是动态的任务形象。

2、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3、工艺美术(实用)的特点,能了解接受并明确现代生活中工艺美术的应用和地位。

4、欣赏著名雕塑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5、人物速写中,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6、在绘画、工艺制作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色彩等基础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

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火花、贺卡和书籍作品。

学习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色有规律的变化,掌握渐变原理,画出形或色的作品。

五、教学措施1、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深入钻研教材,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象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即使进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几位学生,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

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4、利用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七、课时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课时第一周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2第二周第二课用线画人物

第三课色彩风景11第三周

第四课奇妙的新画笔

第五课奇思妙想

11第四周第六课会动的“画”机动

11第五周第七课巧妙的包装

2第六周第八课展示设计

2第七周第九课纸塑机动

11第八周第十课竹

2第九周第十一课青花瓷

第十二课美无处不在

11第十周第十三课祖国美景知多少

2第十一周第十四课拍一部小电影机动

11第十二周第十五课我们的课本剧

2第十三周第十六课东阳木雕

2第十四周第十七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第十五周复习2第十六周考核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

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

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2.欣赏建筑:

巴黎圣母院。

(1)激发好奇。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

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

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

(巴黎圣母院,是一

个教堂。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

(2)感悟式欣赏。

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

(3)形式欣赏。

①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

最多的是什么线?

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

(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②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

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

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

③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

④小结三大特征。

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

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

⑤比较。

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

(4)自主欣赏。

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

带给你什么感觉?

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

(5)教师:

“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

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

(1)感悟。

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

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

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

(3)细节欣赏。

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

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

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

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

4.欣赏帕提侬神庙。

(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

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

(磅礴的气势。

(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

5.欣赏《三女神》。

(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

(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

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

(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

(老师讲述故事。

)我想雕塑原来肯

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

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

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

(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

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

(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

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

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

(3)介绍米开朗基罗。

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7.欣赏《加莱义民》。

(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

(老师讲述故事。

(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

①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

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

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

)。

他们是不是英雄?

②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

(说话。

)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抗议、无奈等。

)他们是不是英雄?

③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

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

)。

他们是不是英雄?

④小结。

(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

⑤组雕表演。

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

8.课堂小结。

教师:

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

(2)介绍油画工具。

2.欣赏油画人物。

(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

①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出示《蒙娜丽莎》。

)它是不是很逼真?

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介绍作者。

②(出示《椅中圣母》。

)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

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

③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

(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

(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

)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

(不是。

)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

④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

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

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

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

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①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

(珍珠。

)。

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

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

(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

)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

②(局部分解。

)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

(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

①介绍材料(出示实物)。

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

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

②(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

哪些地方特别精彩?

③介绍作者。

(4)小结。

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

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

3.欣赏油画风景。

(1)欣赏《干草车》。

①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

(出示图片。

)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师生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

③介绍作者。

(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①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

你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觉,正确学习线描人物的精髓。

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和小提示清晰明了,教师可及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速写的步骤。

同龄人的作品个性鲜明,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有助于拓宽创作的思路。

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调整好心态,不拘泥于人物脸部五官的形态束缚,要像画家克利所说的那样“牵一根线条去散步”,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

2.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线描人物的基本画法。

难点:

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创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师)课件、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1)欣赏白描人物作品,提问:

作品表现了什么?

有什么特点?

(2)出示一组经典的人物速写作品,提问:

这些作品是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

各自有什么特点?

(3)提示课题:

《用线画人物》。

2.探究启发。

(1)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靠椅子的男人》,感受人物速写画的魅力。

(2)出示速写《靠椅子的男人》的步骤图,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与步骤。

(3)小提示:

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仔细观察对象,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学习建议:

①临摹一位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②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评。

5.拓展延伸。

第三课色彩风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尝试用色彩画一幅风景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的活动,感知色彩风景的画面效果,初步掌握用色彩表现风景的方法。

3.积累色彩知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六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景象能够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并能发现其中的美。

孩子们对美术技法的学习也变得迫切,他们希望通过美术专业知识更好地表现具有主观感受和情感的作品。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重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色彩风景画。

教学时应寓景于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构图和色彩知识的基础,例如:

六年级上册的《窗外的风景》一课中学习过风景画的构图知识:

三年级上册的《三原色三间色》《四季歌》等课中学习过基本的色彩知识。

通过欣赏大师的色彩风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色彩风景的绘画方法与步骤,学习色彩与光的关系以及色彩风景中笔触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与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充分利用色彩知识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

难点:

探究色彩风景的表现方法,创作出色彩丰富且具有美好情感的风景作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彩)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小水桶等水粉画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课件及常规的水粉(彩)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中国画山水画作品与法国毕沙罗的《红房子》油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区别?

以及西方色彩风景作品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深入探究。

(1)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提示:

因为光影的变化,才有不同的色彩,了解色彩知识。

(2)欣赏感受色彩。

①对比欣赏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作品,学生说一说不同的光线下色彩有什么样的变化,谈一谈自己的色彩感觉。

提示:

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谈自已的色彩感受,适当引导。

②赏析莫奈的《干草垛》系列作品,对比欣赏中,学生找一找颜色,强调色彩的丰富性。

提示:

寻找丰富的色彩过程中,要强调画面的冷暖色调知识。

③赏析荷兰凡,高《普罗旺斯的干草垛》,强调色彩风景中的笔触表达。

提示:

让学生在画面中找一找不同的笔触表达,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绘画时的用笔。

(3)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及构图知识。

①课件出示莫奈的《干草垛》色彩风景作品,学生找一找近景、中景、远景。

进行课堂小练笔:

用速写形式概括地画出《干草垛》的近中远三个景。

提示:

按先找近景,再找中景,最后找远景的方式来寻找,并用简单概括的

速写形式概括。

②回顾风景中的近景、中景、远景及构图知识。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色彩风景画的绘画步骤。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

①写生照片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色彩表现心中最美的草垛风景。

②也可以临摹一幅名家的色彩风景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向大师学画风景”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和谐、色彩变化是否丰富、笔触技法细部点缀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评价。

5.课后拓展。

欣赏油画、水彩、色粉等不同色彩材料表现的风景画,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第四课奇妙的新画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电脑美术,认识及初步运用不同的电脑绘画工具。

2.在欣赏、游戏、探访等基础上,学会图层、特效工具的使用,并尝试使用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

3.在电脑绘画创作的经历中,发展数字美术创作的持续兴趣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这是本套教科书首次触及引导学生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表现的美术课。

从《奇妙的新画笔》一课出发,《奇思妙想》《会动的“画”》《奇妙的包装》《展示设计》《拍一部小电影》等课的学习,向孩子们展现了采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动画、设计、影视等在内的关于数字美术创作的全新学习系列。

本课作为小学电脑美术的起始课,需要抓住其两个方面的学习:

第一是对电脑绘画软件的了解与熟练。

本部分教学,要避免像信息技术一样,仅仅是围绕“软件”的认识去学,又不能以讲授的方式去进行刻板的传授,因为这样做,既费时又低效。

利用闯关、软件探究等办法引导,可激发学生主动、深入地认识软件,同时结合笔触效果的体验、图层的揭秘等行动,可将掌握软件的探究与绘画表现的效果感受力口以有机整合;第二是电脑软件在绘画上的创意运用。

从“自选电脑软件内置的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画面创作”到。

利用不同特效工具进行处理”,其旨在引导学生将电脑美术可自由修改、变幻调整的艺术表现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教科书提供了基于Photoshop电脑软件和电子绘画板环境的学习情境和电脑美术作品,这仅仅是为师生开辟电脑绘画创作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与启示。

具体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电脑软硬件条件,随机生成与重构课程资源,以带来更具针对性的引导。

2.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电脑美术,学习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

难点:

电脑绘画工具及图层等的熟练运用与画面特效的合理化、个性化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保存在自己的邮箱或U盘中,为用电脑软件进行特效处理学习做好图像资源个性搜集的准备。

(教师)课件、学件等。

教学过程:

1.比较找不同,走近电脑绘画。

(1)创设“让我们和数字娃一起遨游神奇的电脑绘画世界”这一学习情境,直奔学习主题。

(2)引导学生辨析:

电脑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何不同?

(如表现工具、作品的质感、保存方式等存在不同。

)在此基础上,引出学习主题:

奇妙的新画笔。

2.层层闯关,探索电脑绘画。

在基于Photoshop电脑软件和电子绘画板环境的学习情境里,结合带有操作步骤指令的美术学习卡,引导学生经历“玩转工具”“揭开图层”“特效实验”等不同层次的闯关学习,通过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会电脑绘画。

(1)闯关No.l:

玩转工具,体验笔触变化。

引导打开Photoshop电脑软件界面,用铅笔、油画笔、马克笔等不同绘画工具画线条,比一比:

谁画的线条多、变化多,以此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工具带来的笔触变化。

打开PPT,请学生欣赏作品:

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电脑绘画工具表现的?

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绘画工具,表现具象或抽象的画面,并谈谈这样绘画的感受。

(2)闯关No.2:

揭开图层,探寻表现方式。

打开Photoshop制作的源文件1.2,探究一下图层的好处有哪些?

如图层可以帮助我们分别处理不同的元素,便于修改。

图层还可以用于不同表现风格画面时的图片合成。

(3)闯关No.3:

特效实验,感受创意魅力。

打开PPT,引导学生观赏作品,并思考:

这两幅电脑画分别表现了哪些不同的绘画效果?

分别是采用了哪些特效工具制作而成的?

小结:

利用复制粘贴、拉推变形、浮雕等特效工具,可以轻松地创作出奇妙的效果。

4.个性表现,创作电脑绘画。

选择你喜欢的电脑软件特效,对自己创作的电脑画或现成的图片进行处理。

5.赏评延伸,,引向数字美术。

(1)说说自己的电脑画是采用什么工具表现的,选出特效处理效果最好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2)电脑绘画获得的图形,除了开辟全新的数字绘画艺术之外,它还有什么用处呢?

听取学生回答之后,呈现一系列电脑图形运用的画面和本课小结,从而将学生引向数字美术创意学习的崭新时代。

教师:

这些作品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想象奇特、创意无限。

教师:

现在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真的是疯子吗?

为什么?

他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