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8029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安徽理工大学道路道路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土木13-9班华云涛

名词解释和简答

1.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也称交通流量,简称流量。

2.交通密度:

又称为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车道内的车辆数。

◆一般指单车道;

◆密度反映车辆的密集程度,度量交通流拥挤的程度,衡量驾驶员操纵车辆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是一个瞬间值,它随观测的时刻和观测路段长度而变化,通常是某一观测时间段内的平均值表示。

3.合成坡度:

是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4.平均纵坡: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H与路线长度L之比(连续升坡或降坡路段)。

5.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段上的路拱双坡断面过渡到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的单坡断面,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区段,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6.停车视距:

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紧急安全制动所需的最短距离。

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组成。

7.普通混凝土面层:

也称素混凝土面层,是指除接缝处和一些局部范围(边缘及角隅)外,板内不配置钢筋的水泥混凝土面层。

8.钢筋混凝土面层:

为防止混凝土板产生的裂缝缝隙张开,在板内配置纵向和横向钢筋的混凝土面层。

9.半刚性基层: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水泥,石灰,石灰—粉煤灰)或土筑成的基层。

10.沥青混凝土:

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11.道路平面设计的三要素是什么?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

答:

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感。

12.路肩的作用有哪些?

中央分隔带的作用?

答:

路肩的作用:

(1)支挡作用;

(2)供临时停车或堆料;(3)增加有效行车道宽度;(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中央分隔带作用:

(1)将上行和下行车流分开,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车速,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2)可作为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增加了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3.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答:

(1)准备工作;

(2)标注高程控制点;(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7)设置竖曲线。

14.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答: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等);

(2)纵坡应均匀平顺;(3)设计高程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质、水文等因素综合考虑;(4)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景观相协调:

(5)应争取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6)依线路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田水利的要求;(7)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还应考虑沿线两侧街坊地坪高程及保证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要求。

15.路基产生不均匀支承的原因有哪些?

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答:

原因:

(1)不均匀沉陷:

压实不均匀、填挖结合处理不佳、土基未充分固结(施工期沉降不稳定);

(2)不均匀冻胀:

含水量在等温面上分布不均匀、土质不均匀;(3)特殊土质:

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加上含水量变化。

处治方法:

(1)选择低膨胀性土作填料,土质掺配均匀;

(2)控制压实度和压实含水量;(3)排水加固及设垫层;(4)尽可能提高路基设计高程或加深边沟底部深度,以增加路面同地下水位间的距离;(5)对路基上层采用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稳定处理。

16.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的优缺点

答:

沥青混凝土的优缺点:

(1)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较舒适;

(2)结构较柔,振动小,行车稳定性好;

(3)车辆与路面的视觉效果好;

(4)施工期短、施工成型快,能够迅速交付使用(在机场跑道、高速公路上尤其需要);

(5)易于维修,可再利用;

(6)强度和稳定性受基层、土基影响较大;

(7)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大;

(8)沥青会老化,沥青结构层易出现老化破坏。

水泥混凝土的优缺点:

(1)强度高

(2)稳定性好

(3)耐久性好(可以使用20~40年或更长)

(4)夜间行车效果好

(5)使用初期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取决于使用效果

(6)初期造价高(目前与进口沥青比造价已不高,且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长,因此单位年费用更低);

(7)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因此总体污染(水泥生产过程);

(8)噪声大、行驶舒适性差;

(9)有接缝(受力薄弱、行车舒适性差、易进水);

(10)修筑周期长,开放交通迟;

(11)养护维修困难。

17.道路结构设计对路基路面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答:

对路基的要求:

(1)整体稳定性。

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

(2)变形小。

选择合适填料,充分压实,控制路基变形量。

对路面的要求:

(1)表面平整度。

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

(2)表面抗滑性能。

保证附着力与摩擦力,增加行车安全。

(3)承载能力。

包括强度和刚度。

(4)耐久性能。

18.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的常用机械,分别用于什么施工。

答:

1.推土机,铲运机。

短距离土体挖运。

2.挖掘机。

挖掘各种土体和软石。

3.平地机。

主要用于路基、沙砾、路面的切削、刮送和整平.

4.压路机。

碾压达到压实目的。

5.摊铺机。

摊铺混合料。

一、绪论

1.五大交通运输系统

答:

(1)轨道交通运输

(2)道路交通运输(3)水路交通运输(4)航空交通运输

(5)管道交通运输

2.公路的分类、分级及分级依据

答:

按照公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行程性质和类型、行程长度以及所承担的交通量,分为:

(1)高速道路

(2)干线道路(3)集散道路(4)地方道路(或支路)。

按照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

(2)一级公路(3)二级公路(4)三级公路(5)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答: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

(1)快速路(中快速大运量的交通干道,中长距离)

(2)主干路(构成城市主要骨架的交通性干道)(3)次干路(集散交通功能兼服务功能)(4)支路(服务功能为主)。

4.道路的基本组成

答:

(1)路线:

横断面、纵断面、平面、交叉。

(2)结构物(构造物):

路基、路面、涵洞、桥梁、隧道。

(3)沿线附属设施:

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照明灯柱、电线杆、绿化。

二、道路车辆及其运行特性

1.车辆的类型、尺寸和质量

答:

车辆类型:

汽车可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

车辆尺寸:

由总长度、宽度和高度组成。

还有车身前缘到前轴的长度(前悬距离)、车身后缘到后轴的长度(后悬距离)、前后轴中心距(轴距)等。

车辆质量:

车辆重量大小,主要影响到对道路和桥梁的结构承载能力的要求。

重量特性主要由车辆总重和轴重以及轴型和轮型表征。

2.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

答:

(1)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附着条件):

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

Pt≤Gk

(2)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驱动条件):

驱动力大于各种行驶阻力。

Pt>=P

3.汽车的动力性能

答:

指汽车所具有的牵引能力,即指决定汽车加速、爬坡和最大速度的性能。

1.行驶阻力:

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2.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以保证纵向倒溜为前提)、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以保证横向滑移为前提)。

三、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1.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也称交通流量,简称流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

取年内的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

(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道路的

规划和依据)。

高峰小时交通量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t时段内统计最高交通量比值。

(反映t时段内密集程度,越大,越均匀,越小表示越容易拥堵)。

设计速度:

指当气候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道路交通条件的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人员能安全顺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

是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依据。

交通密度:

又称为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车道内的车辆数。

车头间距:

指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

相邻车辆的车头经过同一地点的时间差,是交通流率的倒数。

2.路段通行能力的分类和大小关系

答:

基本(理论)通行能力≥可能(实际)通行能力≥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3.服务水平的分级

答:

美国等国家把服务水平分为六级:

A级:

自由状态的车流,车速基本不受限制。

B级:

稳定状态的车流,车速开始受到限制。

C级:

交通流仍在稳定流区内,由于交通量增大,行驶速度受到限制。

D级:

车流趋向于不稳定。

E级:

不稳定状态的车流。

F级:

阻滞状态的车流。

我国公路设计将服务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级。

二级相当于美国的B,C级。

一二级服务水平处于稳态流范围。

三级相当于美国的B级,处于稳态流的上限。

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级,处于非稳态流。

五、路线几何设计

1.平曲线各个要素主点桩号字母表示含义及里程桩号的相互推算

答:

ZY:

直缓点。

JD:

基点。

YZ:

缓直点。

QZ:

曲中点。

ZY=JD-TYZ=ZY+LQZ=ZY+L/2JD=QZ+J/2

切线长T曲线长L外距E校正值J

2.平面线形设计三要素,了解各要素的特点和作用,缓和曲线方程RL=A2

答: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直线:

角度为零,曲率为0。

直线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便于测设。

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地物相协调。

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2)圆曲线:

角度为常数,曲率为常数。

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

圆曲线上每一点都在改变方向,汽车受离心力的作用,同时汽车行驶时比直线段多占用宽度。

圆曲线半径较小时,视线容易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影响,造成视距条件差,容易出交通事故。

(3)缓和曲线:

角度为变数,曲率为变数。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

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感。

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RL=A2——极坐标方程式

式中:

R——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

A——回旋线的参数。

A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

3.圆曲线最小半径有哪几种,大小关系如何,什么情况下采用

答:

(1)极限最小半径:

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2)一般最小半径:

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

(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指道路曲线半径足够大,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车安全稳定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注:

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4.同向曲线、反向曲线直线最小长度的相关规定

答:

(1)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当V≥60km/h时,直线≥6V(以km/h计)为宜。

B.当V≤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2)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当V≥60km/h时,直线≥2V(以km/h计)为宜。

B.当V≤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C.特别困难四级15m。

5.平面线形组合的几种常见形式

答:

(1)简单型:

直线-圆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一般限于在其他等级公路中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时和四级公路。

(2)基本型:

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组合。

为使线形连续协调,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最好设计成1:

1:

1或1:

2:

1。

(3)S形:

用两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反向圆曲线的组合。

(4)卵形: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5)凸形:

两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直接径向衔接的组合。

只有在地形受限制的山嘴等处使用。

(6)复合型: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衔接的组合。

两回旋线之比以1:

1.5为宜。

(7)C形组合: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形式。

6.最大、最小纵坡,合成坡度限制、平均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设置

答:

(1)公路最大纵坡值

四级公路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2)最小纵坡:

0.3%,满足排水要求。

(3)合成坡度限制

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合成必须小于8%。

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4)平均纵坡

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任意连续3km路段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5)坡长限制

最大坡长

最小坡长

(6)缓和坡段设置:

纵坡值:

不应大于3%。

长度:

不小于最小坡长要求。

线形:

宜采用直线。

在地形困难路段可采用曲线;

7.竖曲线作用,最小半径、长度限制

答:

竖曲线的作用:

(1)缓冲行车:

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突变,缓和纵向变坡处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缓冲作用。

(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

凸形:

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

凹形:

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最小半径:

缓和冲击时间行程

长度限制:

为满足汽车司机操作的需要,竖曲线最小长度按设计速度3s的运行距离计算。

即:

8.纵坡设计(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答:

(1)准备工作;

(2)标注高程控制点;(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7)设置竖曲线。

9.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及各自的优缺点

答:

(1)单幅路:

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及用地不足和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

(2)双幅路:

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3)三幅路: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

(4)四幅路:

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10.平曲线的加宽及过渡方式

答:

根据规范规定,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

过渡方式为:

按直线比例变化;高次抛物线过渡。

11.路拱、超高定义与设置的目的,超高的旋转过渡方式和适用条件

答:

路拱:

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路面表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

超高:

在弯道上,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面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路面同坡度的单坡横断面。

(1)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a)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b)绕路中线旋转:

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c)绕路面外边缘旋转:

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2)城市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

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a)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

中间带宽度较窄(B≤4.5m)的公路可采用

(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旋转:

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c)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12.超高缓和段、加宽缓和段和缓和曲线长度设置的关系。

答:

(1)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2)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

(3)对于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

15且长度不小于20m的要求设置。

13.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原则和不良的组合形式

答:

设计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5)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即“平包竖”。

(6)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

不良组合形式:

平竖曲线错位组合;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14.行车视距的类型和视距标准的采用

答:

行车视距的类型: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3)超车视距(4)错车视距(5)避让障碍物视距

视距标准的采用:

①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②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③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10%~30%。

八、路面结构设计

1.对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

答:

对路基的要求:

(1)整体稳定性。

原先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层,可能由于填筑或开挖引起不平衡,导致路基失稳。

(2)变形小。

选择合适填料,充分压实,控制路基变形量。

对路面的要求:

(1)表面平整度。

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

(2)表面抗滑性能。

保证附着力与摩擦力,增加行车安全。

(3)承载能力。

包括强度和刚度。

(4)耐久性能。

2.路基的断面形式,路基干湿类型及划分指标

答:

断面形式:

(1)路堤:

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2)路堑:

全部在原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或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3)半填半挖式路基:

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

干湿类型:

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以分界稠度Wc1,Wc2,Wc3作为划分指标。

3.哪些材料属于无机结合料,什么叫半刚性基层

答:

无机结合料:

水泥,石灰,石灰—粉煤灰。

半刚性基层: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水泥,石灰,石灰—粉煤灰)或土筑成的基层。

4.路基施工方法(路堤的填筑方法\路堑的开挖方法)、主要施工机械

答:

路堤填筑方法:

分层填筑法、竖向填筑法、混合填筑法。

路堑开挖方法:

(1)横挖法(纵向全宽掘进):

从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全宽逐渐向前开挖,适宜短而深的路堑。

(2)纵挖法:

有分层挖掘,通道挖掘,分段挖掘之分。

分层纵挖法是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分层进行纵向挖掘。

每层向外倾斜。

通道纵挖法是沿路堑纵向挖掘工作通道再逐渐向两侧横挖。

分段纵挖法是沿路堑纵向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宜处,将较薄的一侧路堑横向挖穿,将路堑在纵向分成几段,安排多组开挖断面,同时掘进。

(3)混合法。

主要施工机械:

.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凿岩机,破碎机,装载机。

5.路面结构组成及功能

6.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损坏类型、基本要求、施工机械、基本施工方法与技术

答: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损坏类型:

裂缝、车辙、松散剥落、表面抗滑不足(表面磨光)、沉陷

、泛油和推移(拥包)、坑洞、波浪、啃边。

基本要求:

◆高温稳定性:

高温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低温抗裂性:

抵抗低温抗裂的能力;

◆水稳定性(防渗能力):

抵抗水损害的能力,密级配路面抗渗和排水路面透水;

◆耐久性:

抵抗老化与荷载重复作用的能力;

◆抗滑能力:

证不利情况下车辆安全形势的能力。

施工机械:

压路机、拌合机、摊铺机。

基本施工方法与技术:

1)安装路缘石2)清扫基层3)浇洒粘层或透层沥青。

4)拌合与运输5)摊铺6)碾压7)接缝处理(中下层的横向接缝时可采用斜接缝,在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8)开放交通

7.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种类、优缺点、损坏类型、基本要求、施工机械、基本施工方法与技术

答:

水泥混凝土路面种类:

普通混凝土面层、钢筋混凝土面层、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预应力混凝土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块料路面。

优缺点:

(1)强度高

(2)稳定性好(3)耐久性好(可以使用20~40年或更长)(4)夜间行车效果好(5)使用初期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取决于使用效果(6)初期造价高(目前与进口沥青比造价已不高,且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长,因此单位年费用更低);(7)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因此总体污染(水泥生产过程);(8)噪声大、行驶舒适性差;(9)有接缝(受力薄弱、行车舒适性差、易进水);(10)修筑周期长,开放交通迟;(11)养护维修困难。

损坏类型:

1)接缝破坏:

挤碎、拱起、错台、唧泥。

2)面板破坏:

断裂。

3)表面损坏:

起皮、磨损、露骨、磨光

基本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和平整。

施工机械:

摊铺机、振动棒机组、抹平机、

基本施工方法与技术:

1)立模。

2)安置钢筋网。

3)混凝土拌和运输。

4)摊铺与振捣。

5)设置接缝。

6)表面处理。

7)养生与填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