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docx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手工版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考点1★★各年龄期分期标准及特点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

易流产或致畸。

2.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满28天。

合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

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易患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l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6.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预防近视、龋齿。

7.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特点为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

考点2★★★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月龄婴儿体重:

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

7~12月龄婴儿体重:

6(kg)+月龄×0.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

年龄×2(kg)+7(或8)(kg)

2.身高(长)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om。

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3.头围和胸围新生儿头围约为34cm,1周岁时约46cm,2周岁时约48cm;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接近头围。

5.颅骨发育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迟闭;

前囟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

前囟凹陷脱水、极度消瘦。

6.脊柱发育

3个月抬头,出现颈椎前凸;

6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

1岁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7.长骨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

8.牙齿的发育

乳牙萌出时间4~6个月,最晚不超过12个月;

最晚2岁半乳牙出齐;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月龄-4(或6);

6~7岁换恒牙。

考点3★★★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方法

小儿呼吸、脉搏的正常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考点4★★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①由上到下;②由近到远;③由粗到细;④由简单到复杂;⑤从低级到高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考点5★★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

1.运动发育发育规律

自上而下;

由近到远;③由不协调到协调;④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

2.平衡与大运动3个月抬头,4个月翻身,6个月独坐,8~9个月爬行,1岁能走,2岁会跳,3岁快跑。

(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3.语言发育1岁时能连说两个重音的字,会、叫“妈妈”。

考点6★★★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1.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

2.小儿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考点7★★★能量的需要

小儿能量的需要分五个方面:

即基础代谢、生长发育、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排泄消耗。

以上五方面所需热量的总和,称为能量需要的总量。

1岁以内婴儿能量需要的总量为每日460kJ/kg(11O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kJ/kg(10kcal/kg);到15岁每日约为250kJ/kg(60kcal/kg)。

考点8★★★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

母乳喂养:

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

1.优点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

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例为1:

3:

6;

母乳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

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母乳温度适宜、经济、卫生;

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

2.方法

(1)时间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奶,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

(2)断奶一般在10~12个月可完全断奶,最迟不超过一岁半。

考点9★★★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

①从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由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⑤天气炎热或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考点10★★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

1.传染病管理对患者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管好传染源,减少交叉感染,控制播散。

2.计划免疫的实施1岁内婴儿需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预防接种。

考点11★★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望诊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上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

儿科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考点12★★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红主寒,紫主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考点13★★小儿疾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及时、中病即止;

中西医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注意顾护脾胃;

整体治疗,合理调护。

考点14★★★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

按体重计算;

按体表面积计算;

按年龄计算;

按成人量计算。

考点15★★★小儿中药用量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

考点16★常用外治法的治疗机理和适应证

1.推拿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腹痛、厌食、斜颈等病证。

2.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常用治疳证、婴儿泄泻及脾胃虚弱的患儿。

3.针灸与打刺疗法

(1)打刺疗法也称皮肤针刺法(梅花针、七星针),主要用于治疗脑瘫后遗症。

(2)刺四缝疗法四缝是经外奇穴,位于食、中、无名及小指四指中节横纹中点,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

针刺四缝有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疳证、厌食。

4.拔罐疗法本法可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也有祛风散寒、宣肺止咳、舒筋活络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

小儿常用口径4~5cm的竹罐或玻璃罐。

考点17★★小儿脱水程度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

患儿精神正常或稍差;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前囟轻度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 失水量占体重的5%~10%(50~100mL/kg)。

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力差;跟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灰白或有花纹,干燥,失去弹性;眼窝、前囟深度凹陷,闭目露睛;哭时无泪;舌无津,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

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新生儿黄疸

考点1★★★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考点2★★光照疗法

简称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光效果较好。

2.尽量裸露,用黑布遮盖,保护眼睛和生殖器。

3.光疗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4.蓝光可分解体内核黄素,加重溶血,故光疗时应补充核黄素。

5.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mg/dl)时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此外,光疗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湿热熏蒸

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蒿汤加味

寒湿阻滞

温中化湿退黄

茵陈理中汤加味

瘀积发黄

化瘀消积退黄

血府逐瘀汤加减

第二节新生儿硬肿症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

阳气虚衰,寒凝血涩。

考点2★★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寒凝血滞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

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加减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小儿感冒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

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考点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疱疹性咽峡炎

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

柯萨奇A组病毒

腺病毒3、7型

特征

咽部2-4mm疱疹、小溃疡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

病程

1周左右

1-2周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1.主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

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

清热解毒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夹痰

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风寒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风热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

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

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第二节小儿肺炎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

肺炎喘嗽病位主要在肺,而肺气郁闭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考点2★★★临床分类方法

1.按病理形态大叶性、支气管(小叶性)、间质性、毛细支气管。

2.按病因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支原体、原虫性、过敏性、吸入性。

3.按病程急性(1个月内)、迁延性(1-3个月)、慢性(3个月以上)。

4.按病情轻症、重症。

考点3★★四种肺炎的临床特点

1.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

有中小水泡音及捻发音。

2.腺病毒肺炎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

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紫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

3.合胞病毒肺炎以高热、咳嗽、喘憋为主要症状。

可出现呼吸增快、三凹征、鼻翼煽动及口唇发绀

4.支原体肺炎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或似百日咳样阵咳。

体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考点4★★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①心率突然加快,超过180次/分;②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尿少或无尿。

若出现前五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考点5★★★肺炎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寒闭肺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阴虚肺热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心阳虚衰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

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第三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考点1★★诊断标准

年龄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0~2岁

7

3

3~5岁

6

2

6~14岁

5

2

考点2★★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营卫失和,邪毒留恋

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玉屏风散加味

肾虚骨弱,精血失充

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味

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

考点1★★西医发病机理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3病毒最常见。

考点2★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

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

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犯心

清热解毒,宁心复脉

银翘散加减

湿热侵心

清热化湿,宁心复脉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气阴亏虚

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心阳虚弱

温振心阳,宁心复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痰瘀阻络

豁痰化瘀,宁心通络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鹅口疮

考点1★★★病原菌及临床特征

1.病原菌本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2.临床特征主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时,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线清楚,不易拭去。

考点2★★★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心脾积热

清心泻脾

清热泻脾散加减

虚火上浮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加减

第二节疱疹性口炎

考点1★★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乘脾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凉膈散加减

心火上炎

清心泻火

泻心导赤汤加减

虚火上炎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第三节小儿腹泻

考点1★★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大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

2.重型腹泻除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常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①脱水;②代谢性酸中毒;③低钾血症;④低钙和低镁血症。

考点2★★★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转为正常。

2.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便次多,量少,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3.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糊状呈暗红色,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湿热泻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风寒泻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藿香正气散加减

伤食泻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保和丸加减

脾虚泻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变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气阴两伤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人参乌梅汤加减

阴竭阳脱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考点1★★★诊断要点

上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

急性起病,表现为浮肿,高血压,血尿;

尿常规:

红细胞、细胞管型、蛋白尿;

总补体下降,ASO增高。

考点2★西医治疗原则

防治感染有链球菌感染灶者应用青霉素10~14天。

利尿;

降压。

考点3★严重病例的西医处理原则

1.严重循环充血严格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量,使用强利尿剂(如呋塞米或利尿酸静脉注射)。

2.高血压脑病选用降压效力强而迅速的药物。

首选硝普钠。

3.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急性肾炎的主要死亡原因。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1.急性期

(1)常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水相搏

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

湿热内侵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2)变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邪陷心肝

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水凌心肺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水毒内闭

通腑泄浊,解毒利尿

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2.恢复期

证型

治法

方药

阴虚邪恋

滋阴补肾,兼清余热

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气虚邪恋

健脾益气,兼化湿浊

参苓白术散加减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考点1★★★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大量蛋白尿(尿蛋白+++~++++,1周内3次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四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

2.鉴别诊断临床可分为两型,符合上述标准诊断为单纯性肾病;在符合单纯性肾病基础上凡具有以下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性肾病:

①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红细胞≥10个/HP,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者。

②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儿童≥130/9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并除外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所致。

③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

④持续低补体血症。

考点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为肾病综合征治疗首选药。

第七单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一节化脓性脑膜炎

考点1★★★诊断与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多在1000×106/L以上。

脑脊液沉渣涂片找菌是明确化脓性脑膜炎病原的重要方法。

脑脊液培养是确定病原菌的可靠方法。

2.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细胞数<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较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另外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检菌、结核菌培养可帮助诊断。

3.病毒性脑膜炎:

一般中毒症状较轻。

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0~数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糖含量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

考点2★★常见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

脑室管膜炎;

脑性低钠血症;

脑积水。

第二节病毒性脑炎

考点1★★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痰热壅盛

泻火涤痰

清瘟败毒饮加减

痰蒙清窍

涤痰开窍

涤痰汤加减

痰瘀阻络

涤痰通络,活血化瘀

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第三节癫痫

考点1★★★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惊痫

镇惊安神

镇惊丸加减

风痫

息风定痫

定痫丸加减

痰痫

涤痰开窍

涤痰汤加减

瘀血痫

活血化瘀,通窍息风

通窍活血汤加减

脾虚痰盛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味

脾肾两虚

补益脾肾

河车八味丸加减

第八单元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第一节多发性抽动症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肝风、痰火胶结成疾。

病位主要在肝,常涉及心、脾、肾三脏。

考点2★★★临床表现

1.多发性抽动可出现躯体多部位肌群的抽动。

抽动呈突然、快速、多变、难以控制、反复发生、无节律等特点。

2.发声抽动症状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复杂运动性抽动同时发生。

引起发声抽动最常见部位是喉部,抽动时呈爆破音、呼噜音、咳嗽、或洁喉动作声响;

3.秽语症其特点往往发生在最不适宜的地点和场合,以罕见的抑扬顿挫、无理方式,大声地表达淫秽字语。

4.其他约有半数的患儿会出现共鸣,最常见的形式是模仿他人的语言、习惯等。

但患儿智力正常,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考点3★★主要西药选择

1.氟哌啶醇该药为多巴胺受体强有力的阻滞剂。

2.泰必利新合成的神经精神安定药,具有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受体作用。

考点4★★★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肝亢风动

清肝泻火,息风镇惊

千金龙胆汤加减

痰火扰心

泻火涤痰,清心安神

礞石滚痰丸加减

脾虚肝旺

益气健脾,平肝息风

醒脾散加减

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柔肝息风

大定风珠加减

细目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考点1★★★临床表现

活动过多;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学习困难。

考点3★★★诊断与鉴别诊断

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病的诊断要点以动作过多、易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主。

2.多发性动症常表现为多组肌群抽动,如频繁眨眼、甩头及耸肩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属神经神障碍性疾病。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情绪不稳易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抽动症状。

但有部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可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肾虚肝亢

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杞菊地黄丸加减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痰火内扰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第九单元造血系统疾病

细目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考点1★★诊断

1.病史有明确的缺铁病史:

如喂养不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或异食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