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379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资料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无答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

课前检测: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氧气的操作步骤可减缩为以下七个字:

查、点、定、熄、离、收、装;请按正确操作步骤将这七个字填在下列空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有毒B.水凝结成冰C.汞是银白色液体D.铁生锈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洁净的空气C.澄清的河水D.纯净的食盐溶液

4.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其性质不变

C.催化剂对生成物的量无影响D.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化学概念间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下列选项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择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学习目标:

1.了解测定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方法。

2.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现象、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等)。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难点:

测定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方法。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练习等方法。

一、氧气的性质

物质(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

木炭(黑色固体)

⑴在空气中发出红光⑵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⑶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有黑色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硫(淡黄色固体)

⑴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⑵在O2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⑴瓶底要留少量的水⑵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

红磷(暗红色)

⑴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⑵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⑶在O2中燃烧发出白光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故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

铝(银白色固体)

⑴剧烈燃烧⑵耀眼的白光⑶放出大量的热⑷生成白色固体

铝+氧气

三氧化二铝

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

⑴铝非常薄⑵集气瓶底预先要留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⑶铝在空中不燃烧

铁丝(银白色)

⑴剧烈燃烧⑵火星四射⑶放出大量热⑷生成的黑色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符号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

⑴细铁丝成螺旋状⑵铁丝一段系一根火柴⑶集气瓶底预先要留少量的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蜡烛

⑴火焰十分明亮⑵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⑶瓶壁上有水出现雾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可观察的水雾。

结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

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化合反应:

(1)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

“多变一”A+B→AB

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小结: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

有氧气参加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无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甚至不易被察觉。

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反应。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注意:

缓慢氧化不一定反光,但一定放热。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如炼钢、宇航、气焊等。

在空气中不复燃

三.氧气的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

【考点一】:

氧气的性质氧气中复燃,剧烈燃烧

【例1】实验探究氧气的相关性质

(1)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一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图一甲乙图二

(2)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收集满氧气的试管按图二所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的水面几乎不上升,这一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光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考点二】: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例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C、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合反应

B、白磷自然既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木条复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变式训练】下列化学反应中只属于氧化反应而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B、碳+氧气

二氧化碳

C、氢气+氧气

水D、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四、实验室制氧气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1)固液常温

(2)固体加热型

固体加热型的实验过程中一定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破裂。

若用排水法收集,要有_______________才开始收集——使收集的氧气纯净。

收集完毕要先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防止水槽的水倒流,试管破裂。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一定:

(1)________,使瓶内氧气充分反应。

(3)要等__________才打开止水夹。

(2)___________:

避免外面的空气进入瓶中。

(4)不能用木炭、硫、铁代替红磷。

(木炭、硫燃烧后生成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考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水注入集气瓶(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结果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误差分析

(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原因分析

A.

B.

C.

(2)吸入瓶内的水大于1/5的原因分析

A.

B.

【考点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甲: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然后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

2.下列变化过程反映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各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⑴铁丝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

⑵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⑶实验开始时先点点燃火柴的目的是,

⑷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氧气瓶中:

⑸某同学取一段窗纱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请帮助他分析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

2.现有A、B、C、D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3.已知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中物质,它们之间有趣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反应

的符号表达式;

物质B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反应

的现象;做该实验前要在瓶里装少量,其作用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黑色固体G

+淡黄色粉末E

检验气体H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应

体现出气体C的化学性质是。

5.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家庭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氮元素

3.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始终不变的D.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C.不溶于水的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D.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衣服晾干B.食物霉变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

6.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的内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铁杵成针B.蜡炬成灰C.烈火真金D.海枯石烂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B.钢铁生锈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农家肥料腐熟

8.三分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固体,第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加入少量高锰钾,第三份什么也不加,使他们受热完全分解。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出的氧气的质量一样多B.放出氧气的速率一样快

C.放出氧气最多的是第二份D.放出氧气最快的是第三份

9.下列情况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产生影响的是()

A.焚烧垃圾B.植物的光合作用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B、铜+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1、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集气瓶氧气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调至平衡。

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塞紧瓶塞。

然后分别设法将其点燃。

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a),此时的天平()

A.指针偏向右B.指针偏向左C.仍处于平衡状态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二、填空题:

1.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的番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二氧化硫;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e高锰酸钾;f稀有气体;g过氧化氢;h二氧化锰;i四氧化三铁;j氧化镁;k五氧化二磷;l氯酸钾;m氯化钾;n水。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

(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5)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6)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的物质是______;(7)白色固体物质是_________;(8)黑色固体物质是_________;(9)无色无味的气体物质是____________;(10)无色无味的液体物质是______;(11)用固液常温装置制氧气的药品是______;(12)制氧气不用催化剂的药品是______。

2.如图所示,在一个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里放入白磷(足量),

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将玻璃

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

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因素”的实验。

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

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_________。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放出时再排水收集气体;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住满水;④向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并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少许二氧化锰粉末、氧化铜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

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

由此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是:

________。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过氧化氢溶液,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

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

试对比第(3)题a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去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制取,装置如右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

大约需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

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

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

气)。

现在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

为这样做的优点有哪些?

请写出三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

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最终停在的刻度线处。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