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560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

题型:

【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

目录:

1、第21课《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

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

 

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三里之城】

②【环】

③【池】

④【兵革】【兵】,【革】,

⑤【委而去之】【委】,【去】,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⑨【得道】

⑩【至】

⑪【亲戚】

⑫【畔】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

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所以说: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第21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

2、【大丈夫】

3、【天下熄】

4、【焉】

5、【丈夫之冠】

【冠】,

6、【父命之】【命】,

7、【戒】

8、【女家】【女】,

9、【夫子】

10、【正】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

12、【与民由之】

【由】,

13、【独行其道】

14、【淫】

15、【移】

16、【屈】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翻译: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翻译:

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第21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亩】,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版筑】,

【筑】,

3、【管夷吾举于士】【士】,

【举于士】,

4、【百里奚举于市】【市】,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空乏】,

7、【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

8、【动心忍性】

9、【曾益〕【曾】,

10、【恒过】

11、【衡于虑】【衡】,

12、【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发】,

【喻】,

14、【入】

15、【法家拂士】

【拂】,

16、【出】

17、【敌国】【敌】,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且】

2、【惩】

3、【塞】

4、【迂】

5、【聚室而谋】【室】,

6、【汝】7、【毕力平险】【毕】,

8、【指通豫南】【指】,

9、【汉阴】【阴】,

10、【杂然相许】【杂然】,【许】,

11、【献疑】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

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14、【且需置土石】

【且】,【焉】,【置】,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

16、【荷担者三夫】【荷】,

17、【叩石垦壤】【叩】,

18、【箕奋】

19、【霜妻】

20、【遗男】

21、【始龀】【始】,

【龀】,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节】,【反】,【焉】,

23、【叟】

24、【甚矣,汝之不惠】

【甚】,【惠】,25、【残年余力】

26、【毛】

27、【其】

28、【长息】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

30、【不若】

31、【弱】

32、【虽】

33、【穷匮】

34、【苦】

35、【亡以应】

36、【惧其不已】【已】,

37、【感其诚】

38、【一厝朔东】【厝】,【朔东】,

39、【陇断】

【陇】,【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翻译: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

8、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

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

【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

【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33、【穷匮】穷尽。

34、【苦】愁苦。

这里指担心。

35、【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3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已】,停止。

37、【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8、【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厝】,放置、安放。

【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39、【陇断】山冈阻隔。

【陇】,高地。

【断】,隔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

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翻译: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8、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

你简直太愚蠢了!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

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3、【人边】

5、【军霸上】

8、【河内守】

9、【上自劳军】

【劳】,

10、【军】

11、【已而】

12、【之】

13、【被】

14、【锐兵刃】

15、【彀弓弩】【彀】,

【弩】,

16、【持满】

17、【先驱】

18、【且】

19、【军门都尉】

20、【诏】

21、【居无何】【居】,

【无何】,

22、【持节】【节】,

23、【壁】

24、【按辔】

25、【持兵揖】【揖】,

26、【介胃之士不拜】

【介胃】,

【士】,

27、【为动】

28、【改容式车】

【式】,

29、【称谢】

30、【曩】

31、【固】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翻译:

2、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翻译: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翻译: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翻译: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翻译:

6、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翻译:

7、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翻译:

8、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翻译:

9、嗟呼,此真将军矣!

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翻译:

10、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翻译: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3、【人边】侵入边境。

5、【军霸上】驻军霸上。

8、【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

9、【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

【劳】,慰问。

10、【军】军营。

11、【已而】不久。

12、【之】到,往。

13、【被】同“披”,穿着。

14、【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15、【彀弓弩】张开弓弩。

【彀】,张开。

【弩】,用机械发箭的弓。

16、【持满】把弓拉满。

17、【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18、【且】将要。

19、【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20、【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21、【居无何】过了不久。

【居】,经过,表示相隔—段时间。

【无何】,不久。

22、【持节】手持符节。

【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23、【壁】营垒。

24、【按辔】控制住车马。

25、【持兵揖】手执兵器行礼。

【揖】,拱手行礼。

26、【介胃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

【介胃】,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士】,将领。

27、【为动】被感动。

28、【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9、【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30、【曩】先前。

31、【固】必,一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翻译:

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2、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翻译: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翻译: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翻译: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翻译: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

“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翻译: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7、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翻译:

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8、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翻译:

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

9、嗟呼,此真将军矣!

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翻译:

啊!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

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

10、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翻译:

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