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50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级市政案例分析重点使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P29 

4、5、6、7、8条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 

纵缝:

刨毛槎→刷粘层油→铺新料软化下层后铲走→跨缝碾压 

横缝:

厚度平整度检查并刨除层厚不足部分→清除泥水干燥→刷粘层油→预热→铺料先横向后纵向碾压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不得在面层上堆土或拌制砂浆。

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其他老师推荐) 

施工要点 

(1)对旧水泥混凝土路作弯沉试验,。

(2)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作填充处理。

(3)局部破损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

(4)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设置应力消减层,采取土工织物处理技术。

适当加厚面层 

雨期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 

对于土路基施工,要有计划地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

. 

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

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

因雨翻浆地段,要换料重做。

填方地段施工,应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面层施工 

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

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生。

冬期施工质量控制 

基层施工 

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

水泥稳定土(粒料)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

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入防冻剂。

级配砂石(砾石)、级配碎石施工,应根据施工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

桥梁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在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

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养护 

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模板、支架和拱架 

支架、脚手架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搭设和拆除。

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体检。

模板支架应严格按照获准的施工方案或专项方案搭设和安装。

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

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

支架或拱架不得与施工脚手架、便桥相连。

模板支架支搭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经验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交付使用。

模板支架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完好状态。

支架、脚手架必须设置斜道、安全梯等攀登设施;

攀登设施应坚固,并与支架、脚手架连接牢固。

严禁在脚手架上拴缆风绳、架设混凝土泵等设备。

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设警示标志,并由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

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采用机械作业时应由专人指挥。

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应按施工方案或专项方案要求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拆除的模板、杆件、配件应分类码放。

拆模及卸落架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渐大。

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卸落设备:

楔块、木马、砂筒、千斤顶 

预应力混凝土 

人员控制 

承担预应力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预应力张拉施工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

张拉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设备控制 

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不得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张拉设备应配套校准,配套使用。

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预应力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按相关规定审批。

施工要求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预应力筋种类

张拉程序

钢丝、钢绞线

0-初应力-1.05σ。

(持荷2min)-O-σ(锚固)

对于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

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1.03σ∞。

(锚固)

先张法 

(其他老师推荐) 

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

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后张法 

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孔道压浆 

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

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30MPa。

压浆作业,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砂浆试块,标养28d,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

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设计强度的75%。

沉入桩基础 

沉桩顺序:

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锤击过程应采用重锤低击。

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视桩端土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钻孔灌注桩 

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 

5~l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现浇混凝土墩台、盖梁 

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墩台混凝土分块浇筑时,接缝应与墩台截面尺寸较小的一边平行,邻层分块接缝应错开,接缝宜做成企口形。

分块数量,墩台水平截面积在200m2内不得超过2块;

在300m2以内不得超过3块。

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m2。

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采取加强处理或其他措施。

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

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

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

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

悬臂浇筑法 

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

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时应考虑:

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预拱度设置;

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

温度影响。

吊装(其他老师推荐) 

钢结构桥梁吊装前准备工作:

①场布。

②管线调查,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

③临时支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

④对桥墩的顶面高程,中线及跨距进行复测。

⑤制定交通导行方案,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吊装方案的内容:

工程概况, 

主要技术措施. 

吊装进度计划。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

吊装施工要求 

起重设备必须经过起重荷载计算;

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起重作业前应试吊, 

起吊时工作井内严禁站人。

严禁超负荷使用。

工作井上、下作业时必须有联络信号。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经理签批后,必须经企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后方可实施;

有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程序。

钢梁质量验收主控项目 

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等紧固件及其连接。

高强螺栓的栓接板面(摩擦面)除锈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

焊缝探伤检验 

涂装检验。

箱涵施工技术要点 

一般选用小型反铲挖掘机 

列车通过时严禁继续挖土,人员应撤离开挖面。

当挖土或顶进过程中发生塌方,影响行车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抢修加固,作出有效防护。

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

严禁同时进行。

桥涵自启动起,对顶进全过程的每一个顶程都应详细记录。

隧道部分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P103 

①基坑开挖前,应对周围管线进行确认,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②地面注浆加固。

③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锚喷桩间混凝土,并按设计位置架设钢管支撑。

④基坑开挖应严格遵循平面分层分步,纵向拉槽开挖,充分考虑空间效应,以控制基坑变形。

⑤加强基坑量测监控。

⑥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施作垫层和结构底板。

基(槽)坑土方开挖 

基本规定 

基坑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基坑也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块、均衡地开挖,分块开挖后必须及时施工支撑。

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

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

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

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

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

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1~2m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置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挖随刷边坡,不得挖反坡。

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应采取护坡措施。

护坡措施 

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放坡开挖时常用的保护措施有:

(1)叠放砂包或土袋:

(2)水泥抹面:

;

(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

(4)其他措施:

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地基加固 

注浆法 

不同注浆法的适用范围 

渗透注浆——只适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 

劈裂注浆——适用于低渗透性的土层 

压密注浆——常用于中砂地基,黏土地基中若有适宜的排水条件也可采用。

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法 

对于硬黏性土,含有较多的块石或大量植物根茎的地基,因喷射流可能受到阻挡或削弱,冲击破碎力急剧下降,切削范围小或影响处理效果。

井点降水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 

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 

0~1. 

5m。

井点间距一般为0.8~1. 

6m。

在基坑运土通道出口两侧应增设降水井,其外延长度不少于通道口宽度的一倍 

降水井的布置,可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适当加密,排泄方向适当减少 

隔(截)水帷幕与降水井布置 

隔水帷幕隔断降水含水层:

井点降水以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为目的。

此时,应把降水井布置于坑内。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

井点降水以降低基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防降水井围护结构(隔水帐幕)隔水层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为目的,应把降水井布置于基坑外侧。

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

井点降水前期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压含水层为目的,应把降水井布置于坑内侧, 

盾构洞口土体加固的主要目的:

拆除工作井洞口围护结构时,确保洞口土体稳定,防止地下水流入。

盾构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盾构周围的地下水及土砂流入工作井。

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及盾构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地层变形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与构筑物等的破坏。

常用加固方法主要有:

注浆法、高压喷射搅拌法和冻结法。

初始掘进的主要任务:

收集盾构掘进数据及地层变形量测量数据, 

判断土压(泥水压)、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设定值是否适当, 

为正常掘进控制提供依据。

一般使用的改良材料有矿物系(如膨润土泥浆)、界面活性剂系(如泡沫)、高吸水性树脂系和水溶性高分子系四类(我国目前常用前两类) 

地层变形机理及应对(其他老师推荐) 

第1阶段:

固结沉降。

第2阶段:

开挖面正前方土体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或隆起。

笫3阶段:

发生在盾构通过该断面时,由于超挖、纠偏、盾构外周与周围土体的摩擦等原因而发生地层沉降或隆起。

第4阶段:

盾构通过该断面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

第5阶段:

盾构通过该断面后长时间地发生后续沉降, 

给排水部分 

现浇水池模板、支架施工 

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

两端能拆卸的螺栓宜加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应少于14d。

预制拼装水池 

板缝混凝土施工 

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

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

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1. 

接缝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

(膨胀混凝土) 

浇筑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间缝宽较大时进行;

混凝土如有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50mm.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捣固。

用于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和快速水泥。

缠绕钢丝施工 

预应力钢丝接头应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0mm;

缠绕预应力钢丝,应由池壁顶向下进行,第一圈距池顶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或按缠丝机性能确定,并不宜大于500mm;

池壁两端不能用绕丝机缠绕的部位,应在顶端和底端附近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

池壁缠丝前,在池壁周围,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已缠绕的钢丝,不得用尖硬或重物撞击 

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 

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后施工而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况下施工。

砂浆应随拌随喷,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 

正式喷浆前应先作试喷。

经过招标程序选择预应力钢丝供应厂家。

掌握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

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

试验流程 

试验准备一水池注水一水池内水位观测一蒸发量测定一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要求 

池内注水 

(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

(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应对池体作外观和沉降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

水位观测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

池体有盖时可不测,蒸发量忽略不计。

满水试验标准 

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渗水量合格标准。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 

(m2.d) 

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预制:

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

分节制作沉井 

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分节制作、分次下沉的沉井,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

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

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

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 

5m;

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

沉井下沉控制 

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

沉井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

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lOmm/8h;

下沉方法选择 

辅助法下沉 

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以减少下沉摩擦阻力 

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 

采用空气幕助沉时, 

射水下沉 

压重下沉 

接高 

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抗浮措施 

基坑四周设防汛墙,。

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

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城市管道工程 

开槽管道施工技术 

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m。

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

放坡开槽时不应小于0. 

8m,直槽时不应小于0. 

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

沟槽开挖规定 

基坑(槽)两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不得影响临近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使用和安全,另外也应考虑对基坑(槽)土壁安全的影响,如人工挖土要求,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 

,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 

挖土机械应距高压线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距电缆1.0m 

处,严禁机械开挖。

在有行人、车辆通过的地方开挖,应设护栏及警示红灯等安全标志,按需要设置便道、便桥 

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槽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

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

支撑与支护 

撑板支撑应随挖土及时安装。

开挖与支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为0.4~0.8m。

施工人员应由安全梯上下沟槽,不得攀登支撑。

拆除撑板应制定安全措施,配合回填交替进行。

地基处理 

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

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

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扰动深度在lOO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

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

设计要求换填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

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

管道安装 

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当地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 

管道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安装,安装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 

顶管法施工技术 

挖土校正法、木杠支撑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