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5439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电大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2013会计本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重点概念

1、资本市场:

是指以期限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另一个是有价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乘数:

乘数通常是指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倍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3、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4、货币政策: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措施的总和。

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专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5、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则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6、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7、票据贴现:

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8、企业信用:

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9、经济货币化:

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是与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和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相对应的一个范畴。

10、国际资本流动:

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它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商业银行:

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12、直接融资:

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与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银行信用:

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14、泡沫经济:

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或经济危机。

15、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6、金融风险:

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17、出口信贷:

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出口信贷包括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

18、基准利率:

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19、利息:

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借贷资本商品的价格,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21、基础货币:

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22、派生存款:

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二、问答题

1、简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P392

答: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也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危机的制度性方法。

存款准备金最初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因多次发生清偿危机和挤兑风潮而设立的。

在一般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都要缴存中央银行,不在作为商业银行的可贷放资金。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既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收缩或扩张信用的能力,又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调控,因此存款准本金的功能就由早期的防范风险逐渐演变为调节存款货币量和风险防范,且以前者为主。

存款准备金制度于是成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越多,而法定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因此它就成为制约存款派生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是成反方向变动的。

当某个国家对定期、活期存款分别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时,两种存款之间的转化比率也将通过影响法定准备金的提缴额制约存款派生规模。

优点:

它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其政策效果体现在:

1.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即使有超额准备金其调整也会产生效果;2、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它的局限性在于:

1、效果太强烈,不能作为日常性工具;2、对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和存款影响不一致,政策效果不易把握。

2、何谓货币制度?

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种类(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3、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答: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3)不支付存款利息。

(4)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

(5)定期公布业务状况。

(6)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

(7)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4.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

它有哪些分类?

答:

(1)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2)内部时滞:

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在理论上,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认识时滞:

从客观需要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行动时滞:

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

等等。

5、什么是通货膨胀?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

6、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答:

金融深化:

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为金融深化。

金融压制:

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陷入的一种相互挚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积极意义:

(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不足之处:

(1)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

(2)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

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7.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答:

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回购协议的期限从1日至数月不等,期限只有1天的称为隔夜回购,1天以上的通称为期限回购。

无论证券在回购期限内是升值还是贬值,证券出售方都必须在协议到期日按约定价格加一定利息购回该证券。

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回购协议市场的特点:

(1)流动性强

(2)安全性高(3)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4)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缴存存款准备金。

8.何为金融监管?

其必要性何在?

答: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

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其必要性在于既是市场运作的内在要求,又是由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金融业的特殊性。

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

3.金融业的公共性。

4.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9.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答:

(1)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对其内外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的的贬值压力。

其次,如果一国政府为保持其货币汇率稳定而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则这又会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及国内经济的紧缩,从而最终导致国内生产的下降和失业率的提高。

同时,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进而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最后,以国际储备来弥补长期性的逆差,将导致一国对外的资产持续减少,有损国家对外信用。

(2)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冲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而汇率的波动又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其次,国际收支的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在积累大量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这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地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10、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

(1)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量大、交易活跃,能敏感地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倍受金融机构及货币当局的重视。

(2)参与者的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

(3)只允许进行短期融资的金融机构进入,进行长期融资的金融机构不能进入。

(4)只允许存款性金融机构进入,不允许证券、信托、保险机构进入等。

11.简述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

答: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包括:

(1)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券及基础货币的投放(3)对金融机构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12、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答:

(1)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金融监管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际应该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

具体监管目标各国有差异。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3)金融监管的内容包括:

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

13、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

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又把通货膨胀划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1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

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5、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区别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如果是简答下面的只答干条)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投资目的不同。

长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达到获利和控制的目的进行投资的;短期资本流动是为了资金安全、保值、获利以及经营业务的需要进行投资的。

(2)投资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

长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长,一般比较稳定;短期资本流动投资期限较短,具有不稳定性。

(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

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短期资本流动可以迅速直接影响到一国的货币供应量。

(4) 对汇率、利率影响不同。

长期资本流动一般不影响汇率、利率;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利率有重要影响 

16、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

17、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

 

作用:

1,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    

2,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3,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18、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货币均衡的实现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外,还有以下影响因素:

(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具有足够并且有效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

(3)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

(4)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9、结合利率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论述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答:

1.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市场化的利串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20、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

商业银行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

(一)职能分工型

(二)全能型。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

1995年颁布和2003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比较切合我国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全面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但在市场环境有所改善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性经营的业务尝试,也存在一定可行性。

21、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缺点:

(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扩大对外投资,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2)各国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资产,这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

(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22、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答: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

(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

缺点:

(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

(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是:

(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

(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

缺点:

(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

教材P52最后一段+P53第一自然段。

23、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极为初级和直接,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2、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并分析间接调控下这些工具所具备的优缺点。

3、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指出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