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6084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2 学案.docx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2学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

(2)学案

一、旧知回顾

1.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是碱性溶液D.是饱和溶液

2.将80℃的KNO3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  )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浓溶液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都改变

C.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9g硝酸钾,则10℃时2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氢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透明液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t℃时,4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则该温度时硝酸钾溶解度一定为40g

D.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二、新课学习

【目标一】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1.定义

(1)条件:

____________

(2)标准:

g溶剂

(3)状态:

状态(4)单位:

______

例:

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

外因:

_________________;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0.01-1

1-10

>10

【目标二】初步学会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1.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表示方法一:

列表式。

观察书本36页表9-1,查找下列数据:

⑴0℃时,KCl的溶解度是;⑵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⑶50℃时,NH4Cl的溶解度是;⑷60℃时,KNO3的溶解度是;

⑸25℃时,NaCl的溶解度是?

【小结】这种表示方式的优点:

⑴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⑶____……

不足有:

⑴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表示方法二:

溶解度曲线。

请同学们完成独立完成书本36页溶解度曲线的探究

【分析】

【小结】这种表示方式的优点:

⑴可以_______________

⑵可以_______________

⑶可以____

⑷可以____

⑸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规律:

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如;

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应用】

(1):

饱和与不饱和的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对于绝大多数物质)

特例:

氢氧化钙: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2):

结晶方法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比较大的固体,一般通过_______溶解度来结晶,如KNO3,应采用__________;如Ca(OH)2,应采用___________。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如NaCl,一般用______________。

【目标三】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1.定义:

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打开汽水瓶盖,汽水喷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喝入汽水,常常打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达标检测(体检题)

1.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         ,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

固体溶解度定义的条件是         ,

标准是         ,溶液状态是         ,单位是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

⑶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                               。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0℃)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1-10

5.气体的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________,一定温度时溶解在__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__。

它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

四、课后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氢氧化钠

2.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

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

3.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

4.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5.要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压降温B.加压升温C.减压降温D.减压升温

6.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  )

A.CaCO3为0.0013gB.食盐为36gC.熟石灰为0.17gD.KClO3为7.4g

7.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到t2℃时,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

(3)要使B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结晶

(填“降温”、“升温”或“蒸发”)

(4)三物质中可能是气体的是__________

(二)提高题

1.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KNO3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

2.已知在60℃时,100gKNO3溶液加热蒸发水分后,得到50gKNO3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60℃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  )

C.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00gD.无法计算它的溶解度

3.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

4.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  )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5.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4gB.6gC.10gD.15g

6.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任填一条)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

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三)拓展题

1.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A.溶液质量减小B.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教案(课时1)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板书设计,以“溶液”为中心,辐射并有所侧重地复习溶液的七方面内容,即溶液的组成、特征、命名、用途、配制、浓度和分类。

复习时努力做到既注重基本知识的巩固,又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管理,同时在复习过程中借助对知识点的讲解或练习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常碰到的困难麻烦,升华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力。

考虑到本单元复习内容的容量和难易度,本单元复习安排两个课时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合复习第1和第3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溶液的六方面的内容(即溶液的形成、特征、命名、用途、配制、浓度),第二课时主要借助“溶液”辐射出来的第七方面内容——“分类”这条复习主线对本单元的课题2中的重要知识进行穿连复习和加深理解。

二、教案

课题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第1、3课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

2.如何利用第1、3课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意识和能力。

重点

1.复习第1、3课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

2.如何利用第1、3课题的主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管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问答、讨论、练习

仪器用具

电脑或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大家回忆小时候读幼儿园时是如何画太阳公公的?

是不是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在其周围画了一些辐射的线?

[讲述]大家把教材装进书包,只留笔记本、练习簿和笔即可。

今天我们将以大家儿时学过的画太阳的方式来复习第九单元溶液的一些重要的知识。

假如我们以“溶液”为辐射中心,那么如何来辐射地复习溶液有关方面的知识?

[板书]

微笑。

 

开始思考

 

复习方法激活

引导以学生最亲近的方式来整合本单元的知识点,为教学的开展设计好总路线。

[提问及板书]溶液由什么组成?

(板书按板书设计逐步进行,以下板书同)

[填空式提问]也就是说,溶液是由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

溶质溶解于溶剂时伴随热量变化,如等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如等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提问]溶质和溶剂如何界定?

 

总体回答

总体回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浓硫酸等;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等。

生1:

固体、气体分散到液体里,固体、液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若两种液体互溶,量多的为溶剂;若溶液里有水,水为溶剂。

 

复习基本知识

 

复习基本知识

[投影练习](内容见“学案”第13题)

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解决。

强化判定溶质的能力

[提问]溶质、溶剂和溶液在质量上有何关系?

生2: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复习基本知识

[提问]若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那么溶质、溶剂和溶液在体积上又有何关系?

(教师看具体给予一定的引导)

学生辩论最后明确:

生3:

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液体积

这是一个思维升华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有利于避免在以后的关于溶液的计算中出错,同时又检测学生对“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应用”。

[提问]溶液的特征?

[板书]

[提问]刚才大家说溶液是澄清透明的,那澄清透明等于无色吗?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前面老师简单介绍过的乳浊液和悬浊液,振荡后会出现什么现象,静置又出现什么现象?

[提问]乳浊液有不稳定性,但加洗涤剂并充分振荡之后,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谁来简述乳化原理?

[提问]大家想想在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回答:

均一、稳定;外观上是澄清透明。

回答:

不是,溶液颜色丰富多彩。

回答:

振荡后变化浑浊,静置后乳浊液出现分层,悬浊液出现沉淀。

生4:

原理是洗涤剂把原本分散在水中的油滴进一步细化成更多更小的小油珠并均匀地分散到水中。

洗涤剂就是利用这点性质来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

生5:

……

复习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避开学习阻碍。

变换一个角度理解溶液的稳定性,同时引出对乳化现象的复习,有着过渡之用。

 

联系生活,体验学有所用。

[讲述和板书]溶液的命名和应用

听讲

注重知识整理的系统性

[投影练习](内容见“学案”第1~9题)

[适当点评]

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自行解决。

加深对所复习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提问]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或者说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溶质质量分数。

哪一位同学来说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板书]

[提问]很好。

那这一概念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进行表达?

生6:

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生6:

复习基本知识

[投影练习](见“学案”第18、19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表征问题]

[习题评讲]

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演练“学案”第18题和第19题,其他学生在台下练习。

听讲,总结得失。

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要回归课本的意识,以及如何提高练习题的利用率意识。

[讲述]到现在我们已经复习溶液的组成、特征、命名、用途和浓度表示方法。

接下来复习溶液的配制。

[板书]

[提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什么?

各步骤涉及哪些仪器?

[提问]现欲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100g,试简述配制过程。

[提问]若配制的溶液浓度小于10%,那么在配制过程中,哪些因素会造成这种影响?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赞赏有创意的回答]

听讲

 

总体回答:

……

 

生7:

……

 

学生先讨论,然后抢答。

再次明确复习思路

 

复习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表达能力。

[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回顾和整合了一些知识,有的同学还已经想到溶液的分类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的关系,我们把剩下的内容留在下节课再来复习。

大家课后先复习“课题2溶解度”的内容,试着承接我们今天建构的知识网络,把本单元的知识网编织完。

今天的作业,见投影内容。

听讲,接受任务。

明确下节课的任务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第1课时)

 

三、学案

[知识梳理]

1.溶液的形成是溶质以或形式分散到溶剂之中,形成具有等特点的混合物。

溶液的质量=+。

2.当固体、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当溶质,而当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等,在没指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默认为。

在一种溶液里,溶质可以是种,也可以为种,而溶剂只有种。

3.溶质溶于溶剂时,有时基本不产生吸放热现象,如溶于水;有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

溶于水;有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如溶于水。

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有广泛的用途,如利用有些的反应在溶液中反应比较的特点,缩短生产周期或节约大量的研究时间。

还有溶液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5.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化现象就是

6.

(1)表示溶液的浓度方法很多,是最常见简易的方法,它的数学表达式是。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是我们一项必备的技能。

操作步骤主要有:

①;②;③。

为检验糖尿病的尿液,医院要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

现有16gCuSO4固体,可配成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g,需水mL(水的密度为1g/mL)。

配制时需要用到的六种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7.溶液大多数是无色的,但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

溶液名称

硫酸亚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硫酸铜溶液

高锰酸钾的汽油溶液

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颜色

紫红色

淡黄色

[学习训练]

A.基础练习

1.下面物质是溶液的是()

A.洗发水B.豆浆C.牛奶D.食醋

2.下面操作能得到溶液的是()

A.把碘放入水中B.把冰放入水中

C.把植物油滴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D.把干冰放入水中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因为溶液澄清、透明,所以溶液是无色的

C.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从一瓶盛有浓度为10%KNO3溶液中倒出10mL溶液,这10mL溶液浓度无法确定

4.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种类C.溶质和溶剂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5.向下图的装置中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左降右升,则该物质是()

A.氢氧化钠固体B.浓硫酸C.硝酸钾晶体D.白糖

6.把ag食盐放入bg水中溶解,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A.<(a+b)gB.=(a+b)gC.≤(a+b)gD.>(a+b)g

7.许多化学反都安排在溶液中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A.反应速率快B.易于操作C.不需加热D.设备简单

8.向掺水的酒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

A.观察到的现象是高锰酸钾晶体不溶解B.观察到的现象是掺水的酒精从无色变紫红色

C.溶解后得到溶液,但溶质只是高锰酸钾D.溶解后得到溶液,溶液颜色仍为无色

9.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中所用洗涤剂不具备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桌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

10.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g硝酸钾  B.加人20g硝酸钾 C.蒸发45g水 D.蒸发50g水

1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的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已知钾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蒸发、过滤B.溶解、过滤、烘干C.结晶、溶解、过滤D.溶解、烘干、过滤

二、填空题

13.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澄清石灰水

(1)

(2)

53°白酒

(3)

(4)

0.9%的生理盐水

(5)

(6)

碘酒

(7)

(8)

浅蓝色的液态空气

(9)

(10)

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11)

(12)

铁粉溶解在足量稀硫酸中得到的溶液

(13)

(14)

14.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

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

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任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

用57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

(用分数表示,下同

方法二:

用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

第1次:

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

第2次:

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

第3次:

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g。

通过计算,从节约用水的角度看,衣服进行漂洗最好采用方法。

15.如下图是配制8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2)D操作应选用毫升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处保持平衡,若仰视读数,则量取水的体积比要量取的体积偏。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除了用到量筒,还应用到。

(3)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若配制的溶液浓度小于20%,那么在配制过程中,哪些因素会造成这种影响?

(至少列出三种可能因素)

B.提高练习

三、简答题

16.现有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请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成10%的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中:

24%的硝酸钾溶液

2%的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固体

方法一(示例)

4

7

×

×

17.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在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你的预测;

因素②,你的预测;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食盐证明你的预测。

你的设计实验方案是

四、计算题

18.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蓄电池。

某铅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若要配制5000mL30%的硫酸,需要多少毫升98%的浓硫酸和多少毫升水?

硫酸的密度和浓度对照表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50

1.61

1.73

1.81

1.84

溶质质量分数(w%)

1%

10%

20%

30%

60%

70%

80%

90%

98%

 

19.100g某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

试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建议用两种方法求解)。

20.请根据下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自编部分:

解答部分:

 

四、课内作业

1.(必做题)已知三氧化硫能跟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求:

(1)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溶质是,溶剂是。

(2)8g三氧化硫溶于92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选做题)20℃时,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不同,则氨水的密度(ρ)有异,下表是有关部分数据。

ω/(%)

0

2

4

8

16

24

ρ/g·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