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5009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docx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中药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

二OO四年三月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前言

药用植物学实验是中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在中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和内部构造、药用植物的分类两大部分。

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实验,学生应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将待鉴定药用植物分类到科的水平,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能观察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并能准确识别重要内部构造类型,为中药鉴定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实验指导选择的实验内容典型、实用,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特体系;既涉及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又有具体植物形态解剖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还有综合性实验。

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理论,初步具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生物信息学院中药学教学部

刘毅编著

2004年03月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4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结构6

实验三植物组织9

实验四根的形态和初生结构12

实验五根的次生结构13

实验六茎的形态和初生结构15

实验七茎的次生结构16

实验八叶的形态和结构18

实验九花的形态20

实验十花的内部结构23

实验十一果实的结构和类型24

实验十二植物系统分类实验一低等植物、苔藓植物26

实验十三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28

实验十四被子植物一31

实验十五被子植物二33

实验十六泽泻科 莎草科 禾本科 百合科 兰科35

实验十七植物群落的调查37

实验十八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使用和植物鉴定39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40

附录:

常用试剂的配制45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

一、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

二、材料用品 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显微镜、载玻片。

三、内容和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植物学实验课中,经常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体内的各种结构。

因此,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必须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种类不尽相同,但目前使用的多是复式显微镜,其构造可以分为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图1-1)。

光学部分:

物镜、目镜、聚光镜、反光镜;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倾斜关节、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和载物台。

2、显微镜的成象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的成象原理观察植物体结构的。

显微

镜的目镜和物镜各由若干透镜组成,但可看成是一个凸透镜。

 

(图1-2)

3、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主要包括二个方面:

一是光度的调节,另一个是焦距的调节。

具体方法分叙于后。

(1)取镜和放镜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

一般应放在座位的左侧,距桌边5—6厘米处,以便观察。

(2)对光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打开聚光器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是镜面向着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

并利用聚光器或虹彩光圈调节光的强度,使视野内的光线既均匀明亮,又不刺眼。

(3)放玻片将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二端,将玻片中的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发现和确定需要观察的部位。

A、调整焦点使用低倍镜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旋转粗调节器。

使物镜停留在距离载物台约5毫米处。

接着用左眼在目镜中观察,同时按反时针方向,向后向内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标本物象为止。

B、低倍镜的观察焦点调节好后,可根据需要移动玻片,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动到最有利的位置上,找到物象后,还可以根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象的反差强弱等情况进行调节,如视野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缩小虹彩光圈,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放大虹彩光圈。

(5)高倍镜的使用观察细微结构时,需要使用高倍镜。

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中选好目标,将其调整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转换高倍镜后,一般只要略微扭转调节器,就能看到清晰的物象,若接物镜不是显微镜上原配套镜头,则需重新调整焦点,此时应从侧面观察物镜,并小心地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慢慢下降到高倍镜的镜头几乎要与切片接触时为止,切勿使镜头接触玻片,然后一边从目镜向内观测视野,一边转动粗调节器,稍微升高或下降镜筒,看到物象后,再调细调节器直到获得清晰物象为止。

(6)显微镜使用后的整理观察完毕,先升高镜筒,取下切片,再扭转转换器,使镜头偏于两旁,擦净镜头,然后降下镜筒,擦净镜体,装入镜箱。

4、显微镜操作练习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有初步了解后可进行下列操作练习:

(1)取“字母”制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按照显微镜操作方法,找到所要观察的物象,此时,放大的物象是否为倒像?

把制片向左和向右移动,物象移动的方向与制片移动的方向是否一致。

反复多次练习掌握玻片使物象保持在中央的规律。

(2)取洋葱表皮细胞的永久装片,置低倍镜下,对好光,观察视野中表皮细胞数目和大小,然后转换高倍镜,此时,所看到的细胞的数目和大小,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有何不同。

(二)生物绘图绘图是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备的基本技能。

具体方法:

1、必须认真观察所需画的对象,学习有关理论,搞清所需观察的结构,掌握住各部分特征,画出结构中最本质和典型的部分,不需要有什么画什么。

要依据实际观察到的图象绘图,不要凭假想,不要单纯以书本照抄、照画,以保证形态结构的准确性,达到生物图所具有的科学性。

2、绘图前,应根据绘图的数量和内容,合理布局图的位置。

在每个图所布局的范围内,图要画在实验报告纸的稍偏左侧,图中各部分结构要在向右引出平行线末端予以注明,引线要齐,注字要工整。

在图的正下方注明图的名称,在绘图纸上方标明实验题目。

3、绘图时先用中软(HB)铅笔绘出轮廓,描轮廓时注意实物或标本各部分的正确比例。

然后用较硬(2H—3H)铅笔绘出全图线条。

绘图时。

要一笔勾出,粗细均匀,光滑清晰,切勿重复描绘。

结构的明暗程度和颜色的深浅一般用圆点的疏密表示。

点要圆而整齐,切勿用涂抹阴影或画线条的方法代替圆点。

四、作业要求

1、填注复式显微镜的空白构造图。

2、初步练习绘出一个洋葱表皮细胞详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一、目的要求观察认识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基本结构的特征;了解质体及后含物的形态结构和存在部位;初步掌握临时装片技术。

二、材料用品洋葱、番茄、黑藻、红辣椒、鸭跖草叶片、马铃薯块茎、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印度橡皮树叶片等。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培养皿、刀片、剪刀、解剖针、吸水纸、蒸馏水、甘油、I2-KI染液等。

三、内容和方法

(一)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1、表皮细胞结构的现察

(l)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取洋葱(或大葱)肉质鳞片叶一块,用镊子从其内表面(凹的一面)撕下一块薄膜状的内表皮,再用剪刀剪取3一5平方毫米的一小块,迅速将其置于载玻片上已预备好的水滴中,如果发生卷曲,应细心地用解剖针将它展开,并盖上盖玻片。

复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到水,然后再轻轻放平,如果有气泡,可用镊子轻压盖玻片,将气泡赶出(或重新做一次)。

如果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除,至此临时水装片制成。

这种临时装片的制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技术。

(2)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将装好的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

细胞呈长方形,排列整齐,紧密。

然后从盖玻片的一边加上一滴I2-KI染液,同时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将多余的染液吸除(另一种方法是把盖玻片取下,用吸水纸把材料周围的水分吸除,然后滴上一滴染料,经2一3分钟,加上盖玻片即可)。

细胞染色后,在低倍镜下,选择一个比较清楚的区域,把它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一个典型植物细胞的构造,识别下列各部分:

①细胞壁洋葱表皮每个细胞周围有明显界限,被I2-KI染液染成淡黄色,即为细胞壁。

细胞壁由于是无色透明的结构,所以观察时细胞上面与下面的平壁不易看见,而只能看到侧壁。

②细胞核在细胞质中可看到,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球状体,被I2-KI染液染成黄褐色,即为细胞核。

细胞核内有染色较淡且明亮的小球体1一多个,即为核仁。

幼嫩细胞,核居中央;成熟细胞,核偏于细胞的侧壁,多呈半球形或纺锤形。

③细胞质细胞核以外,紧贴细胞壁内侧的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即为细胞质,I2-KI染色后,呈淡黄色,但比壁还要浅一些。

在较老的细胞中,细胞质是一薄层紧贴细胞壁,在细胞质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颗粒,是线粒体、白色体等。

④液泡为细胞内充满细胞液的腔穴,在成熟细胞里,可见1个或几个透明的大液泡,位于细胞中央。

注意在细胞角隅处观察,把光线适当调暗,反复旋转细调节器,能区分出细胞质与液泡间的界面。

在观察过程中,有的表皮细胞中看不到细胞核,这是因为在撕表皮时把细胞撕破,有些结构已从细胞中流出。

2、果肉离散细胞的观察用解剖针挑取少许成熟的番茄或西瓜果肉,制成临时装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圆形或卵圆形的离散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形状和排列形式皆不相同。

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一个离散细胞,可清楚地看到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其基本结构与洋葱表皮细胞相同。

(二)质体的观察

1、叶绿体用镊子撕取新鲜黑藻叶片或藓类叶片,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黑藻叶片的薄壁细胞中都有大量椭圆形的绿色颗粒状结构,即为叶绿体。

在其它绿色植物的叶片中,也可看到不同形状的叶绿体。

2、有色体(示范)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红辣椒或红番茄果皮,用刀片轻轻地刮去果肉,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红色的小颗粒,即为有色体。

3、白色体(示范)用镊子撕取一小块鸭跖草的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在气孔器附近的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微小、透明的白色小颗粒,即为白色体。

在白菜或油菜的幼叶、叶柄的表皮细胞中,也可看到白色体。

(三)胞间连丝的观察

取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许多多角形的细胞,细胞壁特别厚,细胞腔很小,其内原生质体被染成紫黑色或在制片过程中脱落。

选择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壁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调暗光线,可见相邻的两个细胞加厚的细胞壁上,有许多暗黑色的细胞质形成的细丝,即胞间连丝。

注意胞间连丝有何作用?

(四)细胞中几种后含物的观察

1、淀粉粒用解剖刀在切开的马铃薯块茎的断面上轻轻刮一下,将附着在刀口附近的浆液放在载玻片上,用稀释的I2-KI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置低倍镜下,寻找淀粉粒分布稀少的部位,并将其移至中央,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在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可见椭圆形、卵形或圆形,大小不等的蓝紫色淀粉粒。

调节光圈,减弱光强度,可见淀粉粒有一个中心,偏在淀粉粒的一端,这个中心即为脐点,围绕脐点有许多明暗相间的轮纹,即为马铃薯单位淀粉粒。

在视野中除了有单粒淀粉粒外,还可见到复粒淀粉粒和半复位淀粉粒,注意如何区别它们?

2、结晶体的观察

(l)针晶剥取洋葱头最外面的薄而干燥的鳞片叶(或鸭跖草叶片的表皮),剪成几小块放入30%的甘油水溶液中,浸泡一会,然后用镊子选一薄片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有些表皮细胞内有针形的结晶,即为针晶。

(2)簇晶(示范)从印度橡皮树叶片上切取一小块,沿断面做徒手切片,将切好的薄片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然后选一薄片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在排列整齐的叶肉细胞中间有较大并且发亮的空腔,有些空腔中可见到椭圆形不透明的瘤状碳酸钙结晶,即为钟乳体。

四、作业要求

1、绘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绘马铃薯块茎淀粉粒结构图。

3、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

它们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如何?

 

实验三植物组织

一、目的要求观察了解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和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初步掌握徒手切片技术。

观察认识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点。

初步掌握植物组织离析技术。

二、材料用品玉米根尖纵切永久制片、椴树茎横切永久制片、蚕豆叶片、小麦或玉米叶片、天竺葵叶片、甘薯块根、夹竹桃叶片、睡莲茎、马铃薯块茎等。

蚕豆幼茎、大麻茎、梨果实、松树枝条、天竺葵、马铃薯块茎、南瓜茎纵切永久制片、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新鲜柑桔果皮、松针叶横切永久制片、棉叶横切永久制片等。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滴管、毛笔等。

三、内容和方法

(一)分生组织的观察

取玉米根尖纵切永久制片(或小麦、洋葱等根尖纵切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现察整个根尖的大体结构。

玉米根尖顶端有一帽状根冠组织,沿着根冠向上观察与其接触的区域,即为生长点,生长点的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个体小,为等径多面体,壁薄、质浓、核大而明显,即为原生分生组织。

然后观察生长锥后一部分,即为初生分生组织区,它是由原生分生组织的细胞衍生而来的。

细胞已有初步的分化,中央染色较深的柱状部分为原形成层,细胞为细长的棱柱状。

观察时注意此区细胞结构与原生分生组织细胞结构有何区别?

(二)保护组织的观察

1、表皮及其附属物

(l)用镊子撕取双子叶植物蚕豆叶下表皮一小片,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排列很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壁薄,呈波纹状,互相嵌合。

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壁边缘,细胞质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的细胞,即为表皮细胞。

在表皮细胞之间,还可以看到一些由两个肾形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保卫细胞有明显的叶绿体,也有细胞核。

(2)撕取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玉米或小麦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表皮细胞形状较规则,呈纵行排列,长短两种细胞相间排列,不含叶绿体。

气孔是由两个哑铃形的保卫细胞和两个副卫细胞组成。

(3)撕取天竺葵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几种表皮毛,注意各有什么结构特征?

2、周皮及皮孔取椴树(或接骨木)茎横切永久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在椴树茎横切面的外围有数层呈短矩形的死细胞,呈径向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壁栓质化,即为木柱层。

木栓层有些部位破裂向外突起,裂口中有薄壁细胞填充,即为皮孔。

木栓层以内有l-2层具明显细胞核,细胞质浓厚,壁薄的扁平细胞,即为次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以内,有l-2层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即为栓内层,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为周皮,注意周皮有何作用?

(三)基本组织的观察

1、同化组织取夹竹桃叶片、橡胶树叶片(或取其它绿色植物叶片)做徒手横切(方法见本实验四),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有大量薄壁细胞,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即为同化组织。

2、贮藏组织(示范)取切成小块的甘薯块根徒手切成薄片,制成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很多大型薄壁细胞,细胞内充满淀粉粒,即为贮藏组织。

注意其淀粉粒形态与马铃薯块茎淀粉粒形态是否相同?

小麦、玉米种子的胚乳部分,豆类的子叶,都是典型的贮藏器官,都可以用来做此观察。

3、通气组织(示范)取睡莲茎徒手横切,制成临时装片(或水稻叶、凤眼兰叶的横切永久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薄壁细胞之间有很大的间隙形成大的空腔,即为通气组织。

(四)徒手切片制片方法

徒手切片是从事植物学教学、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最简便的观察植物内部结构的方法。

具体做法:

1、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的段块,一般面积大小以3-5平方毫米,长度以2-3厘米为宜。

若切较软的材料时,可用马铃薯块茎或胡萝卜根将材料夹住,一起进行切片。

2、切片时用左手的三个指头夹住材料,使其稍突出在手指之上,以免刀口损伤手指。

右手拇指和食指横向平握双面刀片(或剃刀),刀片要与材料的纵轴相垂直,并将选好的材料和刀口上蘸些水使其润滑。

切时先切去材料上端一段,使截面平整,然后以均匀的动作,自外侧左前方,向内侧右后方滑行斜切,动作要敏捷,材料要一次切下,切勿中途停顿或“拉锯”式切割。

切片时两手不要紧靠身体或压在桌子上,用臂力而不要用腕力。

每切2-3片后就把所切的薄片用湿毛笔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备用,如发现切面出现倾斜应立即修正切平,然后再继续切片。

3、根据需要用毛笔挑选透明的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制成临时装片,通过镜检,再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材料供观察。

(五)机械组织的观察

l、厚角组织取蚕豆幼茎(或芹菜叶柄、花生、薄荷的方茎),徒手横切后,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紧接表皮内的几层皮层细胞无胞间隙,细胞壁在角隅处增厚,这些角隅加厚的细胞群,即为厚角组织。

注意其厚角细胞中是否有细胞核和叶绿体?

2、厚壁组织纤维:

取桑树(或大麻、木槿)皮一小部分,用铬酸—硝酸离析法(见本实验(四))事先制成离析材料,贮存备用。

观察时用镊子夹取离析后的桑树纤维少许,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现察,可见细长两头锐尖的纤维细胞,注意细胞腔有何变化?

壁加厚程度如何?

石细胞:

从梨的果肉中,挑取少许硬的颗粒,置载玻片上用镊子柄部轻轻压散,滴一滴浓盐酸,3-5分钟后,再滴加间苯三酚溶液染色,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是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存在的石细胞,石细胞中原生质解体,细胞腔很小,壁异常加厚,经染色后,在桃红色厚壁上有很多未着红色的分枝的纹孔道。

(六)输导组织的观察

1、管胞取松树枝条木质部一小段,按组织离析法制成离析材料,然后用镊子选取少许离析材料,制成临时装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两头斜尖的长形细胞,即为管胞。

再转高倍镜,仔细观察壁上的具缘纹孔。

端壁上有无穿孔?

次生壁加厚情况如何?

2、导管取天竺葵(或南麻、南瓜、棉花等)茎一小段,徒手纵切,挑选透明的薄片置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浓盐酸,过3-5分钟后再滴间苯三酚溶液染色,制成临时装片,置低倍镜下找到材料中被染成红色的部分,再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被染成红色、增厚的次生壁,注意端壁穿孔情况,并根据花纹不同,判断你所看到的材料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导管。

3、筛管和伴胞取南瓜茎纵切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观察,找出被染成红色的木质部导管,在导管的内外两例均有被染成绿色的韧皮部(南瓜茎为双韧维管束)。

把韧皮部移至视野中央,可见筛管是由许多管状细胞所组成。

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两个筛管细胞连接的端部稍有膨大并染色较深处,是筛管所在位置,其细胞质常收缩成一束离开了细胞的侧壁,两端较宽、中间较窄,通过筛板上的筛孔,有较粗的原生质丝称为联络索。

在筛管侧面紧贴着一列染色较深的具有明显细胞核的细长薄壁细胞,即为伴胞。

取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移动玻片标本,在韧皮部中寻找多边形口径较大,被固绿染成蓝绿色的薄壁细胞,即为筛管。

它旁边往往贴生着横切面呈三角形或半月形,具细胞核,着色较深的小型细胞,即为伴胞。

然后再找出正好切在筛板处的筛管,转高倍镜观察筛板,注意筛板结构有什么特点。

(七)分泌组织的观察(示范)

1、取棉叶主脉横切永久制片,观察其分泌细胞、分泌腔和主脉处蜜腺。

2、取柑桔果皮横切制片,观察其溶生油囊(分泌腔)。

3、取松树叶或茎横切永久制片,观察其树脂道(分泌道)。

(八)组织离析法

用某些化学药品配成离析液,使植物细胞的胞间层溶解,细胞彼此分离,这种化学处理方法叫做离析法。

根据植物材料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一般最常用的是铬酸—硝酸离析法,适应于木质化的组织如导管、管胞、纤维、石细胞等。

具体方法如下:

l、配制铬酸—硝酸离析液:

取10%铬酸和10%硝酸液等量混合,配制成铬酸—硝酸离析液。

2、离析前将材料洗净,切成小片或切成火柴杆粗细,长约1厘米的小条,放入平底小烧瓶中,加入为材料10-20倍的铬酸—硝酸离析液,盖紧瓶塞,置于30-40℃温箱中,约经1-2天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水加盖玻片后,用滴管橡皮头轻轻敲压盖玻片,若材料离散,表明浸渍可停止。

如果材料仍未离析好,则可换新的离析液,继续浸渍l-2天。

3、材料离析好了以后,倒去离析液,用清水反复多次清洗,直到没有任何黄色为止,然后移到70%酒精中保存备用。

四、作业要求

1、绘蚕豆叶表皮细胞及其气孔器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绘玉米叶表皮细胞及其气孔器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3、绘椴树茎周皮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4、做好徒手切片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5、绘厚角组织横切结构图。

6、绘石细胞放大结构图。

7、绘五种不同类型的导管结构图,并注字说明。

8、绘筛管及伴胞横切面和纵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实验四根的形态和初生结构

一、目的要求了解根的基本形态和根系类型;识别根尖各分区所在部位及细胞构造特点;掌握根的初生结构。

二、材料用品棉花根系、小麦根系、玉米、小麦根尖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蚕豆幼根横切永久制片、鸢尾根或玉米根等。

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滴管、培养皿、蒸馏水、番红染液、间苯三酚溶液、吸水纸等。

三、内容和方法

(一)根系类型的观察

取棉花(或蚕豆)和小麦根系,观察比较两者区别,并分析它们各属于何种类型的根系?

主根与侧根各是从何处发生的?

不定根与侧根有什么区别。

(二)根尖外形和分区的观察

1、根尖的外部分区在实验前5-7天,将小麦(或蚕豆)籽粒浸水吸胀,置于垫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并加盖,放恒温培养箱中,保持15-20℃,待幼根长到2厘米左右时,即可作为实验观察的材料。

实验时,取小麦幼根,截下根尖l-2厘米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幼根的外部形态。

根尖最先端有一透明的帽状结构,即为根冠,根冠之上有一略带黄色的部位,即为生长锥(分生区)。

幼根上有一区域密布白色绒毛,即根毛,这个部分,即为根毛区(成熟区)。

在生长锥和根毛区之间透明发亮的一段,即为伸长区。

2、根尖的内部结构取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置于低倍镜下,边观察边移动切片来辨认根冠、生长锥、伸长区、根毛区所在的部位,然后转高倍镜仔细观察各部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点。

(1)根冠:

位于根尖的最先端,由数层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外层细胞较大,内部细胞较小,整个形状似帽,罩在分生区外部。

(2)分生区:

包于根冠之内,长约l-2毫米,由排列紧密的小型多面体细胞组成。

细胞壁簿、核大、质浓,染色较深,有时可见到有丝分裂的分裂相。

(3)伸长区:

位于分生区上方,长约2-5毫米,此区细胞一方面沿长轴方向迅速伸长,另一方面细胞开始分化,向成熟区过渡。

细胞内均有明显的液泡,核移向边缘。

(4)根毛区:

位于伸长区上方,表面密生根毛,根毛是由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管状突起。

此区中央部分可见到已分化成熟的螺纹、环纹导管。

(三)根初生结构的观察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取蚕豆(或毛豆)幼根,从根毛区做徙手横切,加番红染色,制成临时装片,或取其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从外到内辨认以下各部分。

(l)表皮表皮是幼根的最外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薄,在切片上可观察到有些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注意根的表皮细胞有无气孔器?

(2)皮层位于表皮之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紧接表皮的1-2层排列整齐紧密的细胞为外皮层,皮层最内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为内皮层。

内皮层和外皮层之间的数层薄壁细胞,为皮层薄壁细胞,细胞大,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细胞间隙,内皮层细胞凯氏带结构,在蚕豆横切面上仅见此径向壁上的凯氏点,往往被番红染成了红色。

(3)维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