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095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1)干涸(_____) 

(2)殉职(_____)(3)tān(_____)塌 (4)狭ài(____)

二、选择题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拈轻怕重麻木不人见异思迁精益求精B.微不足道漠不关心不毛之地变化莫测

C.刨根问底生机勃勃哄堂大笑惊慌失错D.参差不齐沉默寡言神情恍惚心无旁鹜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

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柳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六县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B.融安的金桔、三江的油茶、融水的重阳酒等特产正气势汹汹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C.柳州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D.油豆腐的制作,工序较多,如果疏忽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B.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6.下列各项搭配安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记叙文

B.《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美国

C.《走一步,再走一步》——让•乔诺——法国

D.《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集》

三、句子默写

7.文言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词同《潼关》)

(4)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8.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

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A.《父亲的病》B.《琐记》C.《故乡》D.《无常》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狲!

好没道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

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

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

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五、诗歌鉴赏

阅读,完成小题。

春游湖(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9.“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

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10.“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六、对比阅读

11.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拥你入睡(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

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

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

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

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

“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

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

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

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

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

陪我玩玩不行吗?

”我说:

“快啦!

快啦!

”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

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

“爸爸!

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

”我怎么能说不行?

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

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

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

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

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

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

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

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

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

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

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

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

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2.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本文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从文中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而矛盾)

14.第(12)段中“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

15.针对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共有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八、作文

16.重拾美好的心情,让我们走出阴霾的天空;重拾宝贵的信心,让我们走出迷茫的路口;重拾那份温馨、友谊……或许会有久违的感动与温暖。

请以“重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充实,表达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

(1)hé

(2)xùn(3)坍(4)隘

【解析】试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坍”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B

【解析】试题分析:

A麻木不仁。

C惊慌失措。

D心无旁骛。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应是《史记》。

C.应是“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

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

D.应是“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故选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中,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当;B项中,气势汹汹指人对事或者人的不满情绪发泄的状态,用来形容特产不恰当;D项中,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

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用在此处不当。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应该删去“能否”;B项“切忌”与“不要”重复,应该删去其中一个;D项成分残缺,“采购”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范围”。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D

【解析】

试题分析:

A《纪念白求恩》是议论文。

B《种树的男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人莫顿·亨特。

点睛:

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7.

(1)何当共剪西窗烛(2非宁静无以致远(3)河流大野犹嫌束(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致”“束”“寥”等字词的书写。

8.

(1)C

(2)“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解析】

试题分析:

(1)《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9.

(1)最传神的是“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时沾时离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或“喜爱之情”)。

10.: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解析】

9.试题分析:

考查诗人的炼字功夫。

“蘸”字很传神。

用拟人手法,同时也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也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所抒发的情感。

10.试题分析:

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与豁然开朗之情。

因为雨后湖水上涨无法过桥的惆怅之际,正巧看见有一条小船从柳树的阴影掩映下划出来,又可以坐着小船继续被打断的游玩。

表达了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愉悦之情,也因为波折的游湖过程使观赏到的景色更加美丽。

11.

(1)B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D

(4)开放题:

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原来;因此。

B.神态;神态。

C.上前;前面的。

D.距离;离开。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①之,的。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②竖,童仆。

下,向下。

视,看。

绝,断。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甲】文“其一犬坐于前”是比喻句,“目似瞑,意暇甚”是神态描写。

【乙】文“意甚仓皇”是神态描写,但是没有比喻句。

故D错误,选D。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明确思路:

结合文章相关句子,分析作者的态度,进而谈出自己的看法。

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可知,甲文作者的态度是讽刺。

结合“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可感知到一种同情。

示范:

我赞同甲文屠户的做法,屠户杀狼的前提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正义的,其中的行为体现的是他的智慧和勇敢。

而乙文的两个牧童的做法是残忍的,他们利用狼的母性,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残忍的。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

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

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

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

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

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

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

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

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

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

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

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

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现在有些豪强家的子弟动不动就气势汹汹,横眉竖眼地舞枪弄剑,好像要把人吃掉似的。

而那些逗他们发怒的人,却关上门走了。

这些子弟们声嘶力竭地叫喊,更认为再也没有敌过他的,于是便以为自己是威风凛凛的英雄了。

可他们不知道这种如同禽兽的威风,不过是人们故意戏弄他们取乐罢了。

12.①躲着换内裤;②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③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

13.受宠若惊;珍惜

14.“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种温馨的感觉永远不要失去。

“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长大,又害怕因为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亲密。

细腻传达出浓浓的亲子之情。

15.示例一:

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

莫顿.亨特的父亲教子有方我也很欣赏,儿子被困悬崖,没有大声斥责他,反而安慰,鼓励孩子。

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

示例二:

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

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莫顿.亨特的父亲教子有方我也很欣赏。

【解析】

【分析】

12.试题分析:

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此处能总结概括出“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出现青春期心理”即可。

13.试题分析: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从“备受宠爱”到“温馨而矛盾”这一过程即可。

14.试题分析:

考查结尾“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的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内容上:

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结构上:

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点睛: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要考虑到对内容和结构的作用。

15.试题分析:

探究题。

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16.重拾书香

夏天真令人捉摸不透,这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明明暑期逼人,现在却下起雨来,这来得急,走得也快,噼里啪啦的一阵,不一会儿便停。

我就在这时停时落的雨中度过了一个下午。

一点了,我一步步踏在镜子似的水洼上。

出了家门。

那丝丝的雨点儿像一群顽皮的小淘气,一会跳到我脸上,一会钻进我脖子里,好像一只凉凉的小手在挠我的皮肤痒痒的。

坐在车里的我,已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眼睛直通车。

我的眼镜坏了,要配一副新的。

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仅仅两年间,我的眼镜度数涨了75度。

我的爸爸似乎极为气愤,牙齿咬得格格作响,怒斥道:

“再这样下去,你迟早要戴上像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

”我的心头划过一丝伤感,可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这样做能还我一双明亮的眼睛吗?

又十分钟过去,我来到了书店门口,马上将所有不开心的事抛之脑后了。

与代锐洁、苏文珍会合后,就一呼啦扎进书堆里了,我困倦的眼睛也不由得亢奋起来,对书店里的一切看得格外的清新。

说实话,我已经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来过书店,有多久没有闻到清新而又优雅的书香味了。

我似乎在上初中后就丢弃了看书的这个习惯,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心里因缺少了什么而空荡荡的,但我却总有一堆借口、理由将它推掉,直到有一天,代锐洁给了一本郭敬明的小说,让我又重新拾起了看书的习惯,重新充满了热情。

要知道,我始终骗不了自己,自己是多么喜欢文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忧伤。

多么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充满智慧,单纯而器宇轩昂,宁静且与世无争。

虽然我的愿望总会残忍地在我面前破碎,但我却依然坚信。

重拾书香,哪怕我再也找不回一双明亮的眼睛。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标题“重拾”。

“重拾”意味着曾经拒绝或者曾经丢弃或者曾经失去,如果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写“重拾”,就显得不够合理;“重拾”是自己主动去“拾”,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或者短语必须与“重拾”搭配合理,不能勉强。

横线上要填的词语一般应该是抽象的,如“信念、梦想、执着、友情、父爱”之类,如果只是简单地写重新捡起自己丢弃的一件具体的事物,或者重新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有点浅薄。

但是,如果赋予一件具体的事物以象征意义,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有同学写“重拾那双棉鞋”,在那双棉鞋上寄托了已故奶奶留下的温暖和爱,这样的立意就会令人感动了。

点睛:

半命题作文,所填充的内容往往是决定着写作成败的关键。

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准所要写作的内容。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