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533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docx

K12配套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诗六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

第7课 诗六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六首诗歌的作者和相关创作背景。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怆然(  )       

(2)海隅(  )

(3)青霭(  )(4)众壑(  )

(5)樵夫(  )(6)携金伐鼓(  )

(7)旌旆(  )(8)逶迤(  )

(9)塞草腓(  )(10)玉箸(  )

(11)女娲(  )(12)神妪(  )

(13)惘然(  )(14)箜篌(  )

答案 

(1)chuànɡ 

(2)yú (3)ǎi (4)hè (5)qiáo (6)chuānɡ (7)pèi (8)wēiyí (9)féi (10)zhù(11)wā (12)yù (13)wǎnɡ (14)kōnɡhóu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阴晴众壑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旌旆逶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塞草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深还过女墙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悲伤的样子 

(2)黑色的云气 (3)不同(4)大旗 (5)草木枯萎 (6)城上凹凸形的矮墙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行动蛮横,倚仗势力做坏事。

(2)李凭中国弹箜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

(4)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思慕异性的心情。

答案 

(1)纵横驰骋,勇战疆场。

(2)即国中。

诗中指京城长安。

(3)盛年。

(4)伤春之心,比喻对所失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穷

(2)引

答案 

(1)穷尽,诗中可以理解为“深秋”/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不得志,不显贵/贫困,贫乏/贫困的人 

(2)曲调的开头部分/拉开/拉/称引,引用/延长

4.掌握下面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死节从来岂顾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动用法,为……而死

 

三、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5)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6)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9)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课外名句

(1)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一、作者简介

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代表作有《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有诗集《陈伯玉集》。

2.王维(701?

—761),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3.高适(约706—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

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

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杰出代表作是《燕歌行》。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晚年自号庐山人。

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5.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诵词章,十五六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因避其父亲李晋肃的名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便英年早逝。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

代表诗作有《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有《李长吉歌诗》。

6.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唐代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他的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有所寄寓,爱情诗深情动人。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用典多,意旨隐晦。

李商隐的散文也文采华美,风格独特;骈文婉约雅致,蜚声于晚唐文坛。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代表作有《夜雨寄北》《马嵬》《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

二、背景展示

1.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

《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的作品。

3.《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诗人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并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4.刘禹锡写作《石头城》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5.《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6.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中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诗人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

三、文学常识

边塞诗

边塞诗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以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课堂导语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处于极盛时期。

诗歌创作在唐代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改为诗赋取士。

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2300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六首》可以说涵盖了唐朝的整个阶段。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领略唐诗的魅力。

1.阅读《登幽州台歌》,根据图中提示,填写横线处内容。

答案 ①时间 ②空间 ③孤单悲苦

2.阅读《终南山》,诗歌前三联写景色壮美,根据提示,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填写在横线处。

终南山景色壮美欲宿山中

答案 ①地域广阔 ②高峻雄伟 ③变化万千

3.阅读《燕歌行》,根据图中提示,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从“出师”到“战死”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气氛,填写在方框内。

答案 ①紧张 ②危急 ③谴责 ④悲壮

4.阅读《石头城》,根据图中提示,分别概括出各联所写内容,填写在横线处。

石头城伤怀千古

答案 ①青山依旧 ②繁华空有 ③见证昔日王朝 ④如今唯有凄凉

5.阅读《李凭箜篌引》,根据图中提示,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对应意象行为所表现出的声音特点,填写在横线处。

答案 ①清脆 ②嘹亮 ③惨淡 ④欢快

6.阅读《锦瑟》,根据图中提示,分别用八个字概括各联内容,填写在横线处。

锦瑟

答案 ①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②庄生梦蝶,杜宇啼血 ③沧海有泪,蓝田生烟 ④面对现实,时过境迁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1.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诗人登上幽州台的时候,有怎样的感想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了。

2.人们常说“念天地之悠悠”一句耐人寻味,请你品读这一句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了空间的寥廓无垠。

(2)天地是亘古不变、无始无终的,在一个更广阔的诗境中,把时间的无尽与个人生命的有限对比,这样诗人的茫然感、失落感就更彻底、更难以排解,而读者也被带入这一层深似一层的思绪中。

(二)阅读《终南山》,回答问题:

3.本诗首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4.诗人兼画家的王维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对偌大的一座终南山进行了传神写照,他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即古代画论家所谓的“意寓于象”。

(1)选取了连绵起伏的山势、忽合忽分的云海以及若隐若现的青霭等几个具有广阔背景的典型意象,体现了整体的特点。

(2)尾联用“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样一个典型情境展现了山远人稀的山间景致。

(三)阅读《燕歌行》,回答问题:

5.诗歌中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思考诗歌的主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战争失败的原因:

汉将的怙宠贪功、好大喜功。

(2)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褒奖宠赏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人写边塞战争,重点在于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愤恨不恤士兵的将军。

6.诗中描述了这场战役中的哪些人?

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将军、美人。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征夫、少妇。

(2)士兵、征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将军——轻开边衅,贪功冒进。

飞将军李广——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

7.《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全诗语句严整,对偶工稳,押韵灵活。

请从文中找出运用的对偶句,并体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偶句: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2)该诗对偶句的大量运用,不仅在形式上使诗整齐、匀称、和谐,而且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阅读《石头城》,回答问题:

8.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诗人因何作此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苍莽悲凉。

(2)旧日繁华的石头城而今冷落荒凉,诗歌处处流露出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9.诗人借《石头城》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故国之悲。

但诗人为何没有写石头城,却写了石头城周遭的山水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的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景无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五)阅读《李凭箜篌引》,回答问题:

10.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自由驰骋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11.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对描写音乐之美有怎样的妙处。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用了拟人手法,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和“蛟”,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3)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句用静物进一步烘托箜篌音乐之美。

“倚”“湿”表现了沉醉于音乐声中的情态。

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都浸湿了。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逗人情思,引人联想。

(六)阅读《锦瑟》,回答问题:

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领起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以“锦瑟”起兴,既写了瑟之华美,又写了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

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一个“思”字将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的感叹中。

13.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典故?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庄周梦蝶”典故的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追求失败、梦想落空后的无尽感慨。

“晓”字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

(2)“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

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

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感,只有借助杜鹃鸟来言明。

(3)“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桑田,明月当空,锦瑟的曲调里不会再有青春激昂的声响。

借用“南海有鲛人,其眼能泣珠”诉说自己无尽的哀怨与彷徨、凄凉与迷惘。

(4)在阳光的照耀下,蓝田玉石,日暖生烟,形成不可多得的自然奇观。

诗人想起了往昔美好的生活情景。

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人们对《终南山》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的景物不统一、不相称。

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相得益彰。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联的?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玩其语意”,我们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

(1)“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的主语“我”,因而由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

(2)“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既突显山景之赏心悦目,又表现了诗人的避喧好静、喜欢游山之情。

(3)“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诗人既到“中峰”,他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砍柴的樵夫;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

再现古诗词情景

可以想象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怎样的寂寥,而刘禹锡路过金陵时又有怎样的“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戚。

诗词是语言的高科技,是历史和生命的浓缩液。

如果把诗词的意境再现出来,我们会像翻看历史的画册一样对那些古典的诗情深怀敬意。

技巧点拨

情景再现法包括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典型历史人物的情景、著名文学形象的情景、诗词意境的情景四种情况。

前三种可归为一类,统称为再现历史情景,后一种称为再现诗词情景。

我们这里只谈古诗词情景再现。

如对苏轼的《定风波》,有这样的原词意境再现:

“乌台诗案”了结了。

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画定了一方的窄窄的水土,判你一个“监视居住”,然后窃笑。

看你不羁的灵魂如何沉默,看你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

中国诗人的心弦的确如风中的芦苇,脆弱、敏感,更何况是你这位被贬谪的流放诗人呢!

不是吗?

三月的一天,你与朋友走在通往黄州郊外三十里沙湖的半路上。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突然袭来,没有挡风的蓑,没有遮雨的笠,更没有避雨的茅店,满耳只有风吹山林、雨打竹叶的声音。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同行的朋友一个个叫苦不迭,你却依然且行且歌,一双草鞋一竿竹杖跋涉在泥泞中。

为什么你能如此从容,因为你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的不测的风雨,你正是在气定神闲中一路走来。

不过,那些日子还是如梦魇般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

春天来了,但温暖不是属于你的,料峭的风还是把你从酒神赐与你的微醺中唤醒了,于是你的触觉神经告诉了你两个字——“微冷”。

戏剧性的一幕怎么发生得这么快,风雨悄然消逝,一轮斜阳正在你前行路上的山头向你微笑。

回首刚刚跋涉的风雨路,你仿佛顿悟了一个道理:

政治上永远没有无风无雨的日子,要想摆脱无常的大悲大喜,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离开。

既然如此,何不高歌一曲陶渊明的《归去来》,江海湖山中寄托自己的一生呢?

迁移运用

任选一首你熟悉的古诗,再现当时的情景。

20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